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讀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推薦文章
《人間失格》讀后感2000字左右范文
讀完太宰治的書《人間失格》,這是兒子要求我給他買的書,看了說大吃一驚,為了避免兒子正因不恰當?shù)拈喿x選取而影響了人生導向,我義不容辭的在拿到書的第一時刻自己先行閱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人間失格》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間失格》讀后感2000字
最近讀了好幾本書,其中一本是《人間失格》,大宰治的成名之作。其實一開始看到它,是在溫柔和煦的大理,當時看了幾頁就放下了,可能太過明媚的城市不適合這本書吧。這次看它,是在陰雨連天的成都,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竟然覺得十分舒服,致郁的文字有種治愈的力量。
我不覺得它是一本喪喪的書,這明明是一種觸不可及的溫柔。
不知道大宰治是抱著怎樣的心情,寫下《人間失格》,既然這么不想活著,何不潦草與世界告別?然而他只是一直醉著,在生與死的界限徘徊,用世人不通融的方式繼續(xù)在世上活著,即使他眼中的這個世界是如此乏味,也會因為一件喜歡的和服留下來。
他本就不決絕,并不想真的去死,在人間失格里,情婦毅然跳海,但是他沒有真的死掉,一個心中尚且有希望的人,是不會真的赴死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必然有一念求生欲,便是這求生欲挽留了這個脆弱的生命。脆弱的東西,總是有一種殘缺的美感,盡管登不上大雅之堂,卻可以容納在小眾野生的視野里,兀自平淡的開放著。
大宰治就如同路邊野花一樣,洋洋灑灑的活著,從這一宿主家,移居到另一個宿主家,即便在哪里,也帶不長久,因為這世界本就是來無影、去無蹤的,他本就沒有固定的居所可以一直安放靈魂。
大宰治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聰明人往往會失去很多樂趣,看世界如同揭開魔術師幕布的障眼法,直接看到了美幻背后的真實,那令人乏味無趣的一面,早早就印刻在心里。因此他嘗試著搞笑,但是心中卻不覺得好笑,盡管這搞笑的虛偽也掩藏不了這世界的無趣,他還是要努力去扮演一個搞笑的角色,周圍的人都看著他笑了,仿佛他是一個愚蠢的智障,他因為自己的騙術高明而快樂。
大宰治這種討好,并不屬于真正的“討好型人格”,因為他從未真的軟弱,連那軟弱,都是一層偽裝的假象。他努力掩藏起來的,恰好是軟弱背后的堅強。因為一個太過聰明的人,是多么無趣,而一個太過堅強的人,是多么冰冷啊,他內心渴望的溫暖與愛,或許會永遠繞道而行,因此必須偽裝。
假如大宰治一如尋常孩子一般成長起來,或許不會變的這么自欺欺人,但是他偏偏出生在日本大戶之家,嚴謹?shù)募乙?guī),刻板的制度,半點錯處都不可以有的不自由,讓一個小孩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成熟,用搞笑來偽裝,反而是一種對世間的溫柔。
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這種偽裝帶來的好處,竟然是如此大。大家似乎都很喜歡他,人們對一個軟弱的、無能的、幽默感十足的人幾乎是沒有抵抗力的。別人對你沒有防備之心,這就意味著自由,因此女人喜歡他,他是一個多么善于討人歡心的人,大宰治在女人那里得到了不少好處,他依靠女人而活,住在女人家里,花女人的錢花得心安理得,他漸漸失去了一個男人應該在社會上爭取的價值。層樓終將誤少年,自由早晚亂余生,大宰治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應征了這句話。
他活著,就如同在與世界進行一場嘲諷游戲,只是自己終究跑不過時間。
其實看完《人間失格》的大宰治,總想到另一個日本電影,它是一部看完一遍永遠不想看第二遍的電影,那就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同樣是討好型人格,但是主人公松子和大宰治顯然是不同的。
他們有太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宰治并不在意自己能否得到,他對于得到和失去,看的實在太淡漠了,他從不拘泥在一個女人身上,這是一個多么無情的人,殉情的情人第二天就完全忘干凈對方的名字和長相了,他既沒有愛人的能力,也沒有愛人的心,因此從不付出真的努力。
既來之,則安之,你既然走了,那么我也不必留,醉醺醺繼續(xù)上路了。這是大宰治。
而松子卻是一個很用力的人,她傾盡全力去討好每一個人,因為她實在太想被愛了,她從小就扮鬼臉,因為只有這樣做,父親才會對她露出笑容。因此,松子之后遇到的每一個男人,無論她是不是真的喜歡,她都付出了,像白日焰火一樣奮力燃燒光和熱??膳碌氖牵冻龅乃信?,幾乎沒有得到回報,她傾注的愛,沒有得到回應,哪怕是一點點溫度,最后松子終于耗盡了最后一點光和熱,變成了心如死灰的煙塵。
