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想10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想1000字范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不過只知道這是一本暢銷書,在網(wǎng)上看到了別人寫的讀后感,介紹了一下七個習慣的具體含義,當時也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之處,所以就與該書失之交臂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后感”,希望能幫助到您。
篇一
如這本書的標題,主要講了七個習慣。與市面上其他--種成功之道的書籍不同的是,這7個習慣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并且是有層次的。
七個習慣如下:
積極主動:不僅指行事態(tài)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以始為終:以你的人生目標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要事第一:以目標為原則安排人生。
雙贏思維:利人利己
知彼知己:“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統(tǒng)合綜效:1+1≥3
不斷更新: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煉自己
看這類書籍,表面上看上去是雞湯,實際上這只是一幫沒有看過多少書的人說出來的話,信不得。
就如《論語》,很多人認為這是儒家一本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書籍。
實際上,這卻是一本兵法,一本教你如何為人處世的兵法。
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同樣是一本兵法,從七個角度出法。教你如何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的基礎上,再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
既然是書評,那我的目的就是引導大家看這本書,而是介紹書的內(nèi)容。
看完書評,不代表你就理解了,更不代表是你的了。
我也是看了很多熱門書評的人,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所有書評都是垃圾。
篇二
高效,對于我們在學校里和在社會上打拼的人是很重要的,誰能高效誰就能獲得成績與成功,活出詩和遠方,不用為眼前的茍且折腰。 在學校高效,學生不用花大量時間刷題海,讀書,背筆記,能輕易節(jié)省大量時間就學習到了自己需要的知識,還能有業(yè)余時間做些別的事來為未來的自己加分。 在社會職場上高效,能讓你節(jié)省時間,從一日復一日煩悶的工作中解脫出來,一來能順利省時完成任務,二來能讓你在職場中無往不利,更上一層樓。 但高效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如何做到高效呢?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高效的呢?在此,為你獻上史蒂芬·柯維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的管理思想家,被《時代周刊》評為“美國25個最具有影響力之一”的人,也被《經(jīng)濟學人》評為“最具有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他在各個領域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企業(yè)、個人管理領域等等。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圍繞了“七個習慣”來展開描述如何打造高效能人士,要怎么做才能做到高效,達到改變。 一、積極主動 二、以終為始 三、要事第一 四、雙贏思維 五、知彼解己 六、協(xié)作增效 七、不斷更新 以上七個習慣,從第一個到第三個習慣,是最重要的,最先要做的一定也是這三個習慣。
積極主動,不要消極被動
誰也沒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統(tǒng)計表守著一扇只能從內(nèi)開啟的改變是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美國思想政治家佩因 這一段話語說明了,如果你自己從沒有想過要主動改變,別人是沒有辦法幫你改變的,只能是自己發(fā)自內(nèi)心想改變,想變好,才會有改變自己的思想和做出改變自己的行動,才會堅持身體力行。 想改變,就行動!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七個習慣能為任何一個想改變的人提供最好的思想、方向與方法。 為什么要做出改變呢?是因為不滿現(xiàn)狀,因為有一顆雄心,有一個跟現(xiàn)在環(huán)境不能吻合的夢想,因為想活出詩和遠方,因為不想再面對生活中的茍且了。 這就要做到積極主動了,不要讓自己做那個適應環(huán)境的人,而是去做那個主動改變環(huán)境的人。
以終為始,即有目的進行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要帶有目的去做,去學習。不過這個目的是你自己想要的必須達成的。 有了目的,你才會發(fā)狠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才不會只有三分鐘熱度,過后就放棄,之后馬上縮回到以前狀態(tài)得過且過了。
要事第一
無論你每天有多少事情要處理,大事,小事,但其中“最重要的事”永遠排在第一位。 首先處理的事情必然是它,不要被芝麻小事所牽絆拖累。有一個兒童的睡前故事就是有這種意思,這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故事。 這故事說的是有一個貪心的猴子路過玉米地,先摘了兩個玉米,后來又看到鮮桃,就丟了玉米去摘了大錢鮮桃,之后又路過西瓜地,又丟下鮮桃去摘了西瓜,過后又看到芝麻,又丟下西瓜摘芝麻去了的故事。 這就說明做事不要因小失大了。 付出不一定有收獲,但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收獲。這三個習慣,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要無數(shù)的一天,才能逐漸形成,正式成為個人的習慣。
篇三
“習慣”這兩個字,看似簡單,卻內(nèi)涵深刻,回頭仔細想想,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習慣從本質(zhì)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內(nèi)涵和素質(zhì),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今日的你是過去習慣的結(jié)果;今日的習慣,將是你明日的命運。改變所有讓你不快樂、不成功的習慣模式,你的命運將改變,習慣領域越大,生命將越自由,充滿活力,成就也會越大?!陡咝苋耸康?個習慣》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思想和眼界上了一個新臺階。
我們從來到這個世界,就已開始培養(yǎng)習慣,比如小時候我們會哭著依賴別人,長大以后,我們 必須養(yǎng)成更加適應當前環(huán)境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會讓我們終生受用?!陡咝苋耸康?個習慣》從正面反面兩個方向來展示證明每個習慣的重要性,并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和親身感悟闡述了自己對每個習慣的認識。
