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5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1500字范文
天才和瘋子之間的有怎樣的界定呢?天才是什么樣子的,瘋子又是什么樣子的呢?你有沒有過用自己狹隘的視角去審視“精神病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后感
我用了三天零散的時間看完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覺得挺震撼,想寫寫讀后感,發(fā)現(xiàn)腦子一片混亂。那么按照讀書過程中的感覺來記錄吧——
好奇——“他們”的世界,緣何而來?同樣的身體構(gòu)造,同樣的社會環(huán)境,如何造就了不同的想法,而且“他們”的想法那么堅定,不會被輕易動搖,他們的精神世界那么單純,不受各種外力所干擾?當然,排除了那些個人成長經(jīng)歷特殊的案例,這個世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作者從這個疑問出發(fā),帶領(lǐng)我走入這個神奇的殿堂。
迷惑——這是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然而訪談的內(nèi)容許多我都覺得好像就是那么回事啊?很認可。比如在《蘋果的味道》一篇里面,主人公“閉關(guān)”尋找感覺、精神以及精神之后的東西,也并不涉及什么佛教之類的修行,要是我有這樣的環(huán)境條件的話,也會試一試。
《角度問題》一篇,只是闡述了一番看問題的角度,并沒有什么非正常認識。所謂患者,言辭幽默,邏輯嚴謹,也沒有發(fā)表什么標新立異的言論,行為不過就是把家里布置得像個孩子的房間,但這對于一名職業(yè)插畫師來說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為什么會被認為是精神病?
在《迷失的旅行者》一篇,如果這不是在一本精神病訪談錄里面以對話的形式所記載,我絕對會把它劃分為一篇科幻小說,可是當我回憶起曾經(jīng)著迷的那些科幻小說,讀起來都覺得滿真實,就像凡爾納在他的那個年代寫的小說,當時的人們讀起來覺得天馬行空,可現(xiàn)在卻有許多科學(xué)幻想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閱讀過程中,和作者一樣,想要惡補一下量子物理和什么非線性動力學(xué)的基礎(chǔ)知識。
《飛禽走獸》里面這個19歲的小姑娘,可以把人形象地看成各種動物,哇塞,這種超能力多酷!當然,排除那些過于偏執(zhí)的,以及那些所謂的“有邪教教主”潛質(zhì)的個例。
所以,我困惑,或許我也是有精神病的潛質(zhì)?我問朋友看過書后的感覺,她說感覺她自己就是一個精神病……就像作者自嘲的:“面對一些患者的時候,會感覺面對就是自己,加上一部分患者的知識太淵博、邏輯性太完美、信念太堅定,我甚至經(jīng)常想我其實是一個不具備淵博知識,沒擁有完美邏輯,信念又不堅定的精神病人。”
敬佩——一方面敬佩作者,有疑問就會付諸行動不停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收獲。一方面佩服他采訪到的一些患者,比如用分形幾何學(xué)研究生物進化的,還有那個自覺研究瑪雅文明停不下來的……
讀完之后,我覺得這根本就不是一本訪談錄,而是一本科學(xué)文化知識普及圖書,從精神病患者的口中,那些量子物理知識變得形象而易于理解,分形幾何學(xué)這樣高深的名詞也變得淺顯易懂,而由完全陌生的文字推演遺失文明的過程似乎也不那么神秘了;從他們的角度,從花的角度看花,從云的角度看云,世界多彩而純凈;從他們的專注,執(zhí)著于一件自己愿意執(zhí)著的事情,認真、專注從來不是空口號,困難、束縛、環(huán)境、世俗從來都不是事兒。
而我,或是大多數(shù)正常人,往往都是看不清就模糊著吧,想不明白就迷糊著吧,生活本就疲于應(yīng)對,哪來精力專注思考?