坦白說,我很不喜歡她這樣用力,松子實在太蠢了,她不如大宰治聰明、冷靜、剔透,她不明白她所追求的,是多么易碎的,她更加不明白事物的兩極性,你越是執(zhí)著一件東西,它就越不會讓你輕易得到。松子的愚蠢之處,是她自始至終,都在和自己的執(zhí)念對抗,她并沒有真的喜歡那個家暴她的作家,也沒有喜歡莫名其妙遇見的騙子,她在機場搜尋一只船,這本就是錯誤的。
但是松子不無辜嗎?在最后死的那一刻,她的記憶片段像快速播放的電影一樣回放,竟然狠狠一槍打中我的心口,這是一個活生生存在過的人啊(盡管只是在劇中),但是和所有普通人一樣,有過糟糕的經(jīng)歷,也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有自己改變不了的缺點,也有那么多閃光點,在生命消逝前一刻,都付之一炬了。
盡管松子并不可愛,也不幸運,可是一個鮮活的生命與世界告別,卻讓一個觀看者這么心痛,痛的仿佛自己中了一槍。生而為人,對不起。松子連遺言都寫的如同大宰治,他們仿佛路邊野花輕輕凋謝一樣不發(fā)出任何聲音,但是又美得驚心動魄。
如果說松子是因為耗盡自己,那么大宰治是為什么呢?我想是一種無意義和無價值。他從未真的對世界感到絕望,他只是難掩對這世界乏味的厭倦。如同一個操控人偶的幕后工作人員,最后連搞笑這件事都開始覺得無聊起來。
大宰治在成長過程中,承受著兩種心理壓力的折磨,一方面,他總是擔心自己假裝搞笑,欺騙世界的伎倆被看穿,因此同學看穿了他讓他那么恐懼;另一方面,他又要忍受不被真實理解的孤獨、因此,半真半假的活著,半夢半醒的活著,你無法試圖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人間失格,說到底是一本寫自我的書,假如大宰治生在一個相對開明的國家,不是日本,不是一個必須要壓抑本性才可以活下去的國家,哪么作者不會死。假如作者早早知道,其實自己并沒有什么不同,即使這樣活著,也與他人沒什么兩樣,哪么他可能不會死。假如作者的內心不那么驕矜,不那么將自己看作特別的產(chǎn)物,那么他也不會死。
但是一萬個結果,只會構成一個結局,在世間邊緣活著的人,離開只是時間問題。他們是這樣一群不同的人,他們似乎從未抗拒死亡,相反這個詞匯通往無盡的黑暗未來,帶來了無可想象的幻覺,起到了抵御現(xiàn)實最得力的通道。
哪怕現(xiàn)實中,只要一點點小小的柔情,就可以與之抗衡:
比如:一件美麗的和服,我想要在夏天穿上。
比如:一場期待已久的音樂會,要明年5月才會上演。
比如:一場未來可期的真愛,掛在永遠到達不了的未來里。
其實并不想真的遇到,只是想給自己一種活下去的欲念而已。
這些所有的,總好過沒有,人要不停地為自己增加幻想,并去實現(xiàn)它,在一次次小確幸中,找到平淡活著的幸福。這也是人間失格最美的地方,它雖然喪,卻不沉淪;它雖然哀,卻不悲傷。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春花秋月,年年歲歲。
《人間失格》讀后感2000字
《人間失格》給我的感覺是——震撼!寫出那樣可以與讀者共鳴的作品,當時我就想作者太宰治一定是個了不起的人,結果得知他在寫完這部作品后便自殺了,非常遺憾那,我很少見到文學界有這樣作品如此沖擊人心的,那種深藏在人與人之間的東西,居然這樣輕易就描寫得這樣清晰。
本作以一個少年寫下的遺詔為線索,由第一手札、第二手札、第三手札組成,第一手札寫的是少年對處世態(tài)度的困惑,第二手札則是寫了少年日益墮落的生活,第三手札便是生不如死的哀怨。
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竟喜極而泣,我不知道為何,只覺得身上每個細胞的液體都要涌出來,心臟某個地方像是被人揪住,狠狠地扯了扯。
或者,我應該說:啊,神,終于有人懂我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太宰治這個日本作家,反正之前我從來沒聽說過,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這些日本作家倒是覺得耳熟。直到有一天,我在網(wǎng)上看到一本描述太宰治生平的書,封面上彎彎曲曲,極度扭曲地寫著: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當時,我就哭了,無力感從心底鉆了出來,莫名其妙的,我有一種預感,這個人是跟我一樣的。
后來,經(jīng)歷了高考,經(jīng)歷了分離,兩個星期前,不經(jīng)意在圖書館又偶遇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似乎是最近動漫文豪野犬火爆的原因,太宰治又被挖出來,與動漫中太宰幽默風趣的形象不一樣的是書中葉藏酗酒,頹廢的形象。不過如果你看懂動漫的話,或多或少也能get一點現(xiàn)實中太宰的影子,這就不是我所說范圍了。
如今,看過《人間失格》的人幾乎認為這本書的主人公其實就是太宰治本身,也有此書是太宰治自傳的說法。
花了兩個星期,我才把《人間失格》讀完,不是說我讀得慢,而是我認為這本書需要細品。我讀《人間失格》是本合集,里面除了本來就有第一,第二手記,還收集太宰幾篇短篇小說和他個人對世事以及作者與讀者的看法。比如維榮之妻,東京八景這兩篇短文,我個人認為跟《人間失格》頗有同工異曲之妙。讀完這兩篇,你會更加了解主人公葉藏的悲哀,也會更加明白為何作者太宰自殺的命途。
