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密碼讀后感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范文
前段時間電影《達芬奇密碼》被炒得轟轟烈烈,我也是隨著潮涌入電影院欣賞了一下,但始終覺得沒有原著寫得精彩。于是我又第二次翻開了這本神秘的《達芬奇密碼》。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達芬奇密碼讀后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1
《達·芬奇密碼》這本書是我最喜歡的書。
這是一本充滿驚悚的書;這是一本充滿懸疑的書;這是一本充滿奧秘奇異的書。走進這本書,能帶你走入神秘的殿堂;走進這本書,能遨游在想象的天空;走進這本書,能進入密碼的城堡;走進這本書,能飛翔在數(shù)字的王國;這本書,有著神秘色彩,使故事情節(jié)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通過閱讀此書,我看到了人類的聰明、機智、狡詐與陰謀。在這里,我仿佛看到了人類對密碼的敏銳,對數(shù)字的敏感,對黑暗的無知,對光明的向往;在這里,我看到了正義與黑暗的較量,一行行密碼與數(shù)字在歷史的齒輪中飛逝,在人們的腦海中漸漸消失,但在歷史的長河中永不泯滅。
這本書告訴我這樣一個道理:時間是世間最公平的,歷史是不可隱瞞真相的,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會發(fā)現(xiàn),還有很多很多的事物會漸漸浮出水面。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2
《達芬奇密碼》是本通俗的懸念小說,美國人寫的。懸疑小說都是這樣,撲朔迷離堆積一些讓人奇怪驚訝的事情,然后再揭開謎底。這中間只是玩弄一些邏輯技巧,看似有趣吧。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誤導(dǎo),千萬不要相信書中的種種暗示,這種暗示往往是作者下的套,他希望你按照暗示去做一些猜測,而這些猜測給他抖包袱增加效果。
如果讓人毫不費力的猜中了,這書簡直就是一堆廢紙,作者一定是小兒科。
這本書能在那么多懸疑小說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結(jié)合宗教、歷史、藝術(shù)中的懸案,講述了一些常人聞所未聞的觀點,再加上密碼的破譯和神秘詩句的雙關(guān)寓意,這些增添了很多的神秘色彩和新鮮感。不像其他的書就是人被殺了,東西丟了,然后開始追查,象洋蔥皮一樣,一層一層往下剝,直到最后揭露真相,而整個事件的背景遠(yuǎn)沒有這么豐富多彩。這是這本書勝出的根本原因。
就這本書的推理水平來說,沒有什么推理,談不上是推理小說。說到懸念,作者有意編纂的跡象太明顯。從事情的發(fā)生開始,就是兩個人一路狂逃,一路解密。凡事總是這么巧,他們剛剛好能逃脫警察的追捕,剛剛好能靈感閃現(xiàn)破譯密碼。一個老頭花了巨大精力制造的密碼,一步一步指引他們,而他們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全部找到答案。整個過程又有一個神秘的導(dǎo)師監(jiān)視著,利用著。一切的事情只能是編造,不能讓人感覺信服。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3
