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讀書筆記600字
讀書應(yīng)該成為我們買書以及讀書的一個基本原則和口號!如果你想在最少的時間內(nèi)得到最多的收益,那么就從這本書開始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傷逝讀書筆記6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傷逝讀書筆記600字1
黯淡的房屋里,再沒有了她的身影。她躲起來了嗎?幾間破舊的家具背后毫無藏匿一人的本事。涓生站在屋里,尋著子君可能留下的字條,但沒有,僅有鹽、干辣椒、面粉、半株白菜和幾枚銅元,這是他與子君兩人生活的全副。
魯迅用他那極平靜的筆調(diào)繪出了這灰色的畫面,卻使我的思緒久久無法平息。這場不辭而別寫得很動人。好似往昔的時光都成了黑白的夢,醒來時,便覺空虛一場。這段夢中,子君踏著悅耳的皮鞋聲來到涓生身邊,放棄了一切退路,陪涓生追求所謂的夢想。又在涓生不再需要她的時候,無聲離去。依舊是把一切退路都留給涓生。
她是無私的,無謂的,為了涓生的“夢想”而犧牲自我。而涓生,這個讀書人,這個曾被子君崇拜的偶像,卻不知承擔(dān),不懂職責(zé),不懂珍惜,不懂真正的追求夢想的過程。人物比較中,我不禁對讀書與生活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疑惑。也許并不是書讀得越多,活的境界越高。穆罕默德,一個大文盲,卻因游歷了大江南北,體察世間百味,最終完成了自我的追求,建立了信仰著極多的伊斯蘭教。他的營養(yǎng)從何而來?
爸爸曾說:“生活是最好的課堂?!毕雭聿⒎菦]有道理,一切的書文都是從“生活”這棵大樹上摘取的果實。書文也折射出生活的光澤。所以我們實在應(yīng)當(dāng)把書本道理與生活實際結(jié)合,實在應(yīng)在平時多洗碗、到掃衛(wèi)生、自理生活之類。這樣才不至于產(chǎn)生大學(xué)生在生活方面啃老的悲哀。這是我們作為一個注重應(yīng)試的國家的學(xué)生所應(yīng)加強的方面。
還有一點感想,據(jù)說最近有一部影視叫《我的前半生》與《傷逝》有些相似,但結(jié)局卻比《傷逝》有進展,女主角振作起來,自力更生,用自我的打拼去追求夢想的生活。同一題材不一樣結(jié)局,原因為何?我認為是時代背景的不一樣所造就的。魯迅所在時代是個思想斗爭、新舊更替的動蕩時期,作者所寫杯具代表著那一時代的杯具。但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發(fā)展年代,影視作品之中所反映的自然應(yīng)當(dāng)是當(dāng)代的特點——自強不息等。從中我發(fā)現(xiàn)時代與故事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正因如此,故事才會有它那一時期的獨特價值?!段业那鞍肷返膭?chuàng)新是我們應(yīng)當(dāng)借鑒的,不人云亦云,有自我觀點,才能用同一題材講出不一樣道理。
傷逝讀書筆記600字2
她的皮鞋高底尖觸著磚路,發(fā)出清響,于是他驟然生動起來。她會帶來半枯的槐樹的新葉,她會帶來紫白的藤花……這一切濃密的愛意都是要慢慢溢出來的羞澀呀!
“莫非她翻車了么?莫非她被電車撞傷了么?……”涓生的思念被子君牽扯著,是極度的害怕失去讓這年輕的腦袋裝滿了恐懼。僅有子君安然無恙出此刻他面前,他的心才得以恢復(fù)平靜。
那比涓生更透徹,更堅強的沖破封建舊枷鎖的思想——“我是我自我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一遍又一遍回響在他的耳邊。這是他們長期沉默對視,對視之后的歡聲交談所產(chǎn)生的共鳴。純真的愛戀就以一次純真的告白開始了……
子君那時是大膽而不顧一切的,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灼灼注目下,她依舊鎮(zhèn)靜地緩緩前行,坦然如入無人之境。他們大膽地同居了,為著他們所預(yù)見的新時代的曙光。和熟人了斷來往,和叔子切斷干系,不理會“雪花膏”之類,與油雞們,阿隨在院子里開始嶄新的生活。一切似乎趨于穩(wěn)定。
然而他們之間突破了隔膜的了解讓涓生覺著新生了一層隔膜。
生活依舊繼續(xù),生活卻也開始磨滅,一點點磨滅他們鑄造的小幸福。導(dǎo)火索便是局里寄來的一封信。雪花膏的添油加醋促成了涓生的失業(yè),失業(yè)帶來了涓生的害怕和恐慌。“那算什么。哼,我們干新的。我們……”即便過分勞累的子君表現(xiàn)了毫不在乎的語氣,可是涓生自我也體會到了,他們倆都受到了打擊。“人們真是可笑的動物,一點極微末的小事情,也會受很深的影響?!变干菚r在心底竊竊嘲笑子君,他自我又何嘗不是呢?
