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終身成長讀后感15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成長的關鍵并不是掌握更多的技能或者說經驗而是孕育一個成長性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的養(yǎng)成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需要全社會的不斷熏陶,而不僅僅是個人,企業(yè)也是需要這種思維模式來保障自身的茁壯成長,以?;鶚I(yè)長青。下面小編整理了終身成長讀后感,歡迎參考借鑒!
【第1篇】終身成長讀后感
《終身成長》這一本書可能顛覆了我們很多人對于成功的觀點。本書作者卡羅爾.德維克,卡羅爾.德維克是哥倫比亞大學大學,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在對數(shù)十年研究之后,她在書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而是受到每個人展現(xiàn)的思維模式影響。
很多人可能不太認同這個觀點,總認為某些人是有天賦的,比如莫扎特,比如梵高等等,但是我們也要清楚有些人即使童年表現(xiàn)出某種天賦,沒有成長的思維,未來也一樣平凡。在信息化時代,知識和經驗往往是被高估了他的作用,經驗和知識往往是某一時代有用,再過一段時間就被替代了。
《終身成長》一書中心就圍繞兩種不同思維類型的展開。其實終生成長的理論基礎,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老子莊子早提出來了。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莊子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莊子在逍遙游跟齊物論,通過對大自然的描寫,進而闡述到社會發(fā)展都是不斷變化道理,無不給我們暗示,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怎么看待非常重要。所以這個觀點跟終身成長這本書觀點無疑是相通的。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見過有的人成功后沒有架子,謙虛隨和,有的人走到哪里就喜歡講排場要面子,這背后折射兩種不同思維模式:成長型跟固定型思維模式,再往深處講,一個愛發(fā)牌氣的人其實是固定思維的人,他把失誤當成一種批判,而有人把錯誤當成進步改正機會,相信此刻不是最好狀態(tài)。讓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是最好的禮物。生活中我們要是有成長型思維,就不會經常拿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與別人攀比。所謂,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又給你打開另一扇門。有的人總認為成功的人是知識豐富,其實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唯有思維模式改變才會創(chuàng)造出嶄新的自己。
兩種思維類型的區(qū)別在哪里?固定思維人無時無刻不在證明自己,向父母證明,向老板證明,向社會證明,因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是不變的,他喜歡別人說他有天賦,他能力與眾不同。其次,固定型思維的人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喜歡找茬,遇到問題發(fā)脾氣。書中講一個運動員訓練完后去抓鋸末擦手,因為他打的不好,由此抓起鋸末擦一把扔掉說:這也叫鋸末;另一方面,而我們知道在運動場上運動員們打球時最怕觀眾拍照喊叫等干擾自己,有的球員會很惱火,而最出名的高爾夫球手老虎伍茲,他的辦法是他在打球的時候讓爸爸在旁邊大喊大叫,讓爸爸訓練他適應嘈雜的聲音。這就是在面對困境時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模式的不同。成功的人的思維模式是為成功找原因,把錯誤當做訓練機會,而固定思維往往是把他當做批判。
書中案例很多,其中喬丹是我們熟悉的球員,也是職業(yè)生涯很長的球員,我們不了解的以為他打球時天賦很好,其實不然,高中時他就被校隊淘汰了?;厝ジ嬖V母親,母親說那就回去好好練習。從此,每天喬丹6點離開家到校練習,上大學后進一步練習防守,控球等動作,后來年齡大了他還參加比賽,但他已經不靠體力來拼了。他運用了熟練的技巧輕松應付比賽。如果說他要是在高中時就自暴自棄,放棄刻苦訓練的話,那么我們籃球歷史就失去這么優(yōu)秀的運動員。
兩種思維類型還有一個區(qū)別就是對自己評價。成長思維對自己評價準確,一分為二。而固定思維模式的人對自己評價偏頗,在遇到比如不擅長的上臺講話時,總是很抵觸,而成長型的人會認為這是一個被指正學習機會。一個相信天賦。一個相信后天努力。在對兩組人腦波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成功型腦波在公布正確答案時時興奮的,而固定型腦波是對與錯上。
作為家庭教育擁有哪種思維模式,直接決定我們教育方式不同,從而孩子得到的反饋也不同。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家長,在面對孩子出錯,出問題就會責備孩子,懲罰孩子,這樣直接后果就是是否孩子就會改掉呢?孩子只會更加畏懼以后面對這樣問題,因為他已經害怕不只問題,還有來自家長的恐嚇。而成長思維的父母在面對孩子出問題后,會坦然面對,認為這是一個學習機會,成長機會,問問孩子從中學到什么,以后再遇到這種問題應該怎么做?
