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4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400字
《走到人生邊上》是一本由楊絳著作,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平裝圖書,本書定價:16.00元,頁數(shù):191,小編精心整理的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400字,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400字
走在人生邊上,除了年齡,還有靈魂。當(dāng)然,這兩者相輔相成。希望將靈魂洗凈鉛華然后“回家”,對人生來一次深思,對生命進(jìn)行拷問,到底我們匆匆忙忙來往真正的意義所在何方。
之所以會為人是因為“靈性良心”,楊先生,百歲老人,到底善良,把生而為人的定義放到最低;她也最通透,懂得人啊,形形色色,粘上些“靈性良心”就可稱人。所以,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能容忍、容納很多其實不配稱人的人皮、人尸。
“人性善”論看到了,人初生為赤子時的純白,我認(rèn)為這是一種樂觀主義,努力去糾正和塑造人性里黑色的東西。而我認(rèn)為“性惡論”更加符合對現(xiàn)下人的認(rèn)知,人性里最多最廣泛的是灰色地帶,首先要做的是正視,其次才是糾正。人,生來就像一艘破船,余生的精力都要用來修修補補。這艘船上有“靈性良心”,然而在浩瀚而風(fēng)浪的大海上,這一點點的東西要經(jīng)受一生的吹打和考驗,風(fēng)平浪靜時見不了可貴,最可貴處當(dāng)在漆黑夜里的狂風(fēng)呼嘯、海浪奪命中。
作為掌舵者的自己,當(dāng)時時嚴(yán)以律己,寬以待人。努力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400字
《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于20--年看了一點以沒多大興趣結(jié)了尾,20--年的一月份再次拾起這本書,就沒再放下了。想知道楊絳先生在人生邊上的自問自答,期望能帶給我一些認(rèn)識和思考。
整本書下來,楊絳先生的謙虛,她看問題的透徹,她一直尋求答案的態(tài)度,她一直修煉自己的努力,讓人越發(fā)的敬愛她。
命與天命,人性,神鬼,人類的文明,人需要鍛煉,修身之道,人生的價值等等問題她都做了回答,有些又好像沒有回答,很多問題,沒有所謂的標(biāo)準(zhǔn)答案,需要的是你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卮鸩涣说膯栴}就交給時間,大約知道問題的答案就去實踐,去證實。特別認(rèn)同先生在人生的價值里的回答,人活了一輩子,鍛煉了一輩子能有成績就不是虛生此世了。是的,無論是生活里哪一方面的鍛煉,能做到有成績,也算沒有白來一遭。
人生有命,有的人一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有的人吃喝溫飽會成為問題,各有各的命。一直不太喜歡命由天定這個詞,生活中好像很多事情自己都不由自主,但是實際關(guān)鍵的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是自己的認(rèn)知自己的性格自己的需求去做這個主。相對而言我更喜歡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詞。生下來的條件,沒有辦法去改變,但是你可以通過努力,通過鍛煉通過好的性格去改變你的命運。
一直認(rèn)為自由是不受約束,不需要忍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現(xiàn)在看來,我的自由太表象了。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御侵犯的盾牌。含忍和自由是辯證的統(tǒng)一。含忍是為了自由,要求自由得學(xué)會含忍。就覺得打開了另一塊未知的思維,好像莫名覺得有點兒道理。雖然我還無從解釋。
或許是覺得不需要忍受的生活不存在吧,自由必然是跨過這個區(qū)域在某個我看不到的地方。
文章里也有不那么認(rèn)同的一些觀點,意見暫時保留,看看伴隨時光的流逝會發(fā)生一點什么變化吧。
