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傷逝》心得體會精選5篇1000字
推薦文章
讀《傷逝》心得體會精選5篇1000字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以青年人愛情和婚姻為題材的悲情小說。魯迅先生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憶了涓生從戀愛到失戀的過程,抒發(fā)了涓生的悲痛和懊悔。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傷逝》心得體會10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傷逝》心得體會1000字1
看過的 。愛情小說不少,流過淚,嘆過氣,然而都談不上動過心。但魯迅先生唯一的一篇愛情小說《傷逝》,卻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涓生和子君,一對剛剛經(jīng)歷了五四思想解放洗禮的年輕人,沖破了重重阻擾,自由戀愛并同居了。特別是子君,更是以“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這句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宣言,義無反顧走出了家門,沖破了胞叔和父親的阻撓。
毫無疑問,在那個時代,這句話確實如一道閃電劃破了中國幾千年來凝重的夜空,讓人深感“中國女性,并不如厭世家所說那樣的無法可施,在不遠(yuǎn)的將來,便要看見輝煌的曙色的”。
涓生,一個五四時代的知識分子,同樣對自由,對沖破專制、沖破家庭,對自由愛情及一切新鮮的事物和名詞抱有激情。
于是,他們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以傲視周圍的姿態(tài),幸福地走到一起了。
然而,當(dāng)他們都用這場自由的愛情證明了自己擁有了自由的權(quán)利,擁有了與祖祖輩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一樣的戀愛之后,涓生在“漸漸清醒地讀遍了她的身體,她的靈魂,不過三星期,我似乎于她已經(jīng)更加了解,揭去許多先前以為了解而現(xiàn)在看來卻是隔膜,即所謂真的隔膜了”以后,他們卻陷入了“沉重的空虛”之中。涓生用謊話和強作歡顏來維護“子君”被愛的感覺。
涓生失業(yè)所帶來的經(jīng)濟拮據(jù)讓兩個人的生活幾乎陷入了絕境。子君為給家里增添生活情趣而喂養(yǎng)的油雞也不得不被殺肉貼補生活,哈巴狗“阿隨”也被涓生悄悄拋棄在郊外。丟失了涓生不能給而“阿隨”可以給的那份情感寄托,子君更是陷入了“實在”的壓力之中。
文學(xué)批評者們對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作了細(xì)致而廣泛的解讀。他們說得都對。但聯(lián)系現(xiàn)實,我感到作者所說的“大半年來,只為了愛,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是多么的深刻而真實。今天,不同樣存在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現(xiàn)實么?沒有相應(yīng)的物質(zhì)基礎(chǔ)或者物質(zhì)文明,愛情也會因無所附麗而成為沉重的空虛或負(fù)擔(dān)。
子君,最后清醒了,她能為愛付出的是在離開涓生之前,給他留下“兩人生活材料的全副”,在不言中教他借此去維持較久的生活。而涓生在子君逝后,除了哀痛自責(zé)之外,能留下的不過是子君日漸模糊的“片段”。
是的,和瓊瑤、張愛玲、林徽因相比,我只能說魯迅筆下的愛情,彰顯的才是赤裸裸的生活真實。
無疑,子君的愛,是盲目的;涓生的愛,是草率的。子君,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新女性”;涓生,是為了證明自己崇尚自由。在追尋純真愛情的時代面前,知識分子,他們在愛的時候,或許都沒有給愛情足夠的空間。
愛情就是愛情,愛情不是為了證明什么。這應(yīng)該是子君用生命、涓生用一輩子的追悔告訴少男少女們的真諦。
