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的原文
《醉翁亭記》的原文及翻譯
《醉翁亭記》的全文其實就是貫穿一個“樂”字,其中則包含著比較復雜曲折的內容。一則暗示出一個封建地方長官能“與民同樂”的情懷,一則在寄情山水背后隱藏著難言的苦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記》的原文,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醉翁亭記》的原文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醉翁亭記的翻譯
滁州四面環(huán)山。那西南面的幾座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秀美。放眼望去,那郁郁蔥蔥、幽深秀麗的地方,就是瑯琊山了。順著山路走上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而出的,是釀泉。走過曲折的山路,繞過回環(huán)的山峰,看見有一座亭檐兒像飛鳥展翅一樣翹起,小亭臨于泉邊,那是醉翁亭。建造亭子的人是誰呢?是山上的智仙和尚。給它取名的又是誰呢?就是自號“醉翁”的那個太守。太守和他的賓客們來這兒飲酒,只喝一點兒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是最大,所以自號“醉翁”。其實醉翁的心意并不在酒上,而在山水之間。游山賞水美景的樂趣,是領略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中的啊。
如果太陽升起,山林中的云霧便盡皆消散了;若是煙云歸集,山中的巖穴就又變得幽冥昏暗。這昏暗與明亮的交替變化,是山中的黎明與黃昏。野花怒放而清香,樹木深秀而繁茂;秋風高爽,秋霜潔白;溪水下落,山石便顯露出來。這就是山間四季景致的變化。清晨前往,黃昏歸來,四季的景色不同,這其中的樂趣也是無窮無盡的。
至于背負著東西的人在路邊歡唱,往來的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應,老老少少,攙扶提攜,往來不斷,那是滁州民眾來這里游玩。在溪邊釣魚,溪深而魚肥;用泉水釀酒,泉香而酒洌。還有各種山珍和野菜,橫七豎八地擺在面前,那是太守所設的宴席。宴飲酣暢的樂趣,不在于琴弦簫管。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只見酒杯與籌碼雜亂交錯,人們時起時坐、大聲喧鬧,那是賓客們歡樂極了。那個蒼顏白發(fā),頹然坐在人群中的老者,是喝醉的太守。
不久就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只見人影散亂,那是賓客們跟隨太守回去了。樹林逐漸昏暗下來,上上下下鳴叫呼應,那是游人離開后鳥兒開始快樂起來了。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中的快樂,卻不知道人們的快樂。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快樂,卻不知道太守是因為他們快樂而快樂啊。醉了的時候能同他們一起快樂,醒了之后又能用文章把這些記述下來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呢?是廬陵歐陽修啊。
注釋
[1]瑯(lánɡ)琊:即瑯琊山,在滁縣西南十里。
[2]霏(fēi):彌漫的云氣。
[3]暝(mínɡ):昏暗。
[4]涂:通“途”。
[5]傴(yǔ)僂(lǚ):腰背彎曲,這里指老人。
[6]洌(liè):清澄。
[7]蔌(sù):菜。
[8]射:投壺。
[9]弈(yì):下圍棋。
[10]觥(ɡōnɡ):古代的一種酒器。
[11]翳(yì):遮蔽。
文史知識
歐陽修揶揄后生
歐陽修時常提攜晚輩,故而有很多青年士子前來拜見他。有一次,歐陽修游至長江。剛登上渡船,忽聞后面喊道:“船家且慢開船,我要過江拜會歐陽修!”歐陽修回首一看,原來是個秀才。秀才上船后,歐陽修問他:“公子見歐陽修所謂何事?”秀才說道:“我飽讀詩書,幾年下來作了幾十首詩詞,想請歐陽修先生指點指點?!睔W陽修不暴露身份,對秀才說:“老朽也識得幾個字,公子可否讓老朽欣賞欣賞?”秀才毫不推辭,張口吟道:“江上兩只鵝……”歐陽修一聽,覺得起句平平,倒也看不出秀才的深淺,就捋著胡須相候。“曲項向天歌”,秀才接著吟道。歐陽修聽罷不禁啞然。“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秀才洋洋得意吟誦完畢,說道:“先生以為如何?”歐陽修輕輕一笑,說道:“老朽也有一詩,請公子指點,”說完吟道,“兩人同上舟,去訪歐陽修;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