通過閱讀《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才發(fā)現(xiàn),事業(yè)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yè)、家庭、人際關系、個人成長等人生其他層面和諧發(fā)展才是正真的成功。我們的行為總是一再重復,但要做得卓越,不能只是單以行動,而是靠良好的習慣,要提升自我,樹立克服“慣性”的意識,并且“由內(nèi)而外的全面改造自己”。習慣左右我們的成敗,成功其實是習慣的使然。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們學習了很多東西。今天的我們是由無數(shù)個過去所組成的,我們重復舊有的習慣,只能得到舊有的結(jié)果,我們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修正即定的軌跡。就像薩達特在自傳中寫道:“如果一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思想構造,就永遠無法改變現(xiàn)實,也永遠不可能取得進步”。所以我們先改變我們的思想,然后讓思想來決定行動,讓行動來決定習慣,讓習慣塑造性格。一個人有優(yōu)秀的習慣,想不成功都難!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句話:對于個人而言,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如果我們能有“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以終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chuàng)造,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篇四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做事,但是很多人做事卻總是不得要領,不分主次一通亂做,結(jié)果是什么事情都沒做好,適得其反。美國玫琳凱公司創(chuàng)始人玫琳凱.艾施說過:“急事爭辦、重事重辦、普通事按常規(guī)辦;程序化的事務弄個規(guī)距、流程來辦;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應付敷衍;沒有頭緒的事情先易后難;辦一件、銷一件、不拖拉、不忙亂。”縱觀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時處理事務時沒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顯得有時很茫然,工作效率就佷慢,取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過參加這次培訓,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預見的計劃和安排,才能充分保護好時間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務,一旦開始執(zhí)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爭取到時間,才能有效的控制好結(jié)果。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辦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第二,明白“學”與“習”的結(jié)合,方能成就未來,談到學習,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輩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呼”、“業(yè)精與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的古訓。少時的我并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奧哲理,現(xiàn)在回過頭想想這就是至理名言。“學”的過程就是照搬別人的經(jīng)驗,而“習”則是提取有益自己的補丁來為自我遮風擋寒。 學習的過程就是從感性到理性升華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些理性的積累就是自己的財富,有了這些平時積累的一磚一瓦,才有日后的高樓大廈。工作本身并不能給人帶來經(jīng)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chuàng)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面對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形勢,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時時處處不忘學習,把工作當成最好的學習,做到學中干、干中學、學習與實踐相結(jié)合,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相促進、雙豐收的目標。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說,我們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僅有積極的態(tài)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擁有干工作的真實本領。我們只有通過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掌握干好工作的本領,成為一名高效能的員工。
篇五
上大學的時候就聽說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當時感覺這本書就像是一位老師苦口婆心的對學生講人生大道理一樣,左耳聽,右耳出,覺得無關痛癢,當時并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有幸的是,公司組織了“悅讀分享·品質(zhì)輸出”活動,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這本書,竟驚訝的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很多習慣對于做好工作,實現(xiàn)個人目標和理想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該書主要講述了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tǒng)合綜效、不斷更新。由于字數(shù)的要求,本次先談一談其中對我觸動最大的二個習慣。
第一,以終為始。以終為始說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認清方向,這樣不但可以對目前處境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誤入歧途,白費功夫。當看到“以終為始”這個習慣時,心中不免想起當初走過的艱辛。相信每個人都有迷茫期,剛進入社會的時候,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滿腔熱血的想干出一番成績,于是拿到工作,急于求成,不假思索的埋頭苦干,根本沒有方向,沒有目標,于是不斷碰壁、修改、調(diào)整,過程很艱辛,障礙非常多,慢慢的沖勁也沒了,感覺工作很難做。后來在前輩的引導下,逐漸走出了困境。這段歷程正是印證了“以終為始”的重要性?,F(xiàn)在的我,更需要堅持“以終為始”的原則。
在理解“以終為始”的過程中,我深刻的認識到要以目標為導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在工作中,我們都會遇到各種機遇和挑戰(zhàn),在努力前進的同時,我們更要定期停下來,檢查一下我們的前進方向是否與當初心中的目標是否一致,有則及時糾偏,沒有就繼續(xù)前行,正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第二,要事第一。工作中,每天可能會遇到大量的瑣事或者突發(fā)狀況要處理,打亂我們預定的計劃。面對工作中一堆事情時,每天努力工作,有一些人會很郁悶為什么自己努力工作卻不被領導認可。仔細分析下,就會發(fā)現(xiàn),有些人每天都在應付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在不停救火而不是防火。不清楚孰輕孰重,一直在無效的自我管理中越來越迷茫,直至喪失對目標的追求。
那怎樣實施有效的自我管理呢?針對這個問題,作者提出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劃分,總共分為四個象限,以第二象限事物為中心的時間管理方法。這個方法非常棒,可以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兼顧重要的和緊迫的事情,能平衡產(chǎn)出和產(chǎn)能的關系。當然,在實際工作中,要事主要由領導來決定,領導決定了什么是重點后,再靠自我管理來掌握重點。
要事第一,有兩層含義,其一,要把這個事情優(yōu)先安排在自己的工作計劃中;其二,如果時間發(fā)生沖突,就要優(yōu)先保證這件事。信息瞬息萬變,要事也在不斷變化,所以我們要根據(jù)事件本身的重要性來安排自己的工作,定期去核查是否處于正常狀態(tài),任何時候都要主動出擊,做好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