關于國學必看的書籍
國學,是一種起源于原始太初而傳承于歷史現(xiàn)實的活著的正在繼續(xù)的中正文明、和諧文化,是中華民族核心的價值理念和追求。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年P于國學必看的書籍6本,以供大家參考!
關于國學必看的書籍
《大學》——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
孫中山先生稱這本書是“中國獨有之寶貝”,是中國人必讀的一本書。曾國藩選拔人才的標準“功名看器宇,事業(yè)看精神”,所謂“器宇”即一個人的心量。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認為:讀《大學》可以培養(yǎng)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小就建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遠大人生格局。
《中庸》——“和諧”人生的'指南
“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恒不變”,所以,《中庸》說的就是永恒不變的和諧之道。學了《中庸》,能夠開發(fā)領導潛能,培養(yǎng)處理人際關系的智慧,成為一個高EQ素養(yǎng)的人才。
《論語》——中國人的“圣經(jīng)”
自古以來就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贊譽,它形象、生動地教會我們?nèi)松篮愕姆▌t,從小熟讀《論語》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個人無論是經(jīng)商、從政,還是企業(yè)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識人、選擇朋友等等,都能從《論語》中得到巨大啟發(fā),教會一個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千字文》——“天下第一字書”
由1000個不重復的漢字編成的韻文,是最好的童蒙識字教材。詞藻華麗,語言優(yōu)美,且脈絡清晰,熔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知識于一爐。學完《千字文》,孩子就可以輕松開始閱讀,及早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興趣及探究式學習習慣。
《三字經(jīng)》——中國文化史綱
199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三字經(jīng)》選入《兒童道德叢書》,向全世界發(fā)行和推薦?!度纸?jīng)》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簡史。學了《三字經(jīng)》,就等于將中國文化史綱記在腦子里,對孩子的升學考試和文化修養(yǎng)都有極大的幫助!
《弟子規(guī)》——“兒童行為守則”
《弟子規(guī)》是一整套系統(tǒng)化的“兒童行為守則”,教育小朋友從小懂禮貌、講信用、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兄弟姐妹、和別人平等相處等,而這些正是一個人與社會接軌的通行證,直接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礎。
國學經(jīng)典已經(jīng)幫助世界上1500多萬華人家庭教育出了優(yōu)秀的孩子,所以家長們趕緊行動起來吧!做好孩子的潛意識教育,為孩子的未來楊帆起航!
國學的文化常識
1、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游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
5、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6、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7、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chuàng)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后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8、歲寒三友:松、竹、梅;
9、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0、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1、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2、四庫全書:經(jīng)、史、子、集;
13、《詩經(jīng)》“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xiàn)手法);
14、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5、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6、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7、“四書”“五經(jīng)”是儒家的主要經(jīng)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18、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nóng);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19、五金:金、銀、銅、鐵、錫;
20、五味:酸、甜、苦、辣、咸;
21、五行:金、木、水、火、土;
22、“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3、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jiān);
24、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
25、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A 、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后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B 、鄉(xiāng)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
C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D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國學經(jīng)典誦讀句子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jīng)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jīng)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11、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20、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2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3、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2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關于國學必看的書籍相關文章:
★ 學生名著必讀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