當(dāng)然,和子君與涓生的時代相比,今天的物質(zhì)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但是,又有多少愛情找準(zhǔn)了自己的附麗?子君時代,愛情因無所附麗,產(chǎn)生太多悲劇;而今天,又有多少物欲橫流,導(dǎo)致愛情依附物欲?子君和涓生展示給我們的是愛情悲劇,可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更多的愛情鬧劇。
愛情,應(yīng)該有所附麗,可愛情到底該附麗于什么,在附麗中如何堅守愛情的自由和純潔,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魯迅在《傷逝》中沒有告訴我們,答案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深思探尋。
《傷逝》心得體會1000字2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這是一篇悲情小說。故事發(fā)生在“五四”年代,在那個黑暗社會里,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問題。當(dāng)時的知識青年受到封建禮教的壓迫,外人的冷眼,親人的離棄,生活的種種困難與壓迫,對這個新一代的稚嫩的愛情百般折磨。
剛開始的一段時間,他們還是堅持不放棄的。兩個知識青年拋棄舊習(xí)氣,同居在一起,希望過上幸福和安寧的生活,可卻不斷遭受社會對他們的壓迫,遭到社會的“歧視”。幸福的時光是短暫的,在現(xiàn)實面前,他們的生活變得困難,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沒辦法解決,迫于生活和社會的壓迫,涓生開始對子君產(chǎn)生埋怨,兩人產(chǎn)生了矛盾,變得冷漠,終于兩個人分開了,各自走各自的路:子君回到了家人的身邊,受著家人冰霜一般的冷眼,而涓生則為生計而四處奔波。涓生的事業(yè)慢慢有了發(fā)展,但仍然對與子君的分開感到很難受,在一次偶然拜訪友人的時候,被告知子君的死訊,痛苦不已,陷入深深的自責(zé),離開了那個曾經(jīng)與子君住過的房子,走向遠(yuǎn)方??
涓生最后雖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卻只能換來子君永遠(yuǎn)的空虛,歡欣、愛、生活已經(jīng)全都逝去了。這個時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時才感到存在的可貴”這句話便是真理了。愛情不能光是愛情,戀愛初始的轟轟烈烈,到現(xiàn)實面前如果就變得不堪一擊,那么這樣的愛情又怎么能算是美好。
“我就是我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子君便是如此,堅強而溫柔,反叛而無謂,直到涓生因為生活和社會的雙重矛盾放棄了她,子君的堅強外殼便瞬間崩塌。涓生與子君的愛情破滅,其實直接的原因是愛情與事業(yè)、自由的碰撞,在這樣的一個動蕩的年代,愛情經(jīng)不起太多的風(fēng)吹雨打,何況是這樣的一個稚嫩的新一代的愛情!個人的解放總是需要以社會的解放為基礎(chǔ),這是新一代知識青年的孤獨與無助,知識分子在這個時代容易軟弱和妥協(xié),受到挫折之后容易消極和絕望,這也是魯迅自己的孤獨與無助。
《傷逝》心得體會1000字3
當(dāng)我第一遍讀《傷逝》的時候,還是帶著初中生稚嫩的心理,對于魯迅筆下的涓生和子君,只看到他們戀愛的悲慘結(jié)局,無法感悟其言語中隱含的更豐富的內(nèi)涵。但等到我進入紹興文理學(xué)院,來到魯迅先生的故里,仿佛又多了不一樣的感受,所以當(dāng)我再次翻開《傷逝》的時候,也就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讀后感。
《傷逝》是魯迅先生寫的唯一的以青年的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這篇小說描繪了一對“五四”時期的青年在沖破封建的、傳統(tǒng)的舊思想后收獲愛情,但思想被禁錮在個人狹小的空間里,無法放眼更廣闊的世界而最終悲慘收場的故事。
小說一開始便提及了悔恨和悲哀,寫到子君離去后涓生空虛的、寂靜的如死灰一般的世界。通過聆聽子君的鞋聲來等待她,也因此引出子君的出場“臉上帶著微笑的酒窩”。于是開始追憶和子君生活的點點滴滴。