釋然——作者用《果凍世界》這篇作為最后一篇,看完之后忽覺輕松很多,看了前面過多的從各種角度解釋的世界,紛紛雜雜,腦子凌亂,最后卻一下子又有些清明。用量子物理探索也好、時空穿越多宇宙理論也好,被噩夢纏繞也好,無窮無盡的孤獨感也好,忽然都不需要再探索和解釋了,時間與空間不用分割開來看,而處于其中的我們也無法跳出來看,那些依附于物質(zhì)卻又獨立于物質(zhì)的精神世界,如同果凍中的氣泡。所有宇宙、文化、物質(zhì)……就是一個大果凍——這樣的比喻多簡潔,這樣的角度真是足夠超脫和宏觀,物質(zhì)的盡頭,所有困惑,也不需要再困惑了。先分解,后統(tǒng)一,從細節(jié)進入,從宏觀走出,是一種了解和學(xué)習(xí)的方法。
很感謝作者,讓我們了解了基于這同一物質(zhì)世界而看到的不同世界,過于執(zhí)著,便成癡;過于不思,則倦怠。作者用“人生若只如初見”來結(jié)尾,是一種曾經(jīng)深入地用心感悟,努力去全面了解后的俯視,而我,卻是因孤陋寡聞鮮于思考慣于渾渾噩噩的無知。
此處引用文中一句話作結(jié)尾:“想要看到真正的世界,就用石頭的眼睛去看石頭,用風(fēng)的眼睛去看風(fēng),用大地的眼睛去看大地,用花草樹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樹木,用人的眼睛去看人,用世界的眼睛去看世界”……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后感
天才和瘋子是個怎樣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瘋子?小時候也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瘋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永遠不可能有交集?!短觳旁谧螅傋釉谟摇愤@本書改變了很多我對這兩者的看法。
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書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響我所表達的對這本書的喜愛,好久沒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歡的書了。喜歡這本書,不僅因為作者輕松的筆調(diào),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展示了的一個自己幾乎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展示出來的獨特視角。
在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瘋子都是精神病院里,精神出了問題,神經(jīng)錯亂,舉止怪異的人,簡而言之,即是腦子有病。然而看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后,我發(fā)現(xiàn)瘋子不應(yīng)該被這樣子定義的,他們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頁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學(xué)性的,就像書中的“四維蟲子”和“時間的盡頭”等節(jié)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維是很嚴密的,所講到的量子力學(xué)也是有根有據(jù)的,講述時思路清晰嚴謹,若是在大學(xué)課堂講課,相信是很有資深教授的范兒的。但是這樣的人卻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人們把他們當成瘋子,只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被絕大多數(shù)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若是人們能寬容地對待這樣的思想,換個角度來看“瘋子們”一些天馬行空式的想法,或許他們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學(xué)家了。
天才和瘋子有時只是時代的差別,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電腦,航天飛機什么的來說事,人們肯定也覺得他們是瘋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對此有絲毫的質(zhì)疑,它們都成為了現(xiàn)實。再如,尼采,梵高,愛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時候。尼采是西方哲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xiàn)代社會,然而他的學(xué)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這位自稱是太陽的哲學(xué)家后來還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畫風(fēng)和當時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見,后來也進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時,便也成了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理解萬歲。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瘋子們”的世界,我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有時并不是別人的想法怪異,只是那是自己沒法達到的高度。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后感
