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菊與刀》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
菊花代表皇權、謙和、隱逸,而刀象征著日本的武士刀精神,代表武力、好斗,而這矛盾的二者恰恰代表了日本人的性格,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021《菊與刀》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2021《菊與刀》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1
剛聽完老師介紹了這本書,一向不怎么讀書的我有了想看看的沖動,放學回到寢室后就迫不及待上網(wǎng)淘寶。百度看了一下書的內(nèi)容介紹,心理油然而生一個詞“好書”。還沒有看完就直接拍下了。很快,就收到了書。
剛剛收到書,就翻著看了幾頁。書的內(nèi)容很吸引人。我也愛上了看書。翻著翻著沒幾天就看了一半,對書中的內(nèi)容和案例我很感興趣,也有了對日本這個民族全新的認識?;蛟S我讀書太慢,兩個星期才看完,這當中也完成了老師布置的讀書筆記。
讀完《菊與刀》后,有了更新地認識日本的理念。不再是傳統(tǒng)地對日本有憎恨、反感,他是一個險惡,冷酷無情和殘忍,不講道理,沒有正義感的民族。這些都是受到某些歷史原因和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而導致對日本的認識不全面。某些抗戰(zhàn)劇和歷史原因往往會指引我們的認識走向單方面性,歷史我們不容否認。但是我們在研究和認識日本大和民族時我們更應該客觀地對待。
我想,全世界的人民都是熱愛和平的,戰(zhàn)爭只是某些和個別軍事力量所挑起的。我們應該客觀理性看待日本大和民族,在研究大和民族時我們應該客觀地對待,而不該感情用事和片面。我們在看待歷史事件時更應該保持頭腦清晰,歷史事件和民族文化有著不可推卸的聯(lián)系,但更應該注重的是是否是必然聯(lián)系?
讀完《菊與刀》,我更了解了這個矛盾復雜的民族,不再是之前那樣膚淺的認識。這個民族可以用“魔一樣的民族”來形容,用戰(zhàn)時美國人的話來說就是讓人無法理解。這個民族“生性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愛美,既蠻橫又有禮,既頑固又能適應,既訓順又惱怒于被人推來推去,既忠誠又背叛,既勇敢又懦弱,既保守又好新?!笔堑?,這樣矛盾性格用“魔一樣的民族”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
日本大和民族有著極端的一面,但是又有著全世界都應該學習和借鑒的美德。例如在禮儀、自我約束、教育方面等都是優(yōu)秀的成分。其中,日本人在引進中國文化中“孝道”方面做得比中國還要好。在書中這樣介紹,在日本,“孝道”的含義是:在一個幾乎包括父親、祖父、他們的兄弟以及后裔的團體里,一個人要根據(jù)輩分、性別和年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這里的“各就其位”并不是保守,而是一種基本家庭成員之間對長者的尊重。日本人認為:通過自我約束,他們能使自我變得更有價值。說到教育,書中舉了個案例:出于某些原因,我有點不安寧,微微擺動了一下身子。老師看見后帶著溫和但又嚴厲的口吻說:小姐,顯然你今天的精神狀態(tài)不合適學習。你該回到自己的房間去,好好想想。這就是日本人教育女孩子的特點:不那么嚴厲,還給予特權?!昂⒆訉W的不僅是規(guī)則,還有習慣?!边@就是日本教育的優(yōu)越性。除了這些,日本戰(zhàn)時的忠誠似乎更能體現(xiàn)一種愛國。戰(zhàn)時的日本對日本天皇那是絕對的忠誠,用書中的話就是“日本天皇的意義要遠遠超過國旗”,這也才有了戰(zhàn)時日本士兵剖腹自盡以示效忠的事例。這些在現(xiàn)今看來好像并不可取,中國有句古話“勝敗乃兵家常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或許在中國就不會有極端事件出現(xiàn)。但是在那樣的歷史條件和那樣的民族文化中我們不得不承認那樣的極端的存在似乎也是一種必然性。
一個民族,只有充分了解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間的文化,才能在各個領域中不同層次地把握自己的命運。讓我們在《菊與刀》中更好地了解大和民族,求同存異,讓中華民族走得更強更好!
