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優(yōu)秀范文
推薦文章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優(yōu)秀范文
雷夫老師在《第56號教室的奇跡2:點燃孩子的熱情》中,即使周五的晚上他已經(jīng)非常累,但想到孩子渴望的眼神,高興的心情,他還是提起精神,堅持帶孩子走出教室,走向戶外,去觀看一場精彩的棒球比賽。并在觀看球賽的過程中,給予孩子一些教育的道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歡迎閱讀!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
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RafeEsquite)的小學教師,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一間充滿奇跡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
一間會漏水的教室如何充滿奇跡是吸引我不斷翻閱這本書的力量,在每頁的字里行間探尋班級管理的理念,以及如何與學生建立一種健康和諧平等的關(guān)系。讀完這本書,一個人坐在書桌前翻看自己寫下的讀書筆記,思緒萬千,自己現(xiàn)在對于班級管理積累下來的心得體會抵不上雷夫先生的九牛一毛,在接下來的教育旅程中如何不斷創(chuàng)新,打造屬于自己理想中的班級文化、班集體以及健康化的師生關(guān)系。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跡》是一個思想不斷更新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出感嘆的過程。哇!教室與教室原來可以如此不同!而能讓一間教室創(chuàng)造出奇跡的最大因素是教師,尤其是我們的小學教師,他們能決定教室的尺度以及容量。他的素養(yǎng),決定了教室的面貌和內(nèi)容;他的內(nèi)涵,決定了教室的容量;他的態(tài)度,決定了教室的氛圍。
這本書,通過“家最溫暖”、“方法”和“瘋狂之舉”三大部分向讀者介紹了雷夫?qū)?6號教室傾注的心血,如何蹲下身子和學生交流,建立信任;如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傳授學習方法,創(chuàng)意滿滿;如何創(chuàng)造不同的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己的舞臺。
觸動最深的是第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給我一些真相。就像書中所說:“這年頭,大多數(shù)的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著,那就是——害怕”。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挨罵,怕被羞辱,趴在同學面前出丑,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種種的害怕,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信任,而我們教師最應(yīng)該做的是用信任取代害怕。我們要在學生不懂的時候,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極大的耐心給孩子解釋,即使當時他沒有理解。我們的態(tài)度,是打造立即、持久,而且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的基礎(chǔ)。
作為教師,我們也應(yīng)該為孩子挺起可靠的翅膀,帶他們飛向更寬廣的天空。我們不需要對孩子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么地負責任多么嘔心瀝血,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肩上。因為,身教確實重于言教,我們就是孩子的榜樣。
我希望向雷夫老師一樣,給學生我能力范圍內(nèi)最寶貴的東西——時間,用足夠的耐心給他們解答疑惑,用無限的關(guān)愛給他們歡聲笑語,用扎實的深厚的教育教學知識帶他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給他們不一樣的童年生活!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
四月是我校的讀書月,校長特地為每位老師推薦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初拿到這本書,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個題目,感覺有點新奇,對于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不過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為什么是56號奇跡是什么呢? 帶著這些疑問我開始認真地研讀起來,然后也慢慢地走進了這間教室……
雷夫?艾斯奎斯,這個并不比我們幸運到哪兒去的老師,從教20多年來一直守著固定的一間教室,教著一屆又一屆的五年級小學生——他們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雷夫老師遇到過和我們一樣麻煩和困擾:學生基礎(chǔ)薄弱,上課不聽講,作業(yè)拖拉,等等。但是,他卻帶著他的學生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驕人的成績——第56號教室的孩子,這些似乎平凡的學生,在這個充滿愛心和智慧的老師的培養(yǎng)下,全國測試成績竟在全美名列前茅。孩子們長大后很多就讀于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并取得不凡成就。
56號教室的奇跡——愛的奇跡,從雷夫老師的這些故事經(jīng)歷、經(jīng)驗中,我看到了一位心靈導師的熱情付出,也給了我很多的感觸。
