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1000字范文5篇
推薦文章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1000字
在沒有wifi和流量的日子里,你會怎樣度過?偶然獲得的大段閑暇時光,讓我重新拾起了紙質書,回歸到傳統(tǒng)的閱讀,《送你一顆子彈》正是我那時讀到的一本書。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一起來看看。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1
今早讀完了劉瑜的《送你一顆子彈》,有所感悟。
這本書主要記錄了作者的一些生活隨筆,摻雜一些政論時評。作者的字里行間頗有一些專業(yè)(政治學)特色,我猜,作者實際并不如文中所透露的,沒那么熱愛專業(yè)學術研究。
讀此書,一方面讓我對國外的大學和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讓我和真實留學生的生活有了一次親密接觸,也隨著作者的講述,長了許多知識。
對于政論時評我并不是很熱衷,甚至有時候并不能很好地和作者交流,我喜歡的印象也更深刻的,是作者的生活隨筆部分。其實我一直很想知道,比自己更優(yōu)秀人的大學以及留學生活細節(jié)和我的大學生活細節(jié)究竟具體有哪些一樣和不一樣,我們的想法有哪些不一樣?為什么從高考踏入大學校園的我們,起點并無太大差距,最終的發(fā)展卻相差甚遠?別人和我是怎么一點一滴,一步一步地拉開差距的?讀此書,讓我捕捉到了些許我們成長中的細枝末節(jié)的異同。
跟著作者思想的腳步,我也對自己的思想完成了一次小規(guī)模的更新,同時對自己的人生和際遇也有了些許寬容和內心的平靜。我認識到,其實有很多像我一樣不甘平庸的學生,比我優(yōu)秀的學生,也有各種各樣不順心的人生際遇,也有生活、學習、工作、愛情、婚姻上的思考和煩惱。并且讓我開心的是,也有一個和我一樣的人,每天都在反思和思考自己的人生,她告訴我,我自己不是異類,我的每一個對自己的反思和思考都是有價值的。
正如作者后記所說,“對于記錄生活和世界,我有一種強迫癥式的癖好。在一定程度上,文字不是我記錄生活的方式,而是我體驗生活的方式,因為書寫的過程拉近了我和被書寫對象的距離,使最微小的事物都呈現(xiàn)出五官和表情”,這突然讓我想到,也許當我也不確定自己內心的想法時,把發(fā)生的人和事寫下來,能夠幫我理清思緒,這何嘗不是一種讓自我更接近自己內心的有效方式呢?和作者一樣,我也記性不太好,我也喜歡記錄生活和世界,而我最直接的目的,是讓我生命里無形如流水的時間,轉變成可以看得見摸得著抓得住的物,從而獲得時間帶給我的安全感。
作者說,“對于記憶力短路的我來說,如果沒有這些文字,這幾年的生活很可能人去樓空,查無實據(jù)。但因為這些記錄,我有了一個小小的個人歷史博物館”。我也想通過對自己生活、學習、工作、心路歷程的點點滴滴的記錄,成立自己的人生個人歷史博物館,這光想一想,就是一件多么令人興奮的事情!如作者所說,“我相信是一個人感受的豐富性,而不是發(fā)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決定他生活的質地;是一個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決定他生活的色彩”。
人生是一場旅程,充滿了不可知與不可能,不管認或不認,自己的未來都無法預知,自己的人生也可能并不會按既定道路穩(wěn)步前行,但活在當下,掌握當下,活好現(xiàn)在,珍惜現(xiàn)在的分秒,你的未來,定不負你!
如作者所說,這是一條通向自我拯救的道路,也包含著我相信生活值得熱愛的善意。
希望有一天我回望自己,也像作者一樣,“我看到的,是一只昆蟲努力砸中自己的每一滴雨,相信如果自己觀察得足夠認真,每一滴雨里都有通向自我拯救的道路。如果這企圖愚蠢,這愚蠢中也包含相信生活值得熱愛的善意”。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2
最早認識劉瑜,是在廣播里聽到她的一篇文章,名字是什么記不清楚了,大抵講的是一個人留學在國外的生活,如何面對孤獨、成長,那時候剛來到工作的地方,很有種惺惺相惜、受教的感覺。于是,問度娘了解劉瑜,網(wǎng)名drunkpiano,政治學博士,劍橋大學講師,著有時評集《民主的細節(jié)》,小說《余歡》。這寥寥幾個字就是她自己寫在《送你一顆子彈》前的作者介紹,可能覺得對她還是不甚了解,可是讀她的文字就會被其中的幽默、睿智深深吸引。
要說最開始一口氣買了劉瑜好幾本書,當然先從最出名的《民主的細節(jié)》開始讀,可是每當晚上睡覺前打開這本書,總會有這段寫的好、應該抄錄下來;那段論述的很精妙,那么相關的內容還有哪些等等這樣那樣的思考。這樣下來,兩天也沒有讀完序言《托克維爾的那場旅行》,然后開始反思,這樣一本對美國政治觀察隨筆是應該放在周末的白天大段時間來讀的,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來思考、搜索相關資料,亦是樂趣無窮。