他反復(fù)對自我說他這只禽鳥總要脫出牢籠,在新的開闊的天空中翱翔,趁他還未忘卻他的翅子的扇動。
子君勞累,子君也越來越冷寂??墒窃谀莻€年代,她拋棄了自我的家庭,跟隨涓生,如今又遭受這樣的打擊,誰能沒有情緒上的波動?她也每一天只能在油雞,阿隨,飯菜之間來回。涓生選擇了逃避,逃避“叭兒狗和油雞之間”的位置,逃避子君每日催他吃的相對無言的飯菜,逃去圖書館,去感受“沒有熱氣的火爐的溫度”,去進行他的翻譯工作。阿隨也被他丟棄,日子清凈了么?不,磨滅剛進入高潮。
他告訴自我:他快要將人生的意義全盤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他們幸福的小家成了他心中冰冷冷的地,子君對他溫情的眼神增加了他的苦痛,他覺著是子君槌著他的衣角,成為他前進的累贅。他明白,自我已經(jīng)不愛子君了。
在子君勇敢的追問下,他最終說出了!“是的,人是不該虛偽的。我老實說吧:因為,因為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但這于你倒好得多,因為你更能夠毫無掛念地做事……”于是,他就這么把子君丟棄在黑暗的角落里,決心一個人獨自前行了。他認為的子君能夠“毫無掛念地做事”真是太荒謬了!子君,只是一個弱女子,除了在家里和官太太為油雞的事暗斗,除了在家料理家務(wù),她還能去哪,找到自我謀生的出路?
然而子君還是默然離去,只言片語都未留下,只是將自我的全部財產(chǎn),放在了茶桌上,用手絹穩(wěn)妥包好的僅有的財富,全數(shù)交付涓生。
子君死了,不知何時死的,不知怎樣死的,不知死在哪里……
涓生連懺悔都是讓人憎恨不已,他決意如果重來,他將選擇永遠欺騙子君,讓遺忘和謊言做他的前導(dǎo)。他將騙子君,自我還愛她??墒?,這樣的謊言,實在更是殘忍不已。
我無法理解涓生這樣的人。既是最初有帶領(lǐng)子君逃出封建枷鎖的勇氣,卻讓這勇氣被生活所泯滅。他們以往的純真的愛被生活物質(zhì)的缺乏烙上不干凈的印子,真是可笑。
半枯的老槐樹還在,紫藤花也還在,可是生機不在,感情不在,昔人不在……
傷逝讀書筆記600字3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后無路可走。從《傷逝》看魯迅和朱安自由的感情一向是人們永恒的追求,感情的自由是人們在追求過程中最大的享受,自由的婚姻是沉溺感情中的男女最大的期望,婚姻的自由僅有與子偕老的人才能理解!
從作者本人來看,我是很不屑魯迅先生的婚姻的,一個思想的救贖者,卻救不了朱安的人生,一個黑暗社會中舉著火把的人,卻不肯點亮朱安房間的燈!自由是感情的必要條件,俗話就是兩情相悅,在這一點上,魯迅先生把完整的自由的自我全部給了許廣平,且不論許廣平對魯迅是愛慕還是敬仰,在魯迅先生的諸多支持者中,這是一個自由的感情,帶來了一份自由的婚姻,他們也享受到了感情的自由,可是!他們絕對沒有得到婚姻的自由!在朱安的心中,魯迅是她的天,是她一生的依靠,她看許廣平就像是親妹妹,她看海嬰就像自我的兒子!她為魯迅付出了一生,而在魯迅心中的朱安是什么分量呢大概也就是個名義上的妻子,事實上的老媽子吧!