雷夫創(chuàng)造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而雷夫老師本身就是一個奇跡,雷夫老師身上有一種作為教師的最具潛在價值的優(yōu)秀品質(zhì),那就是——熱情、執(zhí)著、不輕言放棄。
這些品質(zhì)在一個個故事中,我們都清晰可見。《自序》中,他為一個學生解決酒精燈不能點燃時,居然燒著了自己的頭發(fā),看到這里,我真的感覺很好笑,我想雷夫老師在這方面真是一個有點木訥的人,他自己也說“我感覺自己像個白癡”。然而,雷夫老師卻認為“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學,甚至連頭發(fā)著火了都沒有注意到,那么我前進的方向就是正確的!”這是他換個角度,對自己的肯定、對自己的鞭策。老師不是萬能人,總會碰到意外的時候,特別是在自己的學生面前。小塊土豆意外地沉入水里,窘迫與尷尬;學生上課不開動腦筋回答問題,很沮喪。當我們遇到這些讓我們沮喪萬分的事情的時候,我們該怎么想?該怎么做?我想,雷夫老師已經(jīng)做出了榜樣。
用無比崇敬的心情讀完了全書,在驚嘆之余,我也清醒地認識到:雷夫老師不是神,是人,他是美國的一位普通老師,他也有做“菜鳥”老師的時候,他每天都面臨著很多的難以解決的教育問題,因為教育的通病是無國界的,美國甚至在有些方面問題比中國更嚴峻,危害性更大。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雷夫老師那樣的人的潛在可能。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
近兩個月我認真的閱讀了《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使我很受感動,它在我以后的教育教學中起著重要的引領(lǐng)作用,尤其在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方面更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雷夫,這位美國最搞笑、最有影響力、最優(yōu)秀的老師感動著全球無數(shù)的人。他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tài)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
手捧著這本書,細細研讀,感動著、慚愧著、欣喜著。感動的是雷夫在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里,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一間充滿愛與奇跡的第五十六號教室。慚愧的是自己也已從教十幾年,但是教學上還是進步甚微。欣喜的是看了這本書,學到了很多,明白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
在這本書里,要學的實在是太多太多,但給我感觸最深,最讓我受用的還是以下幾點:
一、營造像家一樣溫暖的教室。
第五十六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在那里沒有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們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所以無論是走出去的還是呆在里面的孩子,都認為那里是最溫暖的地方。
二、培養(yǎng)終身閱讀的孩子。
在這本書中,雷夫認為透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理解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所以他培養(yǎng)終身閱讀的孩子。也因為寫作潛力會令孩子終身受用,所以才用四種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潛力。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雷夫老師的一些創(chuàng)新之舉,如開辦讀書會,幫忙孩子挑選圖書,撰寫每月讀書心得等無一不是好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因此,讀著這些文字,我有的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當然還有很多的理論需要細心研讀,慢慢消化,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也有這樣一種信念——我們還能夠做得更好。從此刻開始給自己制定一個新的目標,并且確信自己的學生也能夠做得這么好,因為我們都有一個教室,在這個教室里每一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故事。如果我們能夠像雷夫老師一樣細心觀察,從愛每一個孩子出發(fā),那么我們也會有自己不一樣的教室,就讓我們從此刻開始,努力讓我們的教室變成孩子們心中向往的地方。
所以在以后的教育教學中工作中我必須會象霍夫老師學習,加倍努力,爭取做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師。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
這學期學校要求我們讀《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開始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wù)而讀書。一讀上之后,越來越被故事內(nèi)容所吸引,常常為書里的某個細節(jié)所感動,甚至有時會有一種恨不得馬上就要去嘗試一下的沖動。全書字里行間處處滲透出雷夫老師二十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與教育智慧。一個小小的教室,竟然如此地吸引人,致使學生愿意提早兩個小時上學,而又延遲放學時間,即使畢業(yè)了仍不忘每周回到這個教室,這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一個普通的最基層的老師,竟然獲得了總統(tǒng)頒發(fā)的“國家藝術(shù)獎?wù)?rdquo;,感動了整個美國社會,這又是一個怎樣的會施魔法的老師?讀完再來反思自己的教師角色,不自禁地感嘆:做教師就應(yīng)做一個像雷夫這樣有追求的教師!