【第2篇】終身成長讀后感
今天聽了樊登老師講的終身成長的書,滿滿的正能量,生活還是需要一些心靈雞湯的。
書中說了,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自己才能是不變的,不斷急于證明自己給別人看,只相信天賦,自大或者自卑,成長型思維模式是有大局觀,不斷向前看,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成長,讓自己強大,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于一個人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要不斷地去修煉,向成長型思維靠近,我以前會時常拒絕溝通,覺得別人沒有按照我的處事方式,會覺得別人是錯的,我有時沒有意識到,總是會抵觸批評,有逆反情緒,這就是固定型思維導致的,我明白自己一定要通過努力來邁向成長型思維模式。
作為一名老師,始終要思考怎樣去教學,尊重并很好地去引導孩子,就像猶太人告訴孩子,你在教室里有任何不同意見,一定要趕緊說出來,因為你不說出來,老師就沒法糾正你,這就是灌輸孩子成長型思維,不要怕丟臉,珍惜每次當眾出丑的機會,才能得以實現(xiàn)最終的成長。
成長是每個人一輩子的事,它無關年紀,無論何時,停滯成長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終身學習方可終身成長。
【第3篇】終身成長讀后感
1.關于固化思維與成長思維
說到固化思維與成長思維,想到了之前學習到的一個點。有兩種人,一種人把自己的成功歸結于運氣,一種人把自己的成功歸結于自己的努力。
把自己的成功歸結于努力的人會在之后越來越努力,因為他知道想要成功,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就需要自己的努力,沒有什么是可以不用經過自己努力就能得到,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還有即使是很難的事情努力了才有希望成功,沒有成功只能是說明自己還不夠努力、方向錯了或者自己現(xiàn)在還沒有達到那個點。
而把自己的成功歸結于偶然或運氣的人在之后的行為處事上就不會有過多的努力,因為他認為所有的都是注定的,自己的成功只是運氣好,卻從來沒想過經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獲得成功。這種人所擁有的思維就是固化思維。而在擁有成長思維的人眼里,一切都是可變的,一切都可以經過自己的努力而使之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2.關于努力與方向
努力與方向,兩者在向上走的路上是缺一不可的。有方向不努力,只是一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侏儒。無論你想的有多好,方向多么明確又正確,若你不努力,不把它行動起來落地生根,那它也只是一個想法如無根之浮萍,沒有根系提供養(yǎng)分遲早會飄散消失于世間。而若只是有努力沒有方向,就像在海上沒有方向航行的船只,雖然一直在行駛到岸的幾率卻微乎其微,或原地打轉卻不自知。
說到這個又想到了自己,在大學的時候知道自己與別人相比沒有多少競爭力也意識到自己需要做些改變,每次都做計劃卻往往沒堅持幾天又半途而廢。典型的有方向不努力貪圖一時的享樂,延遲滿足的獎勵物對我的強化不夠戰(zhàn)線又拉的太長也難怪會放棄?,F(xiàn)在想想也是認知不足,若是能認識到長時努力所帶來的好處就不會這么動力不足了。后來大三時是努力卻沒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吹絼e人各種考證自己也去跟風,現(xiàn)在想想考的證都沒什么用畢竟不是專業(yè)的??嫉娜壢肆Y源管理師現(xiàn)在又不做人事工作?,F(xiàn)在是有一點方向了--學好英語達到流利說的程度,多看書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認知(提高認知真的可以少踩很多坑,這一點在生活中深有體會,想開了就知道自己很多事都是庸人自擾。)雖然方向還不是很明確,對自己的未來發(fā)展也不是很清晰,但我現(xiàn)在最缺的就是行動力,行動起來方向就會越來越清晰,之后慢慢修正就可以了。
【第4篇】終身成長讀后感
這周讀的書是一本有關心理的書籍。
本書的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博士,他是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和發(fā)展心理學領域內公認的杰出學者之一,他的著作被世界教育聯(lián)誼會選為年度好書。
在最成功的數(shù)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偉克發(fā)現(xiàn)了思維模式的力量。他在本書中表明我們獲得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xiàn)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xiàn)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zhàn)時的兩種基本心態(tài)。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是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否滿足于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開的問題,才能更好的達到人生和職業(yè)目標。等會可結實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fā)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并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并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yǎng)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得抗壓力。
但是有來講一下具體的兩種思維模式有哪些表現(xiàn)。