在智者的領(lǐng)域中,天才站在左,瘋子站在右,那中間是誰呢?——題記
周末兩天,恰好時間充足,我便乘此機會讀完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這是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我可從未聽說過這類書籍)。作者高銘用了四年時間,接觸了數(shù)百名“非常態(tài)人類”才完成這本著作。
書中講述了作者與多位精神病人接觸的經(jīng)歷,每一個故事都簡單明了,又撲朔迷離??偠灾鼈?故事)清楚到讓人感覺身臨其境,以致于更加迷霧重重。在他(作者)所接觸到的患者中,有研究哲學(xué)、心理學(xué)、人體、生物學(xué)、宗教(主要是佛教)、量子物理學(xué)、符號學(xué)、瑪雅文明的各種各樣的人,還有一些多重人格者,“永生者”,“小說”家以及俱怕夢境、細菌甚至是月亮的人。作者的寫作水平很不一般,他將每個人物的形象、性格和已知的內(nèi)心世界刻畫得栩栩如生,仿佛他們就在你眼前與你交談。由此可見,作者在收集素材與寫作上下了很大功夫,才讓我們讀者閱讀時體會到了一種特別的樂趣。
讀完書之后,多數(shù)患者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知識淵博,機智過人。他們中間相當一部分具備了天才所具備的天資,可謂天賦異稟。然而,過人的天賦與他們極端的思想所結(jié)合之后,所誕生的便是一個畸形(心理上)天才——瘋子。例如:有位少年因研究量子物理學(xué)太過癡迷,結(jié)果漸漸產(chǎn)生了幻覺(也許他所說的東西真實存在,但我們無法看見,目前的科學(xué)也無法解釋),最后進了精神病院治療。還有一位公務(wù)員,為了研究瑪雅文明及其預(yù)言,不惜辭去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研究,時間長了后精神開始出現(xiàn)異常,終于被判定為精神病人。但是,不管怎樣,他們的智慧與能力不可否認,盡管在我們眼中他們是“非常態(tài)人類”,但這或許是因為他們了解了一些我們所不知的事物,讓我們誤認為他們有“問題”。因此,瘋子即是超能智者,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天才。
盡管瘋子的智慧超于常人,但由于他們思維方式不同常人,甚至?xí)a(chǎn)生危害,所以總要被關(guān)在鐵門與鐵窗的后面,與囚犯無差。然而一些天才有時也會透露出瘋子的影子。如果說瘋子是另一種天才,那么天才就是沒被關(guān)起來的瘋子。因此,這讓我不禁聯(lián)想到了一個詞——中庸。所謂中庸,就是中正和永恒持久,這是一種為人之道,處世哲學(xué)。中庸的智慧,不僅利于人際關(guān)系的建立與發(fā)展(這恰好填補了精神病人不善于打交道的短處),也是在做人做事上實用的學(xué)問。學(xué)習(xí)中庸,可以讓你受益終生,也許中庸之道不能讓你成為最聰明的人,但它可以讓你成為人際關(guān)系最好、為人處事精明的人才,而這樣的人才,恰好介于瘋子與天才之間。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和所有正在努力的人,一定要學(xué)會中庸,切不可走兩個極端,否則你不是名垂千古便是一事無成,這樣對人而言精神壓力不是太大了嗎?與其這樣,不如學(xué)習(xí)中庸,讓自己感受到生活中的樂趣。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成為人才),我將會繼續(xù)努力,決不偏左或右,筆直地走下去。
天才與瘋子并排站著,中間有條粗線將他們一分為二,而人才便站在這條線上。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后感
天才和瘋子是個怎樣的界定?什么是天才,什么是瘋子?小時候也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想,天才就是高智商,瘋子就是精神病,仿佛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永遠不可能有交集?!短觳旁谧?,瘋子在右》這本書改變了很多我對這兩者的看法。
這是我看過最好看的書之一,即使是有之一,也不影響我所表達的對這本書的喜愛,好久沒遇到一本自己如此喜歡的書了。喜歡這本書,不僅因為作者輕松的筆調(diào),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展示了的一個自己幾乎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展示出來的獨特視角。
在大多數(shù)人的眼里,瘋子都是精神病院里,精神出了問題,神經(jīng)錯亂,舉止怪異的人,簡而言之,即是腦子有病。然而看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后,我發(fā)現(xiàn)瘋子不應(yīng)該被這樣子定義的,他們中很多有自己的思想,頁很清楚自己在想什么,甚至很多想法是很有科學(xué)性的,就像書中的“四維蟲子”和“時間的盡頭”等節(jié)所提到的,患者的思維是很嚴密的,所講到的量子力學(xué)也是有根有據(jù)的,講述時思路清晰嚴謹,若是在大學(xué)課堂講課,相信是很有資深教授的范兒的。但是這樣的人卻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人們把他們當成瘋子,只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被絕大多數(shù)人所不能理解和接受。若是人們能寬容地對待這樣的思想,換個角度來看“瘋子們”一些天馬行空式的想法,或許他們就是坐在研究院的科學(xué)家了。