2021《菊與刀》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2
我告訴自己,困難只是暫時的,從來都沒有放棄。
今天,把《菊與刀》讀完了,之前沒讀這本書是很想不明白,日本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為什么那么一個小的國家經(jīng)濟實力卻如此強大,那么小的一個國家民族性格卻又是如此的殘酷。
讀完《菊與刀》,我想我明白了。明白了日本之所以是日本的內(nèi)在原因,不用解釋,你需要去理解。
最近,給我印象最深,也是接觸最多的是日本的動漫。說起日本動漫,我不得不說《火影》中塑造的鳴人形象,已經(jīng)成為了我的偶像。
《菊與刀》講述了日本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格特點和文化。
日本,他的文化和中國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他的文化中沒有善與惡的區(qū)別,認為人內(nèi)心深處都是善的。所以也就沒有報應這一說。日本崇尚情理,只要在情理之中的就是對的,哪怕是惡的。
日本是一個嚴格的等級制國家,最高的是日本天皇,當然實權并不在日本天皇手中,后面有幕府、大名、武士等等。日本人特別重視忠與孝,所以,你會看到,在戰(zhàn)爭中,日本人寧可戰(zhàn)死,切腹自殺,也不做戰(zhàn)俘。日本人的尊嚴就是戰(zhàn)斗到底。在孝方面,體現(xiàn)在日本人的家中,家里面各種禮節(jié),當然在中國就沒有那么復雜。
日本人特別愛干凈,每天都洗澡,就像韓國人一樣。
其次就是日本民族中,我們所不能理解的一面。日本人在我們看來不可理解,在任何一個國家看來都不可理解。
日本人講究各得其所。
我們文化概念和日本人的往往差異是很大的,甚至是相反的。
比如,日本人的婚姻和中國甚至其他國家的差別。日本人在婚姻和其他性交往的兩碼事,妻子是妻子,在外面風流也正常。他們的婚姻就是為了繁衍。
結(jié)婚并不能限制他們的性自由。
讀完《菊與刀》,我的理解是人的精神如菊花,只要精神在,菊花就會艷麗綻放,人的志向如刀,常常清洗銹蝕之跡,刀就會鋒利閃爍。
2021《菊與刀》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3
西方人的眼眸,東方人的瞳孔,遙遙相望的遠觀,比鄰而居的近睹,美國人眼中的日本和中國人眼中的日本自然不盡相同。《菊與刀》是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魯斯·本尼迪克特二戰(zhàn)時期的經(jīng)典著作,是戰(zhàn)時美國對日本軍事外交政策極具價值的參考讀本。穿越浩渺的時空,撥開歷史的煙云,讓我們與作者比肩而立,透過人類學家睿智的望遠鏡,客觀的審視日本。
恬淡靜美的菊,鋒銳尖利的刀,代表日本皇室的家徽,象征武士精神的圖騰。日本文化的雙重性孕育了日本國民的矛盾人格,恰似一株并蒂蓮,一剛一柔卻又同根同源。正如作者所言”性極其好斗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于叛變;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泵芸椌腿毡疚幕慕?jīng)緯,矛盾架構日本國民的人格。
精神觀與名譽觀對行動指導的矛盾。一方面狂熱信仰精神至上,絕不欣賞意志消沉;一方面對失敗、排斥的反應很敏感,極易陷入悲傷抑郁。假想于時刻曝露在全世界目光的注視下,對名譽的珍視隨之無限放大。因而對名譽的守護,或是醞釀成對自我無盡的惱恨、在悲傷抑郁中輾轉(zhuǎn)難眠、甚至自殺以洗刷污名;或是演變成對他人瘋狂的報復,在羞惱狂怒中寢食難安、用極端行徑為己正名。
”報恩”思想在分辨是非中的矛盾。”恩”與”報恩”是日本國民的思想必修課,從呱呱墜地起到成為佛龕上的靈位,對這一科目的實踐將貫穿一生?!敝?、情義、人情、義務”是對”恩”的回饋,界限的劃分使其難免矛盾沖突。書中四十七士的故事正是日本文學中處理此類矛盾的生動標本。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同于中國”仁”至上提供了相對統(tǒng)一公正的裁決是非標準,日本”忠”至上由于其鞏固統(tǒng)治的本位局限,盡管在戰(zhàn)場上支撐日本軍人的無畏忠誠、在政治上維持國民的安定秩序,但仍存在盲目性和缺陷性。
對享樂的追求與克制,對子女的放縱與管束,戰(zhàn)爭中與戰(zhàn)敗后的日本……對矛盾的梳理是作者行文的主線。盡管日本積極學習世界、拓寬視野,但其”各安其所、各得其位”的等級觀念仍根深蒂固。國民性可以隨時代平穩(wěn)改變但很難被徹底顛覆,因而出版近七十年后,《菊與刀》仍是初識日本值得推薦的優(yōu)秀讀本。
