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葬禮讀后感650字左右范文5篇
推薦文章
看完蕭紅所著的《穆斯林的葬禮》,我們體會到了那個年代的愛情與悲情,心中的沉重久久揮之不去。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穆斯林葬禮讀后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穆斯林葬禮讀后感
這是我第一次讀不同于漢族文化,有著如此厚重的民族色彩的一本書。
由玉而起,由玉而滅。小說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以韓子奇為主人公、以玉為線索,講述人如何傳承玉以及玉如何改變?nèi)说墓适?另一條是以韓新月為主人公,講述她短暫一生的起起落落。書的結(jié)構(gòu)非常清晰,一章講“玉”,一章講“月”,這樣不斷交替,完整的講述兩代人的人生,直至葬禮。
書中非常感人的片段是《月落》,在寒冬中的某個夜晚,看到這一章節(jié)時身為一名成年人也不禁潸然淚下。每個人都不想新月死,我也不想,她是一顆朝陽,正是處于青春活力噴薄而發(fā)的時候,她剛離開那個被自己“媽媽”冷落了十八年的家庭,她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北大英文系,她冰雪聰明又善良純真。她剛遇上那個她命中注定的靈魂伴侶。她與楚雁潮的相愛是不顧一切的,沖開了回漢兩族不能聯(lián)姻的世俗約定,沖破了道德禮教。楚雁潮是新月心中的涓涓而流的清泉,洗滌了她內(nèi)心一直以來的煩惱,師生戀是個不可言談的禁忌話題,家長的反對,世俗的約束,社會的不認(rèn)可都沒有讓他們退步。像童話般的故事在現(xiàn)實中卻又幾時有童話般的結(jié)局,命運之神沒有眷顧他們。嬌艷的鮮花還未綻放便戛然而止,心臟病帶走了新月的生命,也帶走了楚雁潮的靈魂。二十年后楚雁潮在新月墓邊拉著他們曾經(jīng)最愛的《梁?!穼⑻焐系叵碌膬深w心在縹緲的琴聲中連在了一起。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縹緲……
天星和陳淑彥是這個家的幸存者,也是這個家受害者,一個強行被打壓了愛情卻在發(fā)現(xiàn)真相后有苦不能言,一個殷殷期盼著枕邊人能多些溫柔卻再也體會不到想象中的愛情。他們又做錯了什么呢?是不是時間的車輪一直轉(zhuǎn),我們就可以減少這種不幸的概率,是不是我們擦亮自己的眼睛就能看清哪一份是真情實意?
整本書,梁亦清,韓子奇,梁壁玉,梁冰玉,新月,天星,姑媽,淑彥……還有楚雁潮。每個人,都各有各的特點,令人感動,令人理解,我完全感受到了人生在世,誰都不容易,每個人都在負(fù)重前行。之前只是知道這個大道理,但這一次,讓我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感受。
引人深思的地方是韓子奇曲折的一生,原本是一個隨著吐羅耶定巴巴一起追隨朝圣,一心向著圣地麥加的虔誠的漢人,因為路上遇到了更讓自己癡迷的玉,而停下朝圣的腳步,書寫出另一種不一樣的人生,成為一代玉王。覺得韓子奇和《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克蘭德有些相似,大概是我以為的神似。都是為了藝術(shù)放棄了一切啊??墒菫槭裁磳颂m德沒有太多的譴責(zé),對韓子奇卻有點看不起呢?我不知道自己是看不起他和梁冰玉的愛情還是看不起他在梁冰玉走時候?qū)τ竦碾y舍難棄,大概是后者更多。
《穆斯林葬禮》就和這本書名一樣,透視著民族的興亡和個人一生的困苦,訴說著對生的渴望,又必須面對著死的無奈和絕望,生得自然,死是解脫。(周錦平)
穆斯林葬禮讀后感
《穆斯林的葬禮》,作家霍達(dá)的代表作,獲第三屆茅盾文學(xué)獎。這部五十余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nèi)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著力塑造了梁亦清、韓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學(xué)畫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她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直對伊斯蘭教淡漠的人,對它肅然起敬……我了解了許多回民在生活中的傳統(tǒng)禮節(jié)和常用的阿拉伯語,因為文中的回族人對至高無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叵霑N種,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xiàn)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霍達(dá)以她深刻的內(nèi)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讓人蕩氣回腸的。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xiàn)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zé)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quán)利為所欲為。