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精選5篇1000字
推薦文章
202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精選5篇1000字
反復(fù)翻閱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本書太過深奧,輕與重的意義,也在生命的概念里同空氣一樣難覓其形。昆德拉在這本小說中不僅勾畫了西方社會的人生百態(tài),更是折射出人生的虛無與空幻,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10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1000字1
現(xiàn)在讓我們設(shè)想一下,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都無限重復(fù),一切都將以我們經(jīng)歷過的方式再現(xiàn),且這種反復(fù),還將無限重復(fù)下去,那么我們的生活會怎么樣呢?也許,我這樣描述,過于抽象,那么把這種“永恒輪回”放在一個具體的情境中呢?如果14世紀(jì)兩個非洲部落之間的戰(zhàn)爭一直被重復(fù)?如果法國大革命一直被重復(fù)?如果法西斯戰(zhàn)爭被一直重復(fù)?那么現(xiàn)在我們所學(xué)的歷史給予我們的感受會不會不同呢?又或者說我們可能不會有歷史,我們一直都是“重復(fù)的現(xiàn)在”。永恒輪回中的歷史,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zé)任重負(fù),這就是尼采說永恒輪回的想法是最沉重的負(fù)擔(dān)。而我們現(xiàn)在所了解的那些歷史,少了那些血腥的沉重,歷史變成了文字、研討。在輪回不存在的世界中,一切都被卑鄙的許可與諒解了!
人生恰恰是不存在輪回的!每個人都走在偶然的道路上,沒有彩排,沒有比對。昆德拉將人生比作一張成不了畫的草圖。如同書中提到的那句德國諺語:一次不算數(shù)。一次就是從來沒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沒有活過一樣。人們肆意的生活,變得比空氣還輕,隨意的漂浮在空中,脫離了土地與人群。那么問題來了,重就真的殘酷,輕就真的美麗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托馬斯顯然就是這個問題的詢問者。托馬斯是一個外科醫(yī)生,他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內(nèi)心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所以他為自己制定了一套外遇法則,與不同的情婦做愛卻不同床共枕,他是一個靈與肉的分離者。昆德拉親切的稱呼他對女性的迷戀為“放蕩型的迷戀”,事實確實如此,托馬斯只是一個獵奇者,在不同的女人之間游離,他幻想通過性能夠揭示每個女性身上真正到的自我,或者可以說他想用自己的手術(shù)刀剖開身體的外衣,追求女性身上難以想象的部分。他認(rèn)為每個女性身上都有一個有別于其他女人的百萬之一的“我”。只有在性上,才能征服女性身上那百萬分之一的不同??梢哉f促使托馬斯追逐女性的不是感官享樂,而是征服世界的這一欲念。
但凡事總有例外,歌德曾說:“世界就是一個隱喻”,那么愛恰由隱喻開始。一個叫特蕾莎的年輕女侍者以一個“隱喻”出現(xiàn)在他的世界里,隨即占據(jù)了他的“詩化記憶”。他選擇了讓這個“順流而下飄至他床榻之岸的涂了樹脂的孩子”占據(jù)他床榻的另一側(cè)。但他追求生命之輕的靈肉分離觀,讓特蕾莎經(jīng)常活在嫉妒之中。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1000字2
那天坐車路過鐘樓,車如往常一樣,堵得有些厲害,只能一步步往前挪。
從斑駁的車窗望去,地下通道口幾個稍上年紀(jì)的婦人,兩個坐在小凳子上,襙著手,半抬著頭,表情木然,用空洞的眼神看著來來往往、匆匆而過的行人,腳邊放置的幾疊報紙在風(fēng)里搖曳不止;一個矮胖、頭發(fā)蓬亂的婦人站著,手里拿著報紙地圖類的東西不停地扭轉(zhuǎn)著身體,用微乎其微的希望與失望不停交替的眼神看著路人。站臺上約十多個四十歲左右的婦女穿著不合體的工作服拿著鐵鍬張望著車的方向。
八九十年代常見的飛鴿還是鳳凰牌的加重自行車旁站著各自的主人,車頭上用木板或硬紙板笨拙的寫著:木工、土工、水工等。這些中年男人相互攀談著,不時用余光注意著來往的路人,透著他們的希望。我聽不到聲音,就像看一場二十世紀(jì)初的默劇,雖然嘈雜喧鬧,卻沒有故事情節(jié)、主角配角。不知道為什么,那畫面不時回繞于腦中,心就一下子沉靜下來。
世間的劇無時無刻不在上演,任誰也無力改變??尚牡木融H之路在哪兒呢?——純粹世界里的詰問
“最沉重的負(fù)擔(dān)壓迫著我們,讓我們屈服于它,把我們壓倒在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一個男性身體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負(fù)擔(dān)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fù)擔(dān)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相反,當(dāng)負(fù)擔(dān)完全缺失,人就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yuǎn)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那么,到底選擇什么?是重還是輕?
