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送你一顆子彈》讀書心得感悟
推薦文章
書籍《送你一顆子彈》讀書心得感悟五篇
作者講他是一個喜歡吃這等“俗物”又有一套保持淑女本色的方法,試著從字里行間告訴我們她的可愛之處,這種情節(jié)加在這本書里就有些贅余了。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頃端湍阋活w子彈》讀書心得感悟,希望大家喜歡!
書籍《送你一顆子彈》讀書心得感悟1
從冬瓜小姐推薦這本書以來,斷斷續(xù)續(xù)花了半個月總算是讀完了。
是一個留美女博士論他人即地獄,論自己作為他人、論人生意義之不可知、論愛情之不可能、論社會之既不可知又不可能,等毀三觀的個人觀點??赡苡行┢H,甚至是極端,但是某種程度上說也有她的道理??偟膩碚f,這本書不像是書,其實作者自己也說了,也就是記錄不同年齡階段的想法,然后串起來的。因為她覺得文字即體驗。等頭發(fā)花白牙齒落光了回過頭來體驗已過半百的人生,可以拾起不同個自己。就像路邊撿錢包一樣,可以重拾好多個自己,這真是個可怕又好玩的事情。原來,我曾經(jīng)是這樣的啊?;蛘哒f,原來我最滿意的狀態(tài)出現(xiàn)在這段時期啊。她的這種狀態(tài)或者心態(tài),我是深有同感的。所以,還是強烈推薦這本書,至少讀起來不會無聊,真的很有意思。
讀這本書就好像是跟作者一起響應蘇格拉底先生的號召,去實踐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不被審視的人生不值得渡過。無論是她談到英國的選舉時刻民眾短暫的自由還是毛里求斯的陽光沙灘,無論是資本主義最腐敗的俱樂部還是對飯掃光癡狂的生活態(tài)度,無論是他人即地獄還是不婚主義者;每篇文章都給讀者拋出一個論題,然后圍繞著它各種批判或是解讀,只是這些論題是圍繞生活圍繞三觀展開。這樣來審視人生,這也算是值得度過的人生吧?回頭想想,我每天發(fā)掘或抱怨的也不過是在審視人生罷了,審視的這個過程是能量守恒的,有時積極大于消極,有時負能量超過正能量,不管怎樣,都在審視的過程中把人生搖搖擺擺地向前推著。一晃也在刻薄和挑剔中吹毛求疵地過了三分之一的人生了,知道原來也就這么回事兒。那么是不是應當進行SWOT,在了解WHAT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概括,權(quán)衡優(yōu)劣勢,掂量機遇和威脅,然后把人生從偏移的軌道擺正?使之在誤差允許范圍之內(nèi)?
讀到最后我終于明白送你一顆子彈作為標題的意義。其實就是一種警告。人尚未喪失自知性的幾種表現(xiàn)——憂郁、自閉、強迫癥、交流障礙、妄想、躁狂、焦慮……這本書好像是搞人類學而不是心靈雞湯型,或者說它是人類精神疾病大全,從始至終看似話題觀點大相庭徑,其實貫徹其中的是焦慮,如果非要上綱上線,就是對這個時代的焦慮也是對人類甚至人性的焦慮。在這里作者似乎認為以上種種癥狀都是自知的表現(xiàn),應該給立個牌坊。不要誤解,作者并不是贊成作死的憂傷,相反她是非常反感那些偽文青們所謂的美麗的憂傷的,正如她在談到不結(jié)婚時說到的,如果把女人的感情包袱全都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那么有多少女愛因斯坦,女貝多芬了……由此可見,作者焦慮的不是感情等兒女情長之事,而是21世紀世界之怪現(xiàn)狀的焦慮。當然,幽默的她也在自我嘲諷,同時也不忘對社會對女博士不公平的態(tài)度進行嘲諷,她是一個傲嬌的美麗的女博士。