梁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為那個曾經(jīng)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fēng)燭殘年的老人,孤單的獨自漂泊他鄉(xiāng)。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后,心里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展現(xiàn)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fēng)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時間和心靈來感受的。俗話說:“一部偉大的作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蔽膶W(xué)對于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確實是顯而易見的。由此說來如何讓自己更具文學(xué)修養(yǎng)和文學(xué)素質(zhì),是一個仔細(xì)考慮的問題了。就當(dāng)下來看,當(dāng)然理應(yīng)從基礎(chǔ)做起,踏踏實實的走好自己現(xiàn)在的每一步,從而使自己以后的人生走的更加從容和瀟灑!擁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公比起來,我們不幸福很多嗎?最起碼,我們還活著,還擁有著生存的權(quán)力,這樣說來,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xiàn)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請學(xué)會瀟灑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還呼吸,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你打敗!除非,你選擇了自我放棄或是自我毀滅……
穆斯林葬禮讀后感
我不喜歡這本書,她太壓抑了,讓我很難受。
不知道為什么,在我看來,新月并不是主角,反而是他的父親和兩位母親。我并不喜歡玉兒,我覺得她自私,雖然她和韓子奇的愛情是在特殊的戰(zhàn)爭背景下結(jié)合的,但她后來確實太不顧自己姐姐的感受,明知道自己姐姐是個沒學(xué)識,沒事業(yè)追求,只知道以男人為中心的舊式女人,還搶姐姐的丈夫!這不是逼死她姐姐嗎?我看了好多讀后感,沒有一個為君壁說話的,也許在別人眼里她是個愚昧的壞女人,新月間接死在她手上,但我覺得新月的死卻和冰玉脫不了干系,如果不是冰玉給君壁那么大的打擊,君壁未必會那么反對新月和天星的愛情。我總覺得君壁那次受的打擊太大了,畢竟是自己愛的丈夫和自己心肝一樣的親妹妹。哪怕放到今天,又有誰可以接受呢?
冰玉太自私了,只想自己不想別人,她回國沒錯,但她口口聲聲愛姐姐是怎么愛的?姐姐問她置自己于何地,她說你是我姐姐,是韓子奇的妻子,但那是以前了,現(xiàn)在我是他的妻子!她需要親情時,可以隨時去姐姐那取,不需要時就狠狠在姐姐身上戳刀子!誠然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那個年代,被丈夫遺棄是怎樣的下場啊!她是新女性!新女性就可以自私,不顧別人感受嗎?現(xiàn)在說姐姐和姐夫沒感情,那以前呢?娶人家的時候不說沒感情了,既然娶了就付責(zé)任啊!當(dāng)初結(jié)婚沒人逼他,他也是有自己目的的啊!懦弱的男人毀了兩個女人!
下面是摘自另外一篇讀后感,非常鄙視,玉兒是大膽,大膽的新女性你可以去尋找別的愛啊!我就不明白,多少好男人啊,非找自己姐夫!過分強調(diào)自由了,借口新青年新文化,借口愛情就什么也不顧了嗎!為什么為愛的錯誤就都要被諒解!憑什么啊!為了愛就肆意的傷害別人?愛情沒有錯!但我討厭一些人拿它當(dāng)自私的擋箭牌!君壁我也不喜歡,但是迂腐落后不是她的錯,當(dāng)初她父親不讓她讀書,她能怎么辦?難倒我們借口她無知我們就拋棄她,她就活該被男人拋棄?迂腐無知并不阻擋她的愛情啊,她也是真心愛韓子奇的。
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后,更讓我看到了知識的可貴,姐妹情深的碧玉兩人,皆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對于愛情,對人生竟也產(chǎn)生了天壤之別。玉兒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對于自由的渴望,她的大膽,果敢與無畏,正體現(xiàn)了新時期中國青年的新氣息!而作為一代婦女的代表,碧兒的迂腐和落后,以及對于愛情的盲目和對于生活的依附,又是我不得不為之悲哀……
最后,小號鯊魚大大的名言,很有名!原句記不清了,多情不是錯,錯的是任情而為,明知道后果還一意孤行。我不知道冰玉回國到底怎么想的,二女侍一夫那不可能,難倒真的讓韓子奇休掉君壁?以愛的名義?還不是一般的狠呢!
