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讀后感4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吳曉波的《激蕩十年,水大魚大》,一邊讀黑石的成長,一邊研究美國私募行業(yè)的發(fā)展,思考了很多問題,從整體環(huán)境、文化和個人。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讀后感400字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是《激蕩三十年》之后,又一本記錄中國改革開放的書籍,書中介紹了最近十年(2008-2018)中國企業(yè)乃至中國經濟界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以此來反映當下中國企業(yè)和經濟的最新面貌,恰恰這十年是伴著我們這一代成長的歷史,我們能深刻感受到祖國的變化,這本書使得我們的身份從一個歷史的經歷者轉換到了歷史的旁觀者。
這十年里我國的經濟總量增長了2.5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產階級崛起,消費能力增強,對國貨的信心也不斷增強,跨國公司的優(yōu)勢正在被迅速崛起的本土品牌所吞噬,與此同時,也必須注意到我國低勞動力成本優(yōu)勢漸失,作為新興國家的紅利正在逝去,GDP增速放緩,從10%減低到8%,由投資帶動的經濟增長逐漸變?yōu)楣┙o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擴大內需的增長模式,我國的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身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需要立足于當下,不斷的獲取知識讓自己跟上時代的腳步,也需要整理歷史,從中發(fā)現(xiàn)并總結事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合理的運用到對未來的展望與決策之中。
讀完這本書,結束了近十年中國企業(yè)和經濟回顧的縱深之旅,讓我們固守本心,砥礪前行。(高攀)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讀后感400字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說到: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v觀近十年,確實如此。
最近有幸閱讀了吳曉波先生的《激蕩十年,水大魚大》。初看到這本書,我心中有兩個疑惑,第一,激蕩十年是哪十年?第二,水大魚大又是什么意思?第一個疑惑在書的封面就得到了解答,激蕩十年是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中國的發(fā)展。而水大是指中國的經濟總量龐大,魚大是指中國的公司體量規(guī)模大。在這本書中,作者從宏觀到微觀,從每一年的國際、國內的時事到企業(yè)的具體生存狀況,用一種理性的角度娓娓道來。
2008年到2018年是我們所有人都切實生活過的十年,這十年,我從十歲到二十歲,經歷了08年奧運會,10年世博會,16年G20峰會,國家的發(fā)展都體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變化中。
2008年時,我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張存折,是我上一年的壓歲錢,那年銀行一年定期利率為4.24左右,而現(xiàn)在銀行一年定期平均利率為1.75。這是因為08年金融危機,政府為防止經濟發(fā)展過熱,提高了銀行準備金率,而現(xiàn)在經濟較低迷,政府要拉動經濟發(fā)展。讀書筆記·就拿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來說吧,2009年淘寶開始辦雙十一活動,到現(xiàn)在,9年的時間中,日成交額從0.5億元,到2135億元,翻了四千多倍。
這十年間眾多的變化是我這短短的文字不能描述的。信息化革命、區(qū)塊鏈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到來……但是同時,機會與挑戰(zhàn)并存,發(fā)展和毀滅同行,過去所形成的經濟道德的共識逐漸崩塌,而新的共識卻仍未達成。
浪潮拍打浪潮,時代和時代在交集。
我們都在找風口,找發(fā)展的機會,但融合在一起的風,讓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改變什么時候已經發(fā)生。唯有閱歷省今,通過閱讀《激蕩十年,水大魚大》,我明白了我們不過都是時代中的小魚。然而,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未來,依然等待我們去創(chuàng)造。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讀后感400字
2017年4月,吳曉波在杭州的一個會議上遇到了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吳曉波對周其仁說,他想要對過去的十年做個總結,但苦于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所以要向他請教。周其仁只是簡單想了想,便說出了四個字:“水大魚大”。