米蘭·昆德拉在他充滿哲理的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開篇第二小節(jié)中就拋給讀者一個同樣沉重的問題,這樣赤裸裸的詰問頓時讓我無處可逃。在我看來,米蘭·昆德拉所寫的世界不是構(gòu)建于生活之上,而是來自生命本身的詰問。而此刻,在這個由作者構(gòu)建的純粹的世界,我可以任由我的靈魂從這繁密物質(zhì)世界里抽離,剝開塵世的一件件外衣,去感受體驗這里純粹的愛與痛,苦于淚,輕與重。
“人生的悲劇總可以用沉重來比喻。人常說重?fù)?dān)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肩負(fù)著這個重?fù)?dān),承受得起或是承受不起。我們與之反抗,不是輸就是贏。可說到底薩比娜身上發(fā)生過什么事?什么也沒發(fā)生。她離開了一個男人,因為她想離開他。在那之后,他有沒有再追她?有沒有試圖報復(fù)?沒有。她的悲劇不是因為重,而是在于輕。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p>
“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边@句話深深地刺痛著我的趨于麻木的心。我清楚地看到,曾經(jīng)的那么多日日夜夜的迷茫與麻木,痛苦和孤獨,絕望和無助,不是因為生命中的負(fù)擔(dān),而是因為靈魂缺少生命中本應(yīng)承受的重,使得靈魂太輕,身體太重,身體與靈魂無法完美的融合,無法真正的全身心的去感知生命,享受生命。
靈魂的缺憾,在這個純粹的世界里,在那些純粹的體驗中,通過反復(fù)的參照與提醒,回顧與反思,遺忘或回憶,得到了修復(fù)與補充。
我想說的是:這兒天很藍(lán),陽光燦爛,都睜不大眼睛,坐在地上聞到濃郁的青草味道,有只小小蜘蛛正沿著我的手指往上爬,旁邊樹上有清晰脆耳的鳥叫聲,風(fēng)徐徐走過,幾多未謝的無名紫色花兒。這里美好一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1000字3
記得當(dāng)初讀這本書時,一直斷斷續(xù)續(xù),感覺一些橋段既晦澀難懂又拖沓重復(fù),心情煩躁,感覺自己直到將整本書看完還是有點懵懵懂懂,但是對生命的思考卻不少。
在作者的筆下,托馬斯是一個生命之輕人物,對女人具有強烈的獵奇心理。對性的過分追逐,不斷給特蕾莎帶來巨大傷痛。其實,托馬斯內(nèi)心深處是深深地愛著特蕾莎的,但是在肉體與靈魂兩重性之間,矛盾凸現(xiàn)出來。因為其性格,托馬斯失去醫(yī)生這份工作,最后遠(yuǎn)離塵囂、逃避現(xiàn)實,與特蕾莎居住于清凈、安寧的鄉(xiāng)村。
薩比娜是具有強烈的背叛現(xiàn)實、爭強好勝、富有激情的生命之輕人物,薩比娜人生的主題在反復(fù)出現(xiàn)、重演、修正,她走的是一條漫長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像一樁罪狀又像一場勝利,時刻在誘惑著她。最初背叛父親,后來共產(chǎn)主義藝術(shù),之后丈夫,最后是愛情。當(dāng)她背叛了一切之后,生命出現(xiàn)了極度空虛。
弗蘭茨是個聰明、正直、善良卻軟弱的人,對富有激情的薩比娜充滿好奇,猶如劉姥姥踏進大觀園,越陷越深,通過薩比娜獲得了新生和自由,滿足了塵世間做情人的愿望,他追逐夢想,他糊里胡涂地參與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難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訶德愚蠢地與風(fēng)車搏斗一樣,結(jié)局徒勞無益,令人啼笑皆非。到柬埔寨邊境,死于搶劫的毛賊,死得輕于鴻毛。
這幾位年輕人“追求”與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謬與悖論:每個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個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虛,追求愛情時怨恨多于歡樂,追求名譽像水中月鏡中花一樣遙不可及,追求錢財?shù)筋^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透過種種幻覺,米蘭·昆德拉感到,也許這種“追求”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其實,生命中的重與輕到底是什么?