當(dāng)涓生和子君在破屋相視片時之后,便開始談家庭專制、打破舊習(xí)慣、男女平等、伊孛生、泰戈爾、雪萊……“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子君這樣堅決地、平靜地說出這些話,可以體現(xiàn)出“五四”時期被新思潮喚醒的青年人,懷著個性解放的強烈意愿。但是盡管如此,還是未能完全擺脫舊思想的束縛:當(dāng)涓生指給子君看壁上釘著的銅板的雪萊半身像時,“她只草草看一眼,便低下了頭,似乎不好意思了?!睆闹幸部梢杂成涑鰝鹘y(tǒng)的舊思想對人們思想禁錮之深,影響之廣泛。不管怎么樣,在當(dāng)時那樣的社會背景和時代下,涓生和子君身上也是帶著“新潮兒味的”。涓生送子君出門后,子君“目不邪視地驕傲的走了,沒有看見,我驕傲地回來?!痹谧泳闹写嬖谥莻€性解放的堅定的信念,便心生驕傲,而涓生竟也“驕傲地回來”,在我看來,便是一種心理自慰。
涓生和子君沖破家庭的束縛,在吉兆胡同構(gòu)筑起屬于兩個人的幸福城堡。但這幸福卻是如此短暫,如此脆弱。當(dāng)他們的家因添了花草、四只小油雞、一只叭兒狗后變得熱鬧,而他們也沉浸在這幸福和安寧中時,卻又不得不在現(xiàn)實經(jīng)濟壓力面前敗下陣來。子君的大無畏因為油雞和阿隨、因為經(jīng)濟的窘迫而變了色、消失殆盡,而涓生也一時無法理解子君的突變,反而感到心痛,甚至幾度想到了子君的死,“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zé)、懺悔了?!睆倪@點可以看出涓生與子君的愛情已近乎走到盡頭了,兩人無法再燃燒愛情的火花。在社會經(jīng)濟的巨大壓力下,涓生和子君的愛情也黯然失色,最終無法挽回。
在涓生得知子君死去的消息后“驚得沒有話”。涓生最終選擇離開吉兆胡同——因為阿隨的回來。他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阿隨,就像對逝去的子君,心中充滿了愧疚和悔恨。子君在生活面前表現(xiàn)出舊社會女性柔弱的一面,向困難退縮,所以當(dāng)希望破滅后,她的生命也將結(jié)束。涓生雖然有了淺顯的盲目追求愛情的認(rèn)識,想使自己走出困境,但他的步伐是那么無力,猶如井底之蛙,只能在子君死后沉浸在無限的悔恨和悲哀里。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也準(zhǔn)確、真實地映射了五四時期一批青年的現(xiàn)狀,在追求個性解放的道路上表現(xiàn)出其軟弱性和動搖性。
《傷逝》心得體會1000字4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愛情小說,小說短短一萬多字卻生動地描寫了子君與涓生從相戀同居到愛情破滅的全過程。語言簡短有力,思想內(nèi)容深刻龐雜。
涓生和子君他們單純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至上,走個人奮斗的道路,最后造成了悲劇。
作者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這一年的經(jīng)歷,用涓生的切身感受來抒發(fā)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深切的悲痛和愿入地獄的悔恨。
涓生的故事發(fā)生在“五四”年代,在那個黑暗社會里,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問題。
從涓生的個性心理描寫,我真實地感受到相愛至分手的殘酷,而血淋淋的愛情正是那個提倡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chuàng)造,最后卻為了求生而離開子君的涓生親手埋葬的。
回顧涓生對待子君愛情的過程,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陰暗面liuxue86.com。追求子君的時候“照見我含淚握著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也難怪日后竟成了子君溫習(xí)的必修課,而涓生后來卻只當(dāng)作是淺薄可笑的電影一閃。如此純真熱烈的求愛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踐踏了。
涓生沖動的,甚至是不負(fù)責(zé)任的浪漫熱情,只能維持到得到子君的愛時,就成了“被質(zhì)問,被考驗”的負(fù)累了。