于是這四個字,就成了吳曉波這本“激蕩”系列新書的名字。
拿到吳曉波的這本新書之后,我用一個晚上和一個早晨讀完。我承認,無論我喜歡不喜歡這個名字,或者說,無論我認可不認可這種微言大義式的總結,都不妨礙我對的過去的這個十年報以情緒復雜的感嘆。
這種感嘆當然有一些個人情愫在內。
2008年初的時候,還只有20多歲的我開始了人生的一段新生涯——我從一名時政記者,變成了一個財經新聞的編輯。當時的我很懵懂,而且我也并不知道,自己偶然開啟的這段新職業(yè)旅程,會遇到很多人半生都遇不到的精彩變幻,更沒有意識到,2008年,會是無論對這個世界還是對我都有著重要影響的一年。
接下來的故事很多人都會有印象。一場1929年之后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到來了,華爾街有幾家重要的老牌投行倒閉;中國股市從6000點開始下跌,一直跌到1600;緊接著,中國的四萬億大水來了,總理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經濟逐漸復蘇,但還是有經濟學家發(fā)出醒世恒言:中國經濟必將再次硬著陸,而我采訪的一位美國金融家說,危機會持續(xù)十年。
能有幸親臨這場重大的世界變化,并因此得以采訪或者面見全世界的無數(shù)知名的經濟人物(索羅斯,魯比尼,巴菲特,比爾蓋茨……),當然是一種職業(yè)的榮幸。但2008年對我這種小人物的影響也絕非僅僅到此——實際上,當我和當年的室友談起這十年的時候,我們心中充滿的不是這種親歷時代的興奮,而是更為一種復雜的心情(或者叫心塞):
我們在2008年都沒有買房。
如果說2008至今的歷史叫做水大魚大,那么顯然,買了很多房子的吳曉波是那個看見了大水抓住了大魚(或者自己變成大魚)的人,而我和我的室友并不是。
當然,因水而大的魚絕非只有吳曉波。
2008年的胡潤百富榜上,前三名是黃光裕、杜雙華以及楊惠妍。許家印和王健林排名在20-30之間,但馬云并沒有出現(xiàn)在前100名之中。那一年馬云還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股價狂跌,宏觀環(huán)境的惡化讓他驚恐不已,他發(fā)出內部信說,冬天來了,會很漫長。
冬天是來了,但并不漫長。10年之后,馬云、王健林和許家印輪換坐著財富排行榜的首把交椅,而黃光裕的好消息是,他可能很快就出獄了。馬王許這些人,都踏上了水,變成了更大的魚。
盡管在當年有著無數(shù)的爭論甚至詬病,盡管我們現(xiàn)在也似乎不愿意承認,但十年過去之后,我們大體可以看清,這十年之間的大水到底如何而來——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的均衡被打破,全球之水開始向中國傾斜,而中國的一系列舉措,尤其是金融和貨幣政策上的釋放與放松,更是讓這水變得蕩漾,變得迅猛,變得深不可測。
水大了魚就會多。2008年開始之后的潤澤與豐盈,推高的首先是資產價格和收入(也許前者更高一點),而收入和資產價格的提高,推高的是消費的欲望。于是乎,我們就會明白,為什么今天我們在富豪榜上看到的,不再是線下實體店的老板,不再是鋼鐵廠的老板,而是房地產商人和電商老板。
水大了魚也就更肥。2008年時,百富榜第一名的黃光裕,資產430億;今天,第一名的許家印,資產2900億。與10年前不同,如今的魚更會順勢而為,踏浪而行,水是他們的生存之本,卻也是他們翻云覆雨的工具。魚和水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更加如膠似漆,更加不分你我了。
可是也不是所有的魚都變肥了,變大了。原則上來說,水越深,層級就越多,包容性就越強,但是另外一方面卻是,在同一水面的魚,互相為生存或者顏面的爭斗也變得更為激烈了。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從底層冒出來的小魚,開始考慮如何吞掉那些大魚,甚至還有海外的大魚。他們借助一種叫做杠桿的東西,開始了蛇吞象的過程,這期間,有的成功了,但更多的是失敗——改變在水中的層次是可以的,但是你的吃相,不要太難看。
但終歸而言,水越大越深,渾水摸魚似乎也就變得更加容易。在2009年時,一個叫吳英的女人因為非法集資7個多億而被判處了死刑,后來經過多方的輿論呼吁才改判無期。但到了2015年,一家打著P2P旗號的龐氏騙局公司非法集資了500個億。兩件案子的當事人都是80后,可是只是隔了幾年,渾水摸魚者摸到的也是大魚——更不用說,現(xiàn)在還有一種叫做現(xiàn)金貸的東西,已經開始到海外上市。
這樣的例子舉不完,就像水大魚大這四個字的意義,永遠也無窮盡。
但不管我們如何回顧這十年的歷史,我們總是要有個結論,那于我而言,這個結論就是,水大是好的。而這也意味著,我認為十年前的那場防水意義重大。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我相信除了戰(zhàn)術的區(qū)別,我們的放水戰(zhàn)略仍舊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如果歷史可以重來,我想我也會變得更聰明一點,起碼先把房子買了。
如果說歷史到此為止,那么我們只要向后看就可以了。但可惜的是就像我回不到2008年,這個世界終究還需要新的故事。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如果過去十年叫做水大魚大,未來的十年呢?水還要繼續(xù)大下去么?魚還要大下去嗎?我們應該關注的是水的規(guī)模,還是水的清潔度?我們的大魚如此歡騰,而那些更多的小魚呢?
