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黃金時代》讀書心得
推薦文章
王小波《黃金時代》讀書心得五篇
《黃金時代》最驚心動魄之處,就在于此,它沒有回避蕭紅的戲劇性情感,給了她的情史以充足的戲份,但最終卻用貌似平實,實則風雷激蕩的筆觸,寫出了人們是怎么從五湖四海奔赴而來,最終匯聚成一塊新的大陸的。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黃金時代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王小波《黃金時代》讀書心得1
<黃金時代>里王二是個一米九幾的大高個,面目不說是猙獰但也不怎么好看。似乎王小波筆下的王二大多也是面目兇惡,陰 莖如驢的。我不知道這是否與他本人有關,亦或是其他的一些事物的投影。書中屢次提到弗洛伊德,很多影響也與這位心理醫(yī)生有關性的心理學說有關聯(lián)。人的一切沖動都來源于原始的性壓抑。這是我在讀弗洛伊德心理學里讀到的,而王小波的作品里,隱隱約約帶有著這些意味。
王二與陳清揚在云南插隊,在那里相愛,然后時間在而今與過去之間穿插,一會回到云南的草屋或者大隊,一會回到現(xiàn)在與二妞的矛盾與小轉鈴的糾結,然后又回到線條。時光在六幾年與七幾年之間往返變換,賀先生跳樓,劉先生死去,李先生的龜頭血腫后來同線條結婚。后來王二當上了一名大學講師,這與他之前的種種行徑極為不符,但是生活確實是這樣,它不會按照既定的路線一塵不變。
這本書從來不按時間順序來規(guī)規(guī)矩矩的描述事物的發(fā)展,而是邏輯,從一樣事物的邏輯牽扯上另一樣事物的邏輯。就好像革命時期的愛情里的王二,一直試圖去翻越那個爐筒,他相信里面一定有著異樣的景觀。而這種邏輯被他用在今后的很多思想中。
顏姓大學生,×海鷹,總問“吃糖不吃”學PE的老婆,投石機,“拿起筆做刀槍”的紅衛(wèi)兵,還有會飛的雞,臃腫的老魯,很多人物的描寫,都會時不時用重復印證的手法來突顯他們的特質。
其中×海鷹對他的影響尤為重要,這從王二內心的排序就可以看出來,一個是幫教對象,一個是被幫教對象,卻在幫教的過程中躺上了同一張床,幫教的起因氈巴,最后卻成為了×海鷹的丈夫。革命時期的愛情這幾個字,不知道是帶有諷刺意味多,還是浪漫主義多。
我最鐘愛的,是我的陰陽兩界,喜歡這樣帶有喜劇特色的結局。雖然從一開始我就猜想到這樣的結尾,但我仍是期盼,盼著小孫將王二從軟的世界帶進硬的世界,從陰的世界帶到陽的世界。這兩種世界很多人都有,只是有心理和生理的區(qū)別。就好比李先生和他的西夏文,一個是自己鐘愛的翻譯但是無人問津,曲高和寡,陽春白雪,另一個是截然相反的生活,最終他走了進去,燒掉了所有的翻譯,轉而成為一個普通的老師。
王二說孤獨有孤獨的好處,走進了寂寞,你就變成了黑夜里的巨靈神。所有他可以專心地翻譯他的Story of O,不為稿費,不為發(fā)表,心無旁騖。
我想自己可能并沒有完全讀懂這本書,但是我又不愿意再翻看第二遍,我喜歡回味那種一遍過后給人強烈快感的文字帶來的沖擊。
有時候,生活就是零亂而復雜的,沒有既定的規(guī)則,如果說一定要去思考一條總規(guī)則的話,這種相關的想法就叫哲學。
王小波《黃金時代》讀書心得2