有些父母了解過人間失格的意思,喪失作為人的資格,不讓孩子們去讀有關太宰治的書籍(《人間失格》是其代表作),除卻《奔跑吧梅勒斯》。但這個是官方給出的意思,是否代表太宰本人真正理解,就無從所知。不過從太宰生前曾經(jīng)自殺過五次,似乎從某一角度說明他認為自己已經(jīng)喪失作為人資格的說法。其實大家沒必要太過于糾結《人間失格》的含義,擔心這是不正確的閱讀,而有不正確的世界觀。雖然這本小說代入感很強,但是如果沒有真正承受過葉藏的經(jīng)歷,還要是徹徹底底的,就不會受太大的影響。(特別感性,心理本身有陰影的除外)恰恰相反,我認為,讀完《人間失格》后,對人類某些行為會有一定的反省,然后跟木心先生一樣發(fā)出感嘆:原來你們什么都不知道啊!對的,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不止是失去做人的資格,還有這人間已經(jīng)到處是虛偽欺騙了,壓抑和無奈已經(jīng)慢慢堆滿心頭了,而我們什么都不知道,仍舊渾渾噩噩,終日不知夢為魚。“我實在走投無路了,如同阮籍窮途之哭,其實哭也解決不了問題,唯有死才能得到解脫。”我理解中太宰應該是這樣的無奈與痛苦的。
那以上提到的人類某些行為具體指什么呢?在這里,我就說說《人間失格》到底說了個怎樣的故事,希望面前的你稍稍能體會。
主人公大庭葉藏,生于一個家風嚴謹?shù)娜毡炯易?,從小他便發(fā)現(xiàn)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葉藏以為天橋復雜的結構是為了讓車站像國外的游樂場那樣妙趣橫生,地鐵的建造僅僅是覺得坐地下的車比坐地上的車更有趣。但實際上,公共設施的誕生都是為了方便人類活動。“不吃飯會死的,”在他眼中,這無疑是一種恐嚇。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我不知道人為什么活著,我的幸福觀和世人的風馬牛不相及,我很不安??窗?,我們的主人公就是一個頭腦古怪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所以為了討大人們的喜歡,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扮演小丑來逗笑。
故事開始了,面具一旦戴上,葉藏再也摘不下來,他必須收起自己所有的意愿,去當家人、仆人以及同學的笑料。然而假的永遠真不了,他被識破了,為了掩飾,他又必須哄好這個拆穿者。假裝對他好,假裝關心他,安撫他,顫栗度過初中后,認識同為畫畫的學生堀木。后來一步步跟著堀木墮落,因為整天戴著面具做人太辛苦了,所以葉藏不得不用酒精麻醉自己,用女人安撫自己,他有時覺得自己真該去死,-醒來又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連畫畫都丟掉了,肉體都拿去賣了,靠女人生活。酗酒,-,吸毒,要整天為金錢奔波,雖然后來葉藏最后一任妻子良子出現(xiàn)了,但還是拯救不到他,因為良子被歹心的商人玷污了。葉藏是如此與這個虛偽的世界格格不入,他正深處在人間的地獄中。正如后記老板娘所說的:我認識的小葉非常坦率,也十分機靈。要是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是他喝了酒,也依然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我不知道面前的你對此有何看法。我從來沒覺得《人間失格》在描述一個悲傷的故事,它只不過借一個受害者的口吻來講述人類的丑惡,自私自利,好逸惡勞……同樣,我也不覺得現(xiàn)實的太宰治是個帶壞頭的作家,他只不過自殺了,去尋求解脫,但更重要的是他終于能替自己做一回選擇,終于不用帶著面具生活。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受:我為什么要活著?來到這個世界我能做什么?《人間失格》問的就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我不希望面前的你選擇跟太宰治一樣的道路,逃避殘酷的現(xiàn)實與自身的力量不足,須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轟轟烈烈地干一番失業(yè),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個普通人。
因此,回到開頭那句話上,對于“我很抱歉”,我更傾向于我個人理解,是對世間虛偽混亂的人類行為的無奈和痛惜,是站在局外人角度,我沒辦法改變這個世界,沒辦法拯救你們,我感到很抱歉。
還有一點要提到的,這本小說寫于日本戰(zhàn)后時期,也不排除作者太宰治有懺悔的思想。
總之,這是一本需要帶著自己堅定價值觀閱讀的書籍,畢竟里頭描述著大量作者心理獨白,不乏灰暗頹廢之感,而且讀者很容易不知不覺深陷劇情之中。但是,它帶來的自省的價值也不容小覷,既然選擇這本小說,相信各位也會有一定的思考與判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