于是晚上真正愜意的時光開始了,睡覺前一小時,打開床頭暖色的臺燈,捧著這本《送你一顆子彈》,看小人物的嬉笑怒罵,聽劉瑜講雞毛蒜皮的小故事,一起跟著歡笑、沉思,每個人、每個故事都給人以觸動、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這本隨筆集中,探討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有些是一本書的讀后感、一部話劇的觀后感,有些是留學生活中遇到人和事。在《廚房政治》這篇文章中,先是說了各路留學生如何發(fā)揮對廚房藝術的熱愛導致廚房生靈涂炭,讓人忍俊不禁,后面話鋒一轉,作者開始發(fā)問人如何克服自己內在的劣根性:非理性、頑固、自私,這是處理人與自我的關系;然后接下來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到如何利用制度來促使形成協(xié)商民主的公民社會,即人與社會的關系,同時提出文化是降低制度實施成本最有效的因素。這樣一個故事讀下來,既有趣味性,又能夠引發(fā)思考,然后帶著今天生活很充實,又有新的思考這樣的滿足感安然睡覺,真是件幸福的事情。感謝這本書帶給了我這段快樂與思考并存的時光,下面是一些文章中的段落節(jié)選,希望大家喜歡。
摘錄《論他人即地獄》部分
1. 知識只是信息而已,智慧卻是洞察力?!稖Y博的人》
2. 檢驗友誼的唯一標準,就是兩個人是否能湊在一起說別人壞話?!斗e極的人》
3. 人渴望被承認,也就是別人的目光,但是同時,當別人的目光圍攏過來的時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獲得承認和追求自由之間,有一個多么辯證的關系。《另一個博客》
4(作者閑來無事的時候清理手機里的聯(lián)系人,哪哪哪認識的誰誰誰……最后再沒有聯(lián)系過的,還是刪除了。)認識更多的人,忘記更多的人。被更多的人記住,被更多的人遺忘,吹出更多的肥皂泡,然后看到更多的肥皂泡的破裂。自己川流不息的生活,不過是別人手機里的兩個音節(jié)而已。而過幾個月,就連音節(jié)都不是了,僅僅是被消耗掉的無法追回的那段時間,躺在煙灰缸里的幾截煙灰而已。那些與你毫無關系的人,就是毫無關系的,永遠是毫無關系的。從認識的第一天起,其實你就知道。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里的癌癥,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有關的無關的人》
摘錄《論人生意義之不可知》部分
5. 和你夢想有關系的,和你所想像的自己有關系的,才是你的故鄉(xiāng)?!痘氐桨屠琛?/p>
6.有時候,人所需要的是真正的絕望。真正的絕望跟痛苦、悲傷沒有什么關系。它讓人心平氣和,讓你意識到你不能依靠別人,任何人,得到快樂。它讓你謙卑,因為所有別人能帶給你的,都成了驚喜。它讓你只能返回自己的內心。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不同的自我,他們彼此可以對話。你還可以學習觀察微小事務的變化,天氣、季節(jié)、超市里的蔬菜、街上漂亮的小孩,你知道,萬事萬物都有它值得探究的秘密,只要你真正--我是說真正--打量它。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這樣一種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就是說,它就是自由。《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7. 如果你還在為自己孤單寂寞懷才不遇舉世皆濁我獨醒而深深嘆息的話,那么讓我告訴你,你買不到那個彩票的,別再把你時間的積蓄兩塊、兩塊的花出去,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fā)去旅行。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可以足不出戶而周游世界。身無分文而腰纏萬貫。人生若有知己相伴固然妙不可言,但那可遇而不可求,真的,也許既不可遇又不可求,可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3
劉瑜這本書,當時吸引我的是書名,覺得很有新意,想看看講的是什么??戳讼履夸?,發(fā)現(xiàn)記錄的是一些生活隨筆,很貼近現(xiàn)實生活,一篇一篇的生活隨筆十分短小,有著對讀書、人生、愛情、理想、政治、社會的深刻思考。
很難想象這樣的文字出于一位學政治的女博士之手。慢慢讀進去,便驚嘆于作者學識如此廣泛,歷史事件、文學書籍、政治社會理論信手拈來,文筆時而細膩豐富,一草一木,一事一人皆能牽扯無限思緒,引出不斷遐想,如一股清泉緩緩注入,透徹人心;時而辛辣老道,眼光犀利,抽絲剝繭,總是一語,在你沒反應過來之時于現(xiàn)象中毫不留情地直抓本質,真如一顆子彈,爆裂而出,直擊人心,令人酣暢淋漓!
