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敗局讀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
推薦文章
大敗局讀后感1000字
不知道大家度過大敗局這部書籍沒?《 大敗局》是一本介紹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曾經轟動全國的一些著名企業(yè)的衰敗史。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大敗局讀后感1000字,歡迎查看。
大敗局讀后感1000字
吳曉波,我個人心目中國內財經作家的TOP1。提起吳曉波的著作,這位畢業(yè)于復旦新聞系的高材生可謂“碩果累累”。而《大敗局系列》和《激蕩三十年上下卷》無疑是其所有作品中最出彩、最家喻戶曉的。
《大敗局系列》作為吳曉波的成名作,使這位出生于寧波,學成于上海,目前長居于杭州的江南才子聲名鵲起。一直以來,中國企業(yè)的種種管理理念和方法等企業(yè)管理經驗都是效仿國外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企業(yè)的,而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又使大部分中國明星企業(yè)很少能夠基業(yè)長青,它們的隕落往往具有鮮明的中國烙印。
通過閱讀《大敗局系列》,讓我明白在華夏大地上,一個知名企業(yè)從巔峰跌入谷底是多么的正常與無奈。秦池酒廠、巨人集團、愛多DVD、三株口服液、健力寶、科龍、德隆、華晨、三九、鐵本集團等十九家中國知名企業(yè)從不可一世到日漸式微甚至完全消亡,背后的種種原因時至今日仍然值得我們深思。而“政商博弈的破局”、“創(chuàng)業(yè)原罪的困擾”和“職業(yè)精神的缺失”等中國式企業(yè)失敗的“基因“依然流淌在如今無數中國企業(yè)的”血液“中。
史玉柱的東山再起、李經緯的仰天含淚、牟其中的“中國首騙“、宋如華的”縱橫捭闔“等等,書中的每個故事和人物、每個場景和畫面都讓我記憶猶新。在1990年至2001年,這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始階段的蠻荒年代中,無數的商業(yè)狂人運營并不高明的手段和策略攫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促使其挖到了金礦,更有甚者成為中國首富。
但是挖金礦容易,守金山難。很多企業(yè)家成功之后,比如巨人集團、三株口服液等案例中,在企業(yè)成功之后,其領導人往往犯了盲目自大和激進夸張的錯誤,而無視市場規(guī)律,最終只能自食”惡果“。而從健力寶隕落、華晨易主的案例中,”初創(chuàng)階段“的產權結構不明晰,為企業(yè)的后續(xù)發(fā)展埋下了“禍根”。導致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要和”背后控股集團“陷于長期的權力爭奪,進而導致企業(yè)從內部開始分崩離析。還有就是在鐵本案例中,我則明白了在政府進行市場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企業(yè)如果逆勢而為,面臨的結局也許不僅僅是逆水行舟不進自退那么簡單。
看過一則新聞報道,說國內企業(yè)的平均壽命是2-3年,而國外發(fā)達國家企業(yè)的平均壽命是7-10年,為什么除了阿里巴巴、騰訊和華為,中國就難以誕生更多的高科技企業(yè)和享譽全球的跨國公司?我想,這是一道需要國家、社會和我們每個人都要花心思,下苦功夫去不斷解開的難題吧。
大敗局讀后感1000字
吳曉波先生的《大敗局》系列以案例的形式,揭示了中國改革三十年來一些經典企業(yè)的失敗規(guī)律,給人諸多啟示。近日讀《大敗局》第二部,筆記如下:
案例一:健力寶李經緯的失敗,原因有二,一是自恃自己是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從而認為企業(yè)應該轉讓給自己;二是對于那個時代,政府官員在國企股權轉讓和改制中的潛規(guī)則,或不了解,或不屈從。他的失敗緣于他的個性太強。
試想,如果那時的李經緯肯放下身段,對相關官員進行利益輸送,對當地政府今后的稅收有承諾。估計,企業(yè)早就轉讓給他了。張海之所以順利拿到健力寶的股權,不僅是他忽悠有術,更大的可能是張海對相關官員給予了一定的承諾。這就是潛規(guī)則,身在這個環(huán)境中,諸多事情往往身不由己意。
案例二:科龍潘寧的出局和李經緯相似,都是中國特色的企業(yè)紅帽子問題。而顧雛軍的失敗,一是政治介入,二是擴展過度,而這中間確有違規(guī)行為。令我疑惑的是,科龍作為香港和深圳兩地上市公司,如此眾多的違規(guī)操作,投資者和監(jiān)管當局又是如何維護投資者利益的。
案例三:德隆唐萬新的失敗原因,一是資本運作中賭性太重,二是戰(zhàn)略失誤,盲目多元化推進不僅沒能實現優(yōu)勢互補,反而導致資金鏈斷裂。這個案例是本書中寫的最精彩的案例,基本上概括了民營企業(yè)失敗的根源——過分追求規(guī)模擴張,管理能力跟不上企業(yè)規(guī)模擴張的速度,實體產業(yè)效益跟不上規(guī)模擴張的資金需求。
案例四:中科創(chuàng)業(yè)呂梁的失敗原因,是資本市場上久賭必輸的經典案例。另外,老鼠倉涉及的利益相關者眾多,遠超主謀者的控制能力。這個案例應該算不上企業(yè)經營的失敗案例,而是典型的資本市場坐莊失敗案例。
案例五:華晨仰融的失敗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及企業(yè)的紅帽子問題,這都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產物。仰融其人有商業(yè)天賦,雖不乏投機色彩,但是其商業(yè)運營能力和后天學習能力是超群的。他的失敗讓人可嘆可惜。
案例六:順馳孫宏斌的失敗原因,一是盲目擴張,后遭遇宏觀調控,導致企業(yè)資金鏈斷裂;二是破壞行業(yè)競爭規(guī)則,幾乎得罪了所有的同行。他的失敗主要緣于他的性格。
案例七:鐵本戴國芳的主要失敗原因是未能正確認識社會,也未能正確認識自己,做了超出自己控制能力的事情。他的失敗主要緣于他的視野。
案例八:三九趙新先的失敗原因,一是盲目擴張,非相關多元化的兼并收購耗費了資源,卻不能產生互補效應;二是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張超出了趙新先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一人決策的弊端,沒能形成成熟的管理團隊。
案例九:托普宋如華的失敗,主要原因是宋如華的能力不足以駕馭偌大的商業(yè)帝國。宋如華的個人經驗和能力僅止于一家小企業(yè)的運營和管理,后來托普的規(guī)模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企業(yè)運營和管理能力。再加之,宋如華賭性過重,且集團管理團隊中無人能夠對其賭性進行制衡。因此,失敗是必然的。
總結以上失敗企業(yè)的教訓,可以歸結為三條,一是沒有處理好中國特色下的政商關系,二是資本運營和企業(yè)經營中違背了基本的商業(yè)規(guī)律,三是盲目追求規(guī)模,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張超出了經營者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超出了企業(yè)的資金實力,即做了大量超出能力圈的事情。
其中一些案例的主人翁不乏有當時大環(huán)境下的歷史宿命,“但歸根結底,商業(yè)是一場有節(jié)制的游戲。所有的天意或宿命,其實都是企業(yè)家性格的投射”(摘自書中德隆案例)。
