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力量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
推薦文章
她力量讀后感
塔拉·莫爾著的《她力量(打破性別的固有人設,做淋漓盡致的自己)》是一本探討很好女性如何在更大程度上進行自我實現(xiàn)的書,也是PLAYINGBIG女性影響力訓練課程的核心內(nèi)容。小編精心整理的一些讀者的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她力量讀后感
《她力量》又是一本力作,作者塔拉·莫爾(TaraMohr):女性領導力研究專家,PLAYINGBIG女性領導力課程創(chuàng)始人。畢業(yè)于耶魯大學,后在斯坦福大學獲得MBA學位。十五年來致力于通過卓有成效的課程,幫助女性認識并清除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更大作為的障礙,使女性能夠更大程度地實現(xiàn)自身的稟賦和才華,成為“夢想中的自己”。
作者寫這本書是源于她的失望,也是源于她的希望。為什么失望?很多杰出的女性不敢大膽作為。為什么又希望?如果女性更多地參與創(chuàng)造,這個世界可以變得更好。作者以自己的故事,結合身邊聽到的看到的案例,發(fā)現(xiàn)每一個女性都存在過自我低估、自我懷疑、被外界批評的聲音所困擾,不敢夢想,不敢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不敢大膽作為追求自己的夢想。如何才能使女性活得更自信,更美好,更出色?本書有詳細實用的工具。個人認為也適用于男性,所以在舉例時有男性的故事。
本書核心關鍵詞是大膽作為,大膽作為貫穿全書,成為一條主線。為什么要大膽作為?如何做到大膽作為?如何做到才是根本。作者從用了九個章節(jié)來探索——要學會管理自我批評,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導師,擺脫批評與贊美的束縛,改變“好學生”的習慣,理性應對心中的恐懼,洞悉逃避的本質,停止自我貶低的表達方式,立刻行動即是飛躍,尋找有內(nèi)驅力的使命。
本書特別吸引我的幾個關鍵詞:大膽作為、自我批評、心靈導師、白板策劃、交叉培訓師、畏懼與恐慌、飛躍。
作者的父母了不起,不是心理資詢師,是普通人,他們認為理解自己和他人是獲得幸福生活的關鍵因素。作者很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就鼓勵她學習各個文化背景中的心理學和精神世界,包括東方的和西方的,并且鼓勵她把這些知識用在日常生活中。她的父母通過各種方式教給她,我們的內(nèi)在生活塑造了外在現(xiàn)實。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潛意識驅動著人的行為。“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里想什么,看到的世界就怎樣。所以要把心安頓好。
作者提到了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是感情世界,一個是思維的世界;一個是直覺的世界,一個是知識的世界;一個是我們看到、觸摸到、聽到的外在世界,一個是塑造外在現(xiàn)實的內(nèi)心世界。學校教育更多的是知識的教育,很少關注內(nèi)心世界。正如作者所說的在學校不會討論林肯的童年生活如何影響了他的決策,也不會談論每次沖突升級成戰(zhàn)爭時人們潛在的心理動態(tài)。作者說學校教育開發(fā)了她的智力,內(nèi)心藝術的一面丟失了,忽視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偸怯门行运季S去批判自己的夢想,懷疑自己的夢想,不是和自己的夢想做朋友。學校更多關注的是顯教育,是知識技能的教育,現(xiàn)在開設了心理課程,但課時太少。東方文明強調內(nèi)斂低調壓抑。西方文明強調自由平等張揚個性。
作者問卷調查,“你生活中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她提供了許多可以選擇的答案,如在工作與生活中尋求平衡,應對壓力,缺少足夠的時間,財務問題,醫(yī)療問題,愛情問題。添加了一個“我不敢大膽作為”。選擇最多的是“我不敢大膽作為”。于是作者立志要幫助女性進行一場內(nèi)心革命。
本書幫助到你用你最希望的方式大膽作為。每個女人都有自己內(nèi)心恒久的、完美的智慧。當你遇到困境的時候,你內(nèi)心的智慧知道應該做什么。當你遇到困惑的時候,內(nèi)心的智慧知道正確的方向。當一個問題讓你感到不知所措、十分棘手的時候,你內(nèi)心的智慧能給出一個簡單、敏銳的答案。作者把內(nèi)心的智慧稱作“內(nèi)心導師”。
大膽作為第一步:學會如何傾聽你內(nèi)心的智慧,而不是被內(nèi)心的自我批評所左右。“自我批評能讓你更謹慎、更細致,但是,無法激勵你成為有重大影響力的人。對性來說,學會管理自我批評的能力比會做飯、會駕駛更重要。”不然會錯過很多喜悅和成就感。學習與自我批評的聲音共存,不要遵照它的指令行事。明白它的話不是事實的反映,自我批評的力量就消失了。對自己說“我聽到了,但是我知道這不是事實,我不會按你說的做。”自我批評越強烈,恰恰是女性要實現(xiàn)突破,或者邁出重要一步的時候。只要是做大事,批評的聲音會隨之而來。從壓抑自己到大膽作為,只從內(nèi)心導師的聲音,而不是聽從自我批評的聲音,“如果你沒有見識過,你就無法成為那樣的人。”“你無法成為自己都無法想象的那個人。”