人生一世,無非是認(rèn)識自己,洗練自己。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越來越贊同認(rèn)識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達(dá)到自己真正舒適安逸自由的狀態(tài)。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400字
上周看完了楊絳先生晚年所著的《走到人生邊上》,頗有收獲。
首先,先生提出神和鬼是否存在的問題,以古籍《論語》中孔子的觀點和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為依據(jù),推導(dǎo)出“沒有見到過不代表不存在”的觀點。那么在這么一個未知的世界中,人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每個人都有雙重本性,一個是靈性良心,一個是血肉之軀(即善惡雙重本性),而對于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先生的觀點是分兩個階段:最初的嬰兒階段是本善的,但過了這個階段人的欲望開始生長,劣根性慢慢浮現(xiàn)。這是就會出現(xiàn)靈與肉的矛盾與斗爭,在這個爭斗中,難以出現(xiàn)一方完全壓制另一方的情況,修道之人亦有欲望隱隱浮現(xiàn)之時,而萬惡的罪人在晚年也往往會有一絲內(nèi)疚,所以更多的情況是靈與肉的妥協(xié)。既然自然的存在情況與人的本真已定,那么人會由天命決定嗎?先生舉例自己的家庭經(jīng)歷,相信天命的存在,人一生的經(jīng)歷中許多都是當(dāng)時的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guān)鍵時刻做出選擇的還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運途比作河,船只能在河里走。但船要擱淺或傾覆時,船里還有個我在做主,也可說是這人的個性做主”。天地造人,讓人在大環(huán)境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長,外界環(huán)境可能非常艱苦,人便在其中鍛煉。“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xì),香得愈濃烈”。運用適當(dāng)?shù)姆椒ǎ憻捨覀兊撵`魂,肉體只是媒介,那么即便我們百年歸天,肉體腐爛消失,我們還留下一個好的靈魂,靈魂固然不滅,只是不知道會飄往哪里罷了。
正文之后先生用許多小故事作本書的注釋,展現(xiàn)不同的靈魂。人一輩子,最難得的是活得明白,我們乘一葉扁舟,在生命的大河中動蕩起伏,顛沛流離,或許迷失在風(fēng)雨中,或許安然于陽光里,待到走到生命盡頭再來回望,才會發(fā)現(xiàn)也許人生的道理很簡單。仍記得研一時給我們上哲學(xué)課的韓國教授說,魚是無法知曉自己身在水中的事實的,我們通過事物的邊界來認(rèn)識事物,人生也該是如此吧,需等到最后畫句點的時候才看得清整體。須時刻謹(jǐn)記,不要被眼前的事物蒙蔽了眼睛,任何情況下都要秉持自己的信念,記得天地之間為人的本質(zhì)。在熱鬧的世界,守住一方自己的天地。
摘錄幾句很喜歡的書評:
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xì)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 ——周國平
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 ——盧翎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400字
楊絳楊先生,我在國館中看過對她的介紹,也在高中語文閱讀中看過她的性格,同樣在微博里瞥見說能被稱為先生的女子為數(shù)不多?!蹲叩饺松吷稀罚瑮钕壬邏?,即便是老了,腿腳不靈活也依然堅持寫作和閱讀。她在承受了阿媛和錢鐘書先后離世的慘痛后,“我們仨”走散了,卻也依然沒有消極。她說,“拉一位古代的大皇帝作陪,聊以自豪吧!”讓我想到王小波,萬壽寺里失憶的年輕人也同樣有一顆樂觀的心和自嘲的勇氣,我崇敬這些人。
很多的書是需要靜下心來閱讀的,否則你讀不懂。我在書屋值班的時候,就在書屋里面朗讀這本書,讀完了我才稍微懂一點點這其中包含的意義。她分析肉體和靈魂的關(guān)系,也論神與鬼的問題。在一個無所牽掛的老人心中,會想到這些問題,那么答案也應(yīng)該是一輩子的事情。何其有幸可以讀完一個人一輩子的思想,只是這其中的感悟,就像勞神父給楊絳的那盒巧克力,她九歲聽到的話,一直到九十歲才恍然大悟。你說孔子到底有沒有女兒呢?如果有他對他女兒又是如何呢?
