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人間失格》的讀書心得書評
推薦文章
小說《人間失格》的讀書心得書評五篇
《人間失格》是以三張照片為序言,以三本手札為主體的內(nèi)心獨白。三張照片分別是童年,青年,白發(fā)蒼蒼已分不清年紀(jì)。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硇≌f《人間失格》的讀書心得書評,希望大家喜歡!
小說《人間失格》的讀書心得書評1
無論被家人們怎樣訓(xùn)斥,我都不曾頂過一次嘴。他們的一兩句訓(xùn)斥,于我而言,如同晴天霹靂般強(qiáng)烈,簡直令我發(fā)瘋。別說頂嘴了,我甚至認(rèn)定這些責(zé)備正是萬世一系的人類的所謂“真理”,而自己則毫無踐行此真理的能力,因此恐怕自己已經(jīng)無法與人類共處了。所以我連與人爭執(zhí)和自我辯解的能力都不具備,若是別人說我什么,我就覺得對方說得對極了,都是自己做錯了,總是默默地承受著對方的攻擊,內(nèi)心感到極度的恐怖。
當(dāng)然,沒有人在遭受別人責(zé)備與訓(xùn)斥時,會覺得愉快,但我從生氣的人們臉上看到了比獅子、鱷魚、巨龍更可怕的動物本性。平時他們都將這些本性隱藏著,可一旦遇到機(jī)會,就會像那些溫順的臥在草原上睡覺的牛,突然甩動自己的尾巴抽死肚子上的牛虻一樣兇狠。突然看到人類在生氣時暴露出來的這種丑惡本性,我總是感到毛骨悚然般的戰(zhàn)栗,一想到這種本性或許是人類賴以生存下去的一種資格,便對自己幾近絕望。
我對人類總是感到恐懼,終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對于作為人類一員的自己的言行沒有絲毫自信,于是我將自己獨有的煩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竭力將這一憂郁和敏感隱蔽起來,一味裝出天真無邪的樂天個性,使自己逐漸地變成了一個滑稽的異類。
無論做什么都行,只要能讓他們發(fā)笑,這樣一來,即使我處于他們所說的那種“生活”之外,也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了。總而言之,自己決不能礙他們的眼。我是“無”、是“風(fēng)”、是“空”,這樣的念頭日甚一日,我用滑稽的表演來逗家人發(fā)笑,就連比家人更費解、更可怕的男傭和女傭們,我也不遺余力地逗他們開心。
小說《人間失格》的讀書心得書評2
《人間失格》這次是第二遍閱讀,家里有紙質(zhì)版所以之前看過一遍,以前看書大部分時候都是每天睡覺前翻幾頁,時間久且不走心基本也都助眠了,這次看的比起上次認(rèn)真多了,所以看完的感覺是明顯不同的。上次的倉促讓我只是很簡單粗暴的覺得這個“不主動、不拒絕、不負(fù)責(zé)”的“渣男”戲真的好多,當(dāng)什么畫家,憑借戲精本精、一副好皮囊、不錯的女人緣以及有話題度的家世一定能在演藝圈殺出一條血路。
這次讀完之后男主人公的形象沒有什么改觀,我也不想推翻之前的評價,但是我承認(rèn)我忽略了很多細(xì)節(jié),那些細(xì)節(jié)無一不是人性的高光時刻,而且整篇故事結(jié)束的時候他不過27歲,再來回溯過往,覺得命運對待一個孩子下手未免重了一些。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里留下永遠(yuǎn)無法愈合的裂痕。”這樣的解釋在我看來過于蒼白無力。想起以前看過的一則故事“當(dāng)別人不小心將水撒到你的身上,大部分人都是不快的,但是淋了雨就不會,就只會怪自己沒有帶傘。”男主人公很明顯被暴雨澆透了。
卡夫卡在日記中這么寫過“凡是活著的時候不能應(yīng)付生活的人,就需要用一只手稍稍的阻擋住他對自己命運的絕望……同時他要用另一只手記下他在廢墟中看到的東西,因為他能看到與別人看到的不一樣的`東西和更多的東西;歸根究底,他在一生都是個死者,但卻是真正的幸存者?!笨催^這樣悲傷的言語,通常是不敢去思考的,生死本就是困局,沒有人能逃得過的,誰不是一邊昂首沐浴陽光,一邊蓄力植根土壤,唯明唯暗都不足以活命。
小說《人間失格》的讀書心得書評3