《達·芬奇密碼》是美國作家丹·布朗的代表作。小說從盧浮宮博物館雅克·索尼埃被人謀殺引出了有著近千年歷史的郇山隱修會與梵蒂岡教廷之間關(guān)于耶穌是神還是人的爭斗。對于郇山隱修會來說,他們堅持耶穌是一個人,他曾有著常人同樣的情與愛,也曾有著與常人同樣的家庭生活、有愛人、有后代;而對教廷來說,耶穌是一個拯救人類的神。在長期的斗爭中,最終郇山隱修會選擇了沉默,他們永遠(yuǎn)地保守著相關(guān)能夠證明他們觀點的秘密,直到新的千年來到之際,才能公之予眾。然而,在新千年到來之際,以雅克·索尼埃等為首的郇山隱修會的四名主管,依然作出了保守秘密的選擇。這讓長期以來始終關(guān)心和期待解開這個秘密的一些研究者感到氣憤不堪。雷·提彬爵士就是其中之一了。他想方設(shè)法要知道并最終公布這個秘密,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派塞拉斯接連殺死了郇山隱修會的四名主管。
提彬,一個英國學(xué)者、騎士,在小說中有二個身份,公開的是對圣杯的研究者,秘密的實際是一系列謀殺案的策劃者和主導(dǎo)者——號稱“導(dǎo)師”。而白化病人塞拉斯與天主事工會的阿林加洛主教都不過是被提彬所利用的一枚棋子而已。蘭登與奈芙為找到并保護圣杯作出了艱辛的努力,在受到一連串的追殺之后,憑借她倆的智慧與勇氣,最終獲得了勝利。
作為一名讀者而言,圣杯固然是吸引你讀下去的一個源動力,但其曲折、離奇、有趣,而且充滿智慧的故事情節(jié),一定會讓你欲罷不能,大有非得一口氣讀完的逼迫性。小說懸念疊起,樸素迷離,層層推進,驚心動魄,難怪在世界各地讀者云集,自是有其過人之處。相對于小說精彩紛呈的故事情節(jié)與對一個又一個迷團的解析,蘭登與奈芙在這期間所產(chǎn)生的愛情,已多少顯得有些蒼白,而對于圣杯到底為何物的追求,也似乎已并不重要。
客觀地說,吸引著我的,除小說跌宕起伏的故事之外,對于達·芬奇一些耳熟能詳?shù)拿嬎鞒龅膫髌嫘缘慕忉?,我同樣看得如癡如迷,這倒并不是由于作者對這些名畫所作闡述的新穎與另類,而是仔細(xì)想想是那么一回事,再仔細(xì)想想又似乎并不那么一回事,這樣的感覺真得很奇妙,這也許是讀這部小說的又一收獲吧。
還得重復(fù)那句話,作為一部世界暢銷的小說,自是有其過人之處。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4
《達芬奇密碼》這本書很容易讓人感興趣,因為作者巧妙地抓住了讀者好奇的心里。用另一種眼光去觀察我們熟系的東西是最吸引人不過的了,更何況作者描述的東西是世界著名的,眾所周知的藝術(shù)品和宗教。作者用他的方式去解釋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最好的晚餐》,去解釋耶穌和他的情人,看了的確讓人愛不釋手。情節(jié)方面也用了經(jīng)典的懸疑寫作手法,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更可貴的是,作者在書中引用了許多的歷史參考書籍,也描述了許多神秘的宗教秘密。
在以前就很擔(dān)心這本書出版后的反響,因為我覺得作者觸動了一些比較敏感的東西,如對這些藝術(shù)家性格的敘述,對耶穌是神是人公開的懷疑,對藝術(shù)品進行隱藏密碼的挖掘......我看的時候就混亂了,不知道作者看似一本正經(jīng)的描述是真是假,如果是真的,那么作者大膽的行為肯定會引起重大的社會宗教問題;如果是假的,那作者對現(xiàn)實的東西開這樣的玩笑,要么就是自己大膽,要么就是對讀者的玩弄。我還特地對照著《蒙娜麗莎》和《最好的晚餐》看,發(fā)現(xiàn)作者的挖掘并非子虛烏有,就更覺得神秘了,更弄不清楚是真是假了。
情節(jié)方面是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延續(xù)著線索懸疑片的老套路。這種東西本身就很能引人入勝,而且作者對每環(huán)答案的解釋顯得還算合理,從而顯得真實。因為很多線索懸疑片的作者往往為了體現(xiàn)驚奇的情節(jié),而把線索的答案寫的玄玄乎乎的,反而給人不真實的感覺。