送你一顆子彈,給你一個警告,在審視人生的同時,請你將你的焦慮狂躁抑郁妄想悲觀或更多時候僅僅是面對無邊無際沙漠時的驚恐都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吧。如果這樣,你必定走得更坦蕩蕩。
書籍《送你一顆子彈》讀書心得感悟2
作者作為一個高端的知識分子,沒有用華麗的語言描述什么大道理,而是很真實的寫著自己的生活和心情。在很多方面都寫到我心坎里去了,覺得這描述的就是某方面的我,我也會這么干這么想這么做。
學習焦慮是每個人都會有嗎?在以前我覺得作者這種水平的人,一定是把學習當生活的。可是他也和普通的我們一樣呀,不學習就會焦慮,制定完學習計劃又不能按時完成。是不是只要堅持學習的想法,長久下來也會慢慢積累成長呢。有時候我覺得自己看書的功利目的就有些強,會不能很好地享受這個過程。我想在之后慢慢的改變自己的想法吧,學習是必要的,但是不是為了什么目的而變得必要。
有時候會對自己有很多的想法負擔,覺得自己這不好那不好,覺得自己這里比不上別人哪里比不上別人。我想接受自己這樣的性格,不覺得自己自閉、內(nèi)向是不好的。雖然我內(nèi)向,但是我也喜歡美食、喜歡新鮮、喜歡嘗試。內(nèi)向和美好生活沒有聯(lián)系,開朗不代表能更好的體驗人生。轉(zhuǎn)變自己的心態(tài)吧~給自己一點贊美和信心。
書籍《送你一顆子彈》讀書心得感悟3
《送一顆子彈》是出自于劉瑜之手,這本書里記錄的是作者20__—20__年左右(生活里的點點滴滴。在這本書里,被“審視”的東西雜七雜八,有街上的瘋老頭,有同宿舍的室友,有愛情、電影和書,大到制度,小到老鼠。由于我寫這些東西的時候,出發(fā)點并不是寫一本書,所以不同文章往往風格迥異,長短不一,質(zhì)量不均,隨著社會形勢、荷爾蒙周期以及我逃避生活的力度而起伏。作者從身邊小事說起,以微見著,引人深思。
劉瑜在書里說:我相信是一個人感受的豐富性,而不是發(fā)生在他生活中的事件的密度,決定他生活的質(zhì)地;是一個人的眼睛,而不是他眼前的景色,決定他生活的色彩。
我在想,其實有的時候,密度決定了感受的豐富程度。
當事件以n天/件的頻率發(fā)生的時候,你才可以一邊品嘗咖啡一邊細細回味。但當事情像洪流一般把你卷入其中,你還沒回神迎面便打來下一波浪濤;又或者生活變成了工廠的流水線,你只能按部就班地從一個工序走向下一個工序,馬不停蹄,身不由己。這樣的生活,如此的密度,你是否還有時間精力去用放大鏡細辨他的細枝末節(jié)?
我們每天都在趕一場又一場的飯局,狼吞虎咽囫圇下肚,總以為有一天可以等來一場盛宴。也許沒有,也許有。更也許等到有的時候,早已沒了品嘗的胃口。
當節(jié)奏緩慢的時候,我可以一整段一整段地發(fā)呆,可以蹲著在陽臺觀賞一只四腳朝天的甲蟲時不時地抽搐一下然后終于慢慢安靜。我會被畫上一抹細膩的筆觸感動,也可以與音樂里某個神來的音符共鳴。我變得異常敏感,眼睛耳朵鼻子都處在全面警戒的狀態(tài),像昆蟲的觸角感知空氣里每一個微小的振動。我總告訴自己這樣的敏感和細膩是快樂充實的,實際上我也的確常常被莫名的幸福感擊中。但在內(nèi)心深處,我知道自己又為如此揮霍時間而感到恐慌。我害怕當別人在經(jīng)歷著氣壯山河的時候,我的生活只剩下一些不可言說的微小情緒。我畫了一副中國山水,為其中的留白沾沾自喜卻又惶恐不安——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太偷工減料了呢?