“我這一生,盡是無恥之事?!比毡救鬅o賴派代表作家之一太宰治在自己生前留下的最后一部巨作《人間失格》第一手札的第一行如是寫到。
原文的標(biāo)題,「にんけんしかっく」,直譯過來淺顯易懂——失去作為人的資格。不管怎么看,這似乎都是一部不會令人感到心情愉悅的作品。然而事實也正是如此。但文中所反應(yīng)出來的,真真切切存在著的,這人世間最陰暗的一面,確實那樣的真實又那樣的令人痛心疾首。也正是因此,我才被它深深打動。
與其稱之為故事,其實更接近于確實發(fā)生過的,作者本人的自傳體小說。在他自殺逝世那天,第三手札的完成似乎也在冥冥之中暗示著他的未來——看不見光明與希望的黑暗的漫漫長路。
故事的男主人公大庭葉藏,從幼年開始便體弱多病,卻異常聰穎。常年臥病在床,仍能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也或許正因此,他似是擁有著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心靈——或許稱其為所謂“世俗的圓滑”更為恰當(dāng),從記事起就不曾有過丁點的童真,為取悅他人而活著,傀儡般不摻雜絲毫情感?!?對討厭的事不能說討厭,而對喜歡的事,也是一樣,如同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行竊一般,我只是咀嚼到一種苦澀的滋味,因難以明狀的恐懼感而痛苦掙扎。 ”這是怎樣一種常人不得而知的苦楚與無奈,復(fù)雜的“人情世故”過早地將這副幼小的身軀吞噬殆盡,用不再單純的煙塵將他深深埋葬。不敢把自己所愛告訴他人,畏懼因此招來的那些厭惡而挑剔的目光。這使他恐懼,對人類感到深深的恐懼?;蛟S他曾存一絲幼小而無力的單純,卻被生存的緊迫感無情掐滅。也正是因有些這樣黑暗的童年,為葉藏短暫而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筆。
青年時期,考上東京高中的葉藏,在這里的畫室遇見了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人——堀木正雄。沾染一身惡習(xí)的堀木試圖將只傾心于讀書的葉藏拉入地獄,而葉藏對這所謂“朋友”根本不屑一顧,權(quán)當(dāng)陪他玩玩而已。未曾料到,日復(fù)一日的花天酒地,竟真使葉藏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吃喝嫖賭抽,每天都這樣渾渾噩噩地度過。也因一時興起,葉藏隨他加入了一個叫做“共產(chǎn)主義讀書會”的秘密研究會,自此竟一次不落地積極參加著每一次的活動。對他而言,偷摸著從事“違法”行為的刺激所帶來的快感,是其它活動無法給予的。在他的內(nèi)心深處,終有一層對人類深深地恐懼,隔閡了他與人類最真實的交流。
在經(jīng)濟(jì)最困難的時候,忙碌致使葉藏的身體也開始吃不消。這是他第一次想要去死。在銀座的酒吧里,窮困潦倒的葉藏受到了一位女招待的恩惠,兩人的憂郁頗有幾分相似。同居兩夜后,葉藏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她殉情的請求。某日夜里,兩人一塊兒跳進(jìn)了鐮倉的海面。然而——女人死掉了,葉藏卻得救了。對葉藏來說,這是人生中的一個重大的轉(zhuǎn)折點。
這是他人生中最黑暗也最波瀾起伏的后半期。因為殉情事件的發(fā)生,家里與葉藏幾乎斷絕了關(guān)系。無法忍受勢利的束縛,他從那個號稱是父母老朋友的,每月克扣家里寄來的生活費的男人家逃了出來。 被稱為所謂“朋友”的堀木,面對葉藏的求助卻是那樣不耐煩,唯有在對自己有利的情況下才肯答應(yīng)著做些什么。 也正是這時,葉藏的人生中出現(xiàn)了第二個對他影響深遠(yuǎn)的女人——漫畫雜志編輯靜子。鬼使神差,兩人同居了。盡管靜子是一個有些一名五歲小女孩的單身媽媽,但小姑娘也十分樂意地喚葉藏為“爸爸”。通過畫漫畫賺取的稿費,馬上又被葉藏?fù)]霍一空。有時他甚至還會拿靜子的衣服去典當(dāng)買酒喝。醉醺醺地回來時,卻聽到母女倆的對話,是那樣的融洽幸福。想著自己就這樣夾在她們之間,是何等的罪過。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葉藏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念頭,或許這一次又直擊了他的軟肋。關(guān)上門,他再也沒有走進(jìn)那個家。他畏懼人類,甚至畏懼幸福。怕失去,怕傷害,怕一切的未知。就這樣畏縮著匍匐著隱藏在這世間,茍延殘喘地吸取著僅剩的空氣,對那時的他而言已足矣。