就像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其實有很多理解。我覺得,從愿而行應(yīng)該就是輕吧,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愛情,執(zhí)著自己的夢想。但是,作者筆下那不能承受的輕,那幾個年輕人的故事,那是對生命的漫無目的的探求,沒有回歸,只沿著直線運行,這種輕只是表面上的輕,它實際是一種重,將人壓得喘不過氣。沒有歸宿的生命,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只是行尸走肉。我深知那種在大海上航行卻沒有方向的船的悲哀,因為自己也曾經(jīng)對生活很迷茫。我一度在思考,生命是什么呢,生命不就是從出生到死亡么?當(dāng)我們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時,它是父母賜予我們最初的生命,然后就開始了這段漫長的旅程,從孩童的天真到少年的青澀,從青年的莽撞到中年的穩(wěn)重,最終我們學(xué)會了包容與寬恕。在這個旅程中我們走過平坦的大道也走過崎嶇的山路,在困難面前我們學(xué)會了面對,在一個接一個的困境面前我們漸漸成熟,在責(zé)任面前我們能夠從容面對。但是,我們身邊有太多太多人,包括我們自己,為著庸俗的目的而掙扎,為了“功名”,為了“金錢”,為了“嬌妻”,為了“兒孫”,終生忙碌,義無返顧,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虛無,一切都是空幻,一切都是一場“空”!
我想我還是沒有看懂這本書,生命中輕與重以及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這樣富有哲理性的命題,又豈是這樣的凡夫俗子讀個一遍兩遍就能參透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1000字4
人的一生是一張永遠(yuǎn)不能成為正式作品的草稿,是一場永遠(yuǎn)不能正式登上舞臺的彩排,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到頭來,我們自己是無法通過比較來檢驗出究竟哪種生活方式更正確。于是我們沒有必要把每一次的選擇都看得那樣的重要,那樣的沉重,我們盡可以做一個凡夫俗子,隨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的輕松,然而,真的能夠這樣嗎?也許有的人真的可以,但是,也還是會有一些人難以承受這種生命之輕,有甚于生命之重,正如文中的醫(yī)生托馬斯和他的情人薩賓娜,在他們身上,靈魂與肉體是相分離的,肉體能盡享的輕卻使靈魂感到莫名的沉重。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難以抉擇的問題,選擇據(jù)理力爭還是忍氣吞聲?選擇打抱不平還是熟視無睹?在這種情況下,這本書的確幫了我們不少忙,遠(yuǎn)離輕松選擇刻苦,這不是自虐,是在迷茫中給自己力量,就像托馬斯念著這句話離開醫(yī)院去波西米亞找特雷莎并與之共度一生一樣。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人永遠(yuǎn)不知道自己該要什么,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和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世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zāi)囊环N選擇是正確的,因為任何比較都不存在?!边@是托馬斯最初對是否開始這段愛情的掙扎。其實,我本人是不太贊同這句話的。誠然,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生命旅途中相似的選擇卻太多太多,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在過去失敗的決定中,吸取經(jīng)驗從而對下一次抉擇展現(xiàn)出十足的信心,而對與錯完全取決于我們自身以及身邊的人是否快樂。
小說主人公雙雙意外身亡的悲劇,不僅是他們所屬的那個時代的悲劇,同時也是我們許多現(xiàn)代人的悲劇六年級作文?;蛟S,作者正是在托馬斯一類人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對人生無限未知可能性的探索。當(dāng)看到小說結(jié)尾,我已經(jīng)不能輕松地微笑,一縷深切的悲涼從遙遠(yuǎn)的天際襲來。