《黃金時代》和《革命時期的愛情》都以6/70年代為背景。我對6/70年代的了解不多,很少看相關書籍。偶爾在某些為民主搖旗吶喊的網(wǎng)絡大V筆下窺見一星半點,從冷兵器升級到手槍甚至坦克,當然也死了不少人,有被批斗禍害死的也有武斗中被打死的。但這些都不曾發(fā)表在主流媒體上,也就是說電視上沒見過,報紙上沒見過,主要都在自媒體上流傳。我不知可信度有多高,但感覺是真的。因為如果不是錯的太過荒唐連自己都羞于面對,怎么可能這么多年來都避而不談?!只是王小波對“性”的偏愛讓我有些厭煩。雖然王小波的描寫很干凈,毫無臟的感覺,但我還是覺得作者有些猥瑣甚至變態(tài)。人如其文嗎!比如,曹雪芹就應該有些悲觀和多愁善感,普魯斯特就應該有些神經(jīng)質。否則為什么他們能寫出那樣的作品呢。這種鴻溝不是單憑智商、勤奮、體驗生活就可以跨越的。就如同心胸寬廣的人雖然可以理解心胸狹窄的人的斤斤計較,但絕對做不到感同身受。再比如我看《靜默有時,傾訴有時》吧,這是一本讀書筆記,作者讀的那些書里面的主人公總是有些病態(tài),回頭一看他們的作者,也都活的挺“隔色”,然后我就想:一個總是看“隔色”作家寫的“病態(tài)”人物的書的讀者會是個什么樣的人呢?!這么一想我就趕緊回頭看看我看的那些書,還好還好,雖然不太深刻,但膚淺總比變態(tài)強多了。
《紅拂夜奔》就比較奇葩了,王小波將王二的故事和李靖、紅拂、虬髯公的故事穿插在一起,一會寫八.九十年代的王二,寫著寫著就聯(lián)想到了唐朝的風塵三俠,故事情節(jié)十分荒誕。雖然王小波不承認他在借這個故事諷刺當時的中國社會,但內容確實讓人浮想聯(lián)翩。王小波在書中說《紅拂夜奔》受了卡夫卡《變形記》的影響。《變形記》是卡夫卡的遺作,寫一個年輕人變成一只蟲子的故事,書沒寫完作者就去世了。我讀這本書的時候還在上大學。后來又看了魔幻現(xiàn)實主義大師加西亞馬爾科斯的《百年孤獨》,那會不明白什么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現(xiàn)在其實也糊里糊涂的。但是《百年孤獨》要比《變形記》更加荒誕。
王小波《黃金時代》讀書心得3
我只剛看完第一遍,理解的也許不是很深很到位,只能憑一些讀書和生活經(jīng)驗,在剛讀完畢的這時候寫下一些理解。
無疑小說的高潮是王二潮陳清揚屁股上打的那兩下。那之前呢?陳清揚一個知識分子下鄉(xiāng),有學識有樣貌,卻屈在那一個小地方,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可以和自己有精神上的交流。她始終在那個地方以及那個時代感受著深深的寂寞,她唯一可以想做的事就是證明自己絕不是破鞋。因為王二的外表很痞,陳覺得群眾會覺得如果她真的是破鞋,那么首先肯定和王二搞起,她就試圖和王二交流,以證清白??赏醵s借機以"偉大的友誼"扯幌子,使得兩人真的搞起了破鞋。當時的環(huán)境這是禁止的,所以兩人其實內心無愛,以能夠滿足欲望的性交對當時"束縛和傳統(tǒng)"進行反抗,你越是禁止的事我越是偏要做。可王二那兩下子巴掌,和陳靜默溫柔的反應,無疑點亮了兩人心中愛的小火苗,當時的描述里,王二稱呼陳"這個笨蛋",這是多么溫暖人心的昵稱,要不然關心則亂,怎么會有那兩巴掌暴露王二內心的愛情,儼然一副我的女人的霸道樣子。而平時甩別人耳巴子的陳,居然乖乖沉默了,儼然一副小女子姿態(tài)。但經(jīng)歷過一次婚姻的陳,深知她和王二不能一直過下去,流氓脾性的王二,和她沒有精神的交流,況且以她的資本,多少會有些傲的,從她性交的時候忍住不喊就可以看出來,她不想被一般的男人,駕奴。所以最后她還是離開了王二,她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
王小波《黃金時代》讀書心得4
總的感覺王小波算不上經(jīng)典作家,其實當代的中國還找不出幾上稱得上經(jīng)典的作家,我們也不該對他刻求。原以為這是部長篇,買回來才知道是五部中篇的合訂。但每部中篇的核心人物都起名“王二”,而且每篇里的事件也多有相關聯(lián)的地方。這就給人一種似是長篇的錯覺。