讀著這本書,我的內(nèi)心還是翻騰起不小的“浪花”:雷夫老師是一個敢講真話、有智慧、充滿愛心的老師。在《第五十六號教室的奇跡》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我想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
雷夫也是在標準化測試的大環(huán)境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但他做到了“另辟蹊徑”,即實現(xiàn)了“終身性”教育,也沒有影響應(yīng)試的效果。引起我心靈微震還有雷夫的自省和不斷思考的態(tài)度。因為對工作的愛與專注,才會出現(xiàn)“頭發(fā)著火了”也不自知;因為對孩子的愛,才會不自覺得要對孩子進行終身有益的教育。讓我想到我走上教育工作崗位的初衷:“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只有愛自己選擇的職業(yè),才會讓自己的人生快樂而陽光,只有我們教育者充滿了愛,才能“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書中的雷夫是偉大的,他是真正理解了教育真諦的人,他表現(xiàn)出的師愛是那么純真、那么美麗。開篇,他就告訴我們要用信任取代恐懼,做孩子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和公平,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這就讓我想到很多老師在開學時都會給孩子來個下馬威,讓孩子們畏懼老師,于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孩子們遵守紀律,在課上表現(xiàn)的很安靜,這時老師就會暗自竊喜自己多么有威嚴,多么鎮(zhèn)得住學生。但孩子在老師面前的聽話并不一定代表他們懂得該怎么做個更好的人,只是不想被老師批評。這被雷夫老師稱為“道德發(fā)展六階段”中的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但作為老師,應(yīng)該讓孩子明白這么做是對的,而不是因為害怕批評才去做。雷夫老師也坦白早年他也是用“讓孩子害怕自己”的方法來鎮(zhèn)住學生,不過后來發(fā)現(xiàn)孩子除了害怕外什么都沒學到。于是就不再對孩子灌輸?shù)谝浑A段的思維了。所以作為老師,更應(yīng)該做的不是讓孩子去害怕你,而是信任你,明白你讓他們做的是對的。
讀完這本書讓人感動和難以忘懷,我要努力向雷夫?qū)W習,做一位有心的老師。
《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讀后感1000字
看到《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個題目,感覺有點新奇,對于教師來說教室是最熟悉但是的,《第56號教室的奇跡》,為什么是56號?奇跡是什么呢?我充滿了好奇。我翻開書本,用心的品讀著《第56號教室的奇跡》,自己的內(nèi)心不時的被感動、共鳴充斥著: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是那樣熟悉而新穎;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是那樣獨特與執(zhí)著。他的成長經(jīng)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都十分有借鑒好處。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它就像一面鏡子,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教育實踐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做的不對,哪里需要改善,哪里能夠做得更好。
“第56號教室”為孩子們打造了一座躲避暴風雨的天堂,第一章中“給我一些真相”里面講述的故事,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遇到。記得那是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我們班一個男生也像艾里克斯的似的,在連續(xù)三天“忘記”帶作業(yè)后,最后,我再也忍不住,當著全班學生對他大吼大叫,把他書包里的東西全都倒在地上,讓他找作業(yè)。其實,我早已明白他又忘記寫作業(yè),我并不是因為他沒有完成作業(yè)而生氣,而是因為他一次次的對我撒謊,讓我很氣憤。看了艾里克斯的這個故事,我想,我比艾里克斯的老師幸運,孩子的家長并沒有找到學校來找我算賬。其實,此刻看來我和那位老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就是錯失了一個絕佳的教育機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了傷害。如果當時,我像雷夫?qū)Υ惿粯?,那事情會有另外一種結(jié)局,也許這個男孩自己就會不好意思的來向我承認他撒謊了,也可能以后都會完成作業(yè),或許……
隨著教學年齡的增長,我已不再那么沖動,學會用用心的態(tài)度與耐心來應(yīng)對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夠經(jīng)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想,建立了與學生的信任,平和、友善、誠實、公正而又通情達理的對待每個人、每件事,盡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像家一樣的避風港。我學會了為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多做加法,以此激勵學生,帶動其他的學生來競爭,而不是處處針對他們的缺點做減法,努力成為一個令人喜愛的老師。
透過對《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研讀,我還明白了,不管是教導學生還是子女,必須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第56號教室之所以個性,不是因為它擁有什么,而是因為它缺乏了這樣的東西――害怕。雷夫老師用信任代替恐懼,做孩子能夠依靠的依靠,講求紀律、公平,并且成為孩子的榜樣。正如他所說的:“孩子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
書,還在品讀;收獲,卻很多很多。徜徉在雷夫老師的“第56號教室”,我也猶如雷夫老師的學生那樣,深深地迷戀在這理想的“教育國度”之中了。真誠的祝愿所有的老師都能夠開心、快樂地工作,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快樂的學習、茁壯的成長!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