他也曾試圖扼住命運的喉嚨,也曾不甘屈服地將厄運打倒在地,尋找自己的幸福。終究卻還是未能敵過籠罩著他的黑暗的重重一擊。
他愛上了香煙鋪老板的女兒良子,并誓要與她締結(jié)婚約。當(dāng)生活開始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他沒料到,更加巨大的痛苦正要將他重新卷入絕望之中。良子那對人過分純潔的信任,吸引了葉藏,卻也因此招致不幸,以致竟在自家受到玷污。然而相比之下,良子對人的信賴受到玷污,更加令人心痛。無論何時,高尚而純潔的品質(zhì)都是萬分難能可貴的存在。從此良子對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甚至連說話都會使用敬語。葉藏不禁捫心自問, 難道純真無瑕的信賴之心真的是罪惡之源嗎。至此,他對這種唯一值得依傍的美好品質(zhì)也產(chǎn)生了疑惑,一切的一切都變得越發(fā)不可理喻。吸煙,酗酒,甚至沉溺于藥品之間,都將他拉入更深一層的地獄。
終于,他被所謂的親人朋友安置在了東北海邊溫泉邊上的茅草屋中,陪伴他的只有一個紅色頭發(fā)的丑陋的女傭。此時的葉藏,更似一具空殼。
在所謂人世間摸爬滾打至今滿目瘡痍的他,唯一愿意視為真理的,或者說是對他遭遇的一種自我安慰——“一切都會過去的?!痹?jīng)擁有一切又失去一切的他,這樣堅信著。
“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辈恢菄@息還是慶幸,能夠發(fā)出這樣感慨的葉藏,在他二十七年的人生之中,歷經(jīng)了過多的滄桑。
大庭葉藏, 在面對捉摸不透的現(xiàn)實人類社會時選擇了極端另類的生活方式,表現(xiàn)出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態(tài)度或許令許多人無法理解?;蛟S他的靈魂是軟弱的,但骨子里是一個真實而充滿理想的,永遠(yuǎn)的少年。他用心中忿忿表達(dá)了對真實幸福的向往與追求。然而社會就是如此不公,越是期望反倒越是事與愿違。葉藏看似圓滑的人生早已將他柔弱的內(nèi)心踐踏得千瘡百孔,鮮血淋漓。可他永遠(yuǎn)面帶著微笑,將那顆受盡折磨的心隱藏在身后,以最溫柔的自己面對周圍的人。
正如小說中酒店老板娘所說的最后一句話——
「我們認(rèn)識的小葉,個性率真,幽默風(fēng)趣。只要不喝酒,不,就算喝了酒……也是一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p>
也謹(jǐn)此,獻(xiàn)給我心中那位墮于人間的神靈——大庭葉藏。
小說《人間失格》的讀書心得書評4
今天終于把這部名篇粗略地讀完了,對于某些心理活動的刻畫打心底有了許多感觸,雖然引發(fā)了自己一些負(fù)面情緒,但不得不佩服筆者對人性悲劇本身的刻畫功力。,《人間失格》描述了一個孤獨無助的靈魂,置身于人世間,看似無異于他人一樣生存著,但始終無法理解人類的生活,恐懼人類,卻又無力反抗,只能逆來順受討好人類,身在人類當(dāng)中,靈魂卻彷徨在人世之外,被人世間的風(fēng)刮得千瘡百孔,這個人就是主角大庭葉藏,葉藏是一個對人類充滿恐懼,只能戴上面具扮演丑角來和人類相處,直到死都無法理解人類的這樣一個人。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我讀這本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度碎g失格》是我讀過的書當(dāng)中比較特殊的一本,本書一直被認(rèn)為是作者的自傳體小說,和作者的生平高度一-致,作者太宰治寫完這本書之后沒多久,第五次自殺,成功辭世,對他來說,這大概是最好的解脫。作者以自傳的形式訴說了自己的人生軌跡,真實而又深刻,小說主人公葉藏酗酒,放逐自我,用藥物麻痹自.我,自殺,輾轉(zhuǎn)于多個女人之間,藥物和酒精侵蝕了他的身體和靈魂,他痛苦不堪,卻又無法掙脫。