如何區(qū)分畏懼和恐慌?作者一辨就明。伴隨著畏懼的是一種身體上收縮和緊繃的感覺,當自己感覺有些東西會傷害到自身脆弱的本我時,畏懼就會出現(xiàn),當我們感到畏懼的時候,批評的聲音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畏懼經(jīng)常專注于潛在未來結果。而恐慌更多是一種寬廣的、流動的感覺注入體內(nèi)。恐慌則傾向于對當下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的回應,如果按照內(nèi)心導師去做事的時刻,你將很有可能感覺到恐慌??只胚€有敬畏之感。敬畏包含著恐懼的成分,它還包含有尊敬、感謝和振奮這些成分。恐慌是在以下三種情況下的感覺:當我們擁有比以往更多能量時,當我們處在比以往要大的空間時,我們面對神時的感受。大膽作為就是遠離畏懼,駛向恐慌。作者提供了15種針對畏懼的解決方案。
“立刻行動即是飛躍”。什么是飛躍?停留在設想,不是飛躍,過度準備不是飛躍,飛躍是規(guī)劃+行動,飛躍是知+行,飛躍是仰望星空+腳踏實地,飛躍是喊破嗓子+甩開膀子。想成為作家,那就一個字一個字地寫,投稿再投稿。想成為演員,那就有事沒事練眼神和動作。想國外游歷,就辦護照,準備資金。
為什么要飛躍?飛躍讓人事半功倍,飛躍的最大好處是喜悅,賦予你能量、意義、恐慌。夏伯渝老人與珠峰糾結了43年,43年,5次挑戰(zhàn),是什么力量讓他堅持這么多年,因為山在那兒。2018年5月14日10點40分,無腿老人夏伯渝以69歲的年齡成功登頂珠峰,在已經(jīng)登頂?shù)娜蚪?000名攀登者中,他不是年齡最長者,但卻是自1953年人類首次成功登頂珠峰以來最感動人的一位。夏伯渝老人終于與珠峰和解了,登上頂峰的那一刻,老人喜極而泣。
如何飛躍?飛躍時要注意,飛躍行動主要是讓你汲取經(jīng)驗教訓的,飛躍行動必須是能夠讓目標受眾了解你的工作。重要的反饋意見不是來自你的朋友、家人、支持你的人,也不是來自你的導師和顧問,而是來自客戶、讀者、觀眾或者聽從、投資者或捐助者。飛躍行動不是孤立的行動。在飛躍行動中,你需要和目標受眾分享你的工作,和你最想影響和服務的人分享你的工作,分享你的智慧。身心靈的書籍都倡導分享,傳遞。
“白板策劃”。作者認為在硅谷,公司研發(fā)產(chǎn)品或服務時,不去考慮客戶或其他利益相關人會有何反應,這種做法稱之為“白板策劃”。換句話說“白板策劃”是指在集思廣益,開拓業(yè)務或是進行創(chuàng)作時,脫離其所面向的群體而一已完成工作的行為。“白板策劃”的時候,我們覺得好像自己工作很努力,事實上大部分工作是徒勞。因為沒有考慮目標受眾的需求,企業(yè)不作市場調研,不考慮消費者的需求,生產(chǎn)什么賣什么,最后導致資源浪費,企業(yè)虧損。
在“白板策劃”安全舒心,想法不會遭到任何批判或反對,在白板上策劃也難免令人感到孤獨迷茫,不停在修呀改呀,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帶來焦慮。如我們發(fā)公眾號文章,也要考慮目標受眾的需求,我發(fā)現(xiàn)文章的標題、內(nèi)容、字數(shù)如果符合受眾目標的需求,閱讀量就會高些。在緣來有愛家長學校平臺發(fā)原創(chuàng)文章,如果與教育有關,閱讀量要多得多。
“交叉培訓師”。把自己某一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應用到一個新領域。如物理學家感受到使命感,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去解決一個醫(yī)學問題。又如一位有經(jīng)驗的市場營銷經(jīng)理,把自己的經(jīng)驗應用到籌款工作中。有人說越優(yōu)秀的人,越能跨學科思維,“交叉培訓師”能看到傳統(tǒng)思維模式的盲點,給新的領域注入新的工具、問題、模式和工作方法,帶來了巨大的價值。
“尋找有內(nèi)驅力的使命”。何謂使命感?作者說使命感就是解決當前世界上特定事情或難題的渴望。使命感就是貢獻,讓事情變得更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光明和愛。發(fā)現(xiàn)使命感有8方式。
“我們的使命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大膽作為的內(nèi)容。如果人背離自己的使命感,你也可以獲得成功、金錢、地位、贊揚,但是你不會真正實現(xiàn)大膽作為,因為你知道,你并沒有做你內(nèi)心最想做的事情”。使命感有雙重目的:讓我們成長,讓世界更好。
在緣來有愛,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與一支更大的力量一起奮斗,這是友好的力量,是團結的力量,是愛的力量,是振興的力量,是學習的力量,是創(chuàng)造的力量,是傳承的力量,是共享的力量。感恩有你!
相關文章:
3.她力量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