婚前的涓生和子君就像魯迅和許廣平,婚后的涓生和子君就像魯迅和朱安,我暗自猜測,這是不是魯迅先生良心發(fā)現(xiàn)而寫下的懺悔!朱安的一生是悲哀的,在她的生命里,幾乎沒有飛揚的時刻。她仿佛是一顆銹了的`圖釘,最初被釘在哪里,一生就只能釘在哪里,無可奈何孤獨老去。時代的列車,轟轟然朝前駛?cè)?,我們站在車上,望著車尾那些漸漸遠去的人影,不經(jīng)意間,依稀還能望見朱安那哀愁的眼神,在夕陽的余暉里,淡淡地閃出一線光,瞬間又暗下去。這眼神里,囊括了一代舊式婦女的命運寫真。遭遇了魯迅,我以為他會待她好,起碼能夠給她一個女人最低的要求!可是她被遺棄了,就像子君被涓生遺棄了一樣!在追逐感情的完美甜蜜的過程中,子君是個新時代女性,她會被娜拉吸引,那個真正勇敢的女性,她以為自我能像娜拉一樣灑脫,自由!然而她一心追逐的自由的婚姻卻成了她掙脫不了的桎梏,當(dāng)一個人把自我禁錮住,除了他自我,沒有第二個人能解放他,子君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
從文章中看,涓生和子君之間沒有了感情,于是就放棄了婚姻,在此刻看來,放棄婚姻是最好的選擇,兩個人從此都自由了,不用再虛偽的應(yīng)對虛偽的對方,有了更廣闊的天空,生活會更完美,可是,子君死了,至于是怎樣死的,我們不得而知,但冥冥中感覺跟涓生逃不了干系。這讓我很難明白。我并不認為子君的死與涓生有莫大的關(guān)系,甚至我覺得,子君的死更大程度上是不能承受內(nèi)心的自我否定,這自由的婚姻是她一心認定的要追求的,追求到的那一刻她就等于給自我設(shè)了一個牢籠,結(jié)局是這自由的婚姻并沒有帶給她婚姻的自由,涓生直白的說出“我已經(jīng)不愛你了!”這時的子君只想逃離這個牢籠,可是逃離出去的她要去哪里呢一旦逃離,就是對自我的否定,她已經(jīng)無處可去,不逃出去就得一輩子應(yīng)對這個牢籠,就像一個已經(jīng)夢醒的人,明明白無法再沉溺夢境,但醒來又無路可走,這時的子君,除了選擇死亡,還有什么更好的選擇呢換句話說,子君的死是必然!與子君不一樣的是,朱安在周家默默的活著,朱安能在周家呆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婚姻并不建立在感情上,朱安留下來是為了職責(zé)和道德,可是那樣的活著跟活著牢籠里有什么區(qū)別當(dāng)魯迅死后,抗戰(zhàn)后期,朱安生活困苦,想出售魯迅藏書,宋紫佩跟友人前來勸阻,朱安沖宋紫佩說:“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保存我呀!”當(dāng)真凄涼入骨。她在黑暗里沉默太久了。可是她說的不對,她不是魯迅的遺物,而是遺棄物!
錢理群說“小說的重心不在那失敗了的感情本身,而是涓生所面臨的兩難選擇,對于他們之間無愛的現(xiàn)實,是說還是不說這也是終身折磨著魯迅的人生困境之一”如果說魯迅借由感情想表達自我的困境,我想魯迅先生已經(jīng)找到了解決的辦法了,那就是披露真實的心,那就是從夢中醒來,哪怕沒有路可走,涓生最終的選擇是“將真實的重擔(dān)“卸給對方,魯迅先生在說真話方面是無畏的,他與許廣平同居的事實就是最好的真話。
許廣平是新時代女性,她看重感情更甚于婚姻,可能很多人都欣賞著許廣平寬廣的胸懷!都欣賞著魯迅不離婚,對朱安盡責(zé)盡義。可是她的胸懷,他的不離婚,在我看來都是對朱安的傷害!他不離婚,從另一方面看就是讓朱安不得不恪守封建的道德,當(dāng)然,對于朱安來說,離婚也是她無法承受的,許的胸懷,讓朱安對許廣平有著一種歉疚,朱安死的時候還在稱贊著許廣平,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悲哀,這種悲哀不全是魯迅跟許廣平造成的,更是朱安自我造成的,就像是子君把自我逼到絕路上。