看看諸多知名企業(yè)的失敗史,會對資本市場上的各種故事和概念保持警惕。從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來說,各種神話和神奇終將灰飛煙滅。
大敗局讀后感1000字
周日到今天為止,連續(xù)四天利用空閑時間,才讀完這本書《大敗局》,《大敗局》一書,作者吳曉波,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新聞系,記者出身。讀上一本《激蕩三十年》書,也是他寫的,這本書又被評為影響中國商界二十本書之一。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在浙大讀研的好友劉志通,說吳曉波給他們上課,是本書的作者,感覺何時有幸也能現場聽一聽本書作者的授課,本書的主要目的便是探尋著名企業(yè)中國式失敗的基因。詳細分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失敗的著名企業(yè)的原因以及給后來者的警示分析了瀛海威、秦池、愛多、巨人、玫瑰園、飛龍、三株、太陽神、南德、亞細亞、健力寶、科隆、德隆、中科創(chuàng)業(yè)、華晨、順馳、鐵本、三九、托普中國新興企業(yè)盛極而衰的失敗基因。
當我準備寫讀后感的時候,感覺又是不知道如何寫,有一些壓力,雖然知道自己也寫不出什么精彩的亮點,但我覺得每次寫一點東西的時候,養(yǎng)成自己思考的行為習慣,也許后面很多情況下,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顧及閱讀,這樣就會讓自己越來越缺少讀書的思維,缺少思考問題的行為,也擔心到時候自己不會寫東西,現在經常也面對很多話題,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討論說起。所以只想讓語言這種文字一直伴隨我們的生活與生命!希望身邊更多的朋友們,不論多忙碌的時候,在自己空閑的時候去寫一點讀書與生活的感想,讓自己的文字能力在生活中伴隨,這樣也能去思考更多生活中的一些東西。
對每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話語權,雖然很多的時候我們評論并不是那么完美,并不是那么讓人信服,因為我們年輕,還有很多不完整的世界觀,但我還是要說的,因為如果你沒有說,那么以后有可能自責會一直伴著你,一次一次沒有說,那么我不知道自己以后還會不會說。所以我決定寫點什么,不管每次寫的好與不好,盡成一家之言,難等大雅之堂,姑妄言之,大家也就姑妄聽之,沒看過這本書的可以看看,看過的大家一起說觀點。簡單有時候想,做企業(yè)和做一起人又有什么分別呢?其實很多的問題,探究其本質,原理都是一樣的。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大概就是八零后出生的時候,中國的社會正在進行著深層次的改革,這是怎樣的一場變革呢?我們沒有機會趕上,我想用一個狂風驟雨來形容。在經歷了動蕩的十年之后,中國太需要改革了,太需要進步了,太需要的能站在風口浪尖領導這場該改革的人物了,只能說我們太需要了,很大程度上我認為他們這一群人更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而誰又能說我們不是呢?)他們更是那個時代的引領者,就像作者說的我們應該給失敗者掌聲也是因為太需要了,所以那個時代的人們又忽略了什么,就如同我們如果太喜歡一個東西的話,總會不自覺地忽略它的某些缺點,這本是人之常情,但到了企業(yè)里忽略了某些卻能造成永久的遺憾。那是一個瘋狂追求財富的年代,他們總是把企業(yè)的利益放到了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剛剛興起的廣告行業(yè)成了造就他們神話的利器,我想在那樣的一個年代,廣告似乎對于剛剛從災難中出來的人們有著異乎尋常的魔力,人們太容易受廣告的影響了。當我們回過頭再看的時候,發(fā)現那時的廣告甚至比我們現在的許多廣告更加的瘋狂,夸大,處處體現了一種浮躁,一種自欺欺人的欺騙。憑借這樣的利器雖然能獲得成功,卻并不能讓成功留住,正所謂創(chuàng)業(yè)難,守成難,知難不難,我想也許那個年代的人們注定是很難知難的,因為他們忽略了,他們的激情,熱情,瘋狂,那種為挽救中國民族企業(yè)的豪情,讓他們不得不忽略某些東西,而這也注定了他們的悲劇命運。