正如米蘭所感慨的那樣,生命的初次排練便已經(jīng)是生命本身,生命永遠(yuǎn)是一張成不了畫的草圖!生命之畫是如此的潦草,還未來得及修正,也根本沒有機會修正,就畫完了匆匆的一筆。也許生命一切的結(jié)果,無論暗淡還是輝煌,都不值得追悔或者贊嘆,一切的抉擇也沒有所謂正確、錯誤之分,那只是一道生命的軌跡。因為對于所選擇的道路,我們根本沒有機會比較其優(yōu)劣!而使我們必須這樣走的理由,便是無數(shù)偶然表象下的必然,是你命中注定的“非如此不可”。這“非如此不可”是加載在我們身上的一道命運的符咒,或許正是你最想要而不能得到的部分,是你內(nèi)心真正的渴望。
每一次回味這“生命之輕”,都好像是又認(rèn)識了一位新朋友,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領(lǐng)悟。當(dāng)我們漸漸長大,經(jīng)歷了所有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之后再去品味它,一切都將是云淡風(fēng)輕,塵埃落定。你知道的,非如此不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1000字5
以前看過的,最近因為讀書會又看了一遍。
話說,讀書會的組長居然把最后一章《卡列寧的微笑》咔嚓掉了,說太悲傷了,大家回家自己讀吧。超無語,我本來就是想讀這一章的。
這一章正好回應(yīng)了開頭的尼采的永恒回歸的部分。關(guān)于啥是牧歌似的生活。
這一章還深刻的闡述了幸福愛情的不可能性。因為人愛人不像人愛狗。
人愛狗在于:
1、無所求,甚至不要求愛
2、接受當(dāng)初的樣子,不改變對方
3、自愿的愛,沒人強迫
4、不需用言語交流
--是的,幸福是對重復(fù)的渴望,特雷莎想。
多好的一章啊~~~
有童鞋問:何為輕?何為重?何為生命中之不能承受?
要我說,這都是沒有統(tǒng)一答案的。對書中的人物尚且如此,對生活中的人亦然。
比如我,如果只有70斤,我一定覺得太輕了,如果150斤,肯定太重了,且生命中之不能承受了。不過,沒準(zhǔn)要是真的150斤了,時間長了,適應(yīng)了,我可能也就不覺得重了,能承受了。
這本書再看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里面居然寫了那么多夢。吃驚~~估計在以前看的時候,我都是略過的。且女主角借用夢來表達(dá)自己在情感中的折磨,而男主角深深的理解了。真是讓人感佩啊!!!
多好的來訪者和分析師啊!!!
昆德拉這樣寫小說好討巧。章節(jié)都是碎碎的。又是故事,又是評論。自己還跳進去說幾句。相比長篇巨著型的小說,要考慮各種場景切換和人物對話,情節(jié)沖突。這種寫法,其實挺省心的。
關(guān)于人物:
我覺得托馬斯、薩賓娜、特蕾莎都是屬于不那么普通的人。倒是在書中有點滑稽可笑的弗蘭茨才是生活中俯拾可見的普通人。
關(guān)于愛情:
其實愛情是不存在的。好像輕與重的問題一樣。
在愛情這個詞被發(fā)明前,甚至沒有人會陷入情網(wǎng)。(這句是引用的。但我忘了是誰說的了。)
愛情或其他的什么東東(比如美)都在于各人的對于現(xiàn)象(主要是內(nèi)心感受)的一個回答。
書中,男主角見到女主角前來,猶如搖籃中順流而下的棄嬰,睡夢中還拉著他的手。他因此結(jié)論,這是愛。女主角反復(fù)的痛苦的夢,男主角聽了感同身受。他同樣結(jié)論,這是愛。
昆德拉沒有把特蕾莎的那次婚外情公開出來,不然,可能是關(guān)系的破裂??赡?誰知道呢)托馬斯仍然結(jié)論,這是愛。
弗蘭茨的太太在20年前對他說:如果拋棄我,我就去死。弗蘭茨因此結(jié)論,這是愛。后來發(fā)現(xiàn),才不是這樣呢。他們的愛情就是典型的以誤解開始,以了解告終。最后,這倒霉男人死的時候。閉上眼希望他太太走開。他太太還覺得他在乞求她的原諒,而她,原諒他了。
弗蘭茨和薩賓娜的愛情。
薩賓娜知道他們之間存在誤解。同樣的詞語,對于他們具有不同的意義。本來他們可以不斷磨合來理解對方的語言(之于個人的意義)。但薩賓娜離開了。流產(chǎn)的愛情。
2020《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心得體會精選5篇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2.學(xué)習(xí)疫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000字5篇2020最新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