今天天氣有點冷,讓我讀到“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世上哪有那么多功名顯赫之人。你我不過皆為凡人,所以即便如此我們也是有著自己的快樂,即使后人記不住你。那么我們又何苦為了身后名而勞神呢?大抵俯仰無愧于天地即可。
走到人生邊上讀后感400字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讀完楊絳先生的大作《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感觸良多。此書是楊先生在96歲高齡寫完的,可見她是多么的勤奮。此書雖然不算太厚,才四萬多字,但是凝結(jié)著一代學(xué)人在人生暮年對真理、對生與死、對命運、對人生價值的追問和思考。
眾所周知,楊先生是大學(xué)者錢鐘書的夫人,她也是著名的翻譯家、作家。前些年,楊先生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洗澡》和回憶錄《我們仨》為廣大讀者所熟悉,去年商務(wù)印書館推出了這本《走到人生的邊上》后,立刻在讀者中引起閱讀旋風(fēng),我就此書印象最深的方面談?wù)劯惺堋?/p>
多年前,錢鐘書先生寫過一本《寫在人生邊上》,堪稱經(jīng)典。若干年后,楊先生寫《走到人生的邊上》,也是一本思想性、可讀性極強的書。兩本書像雙子座,在中國讀書界風(fēng)光無限。錢鐘書楊絳夫婦在專業(yè)追求、興趣愛好等方面都有共同性,可謂志同道合。他們從牽手結(jié)婚到人生晚年,一路風(fēng)風(fēng)雨雨走過,實為不易。此書的副標(biāo)題是“自問自答”,很謙虛,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架勢,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出楊先生在晚年孜孜不倦的求索身影。此書中,注釋部分將近占去全書一半的篇幅,這在當(dāng)代出版的圖書中是不多見的。一般書(古籍除外)注釋部分都是書的附屬部分,而此書每篇注釋都一段塵封的往事,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每篇注釋可單獨成篇。比如:阿菊闖禍、勞神父、三叔叔的戀愛等篇幅,本身可當(dāng)作都好散文拿來讀。
一般而言,睿智的老人都喜好對神鬼、人性、靈魂、天命、文明等問題進(jìn)行深思,楊先生也不例外。對于這些問題,楊先生都有自己的見解。在書的前言部分,楊先生的開篇就直指“死”字,她寫道:我已經(jīng)走到了人生的邊緣,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沒有了”。中外一例,都用這種種詞兒軟化那個不受歡迎而無可避免的“死”字。楊先生在九十多歲的高齡,能灑脫地面對將來不可避免的“死”,是一種超我的人生境界。
自從我們社會的思想意識全部被唯物論一統(tǒng)江湖后,關(guān)于神鬼問題討論就很少見到了。用科學(xué)的方法來分析、研究我們的難題,已經(jīng)成為大家普遍的思維模式。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不思考這些問題好像不太可能,何況像楊先生這樣的知識分子。她在“神和鬼的問題”一文中,談到了“唯心”和迷信并不能劃上等號。比如人們都講信念,信念是一個心中抽象的概念,人們看得著嗎?毫無疑問,信念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信念,不能沒有信念。還有,我們經(jīng)常說大自然有規(guī)律,一代代的科學(xué)家都發(fā)現(xiàn)了許多規(guī)律。但后來證實一些規(guī)律是錯誤的,必須推翻。這樣看來,規(guī)律可能是不全面的,可以突破,可以補充。在文中,楊先生還回憶自己小時候找算命先生算命的事。她已經(jīng)走在人生的邊上,70多年前,算命先生準(zhǔn)確測算家中之遭遇的事情,她還記憶猶新。算命先生可能不知道什么現(xiàn)代科學(xué)真理,就是根據(jù)《易經(jīng)》《周易》能推算命運的起伏。這是為什么?這個問題到現(xiàn)在她還想不通。
書中,楊先生談到了“修身之道”。人的身體需要鍛煉,人的品德需要修煉。她說:人的軀體是肉做的,不能捶打,不能火燒??墒侨说撵`性良心,愈煉愈強。孔子強調(diào)修身,并且也指出了修身之道。靈性良心鍛煉肉體,得有合適的方法,肉體需要的“飲食男女”,不得滿足,人就會病死;強烈的感情不得發(fā)泄,人就會發(fā)瘋。靈性良心在管制自己的時候,的寬容,許可身心和諧??酥谱约?,當(dāng)恰如其分。所謂“齊之以禮,和之以樂”,就是用禮樂來調(diào)節(jié)、克制、并疏導(dǎo)。這番話很有道理,要想成為堂堂君子,必須經(jīng)過磨練,同時要有很大的自制力。沒有這兩點,人的德行不可能提高到一個高的層次。
《走到人生的邊上》是楊絳先生晚年的人生諸多問題的集中思考,書中的很多問題,都是人們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不可回避。像這樣的智慧之書,也不是我一兩天就可以全能讀懂,以后要常常翻閱,不斷尋找人生的秘密。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