總之,子君是死了,涓生還活著;朱安是杯具的,魯迅還有許廣平。如果說《傷逝》是涓生和子君的感情杯具,不如說是子君的杯具,涓生的悲哀!因為魯迅先生說“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事物摧毀給人看”子君一心追求的完美的自由婚姻被摧毀了,看這杯具誕生的人是涓生,他是悲哀的!應(yīng)對子君的死,涓生會懺悔,會痛苦,會難以釋懷,可是幾年以后,十年以后,幾十年以后,如果涓生突然發(fā)跡了,他的婚姻會怎樣樣他的生活會怎樣樣
雖然不能斷定,但必定會改變,而這一切的改變都與子君無關(guān)了!傷逝也是有一個時間限定的!想一想這以后的情景,又是一個杯具!像魯迅先生自我寫的《娜拉出走以后》,離家出走很簡單,很常見,可是,出走以后呢這個玩偶似的女子,有了自我的思想,但她沒有看到自我的四肢仍然被牽扯著!自由,不是她能奢望的!一場夢醒了,要尋求自由,就要離開,就要出發(fā),可是突然間應(yīng)對著無路可走的困境,人生該怎樣辦人該怎樣應(yīng)對自我子君選擇了死,得不到自由也不肯回頭;朱安選擇了活,得不到自由那么就默默承受悲哀!如果得不到自由!我們該何去何從
傷逝讀書筆記600字4
昨日看了《傷逝》,有點悵然。記得大一戀愛時,高中教師說我們是涓生和子君,小資產(chǎn)階級的夢想與脆弱,經(jīng)不起生活的考驗。他說子君養(yǎng)小雞當(dāng)寵物,之后還是殺掉吃肉。我那時并沒有在意他說的話。
初中時代讀魯迅,有點反感??墒俏液袜徸钕矚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一句話:“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來...”這是斑蝥。那時前面坐了一個很瘦的男生,眼睛大大的,腦袋也大,脊背總是彎著,并且,經(jīng)常放屁。記得我不時拍打他瘦削突出的脊背,喊他的名字,只聽得“噗”,他轉(zhuǎn)過身來...于是我們給他起名為“斑蝥”,這個綽號用了三年。那時我和一個叫明玉的女生異常好,她長得很漂亮,皮膚很白,可是汗毛比較重,于是我們叫她“monkey",之后上歷史課,學(xué)到蘇聯(lián)文學(xué)史,她靈機一動給斑蝥起了個俄國名字為“斑斯夫斑蝥斯基”。斑蝥氣了,轉(zhuǎn)過身來惡狠狠地說:“明玉就叫‘毛斯毛夫斯基毛斯毛’”!
之后到了高中,我有一陣子異常迷魯迅,覺得他簡直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那時看他的文章,覺得異常好,尤其是心理描述,最喜歡他的《狂人日記》。當(dāng)時覺得那個狂人的心理他怎樣就能描摹得那么真切呢?難道他親身經(jīng)歷過?而我,之所以覺得《狂》很好,是因為那時心里狀態(tài)很糟糕,看著魯迅的描述,好像被人看穿了一般......
可是,我那時仍然覺得他的文字欠佳,沒有許多文學(xué)家那樣的靈性和氣勢。之后看了他寫的《明天》,其中阿五幫單四嫂抱孩子那一段描述,仍是心理的,真是太準確了,魯迅想必很細心敏感的,不然不會如此。
傷逝的結(jié)構(gòu)是很別致的,沒有一點斧鑿的痕跡,就像一個人在面前細細絮絮地訴說,懺悔,還不時抹眼淚。我才發(fā)現(xiàn)魯迅的文字是極好,他本來是學(xué)理,學(xué)理的人寫文章就是這樣,不瀟灑浪漫,可是嚴謹準確,說他的文鋒犀利,除了思想以外,文筆也是如手術(shù)刀一樣利落精確。你不了解這個涓生,可是從他的話語中,能夠逐漸把握他的性格,他眼中的子君也很真切。仿佛他倆是你隔壁的鄰居,你見證了他們因為感情走到一齊,聽到他們的小雞和房東太太的雞們混在一齊喳喳叫,看到他們的“阿隨”棲息和瘦弱地喘氣,之后被主人用黑布一蒙頭,推進一個不很深的土炕......這一切都是變化著的,由感情到之后不愛了。
魯迅說感情第一要生活,沒有生活感情也會磨滅。他說的話我信的,于是想自我當(dāng)初是否就如子君。
而我此刻,讀到《傷逝》里“感情是需要時常更新的”,才發(fā)現(xiàn)自我以前認為只要不被破壞,就一向完好。是錯了,不進則退,沒有永恒。