在此特意選三篇能讓我產(chǎn)生強烈共鳴的文章,摘錄如下。
在《有關的和無關的人》中,作者寫到自己在閑來無事的情況下清理手機通訊錄,發(fā)現(xiàn)了一大堆根本沒有太多交往的人,這些都是一些若有若無的人,認識的越多,忘記的也就越多。而那些與你毫無關系的人,就是毫無關系的,永遠都是毫無關系的,從認識的第一天開始,其實你就知道,就算是笑的甜甜蜜蜜,就算是有過無關癢痛的來往,就算你努力經(jīng)營這段關系。而那些與你有關的,就是與你有關的,是逃也逃不掉的,就算你們只見過三次,就算你們三年彼此才搭理一次,就算是你簡直想不起他或者她的樣子,就算是你們隔著十萬八千里。"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癌癥,而有些人只是一個噴嚏而已。"
在《一天長一點》中,作者認為馬克思把生產(chǎn)分為"簡單再生產(chǎn)"和"擴大再生產(chǎn)",生活也是如此。吃飯睡覺買日用品是為了維持生命的"簡單再生產(chǎn)",而看一本好書,發(fā)掘一個好CD,看一個好電影,寫一篇飽滿的文章,進行一場會心的談話,跟好朋友吃一場歡聲笑語的飯,這才是"擴大再生產(chǎn)".可悲的是,一些"簡單再生產(chǎn)"往往霸占了我們的"擴大再生產(chǎn)",那些不得不做的事隔斷了我們與自己想做的事。我想,很多情況下確實如此,畢竟時間是有限的。"但至少人可以選擇調整和改變,通過合理安排,通過把自己的事情分為第一類事務和第二類事務差別對待,"擴大的再生產(chǎn)"還是完全有實現(xiàn)的可能。"
在《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中,作者提到了自己的孤獨生活,她說這需要像適應殘疾一樣去適應。在長期的孤獨中,就像一個圓點脫離了坐標系,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思考的問題是否真的稱其為問題,你時??床坏阶约旱南敕ㄖ心莻€旁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巨大漏洞,你不知道什么是大,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小,你不知道什么是白,因為不能看到別人的黑。但就在這樣的圈子中,多年來僅僅憑著自己跟自己的對話,我也堅持了思考,保持了表達欲,可見要把一個人的意志的皮筋給撐斷,也沒有那么容易。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4
《送你一顆子彈》,之前是一年前在朋友的電腦上看到的,當時不知道什么書,以為就是很平常的書,沒什么還看的,但是后來在網(wǎng)上不斷看見關于《送你一顆子彈》的介紹,還有什么推薦的。反正是很火,所以呢,我就特意找到看看,感覺還不錯,就有意要買一本,現(xiàn)在已經(jīng)看完了覺得作者很有想法,觀點也很犀利,語言很大膽,還很幽默,其中經(jīng)典的語錄,現(xiàn)在有人已經(jīng)摘錄下來,網(wǎng)上可以看到,看時讓人忍俊不禁的想笑。有時又讓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這本書是隨筆體,寫的大都是作者生活最后中求學中的點點滴滴。寫的隨意自如,有時會感嘆,這樣的語言也可以啊!呵呵,對也可以?,F(xiàn)在好書不多,值得看的更少。小說太長了,沒時間看,只有這些隨筆類的小書,能在下班后抽出閑暇,躺在被窩,伴著淡黃的燈光,在寧靜的夜里品讀幾許,體會一下別人的內心世界,然后安然睡去。呵呵多么安逸!
送你一顆子彈讀后感5
送你一顆子彈,很精彩!
書中有一個小標題是“送你一顆子彈",在這一篇里作者就《送你一顆子彈》這部電影對拉美社會狀況發(fā)表了自己的思考與評論,作為一個政治學者,自然觀點深刻,分析透徹深入,讓人受益匪淺!對生活、社會的認識不應當流于表象和可見的,而應當看到更深刻更本質的問題!我想這本書想要帶給讀者的或許也就是這么一種人生態(tài)度吧,所以選用了這個標題來作為正本書的名字。
“如果說生活的豐富多彩是紅軍在與敵人的對抗中爬雪山過草地,那么我這幾年的生活就是一只駱駝在默默無言的穿越撒哈拉沙漠。”表達的多好啊!“作為一個無限悲觀的人,我常常以嬉皮笑臉的語氣來描述這種悲觀,以掩飾自己還死皮賴臉活在這個世界上所帶來的尷尬。別人往往記住了說話的語氣,卻忘記這語氣之下的信息。事實是我覺得人生的確充滿了不可知與不可能,對此我心意難平,一氣之下嘮叨出這么多文字,從這個角度來說,也許讀者可以把這本書看作人類學筆記而不是心靈隨筆,或者看作一部精神疾患大全也行。”這些文字簡直就是一類人的精神寫照,真是觀點精辟,句句箴言!縱然都是些胡思亂想,但是作者站在不一樣的高度,有更深刻的認識與見解,未嘗不是一場激勵人心的指引。可能每個人讀完后的收益都不同,可能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情更加不同,但是你讀到了什么,那就是你的收獲!與我而言,對于一直向往的更高層次有了略微的一睥,對于一些問題的思索有了更深入明確的認識!
孤獨學習研究知識的人們,不免會有各種疑問與思索!但同時這些思想的火花也是那么短暫易逝,其實大家都這么健忘!有點像《初戀50次》里的情形,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又都有所積累!于是不斷的疑惑思索,只是要有耐心,要把握好平衡,保持自我的思考,不斷學習。潛移默化的積累總會成長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所以相信自己,保持好奇,守住耐心,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日子,構建自己的人生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