無論是美國人眼中的日本、中國人眼中的日本、亦或是日本人眼中的日本都是同一個日本,所謂的不同只是出于關注的重點不同。潛意識的接受了自身即為合理,下意識的忽略了與己相同的部分,只關注與己相異的部分,并企圖解釋其存在性、探索其合理性。對鏡自觀,往往會被自我中心主義所局限。靜佇旁觀,往往又會因視角所限止于片面。因而完整全面的了解一個民族,不僅要關注他的國民如何評價他,要關注他在其他各個民族眼中究竟如何,甚至需要從不同的時間橫斷面來剖析他。
2021《菊與刀》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4
“菊”與“刀”,是本尼迪克特對日本人形象的提煉。本尼迪克特以“菊”與“刀”為中心,通過等級制、養(yǎng)育、義理、人情等方面,完成了一本名叫《菊與刀》的巨作,詳細介紹了各守本位而井井有序的日本社會,將日本復雜的國情清晰地剖析了個透徹。
正如本尼迪克特在書中所說,日本人“尚禮而好斗,喜新而頑固,服從而不馴服”,的確,日本人的身上充滿了矛盾,正如代表著他們的菊與刀。從意象上看,“菊”是指菊花,是一種可供觀賞的美學植物,象征著日本皇室;“刀”是指武士刀,是一種具有實用攻擊性的武器,是武士道精神的象征。而這兩者,恰是日本百姓的普遍信仰。
但我認為,菊與刀的涵義還可以延伸至更深層的東西:菊花嬌柔淡泊,映射的是日本人交往時的溫文爾雅與文質(zhì)彬彬;武士刀堅硬銳利,代表的是日本人骨子里的獨立創(chuàng)新和個性自我。一柔一剛,兩者仿佛太極陰陽調(diào)和般,充滿了哲學色彩,構成了獨一無二的大和民族。
大和民族是個實力不容小覷,但卻難以捉摸的民族。因此本尼迪克特認為,“想要理解日本人,首先必須弄清他們對秩序與等級制的信賴”。而毫無疑問,日本社會嚴密的社會等級,是從中國學習而得,經(jīng)過自身改造后的成果。而支撐著這個龐大的結(jié)構運作的正是儒學的“孝道”與“氏族”。
先師孔子曾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事實上這也是他所說的另一句名言的佐證: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種傳統(tǒng)的儒家為政理念,為古代社會等級制度奠定了一個穩(wěn)固的思想根基。而中國本土龐大的宗族團體,則以血緣,將階級穩(wěn)固地捆綁在了一起,為等級制度的發(fā)展提供了深厚的凝聚力。
約在公元六、七世紀,隨著中華文化圈在東亞范圍內(nèi)的擴大,儒家世俗文化便從中國流向日本。但由于國情的不同,經(jīng)過多個世界來的吸收與改造,日本最終將此內(nèi)化為了一種,更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等級制度。
首先是孝道,日本的孝道與中國截然不同,日本的孝道不會硬性要求他們面對整一個大家族,而只限定在能接觸到的最親密的親人之間。
因此,“氏族”就取代了宗族的維系功能,應運而生。氏族是在日本神道的基礎上,以神社為基礎的一種區(qū)域劃分的族群。共同居住在這片區(qū)域的人們,或許血緣不同,但他們由于信奉同一個神明,因此都是這位神明大人的子孫。
雖然日本的社會等級固化程度較高,但由于橫向與縱向流動相對自由,因此民眾對此的接受程度高,經(jīng)年累月,便被保留了下來。而在日后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中,每一代的養(yǎng)育,便是一輪新的固化教導。不同的等級輩分,要以不同的禮儀以區(qū)別對待。
因此,每一個孩子都被從小教育著,要恪守本分,因此久而久之,這便成為了一種約定俗成的公民默契了。而在《菊與刀》中,這也是接下來要論述的義理、人情等一切行為的根基。由此可下定論,日本的等級制度,至今仍深深影響著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
以日企為例,集團內(nèi)部的等級,通常也是森嚴的等級產(chǎn)物。日企常用的管理手段,通常有“終身雇傭制”、“年功序列”與“論資排輩”等。其中終身雇傭,為公司的絕大部分雇員,提供了一個安定的工作環(huán)境,另一方面看,也維持了企業(yè)內(nèi)部等級結(jié)構的相對穩(wěn)定,極有利于企業(yè)的長久發(fā)展。而年功序列這種工資制度,則將員工的在職年齡與所獲報酬直接掛鉤,這一方面鼓勵了員工的忠誠度,同時也平衡了相同年齡等級的員工之間的橫向工薪差距。至于“論資排輩”,在企業(yè)內(nèi)部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等級鏈條,則有利于技能的師徒傳承。
當然,這樣的舉措,也存在明顯的弊病。終身雇傭制捆綁了員工的自由,而且容易導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下降。而年功序列則將年齡作為衡量工資增加的標準,這忽略了職工的生產(chǎn)技能與業(yè)績等必要的考核項目,不利于員工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論資排輩同理。