克氏說,人們愛的時候,多是用頭腦而不是心。人的頭腦太發(fā)達,進化了心靈的真純,有時人是在用心愛,但也不再是最初的無私。人們付出愛,是為了得到感情,人們渴望感情,其實是在渴望被愛。那么多人感嘆找不到真愛,真愛不住在他們心中,因為他們不夠真,也沒有去愛。
想必魯迅是很懂得愛的,才能寫出《傷逝》,逝去,即是漸漸地消失。如影隨形的感情,慢慢游走,自私的人不要只會悲傷。
傷逝讀書筆記600字5
昨日看了《傷逝》,有點悵然。記得大一戀愛時,高中教師說我們是涓生和子君,小資產(chǎn)階級的夢想與脆弱,經(jīng)不起生活的考驗。他說子君養(yǎng)小雞當(dāng)寵物,之后還是殺掉吃肉。我那時并沒有在意他說的話。
初中時代讀魯迅,有點反感??墒俏液袜徸钕矚g《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一句話:“倘若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來...”這是斑蝥。那時前面坐了一個很瘦的男生,眼睛大大的,腦袋也大,脊背總是彎著,并且,經(jīng)常放屁。記得我不時拍打他瘦削突出的脊背,喊他的名字,只聽得“噗”,他轉(zhuǎn)過身來...于是我們給他起名為“斑蝥”,這個綽號用了三年。那時我和一個叫明玉的女生異常好,她長得很漂亮,皮膚很白,可是汗毛比較重,于是我們叫她“monkey",之后上歷史課,學(xué)到蘇聯(lián)文學(xué)史,她靈機一動給斑蝥起了個俄國名字為“斑斯夫斑蝥斯基”。斑蝥氣了,轉(zhuǎn)過身來惡狠狠地說:“明玉就叫‘毛斯毛夫斯基毛斯毛’”!
之后到了高中,我有一陣子異常迷魯迅,覺得他簡直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那時看他的文章,覺得異常好,尤其是心理描述,最喜歡他的《狂人日記》。當(dāng)時覺得那個狂人的心理他怎樣就能描摹得那么真切呢難道他親身經(jīng)歷過而我,之所以覺得《狂》很好,是因為那時心里狀態(tài)很糟糕,看著魯迅的描述,好像被人看穿了一般......
可是,我那時仍然覺得他的文字欠佳,沒有許多文學(xué)家那樣的靈性和氣勢。之后看了他寫的《明天》,其中阿五幫單四嫂抱孩子那一段描述,仍是心理的,真是太準確了,魯迅想必很細心敏感的,不然不會如此。
傷逝的結(jié)構(gòu)是很別致的,沒有一點斧鑿的痕跡,就像一個人在面前細細絮絮地訴說,懺悔,還不時抹眼淚。我才發(fā)現(xiàn)魯迅的文字是極好,他本來是學(xué)理,學(xué)理的人寫文章就是這樣,不瀟灑浪漫,可是嚴謹準確,說他的文鋒犀利,除了思想以外,文筆也是如手術(shù)刀一樣利落精確。你不了解這個涓生,可是從他的話語中,能夠逐漸把握他的性格,他眼中的子君也很真切。仿佛他倆是你隔壁的鄰居,你見證了他們因為感情走到一齊,聽到他們的小雞和房東太太的雞們混在一齊喳喳叫,看到他們的“阿隨”棲息和瘦弱地喘氣,之后被主人用黑布一蒙頭,推進一個不很深的土炕......這一切都是變化著的,由感情到之后不愛了。
魯迅說感情第一要生活,沒有生活感情也會磨滅。他說的話我信的,于是想自我當(dāng)初是否就如子君。
而我此刻,讀到《傷逝》里“感情是需要時常更新的”,才發(fā)現(xiàn)自我以前認為只要不被破壞,就一向完好。是錯了,不進則退,沒有永恒。
克氏說,人們愛的時候,多是用頭腦而不是心。人的頭腦太發(fā)達,進化了心靈的真純,有時人是在用心愛,但也不再是最初的無私。人們付出愛,是為了得到感情,人們渴望感情,其實是在渴望被愛。那么多人感嘆找不到真愛,真愛不住在他們心中,因為他們不夠真,也沒有去愛。
想必魯迅是很懂得愛的,才能寫出《傷逝》,逝去,即是漸漸地消失。如影隨形的感情,慢慢游走,自私的人不要只會悲傷。
傷逝讀書筆記6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