有時候做企業(yè)和做人的分別。這里面的深層次的本質問題其實是一樣的。我們容易浮躁,容易瘋狂,容易受成功的影響,也許失敗了對我們是好的,而成功卻給了我們更深層的危害,一些小的,暫時的成功讓我們相信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似乎我們就是那華山之巔的英雄,正在比武論劍,笑傲江湖。浮躁的上升猛烈,一旦衰落,也是迅速的,甚至讓人來不及思量就轟然崩到了。我們做人是不是該思考一些讓自己更加沉靜的東西呢?但同時我還是非常欽佩他們的那股豪情壯志,激情滿懷的,我想在我們沉穩(wěn)理性的背后更應該有激情的理性,我們是自豪的一代,我們有他們沒有的東西的但同時我們也缺少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們所擁有的東西----激情。
浮躁讓他們忽略的東西是什么呢,如此致命,讓我們曾以為那些不會倒下的巨人們,一個一個的倒下了。這里面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我只是說我的一家之見,我想最主要的是他們忽略了一個企業(yè)的靈魂的培養(yǎng),正如我們所知,一個人如果沒有靈魂那無非是一具行尸走肉。試想如果一個企業(yè)沒有形成它的靈魂,那么短命也許是必然。一個企業(yè)的靈魂代表了這個企業(yè)的文化,精神,內涵,制度,管理等等,可以說這是一個企業(yè)向心力,沒有他就算聚到一起的人們最后還是會分散。那個年代的人們我想大概是受毛澤東思想影響最深的一代吧!他們成長在把毛主席當神的時期,所以對毛主席頂禮膜拜,深受其思想的影響,當毛主席去世,剛好他們將到而立之年所以難免的將毛主席的一些思想用到了企業(yè)里。就像開頭史玉柱說的買毛澤東的書,但在那個狂風驟雨的年代人們崇拜的更多的是毛主席的戰(zhàn)爭理論,而沒有看到的毛澤東思想更深層的東西,或者說是忽略了吧,他們將毛主席的戰(zhàn)爭理論一次一次的用到了自己企業(yè)發(fā)展當中,在初期為自己為企業(yè)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到后期就不行了,激情總有退卻的時候。沒有靈魂的支撐,是很難長久的。
大敗局讀后感1000字
今天我讀完了吳曉波老師的大敗局。這本書寫了10失敗的案例,多數都是在保健品行業(yè)的。
這里面有個例子對我印象很深刻,白酒行業(yè)的,因為是用了四川的代工,還有就是勾兌酒(其實這是正常的,業(yè)界對于低端的酒是通過這種方法釀制的)。出現了這種錯誤,公司的老板,沒用好好的處理。被競爭對手利用。我的想法就是,出現錯誤,根本不用害怕,有些錯誤是沒有辦法避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怎去處理這個錯誤,如何去應對他。吳曉波老師給了一些建議,包括宣傳,公關,解釋。而不是等待自己完全被打敗!! 反觀自己的為人處世,我也會犯一些錯誤,比如,已經讓SH 老板覺得我在與客戶工廠溝通上面有問題;有時候老板不愿意給我一些幫助(他只是簡單的給我一些解釋,不會與我去探討問題);我在公共場合的表現或是電話會議上面,表現不是很完美。這些錯誤你都不要害怕,已經犯了的錯誤,讓別人低估了你的能力!這個已經是既成事實。我們做的就是 如何改變他們對我的看法,做一些漂亮的case。比如:讓客戶和工廠的同事認可我!自己內心去尊重他們!比較簡單的問題就不用去問老板,你問就問一些比較好的問題;在電話會議或是公開場合,你要自信;我覺得;邏輯不可怕;一種能夠自圓其說的解釋就可以。有些問題我不能找到完美無缺的解釋,甚至有很多疑點值得推敲,不過觀眾不會考慮和細究太多(有些問題),這種情況,如果你嫩自圓其說,就能解釋這種問題,別人就會認可你!