他們相愛的時候,涓生是這樣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為幸?!保退闳绱擞鋹倳r,他們走在路上,他仍會覺得到時時遇到別人的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可見,子君給他的幸福并沒有堅定他的愛情,他的勇氣在很早時段都已經(jīng)暗地里隱藏著不穩(wěn)定性。
總之,《傷逝》中子君是個悲劇性的人物,她對愛情的盲目純真一開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劇色彩。涓生的“無愛之愛”又起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劇化進程。
《傷逝》心得體會1000字5
《傷逝》是涓生的手記,是涓生在子君死后深深的懺悔,涓生說道:“即使在孽風(fēng)怒吼中,我也將尋覓子君,當(dāng)面說出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饒恕。”然而在我看來,涓生也僅僅是因著子君的死而懺悔,而悲傷,許下這般誓言;因著子君的死發(fā)現(xiàn)自己是自私的,因為自己的自私拋棄了子君,間接導(dǎo)致了子君的死亡。若能重來一次,涓生許不會拋棄子君,但我堅信他們的故事依然會以悲劇結(jié)尾。因為時代的局限,封建的枷鎖仍然存在,依然有一群“堅貞”的“衛(wèi)道士”反對他們的結(jié)合;兩個人的性格弱點仍然存在,必不會一朝一夕改變,依然無法契合,依然會滋生隔閡與不快;而他們的愛情依然需要面包作為基石,沒有面包的愛情依舊是重重危機。
封建禮教仍然是那個時代最堅固最高聳難以逾越的墻,縱使主人公自己是“叛逆”的,追求自由的,不在乎封建禮教、綱常倫理,可是當(dāng)身邊大多數(shù)人都信奉綱常、崇拜禮教時,自己的心意還是那么堅定嗎?眾人皆道山中有老虎,而自己明知山中無虎也難免生出有虎的懷疑與忌憚,自己終究不會走上進山的路,就算不用為了生計而惆悵掙扎,愛情永遠(yuǎn)不能跳出那個時代的局限?!督鸱凼兰摇分袃?nèi)閣之子金燕西愛上清貧女子冷清秋,為了追求她買下她隔壁的房子,帶她游山玩水,極盡浪漫。二人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可也逃不開悲劇的結(jié)局,再浪漫的羅曼史最后也不過冷清秋輕聲一嘆“齊大非偶”,金冷二人的愛情一如子君與涓生,終究囚在了時代的牢籠里,門第之言,倫理之言,當(dāng)身邊的人以封建古板的教條為信仰時,涓生與子君終究無法不在乎,無法一味地堅持自我。
而性格的原因就算在自由平等的今天也是婚姻中很重要的因素,結(jié)婚尋找的并不僅僅是一個生活的伴侶,更應(yīng)該是一個靈魂的伴侶,性格不合拍必定會有摩擦,小摩擦?xí)逊e成大矛盾,最終成為婚姻中無法修補的裂痕。涓生懦弱而自私、目光短淺,子君甘于平庸、軟弱妥協(xié)。涓生愛子君的勇敢、新潮、獨立,而子君的性格使她甘于平庸,褪去了勇敢獨立,那么晚涓生的愛便無所依托了,而對于涓生而言,婚姻是兩個人的經(jīng)營,他的自私使這段婚姻必定不能長久。
《傷逝》中還寫道:“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這又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愛情必須是“物化”的愛情。人必須在解決了溫飽之后再去追求精神上的幸福,無論愛情如何不可或缺,也比不上溫飽重要。我又想到詩人朱湘的故事,朱湘與妻子十分恩愛,而朱湘微薄的稿費怎夠養(yǎng)家糊口呢?妻子雖愛他卻也心生怨怪,朱湘最終用僅剩的錢給妻子買了她最愛吃的糖和一張船票,妻子心中苦澀怨怪,故而對朱湘說“糖不甜”,是啊,在生活的壓力之下,再美好的愛情又怎么會甜。朱湘乘上了離開的船,獨立船舷,最終投水?!叭吮厣钪瑦鄄庞兴禁悺边@句話道盡了多少敗給生活壓力的愛情的悲哀呀,沒有面包,談愛未免奢侈。
子君與涓生的愛的幻滅是必然,環(huán)境使然,自身亦有不可逃脫的責(zé)任。他們的故事亦是那個時代無數(shù)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的縮影?,F(xiàn)下是自由平等的時代,生活的壓力也漸小,如《傷逝》般悲哀的故事終是少了,我須得說一句:且行且珍惜吧。
讀《傷逝》心得體會精選5篇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2.傷逝賞析
7.傷逝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