接下來就說些不好的地方了,我覺得雷爵士這個角色作者沒有能夠處理好。真實身份的出現(xiàn)雖然出乎人的意料,但顯得太牽強。這也是這種手法容易犯的一個毛病。作者為了強調(diào)真實身份出現(xiàn)時給讀者的驚奇,往往容易在前面故意隱瞞這個人真實的表現(xiàn),甚至朝反方向?qū)?。隱瞞是必要的,不然就沒有以后的驚奇了,但朝反方向?qū)?,我覺得就是對讀者的欺騙了。雷爵士最后的身份表明他才是這個陰謀的幕后操縱者,是個十足的反面角色,而作者在前面卻真真把他當(dāng)作是一個正面人物來寫的,為了隱藏身份,讓反面人物故意地結(jié)局的無力,使人覺得由索尼埃的密碼引發(fā)的一連串故事其實真是很無謂,也逃不出有虎頭蛇尾的感覺。從人物上來說,兩個主人公是常見的才子佳人老少配好萊塢模式,盡管作者駕輕就熟,但終究類型化了點。其他人的塑造,除了前半部的雷提彬和巴黎探長科萊之外,其余則基本犧牲在情節(jié)的安排中。
但我仍然覺得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其夾雜了男女、宗教、大都市、歷史傳說、神秘主義、星象符號、警探、探寶歷險等各種賣點,其中宗教信仰的顛覆或原始神秘主義、中世紀(jì)傳說等”玄“的元素尤其符合當(dāng)今的潮流,是這股復(fù)古潮流的代表。我們能讀到很多歷史知識,也算是開卷有益的了。
達芬奇密碼讀后感5
此書講述的是一個發(fā)生在法國的故事,一天盧浮宮博物館的館長離奇的死在盧浮宮里,并擺成了一個奇怪的姿勢,和達?芬奇的一幅著名的畫《維克魯威人》中的.造型一模一樣,在他身旁用他自己的鮮血畫成的奇怪的符號更是讓人觸目驚心又百思不得其解,警長法希開始調(diào)查此事,他找來了被懷疑是兇手的美國哈佛大學(xué)的教授也是著名的符號專家羅伯特?蘭登,并秘密監(jiān)視他,當(dāng)蘭登到了盧浮宮博物館中,自稱是館長孫女的譯碼員秘密接應(yīng)了他并告訴他法希的行動計劃,把帶著蘭登驚險的跳脫了這第一次的跟蹤追捕,接下來蘭登和索菲展開了破譯館長留下的奇怪符號和躲避不斷增多的敵人追捕的旅程。
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文化史中種種宗教符號隱喻的重新解讀,和對人們習(xí)以為常的歷史常識的顛覆。當(dāng)然作為小說,有些敘述免不了是煽情、夸張、虛構(gòu),但不可否認(rèn)其中許多史實也是有相當(dāng)?shù)恼鎸嵍群蛯W(xué)術(shù)價值。 書中對宗教,符號,象征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讓我對達芬奇的認(rèn)識又有了新的延伸,雖然是小說,但是我想DanBrown對基督,符號學(xué),藝術(shù)都有很深入的了解。
作者的博學(xué)體現(xiàn)在對盧浮宮、威斯敏斯特及其他教堂、達芬奇畫作內(nèi)在寓意的假設(shè)及其他各種藝術(shù)史知識、隱修會、圣殿騎士團、基督早期歷史以及原始宗教的相互關(guān)系史、密碼學(xué)、符號學(xué)、瑞士銀行的運作、語言學(xué),尤其是字源的運用……最重要的是把所有這些知識巧妙的通過一個故事展現(xiàn)出來,使讀者學(xué)了很多,也受到很大沖擊,卻不覺得乏味。
《達芬奇密碼》這本書引起的風(fēng)波可是不小,有評論這樣說“暢銷小說年年有,但《達芬奇密碼》與眾不同的是,它的反對者與支持者一樣多?!保耙驗檫@部作品及其爭議涉及了大量的宗教典故和歐洲歷史事件”,因此“不管電影拍得怎樣,《達?芬奇密碼》已經(jīng)成了一個現(xiàn)象,世界各地層出不窮的抵制《達?芬奇密碼》事件,更讓這部小說超出了小說和書的范疇,成了一個社會話題?!边@樣看來,不管是否有落俗的嫌疑,不管是小說還是小說,不管你是誰,《達芬奇密碼》有著讓你不能拒絕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