于是我加足生活的馬力。每天搭擁擠的地鐵里從城市的一端到另一端,在人群中匆匆閱讀財經(jīng)周刊。與無數(shù)的陌生人交談或者擦肩。工作。吃飯。工作。戀愛。吃飯。趕場去看一個無聊的電影,看到一半猛然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被浪費了一個小時,實在不堪忍受被浪費另一個小時,于是匆匆退場。吃飯。天已經(jīng)暗了。好像見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貌似講了幾個笑話,大笑了幾場??墒腔氐郊翌^腦卻一片空白,只剩下一身的疲憊。倒頭睡去。真是又一個忙碌和充實的一天??墒切睦锏哪硞€角落又跳出來提醒自己:已經(jīng)多久沒有看一本言之有物的書了,多久沒看一個稱得上電影的電影了,多久沒坐下來安靜地寫一些東西了——總而言之,系統(tǒng)亟需更新升級。
我害怕我的生活變成一部風景片。每個定格皆是美不勝收,但整個片子卻令人昏昏欲睡。
我害怕我的生活變成一部動作片。情節(jié)酣暢淋漓一片熱鬧,但散場時卻什么也想不起來。
真是糟糕,永遠在一種生活狀態(tài)里向往著另一種。就像《兔子快跑》里的哈利先生,在妻子和情人間兩處奔波卻又無處安身。
為什么我總是無法跟自己和平相處呢?
我們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到底什么樣的生活才有意義?
到底是盛宴,還是品嘗的胃口?
很遺憾的是,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書籍《送你一顆子彈》讀書心得感悟4
_年前的一本書,到現(xiàn)在,整個中國可能是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者也從劍橋回到清華。第一次接觸到劉瑜的書,應該是在大一,那個時候匆匆打開,也匆匆合上了。
再次打開這本書,是在新華書店,讀了前面兩頁,覺得尚且還算有趣,花了幾個小時也就讀完了。書里的某些觀點可能是我有在思考過,但是作者將其寫了出來。
作者所過的一種生活,正是我一直想過的,但是我遠沒有她這么優(yōu)秀。但是怎么說,有時候沒也是有趕上時機。其實大學的時候,我就在思索孤獨的意義。高中時代的我的確是孤獨的,但是那個時候也不知道如何與其相處,總是僵硬。再后來到了大學,孤獨只是和成長交融在了一起,一個人的目標更明確,倒是也結(jié)交了三五好友,也不算是孤獨。
孤獨就孤獨吧,只要是行走著,就不是孤獨。讀書的意義在于什么,讀書的意義在于讓你思考,思考的內(nèi)容和方式?jīng)Q定了你這個人處于什么樣的層次。
這是我想說的,接下來希望你好好讀書,別拋棄孤獨。
書籍《送你一顆子彈》讀書心得感悟5
斷斷續(xù)續(xù),《送你一顆子彈》這本書終于被我看完了。
隨著這本書,我的情緒有從山川到草原到河流到沙漠的穿越…
所以,當它終于被我讀完后,竟有了被釋放的輕松感。
我一直以為自己和所謂的豐富的生活毫無關(guān)系。如果說豐富的生活是紅軍在與敵人的激戰(zhàn)中爬雪山過草地的話,那么我的生活更像是一只駱駝無聲無息地穿越撒哈拉。這場穿越中沒有敵人、沒有雪山草地、沒有盡頭處光明的延安,只有傾聽自己呼吸的耐心,把一只腳放下去之后再把另一只腳抬起來的耐心。
我也曾信誓旦旦的說要過精彩的不一樣的人生,總覺得平淡對不起稍縱即逝的青春。
但事實是,所謂的豐富發(fā)生過后,你并不一定有饕餮一頓之后的滿足感,反而會讓你消化不良難受許久……
也許粗茶淡飯的日子還是適合我,因為生活遠不像我想的那樣簡單。
這里的天還沒有冷下來,但是有種預感,覺得氣溫隨時隨地可能自由落體地降下來。
所以每天早上醒來,都有隱隱的焦慮……
幸福其實往往比我們所想象的要簡單很多,問題在于如果我們不把所有復雜的不幸都給探索經(jīng)歷一遍,不把所有該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爬一遍,我們就沒法相信其實山腳下那塊巴掌大的樹蔭下就有幸福。
這話雖然聽起來那么知音但它的確很肺腑……
也許,也可能只是我其實沒什么出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