還有飛龍公司的案例。這個姜偉很會做總結,很會認清自己的錯誤!然并卵!成長過程中公司還是個人,都會出現錯誤。他在發(fā)現自己公司存在很大問題,比如財務上面的挪用!自己公司整體的運營問題。公司大了后管理上面的不到位。于是就停頓整理,(時機不對,但是發(fā)展趨勢在旺,保健品的黃金時機,好比過年了,是禮品禮盒的銷售旺季,你一個生產禮盒食品的公司需要在這個時候停業(yè)整頓),導致自己錯過了黃金時機!機遇問題。還有,公布了自己什么的20大錯誤,妄自菲薄!還公布與眾,這點讓外人覺得你是一個沒有實力的公司!領導的話語權喪失。沒有地位。反觀個人,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低估自己。很多時候,在無同事交流或是與老板。總是不敢去表現自己,內心不夠自信。想想你也是在前一家公司的2000多人的舞臺上面演員小品的啊!對于自己不夠自信。做事有時候愛找老板double check,很簡單的問題也不太相信自己(這個老板不會與我探討什么行業(yè)的或是技術的問題)!(我尊重你,但是我覺得我比你優(yōu)秀。我在30歲就SH 買房有娃了,知識能力一定會趕上你的,就是要用這種不服輸的霸氣)
原始的積累都是帶血的。哇哈哈,三煮口服液,風龍集團。開始都是會通過什么廣告營銷,盲目擴張,欺騙等行為。資本開始的積累都是這樣的。不會太干凈,包括什么房地產行業(yè)。宣傳的造假;惡性的競爭。但是當自己的資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要 建立企業(yè)文化,管理體制的建立;道德觀念的樹立。這樣企業(yè)才會做大做強,企業(yè)大了不好管理,如果,大家還是對這個企業(yè)不認可,那么出現困難大家都不會與企業(yè)共患難。反觀自己。自己事業(yè)起步,不要有太多的顧忌,這個過程得罪人是在所難免的,或是有些事做的事擦邊球。比如:有些case 客戶我會推卸,(哥要時間提高);比如同事間的競爭。比如,不是很積極配合team 的事情。但是如果自己做了老板,需要管理團隊。這個時候你就要提升管理能力,如何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怎么在組織中配合別人。
大敗局讀后感1000字
玫瑰園的教訓,重大投資之前,千萬別只低頭看項目,更要抬頭看一眼風向,千萬別跟趨勢為敵。九幾年做房地產的每個人都是舉步維艱,艱難活下來的,在2000年之后才迎來了大發(fā)展,但堅持不下來的就只能變成先烈。
但真的找到了風口卻完全不知道正確的起飛姿勢,結果充當了反面教材,后面的人看到他們被吹死的慘狀后,才總結什么是不能做的,把不能做的反過來做也就成了應該做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講,瀛海威是悲催的,他在互聯網的歷史上就承擔了這么一個提供負面典型的功能。當然瀛海威也不是個案,實際上在互聯網的江湖里,搶跑的往往成了先烈,比如ICQ沒做成,OICQ到做成了,ebay沒在中國干下去,但阿里巴巴卻成為了巨頭,楊致遠的雅虎雖然開啟了互聯網的時代,但卻屢屢被后面的小兄弟碾壓,敗走中國市場,最后連美國也玩不下去了。論做機頂盒,陳天橋是鼻祖,但卻被無情的干掉。從那以后,盛大諸事不順。網易比騰訊早了好幾年先搞出了微信,但卻被三大運營商聯合封殺,就連雷軍的米聊也比微信要早個把月,但卻在增長期殘酷的被打敗。所以跟隨是一門技術,別老說人家抄襲,能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這也是本事。
仰融千算萬算都是防止別人從他手里把華晨和金杯搶走,但他卻從來沒算過,有人可能寧可砸壞他的金杯,也不讓這棵搖錢樹長到別人的院子里面去。他們的盤算是,長到別人院子里面,我就半毛錢拿不到,如果把它砸個稀爛,至少還能分點賣廢品的錢。這個事情在中國的商業(yè)史上不止一次的出現,當年健力寶和三水縣的股權之爭,其實就是這個心態(tài)。他們不會把國家的利益以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更別說什么民族工業(yè)了。在他們眼里所有的利益,只有一個歸屬那就必須是自己。
相關文章:
3.大敗局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