如果從肯定的角度出發(fā),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正如王小波在書的“記后”中所說,他是寫出那個時代的生活。不過在他的筆下,那個所謂的時代生活,已是變了味的生活,突出了作家的感覺和印象,是漫畫化了的生活。書中的人物,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貧困中,窮到了只剩下“性”這個東西,而且也算不上可供欣賞的“性”。另外一點就是他在敘事中,是以最粗俗、最赤裸、最不雅的語詞來講述。以上兩點,在他執(zhí)筆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文壇上,確屬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的一位作家。我想這是受到一些文學評論者首肯的吧?由此也可看出為什么在他生前他的作品大多不能在中國出版,而只等到他于一九九七年死后才得以陸續(xù)面世。
中國寫性生活的較多的《金瓶梅》和后來的《廢都》,讀后還多少給讀者留下點性“趣”,而王小波寫出的“性”,無趣可言,只叫人感到“厭”。也讀過不少外國的經(jīng)典,寫性愛最多的勞倫斯,也從不直寫兩個男女的性交,而只把關注點放在兩情相悅上,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性愛之美,從而得到了審美的快感?!恫樘┤R夫人的情人》,我覺得堪稱寫男女性愛的經(jīng)典?!皩彸蟆钡倪^程也是閱讀的享受,可是王小波的筆下的性描寫,也不能給人以這種感受。他大概是把這種敘事當成人性的主題來發(fā)揮吧?
王小波《黃金時代》讀書心得5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的后記中寫到,"本世紀初,有一位印象派畫家畫了一幅倫敦的風景畫,在倫敦展出時引起了很大轟動一一他畫的天空全是紅的,觀眾當然認為是畫家存心要標新立異,然而當他們步出畫廊,抬頭看天時,發(fā)現(xiàn)因為是污染的緣故,倫敦的天空的確是磚紅色的。正如我們的生活不應該是我寫的這樣,但實際上,他正是我寫的這個樣子。"
在90年代寫下這些作品,想必定是頂著很大的壓力,他是完完全全的"另類"。王小波是個有趣的人,如此黑暗的年代卻寫出有喜感的文章??慈臅r覺得文風自然灑脫,讓我以為是作者信手拈來,后來看了他的后記才知道這故事寫了二十年,果然看似不經(jīng)意的作品原來最費心力。
讀這本書時,不經(jīng)意間會思考全書的主題到底是什么,是否會激勵自己向上。讀到最后的時候豁然開朗,在那樣的年代作者的本分就是把小說寫得盡量好看,而不是在作品中夾雜某些刻意說教。王二證明了物質貧瘠的時候,也可以有特立獨行的精神財富。
單看文章的各個章節(jié),就好像是一個人的一生一樣,從年輕的黃金時代到最后的陰陽兩界,剛好是一個人的一生,而作者以王二為主人公貫徹全文,就像是自己寫自己的一生,這一生的故事,被王小波一一回憶在了紙張上,這是被打亂了,隱隱約約有聯(lián)系在一起的線索,似是非真模棱兩可,不同時代的性愛也有不同,但我竟然回憶不起具體的內容,或許多問我兩遍的話,我都不確定每個故事里的女主叫啥,好了,我好像真的忘了。
在看了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的兩本之后,留在我腦子里或許只有那么幾個人名了吧,我覺得我現(xiàn)在應該去看看別人的想法。
看了專業(yè)人士的分析,大嘆自己只是一個粗人,或許我只是在看花,他們是在喝水。
能在當時的情況下寫出這樣的書籍,敢于寫這樣的書籍,精神國度早已超越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