非常沉重的獨白,是人生絕望的極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絕對悲觀,這也許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劇?;钤谧约旱氖澜缋铮拔⒍杂?,這是葉藏或者是太宰治的選擇。與他相比,我還是更喜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做一個幸福的人,即便生活有著再多的不如意,依然選擇勇敢的活下去,活下去,才是生活!人間失格,讀過便相當(dāng)于一-次心靈的洗禮,洗禮過后,依然要重復(fù)著日復(fù)一日的生活,并告誡自己,要好好的活。
小說《人間失格》的讀書心得書評5
這是一個人在世間墜落過程的記錄,主人公葉藏失格了,失去一個做人的資格,他說生而為人,很恥辱。
葉藏出生于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當(dāng)官,家里兄弟姐妹多但衣食無憂,可年幼的他對身邊的人、身邊的世界極其敏感,對人感到恐懼,日常瑣事中大人的斥責(zé)在他心里留下陰影,每當(dāng)被斥責(zé),葉藏輕易就看穿大人暴露出類似獅子吼的動物本性。他無可適從,在跟自己的較量中找到了應(yīng)對的方法——討好,也因此開始了悲劇的一生。
在與父母的相處中,他討好對方,藏起自己的喜好,為了讓對方高興,為了讓家里和諧。有一次父親外出工作,問幾個孩子想要什么禮物,葉藏剛開始提出想要書,父親不悅,反問葉藏怎么還是要書,就不能換點別的嗎?還提建議買一個當(dāng)時流行的小玩意給他。
摸清了父親的想法,葉藏當(dāng)晚就偷偷走到客廳,在紙上寫上父親提議的禮物,第二天父親笑了,他也松了一口氣。
從此以后,葉藏在“偽裝自我”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yuǎn),也愈加得心應(yīng)手。在家里,費力討好家人一派祥和,在學(xué)校,扮小丑講笑話人緣極好,小心翼翼偽裝費心費力表演,表面上他是一個十分開朗的人,一個很受歡迎的人,實際上他內(nèi)心萬分壓抑,每天汗流浹背的表演讓他痛苦不堪,久而久之地偽裝自我終于讓他徹底失去自我。
壓抑終究需要找一個出口來釋放,葉藏不止需要一個,是很多個。酗酒,談戀愛,與女友約定跳河自殺,自己自殺未遂女友死了,得了誘導(dǎo)少女自殺的罪名被學(xué)校開除,從此人生一落千丈。那段時間父親還通過朋友接濟(jì)他,讓他住在朋友并不富裕的家。
那個時候,如果他有機(jī)會跟家里人坦誠相對,在親情的引導(dǎo)下也許還會慢慢好起來??墒怯H情淡薄,出了自殺、被開除這么大的事,他的父親母親竟未當(dāng)面勸導(dǎo)安慰,甚至避開不見。在他們看來,他辱沒家門,在他看來,他就是辱沒家門。葉藏的走偏,跟父母的缺位不無關(guān)系。
他逃離了父親朋友家,切斷跟家里唯一的聯(lián)系。他結(jié)識了同樣酗酒的朋友,經(jīng)常一起喝酒墮落下去,遇到英子和她女兒時,他曾經(jīng)想過安定下來,她的女兒也曾經(jīng)喚起他心中的溫情,然而當(dāng)他看著陽光下她們嘻戲的樣子,他覺得自己是局外人,覺得自己不配,他不想攪亂她們平靜幸福的生活。良子,葉藏買酒時結(jié)識的女孩,她天真,坦誠,對別人百分百信賴。就是這樣的女孩都沒能逃過書商的欺騙而被奸污,葉藏當(dāng)時震驚了,呆在那里竟忘了去救她。純潔是罪惡的緣由?
人和人之間的欺騙,人情的淡薄,世道的混亂,更加劇了他的恐懼,最終他被當(dāng)成精神病人被兄長帶回與世隔絕的鄉(xiāng)下,由一個老太太照顧起居而在人們的視線里銷聲匿跡。
只是在我看來,誰也沒有他清醒,人性的善和惡他看得清清楚楚,包括自己家人一舉一動背后的想法和動機(jī),他一眼看穿。只是,內(nèi)心敏感洞察一切的他沒能找到跟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始終都掙扎在泥潭里。這是關(guān)于人性善惡、自我、生命探索的書,書中的人物在現(xiàn)實中不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