雖然像吳曉波這樣的“激蕩”故事里只有大魚,但這個世界卻并非如此。畢竟,小魚也是魚。
寫到這里,我已經發(fā)現(xiàn)這已經超出了我的思考能力范疇。而且,我畢竟也是一條小魚,如何能管得了水的事兒呢。我思考的應該更多是我們小魚的事兒啊。
那么,小魚該做的是什么呢?
這個問題真的還是很簡單的,當然還是要盡量搞好和水的關系。畢竟,魚的一生雖然要靠自我奮斗,但最終要考慮的是水的流向。你說呢?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讀后感400字
用水大魚大這四個字來概括這十年來中國的變革實在精準。寒天徹骨的雪災,震徹大地的巨動仿佛還發(fā)生在少不更事的兒時記憶中,如今卻恍然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光景。
從當年畢業(yè)生最想去的企業(yè)是五百強外企,聯(lián)合利華,寶潔之類的大外資到如今的阿里巴巴,騰訊,網易互聯(lián)網巨頭公司,越來越多的感受到時代在變化,中國在變化。
激蕩十年這本書,就像一本教科書一般,把這十年的發(fā)生的重大事情以及某些當時沒有披露的事情洋洋灑灑寫了出來,你才會開始驚呼,原來發(fā)生了這么多不為人知的或者說被忽略的細節(jié)。
當你合上書本的那一刻起,你終于明白,你所處的時代,是一場何其幸運的機遇。一切都是新的,都是變化的,那些人人都在大變革之中,奮力一搏。
就像首頁寫的那樣:
謹以此書獻給正在改變自己命運的中國人。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讀后感400字
這是吳曉波繼“激蕩三部曲”之后的續(xù)曲。原來的《激蕩三十年》《跌蕩一百年》《浩蕩二千年》分別介紹了改革開放三十年、近代一百年、中國歷史二千年等三個時段,中國企業(yè)的發(fā)展興衰史。而這部《激蕩十年》則是介紹了最近十年(2008-2018)中國企業(yè)乃至中國經濟界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以此來反映當下中國經濟和企業(yè)的最新面貌。作者在序言中寫道“除非經由記憶之路,人不能抵達縱深”,那么這本書就是對最近十年中國企業(yè)和經濟進行回顧的縱深之旅。
這十年,我們都身處其中,是旁觀者甚至是參與者。這其間發(fā)生的諸多經濟事件,通過新聞媒體略有所聞,有的可能如數(shù)家珍,有的也許只看到個模糊表象,因此讀這本書就像“補課”一樣。本書中,作者將各個事件按時間順序竄起來,用通俗平實的語言為我們娓娓道來。比如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2009年中國政府的4萬億刺激計劃,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還有這幾年來涌現(xiàn)的新事物:微博微信、移動支付、雙十一購物節(jié)、O2O、滴滴打車、共享單車、互聯(lián)網金融、P2P、比特幣、區(qū)域鏈、人工智能、王者榮耀等。事物更新替換得太快,融入我們生活、讓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其出現(xiàn)也不過就是最近幾年的事。
新事物背后,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風口上的企業(yè)。BAT迅速壯大,并形成壟斷中國互聯(lián)網的寡頭壟斷格局。華為成為世界通信設施領域的老大,華為手機順勢出現(xiàn)并快速崛起。小米、京東是近幾年出現(xiàn)并迅速成長為營收千億級別的企業(yè)。但也有一些企業(yè)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如e租寶、樂視。前者的創(chuàng)始人已鋃鐺入獄,后者的創(chuàng)始人已跑路到國外。
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里,也有始終如一、意料之中的情況,如一直脫離價值投資的A股、一路飆升的房價、不斷放水的人民幣、永遠高歌猛進的基建投資。雖然十八屆三中全會喊出了“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口號,在很多領域,市場仍然難發(fā)揮決定性作用,政府在調控手段上也沒有什么新招。
讀吳曉波的“激蕩三部曲”的時候我就有一個感受:中國社會的進步重點是由世界科技進步推動的。路徑往往是:世界科技進步了,傳導到國內進而刺激國內的各界包括政府作出反應,再促使中國社會發(fā)生變化。我們所處的時代是激蕩的時代,是快速變化的時代,是利益各方激烈博弈的時代,也是科技創(chuàng)新與舊有制度不斷碰撞的時代。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變化如此之快,機遇就在此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