穆斯林葬禮讀后感
《葬禮》中有兩處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描寫,父親韓子奇在臨終時是半信半疑地念著“清真言”去世的;而女兒新月在臨終時則義無返顧地呼喚著她所愛的老師“楚燕潮”的名字去世。
這兩幕不起眼的伏筆其實是在暗示作者要表達(dá)的意圖:
穆斯林的上一代還在受著伊斯蘭——這道宗教枷鎖的控制,雖說半信半疑,但是無法完全擺脫。
而穆斯林的新一代則已經(jīng)大膽地沖破這道束縛美好愛情的枷鎖——伊斯蘭,將其徹底拋棄。
兩幕臨終的描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者要表達(dá)的正是被她稱為穆斯林的回回民族,在前進(jìn)中的巨大的變革,回回民族要想發(fā)展,要想享受現(xiàn)代文明的主張如愛情之上等等,作者看來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而伊斯蘭又是回回祖祖輩輩守望著的信仰,在拋棄時必然產(chǎn)生強烈的鎮(zhèn)痛?;鼗孛褡逶谶@場拋棄與守望互相沖突的鎮(zhèn)痛中獲得新生。新月死了,可是在作者的筆下,新月是為了改變回回民族陳腐的現(xiàn)狀而死的,她是回回民族變革發(fā)展的最前衛(wèi)的烈士——用生命換取美好的愛情。作者在暗示回回民族要改變現(xiàn)狀,像其他民族一樣文明先進(jìn),不受宗教的束縛,必須要經(jīng)過犧牲,像火鳳凰一樣的死去,然后獲得新的生命。
這是作者的理想,她愛自己的這個民族,但她的愛法與回族的穆斯林不同。她不認(rèn)為回族的發(fā)展壯大在于恢復(fù)回族人對于伊斯蘭的信仰,相反,她認(rèn)為回族不像漢族等人那樣享受美好的愛情與所謂文明的生活,障礙正是伊斯蘭。因此這個民族要想獲得發(fā)展,必須拋棄伊斯蘭的枷鎖。
韓子奇(代表回族的第一代革命者),沒有完全的拋棄伊斯蘭傳統(tǒng),但是他的伊斯蘭傳統(tǒng)已經(jīng)有了動搖。
韓新月(代表著回族的新一代革命者),已經(jīng)完全地拋棄了伊斯蘭傳統(tǒng),義無返顧地走向她的理想。這正是作者的希望——新一代的回族正在拋棄伊斯蘭教的束縛,回回民族的希望正在前方。
穆斯林葬禮讀后感
很早以前聽過這本書,不知道里面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是中國作品,卻對它的名字產(chǎn)生了興趣,迫切地想讀一讀。
在圖書館借了本,拿到手的感覺是,夠厚,夠破,有的人不喜歡讀舊書,我倒還好,覺得圖書館的書越舊證明越多人讀過,越是好書,如果借到不好的書,往往翻幾頁就還了,書是新的,當(dāng)然這只是個人理解。
剛開始看的時候,除了新月的報考,其他的地方感受的是挺平和的,包括梁亦清一家清貧卻安靜的日子,然而,事情開始有了各種轉(zhuǎn)折,有了沖突,有了懸念,看到最后,是滿心的揪心,看到一半的時候?qū)嵲谌滩涣肆耍劝俣攘斯适鹿8?,可是真正看到那一章一?jié)的時候,心里還是堵得慌。其實就是一個悲劇,或者說是一個個的悲劇組成了這個冗長的故事,三段夭折了的愛情:玉兒和韓子奇,天星和小容子,新月和楚雁潮,每一段都有讓人唏噓的地方,說到底是璧兒的霸道,她不容許她們每一對在一起,她總有自己的理由。
這個女人小的時候是可愛的,有靈氣的,可是越長大越變成了一個跋扈的女人,她的無知是那個年代賦予的,她沒有讀過書,沒有玉兒那樣開放的前沿的思想,可以把人生都上升到精神層面,她只是個普通婦人,算計著她的小日子,不關(guān)心政治,只關(guān)心丈夫孩子,有她自己的執(zhí)著和計較??墒菬o論如何,我還是理解不了玉兒的,我理解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所造成的錯亂,可是我認(rèn)為,不管是怎樣的愛情,都應(yīng)以不傷害另外一個家庭為底線的,否則都不會有什么好結(jié)果,那是自私的代價。作為妹妹,她搶了姐姐的丈夫;作為母親,她的離開以及留下的那封信最后斷送了女兒的性命,缺席的那么多年的母愛,不是白發(fā)蒼蒼在新月生日拎塊蛋糕就能彌補的,別說苦衷,所謂苦衷都是拿來在傻眼了時敘述的借口。
整個一個大悲劇,唯一讓人暖暖的是那個甚至有點木訥的天星,他不管上一代到底是神馬情況,只是心疼妹妹,每次看他疼新月的時候,都想擁有這樣一個哥哥。
新月是幸福的,在最風(fēng)華正茂的時候離開了,可她擁有那么疼她的天星,那么愛她的楚雁潮。若干年后,她愛的男人還會在她生日的時候去她的墓前拉她喜歡的小提琴曲子,對一個女人而言,這已足夠。
相關(guān)文章:
7.穆斯林葬禮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