實際上,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希望在進行任何學習之前,能力就可以自動展現(xiàn)。歸根結底,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有如果你沒有,你就是沒有。對于估計其思維模式者來說。這句老話。未來的你比現(xiàn)在的你更優(yōu)秀。第四位模式者并不接受未來的完美,他們必須現(xiàn)在就達到完美。固定形式為模式中當下的完美,是如此重要。這是因為一次測試或者1室評估可以成為對你適用終身的評判。這里可以舉一個例子。20年前五歲的洛雷塔,而家人搬到美國幾天以后,媽媽帶她來到新學校,當時學校立即對洛蕾塔進行了一次入學測試,接下來他進入了學前班,但并不是尖子班,誰有時間的流逝,雖然洛雷塔被升到了尖子班,并直到高中畢業(yè)都在這個班里,并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很多學術獎項,但他從未感覺自己屬于這個群體。測試讓他深信不疑,他的能力被下了定論,他認為那是固定的,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兼職生,她并不在乎她那時只有五歲。這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表現(xiàn)。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不僅相信這個測試可以測量一項重要的能力,而且相信堅定的相信該測試可以測出他們有多聰明,還可以測出他們長大后會有多聰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他認為這項測試是為了測試一項重要的能力,但他們并不認為該測試可以測量出他們有多聰明,他們當然也不認為這個測試可以告訴他們自己長大以后會有多聰明。這里我只要講了是一些固定型思維模式的表現(xiàn),對于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展現(xiàn),沒有太詳細的介紹。未完待續(xù)。
【第5篇】終身成長讀后感
本書對我的思維的最大的改變認清了自己曾經是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維模式轉變?yōu)槌砷L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在書中寫到,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天賦就是全部,認為人與人的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并熱切盼望成功,成功后感到的不僅僅是自豪,更多的會產生一種優(yōu)越感,因為成功意味著他們固定不變的能力比別人強。
此時,讓我們對比一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他們認為個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yǎng)的,則個人的進步需要去學習新的知識,發(fā)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認自己確實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去學習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戲都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喜歡裝作一個輕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歡提問、不喜歡向他人求助……其實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對自己發(fā)展的限制,看待事物發(fā)展的眼光也會受到局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觸了一款游戲叫“部落沖突”,但我并沒有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因為我認為游戲里不同等級的資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一個三級部落的軍隊絕對無法攻下五級、甚至六級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煒告訴我,他成功得把一個十一級的部落夷為平地(他是九級),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細節(jié)到每一秒、每一處,策略又是怎么講究的,換作以前,我一定會不屑一顧,本身對游戲的興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讀到了這本書,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就是這樣運作的。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思維模式呢?卡羅爾指出了很多的案例與方法,但是我思索下來的結論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普通。承認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生來就是特別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帶有著一些別的光環(huán)。當你覺得自己普通時、當你覺得自己并非一個天才時,你才會更虛心地學習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議、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敗與成功,這樣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潛能、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給我的朋友一句話:“無暇的信賴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后我們還是認識的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