天才和瘋子有時只是時代的差別,如果在一千多年前有人整天拿電腦,航天飛機什么的來說事,人們肯定也覺得他們是瘋子,可是在今天,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的每一個人都不會對此有絲毫的質(zhì)疑,它們都成為了現(xiàn)實。再如,尼采,梵高,愛因斯坦等天才都有不被大家所理解的時候。尼采是西方哲學(xué)的開創(chuàng)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最早開始批判西方現(xiàn)代社會,然而他的學(xué)說在他的時代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這位自稱是太陽的哲學(xué)家后來還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梵高也因自己的畫風(fēng)和當時的主流不同而不被大家所待見,后來也進了精神病院。天才若是生不逢時,便也成了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理解萬歲。我想在以后的日子,即使我不懂“瘋子們”的世界,我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有時并不是別人的想法怪異,只是那是自己沒法達到的高度。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讀后感
多數(shù)書籍,都是把微小的事物放大來看,無論是情感,還是理論,可是這本書是不一樣的,他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看這個讓我們置疑的世界。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是在詢問著自己,詢問著這個世界,而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循規(guī)蹈矩的接受命運給我們的一切。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不在詢問,而作者筆下的這些人,往往過于偏執(zhí)。他們把細微的事物放大,用他們的眼光去審視這個世界。
還記得一位病人,他喜歡盯著石頭看,他覺得石頭是有生命的。也許在我們看來,冷冰冰的石頭怎么會有生命,可是,石頭可以提供養(yǎng)分,可以養(yǎng)活植物,也許他不會消耗生命,但是我們又如何肯定他們沒有生命?
另有一位病人,他喜歡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因此,他身邊的人都覺得她不正常。在作者與她交談中我們不難看出,作者不禁認為她是正常的,而且還贊同她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沒錯,孩子們不愿意表達他們的想法,大人們總是用自己的觀點去定義,孩子們看到的是藍藍的天,白白的云。但是那位“女病人”說的沒錯,他們看到的只是自己認為的有趣的東西。
我們被教育著擁有自己的思維定式,往往不敢擴展和更新自己的想法,就這樣,許多人陷入狹小的圈子里活了一輩子。
書中的每一位精神病人都是天生的蠱惑著,就像作者說的,他們都有點像邪教教主,可以把人帶到他們所認為的世界中去。這是因為他們都對自己的觀念深信不已,并且他們希望所有人都相信他們所堅信的東西。記得有一位病人,他認為女人終究統(tǒng)治世界,也許他說的并不正確,可是,科學(xué)也證明女人比男人基因上的先進性。不管是真是假,他們都認定自己所認為的觀點。
不得不說,這些所謂的精神病人只是世界觀與他人不同,他們所看所想都與大多數(shù)人不相同。也許很多人不理解他們,但是他們所認為的就一定是謬誤么?
有一個小姑娘,他可以看到天空的不同的顏色,藍色會發(fā)生好事,紅色會發(fā)生不好的事,所以她厭惡紅色。她也因為家人的不理解,變得不愛說話,更戴上了墨鏡,不去看天空的顏色。也許,這真的是她的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也許,這些顏色源于她的內(nèi)心??墒遣⒉荒芤驗檫@個而覺得她不正常,任何人都沒有資格用自己的標準去定義一個人的正?;蛘叻钦?。反而,我倒是希望有這樣一種能力,去提前感受自己的禍福。
有一個男人,他很神奇,他認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小說中的一部分,包括作者本身,最后她預(yù)測出了她半年后將離開療養(yǎng)院,他的確做到了,在作者采訪他的半年后。不得不說,他的預(yù)感很準確,也許,我們真的人生真的只是一部小說,而作者,正是我們自己。
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很感動。那個老婦人在老伴死后,仍然覺得他還活著,并依舊照顧他的飲食起居,也許那個老人真的還在,但是只有老婦人看得見,或者,老婦人知道他不在了,但仍舊希望他還在,只是這樣的騙著自己??墒牵@也是一種永遠。
婚紗在衣柜里早就塵封,
我們的容顏都已漸漸蒼老,
感謝你帶給我的每一天,
正事因為你,我才有勇氣說:
“永遠,永遠。”
就是這樣一本書,他沒有多么華麗的辭藻,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但是就是這樣一本書,讓我忍不住一口氣讀完。有時候,用精神病人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更能去了解這個復(fù)雜的世界。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