以小見大,日本社會同樣因為等級制度,產(chǎn)生了不少的不利影響。其中最顯著的便是由于階級固化,社會壓力增大,日本社會愈發(fā)朝“低欲望社會”發(fā)展,人口減少,老齡化程度加深,這已經(jīng)愈發(fā)成為了社會學家、經(jīng)濟學家關注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日本的未來將何去何從,這可能還要經(jīng)過有識之士們的一番努力。
總而言之,日本從一個彈丸之地發(fā)展至今日的資本主義強國,以等級制度為首的文化助力絕對是功不可沒的。而大和民族也向世界展示了他們超強的學習能力,他們能將彼之“菊”,搬回到來,充分生存后,鍛造成自己的“刀”。且不論這刀的好壞,刀柄握在大和民族手中,他們自然冷暖自知。我們只是走馬觀花地通過一本文學作品,窺探到了他們的片像,但這刀確實他們高速發(fā)展,最上手的武器。
最后作為結(jié)尾,我斗膽改一改本居宣長的一首詩: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菊與刀》。雖然直白得缺少些許美感,卻是我此刻最真實的感受。
2021《菊與刀》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5
看完這本書的有一段時間了,一直想抽空寫一點東西,大家就當雜文來看看,畢竟我對這本書也只淺嘗輒止。
以一個外國社會學家的角度,從日本的道德精神、社會制度以及結(jié)構、文化傳承的、個人價值體系的層面客觀、立體的呈現(xiàn)出當時的日本,讓沖動之余的我們對日本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在理性的同時之余多了一份尊崇。
就像這本書的名字一樣,日本是具有雙重性格的民族。刀是武士道精神額象征,代表了著好戰(zhàn)、忠誠、名譽,菊花是日本皇室的家徽,代表了的是美。二者象征著日本的雙重性格:既尚武又愛美,既蠻橫又和善,既好斗又文雅。有菊花而無刀,是陶淵明式的隱士的事情,書生的菊花,契合了東方人追求澄澈、淡泊的品質(zhì);但若僅僅有刀而無菊花,則顯得強蠻與野性了。菊花與刀,是一種重復的修煉、互補的涵養(yǎng)。
二戰(zhàn)時期日本人的精神價值取向,他們崇尚精神必將戰(zhàn)勝物質(zhì),物質(zhì)雖然是必須的,但它是次要的、暫時的。大炮和軍艦只是精神的外在表現(xiàn),他們鼓勵士兵說:“我們的身體越是沉重,我們的意志,我們的精神就越能凌駕于肉體之上。這場戰(zhàn)爭不是軍備與軍備的較量,而是美國人對物質(zhì)的信仰同日本人對精神的信仰之間的決斗"日本人相信精神能戰(zhàn)勝一切,這一點深入到他們對外的戰(zhàn)爭以及對內(nèi)的國民管理中。此外,戰(zhàn)爭中日本人經(jīng)常說安全感與士氣不過是一個精神準備的問題。當遇到麻煩時,日本人對其國民的照例交待是說這是早已預知的,所以絲毫不必擔心。這樣似乎告訴國民,我們居住在一個可預知的世界下,任何事情都是我們預先知道的。這樣的說法便給了日本國民一種安心感,使他們可以很淡定的面對一切。其實我感覺這一方面也是在說日本人強調(diào)精神上戰(zhàn)勝一切。他們通過培養(yǎng)精神以鼓勵民眾和士兵,讓他們充滿希望無所畏懼。
此外,日本人繼承了中國的儒家和佛教思想,崇尚“忠孝禮義廉恥”,他們同時也把社會等級化,要求各等級內(nèi)的人要“各安本分”,不同的人要對自己的上級或者父輩盡忠盡孝,并且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在在這種環(huán)境下,日本人學會了去克制,學會去嚴于律己的去做事情,并且在其中自我修煉,得到精神的升華。這些方面日本人做的比任何民族都要好,甚至超越中國。。。。
不管怎么說,武士道精神自始至終貫穿了這個國家,雖然在明治維新差點覆滅,演變成后來的軍國主義,但溫文爾雅、自強不息、嚴于律己的武士精神讓這個民族變得強大而可怕。
突然越寫越多,感覺這是總結(jié)不完的。。。??偟脕碚f日本人雖然有齷蹉的一面,但他們優(yōu)雅的一面是絕大部分中國人做不到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去對他們嗤之以鼻,相反我們應該去反省自己。中國從一個文化大國傳遍成了一個娛樂大國,新的一代喪失了信仰和精神,何其的可悲。
2021《菊與刀》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 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