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讀后感感悟心得
《半生緣》讀后感感悟心得五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栋肷墶纷x后感感悟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半生緣》讀后感感悟心得1
假如愛有天意。
愿你的愛戀有處安放。
翠芝和叔慧兩人互相喜歡,但是一直是翠芝默默抓住他們那一點默契、纏綿、回憶,叔慧呢,沒有勇氣、唯唯諾諾,不和翠芝在一起,也是必然的。因為要在一起的話,在他第一次送翠芝回家時,因為不知道世均家門牌號而喊住翠芝看見她淚流滿面時,就會在一起。有些事,在一剎那沒有發(fā)生,真的以后就不會再發(fā)生了。所以,這段關系里,就像是翠芝一個人的獨角戲,冗長無趣而又念念不忘。盡是遺憾。
世均和曼禎是真的回不去了。最后一次見面時一切已是塵埃落定,還又能做些什么呢。不過是掙扎、掙扎、再掙扎。從前有多甜蜜,多期待,這次見面以后也就釋然了。各人過各人的生活。愛過,錯過,不問值不值得。所以,我覺得他們兒孫滿堂時,回憶當初,也是大多數(shù)的甜里夾著一點酸。
翠芝和世均的結合就像闖了禍的兩個小孩??v使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我想,書中或許有我們看不見的茶米油鹽姜醋茶。大多數(shù)的人生不就是這樣么,又不能事事都如你意。但是,在這段婚姻里,如果他們都能彼此依偎、珍惜,也不一定會意難平。白月光和朱砂痣都在,不行嗎。
所以啊,就覺得一生愛一個人挺好的。倘若不是,那先來后到中,希望你能看到后到。
《半生緣》讀后感感悟心得2
初讀她的書便被她所描繪的語言、情節(jié)、文章的.脈絡深深吸引,看著她寫的書就好像在聽她講述自己悲涼的一生,這有著一世才華一世悲涼的才女,精妙的語言技巧讓我猜不到結局只能跟著她向前走…向前走…于朦朧之中揭開神秘的面紗,于情節(jié)之中觸感傷懷。
于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 于千萬年之中, 時間無涯的荒野里, 沒有早一步, 也沒有晚一步, 剛巧趕上了, 沒有別的話可說, 惟有輕輕地問一聲: “噢, 你也在這里? ”她筆下的愛情故事的開頭就是這樣可以帶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與萌動,就這樣用文字寥寥數(shù)筆撥動你的心弦,聽她娓娓道來,跟著她去品味這愛恨情仇、這傷別離、無限心酸悲涼匯聚交織的一生。
最喜歡她筆下的那個叫家茵的女孩兒也喜歡她筆下每個人物的姓名,驚嘆于她所勾勒的人物形象并展現(xiàn)出來的赤裸裸的人性。莫楨和世均、翠竹和叔惠、莫璐和豫瑾…明明情投意合琴瑟和鳴的兩個人卻因為姐姐姐夫設計的圈套一次又一次的錯過,抱憾終生,知道了結局又怎么樣呢?終究還是回不去了,翠竹和叔惠也是彼此愛慕互為知己的兩個人,但因為世俗的觀念陰差陽錯也沒能在一起,莫璐的冷漠與人性的喪失、豫瑾的善良無疑被她刻畫的淋漓盡致,每個人物的出現(xiàn)都在為后文作鋪墊,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小說里人物的相遇大都以美好開始又以悲劇收尾,命運里的兜兜轉轉也和她們每個人都開了一場玩笑,每個小人物的命運都與那個時代擺脫不了干系,封建舊社會的腐朽與壓制、不平等的社會觀念、當時的政治形勢都是造成悲劇的源頭。
讀著讀著就發(fā)現(xiàn)這滿紙都是蕭索,滿篇俱是悲涼,該是怎樣的人生?能讓人寂寞到如此的地步,只能遁進回憶中尋找已逝的溫情在文字中訴說這滿世荒涼。她的文字讓我驚嘆于她的傾世才情,又感嘆她的悲涼人生。生活在如今歲月,現(xiàn)世安穩(wěn),沒有舊思想的束縛,每個人都渴望早日得到屬于自己的愛情,感覺部分現(xiàn)代人對于感情的觀念過于激進化,總是腦袋里天天想著盼著自己理想中的愛情,但那畢竟可遇不可求,不如好好生活用心生活,好好感受自己未知的生命,對未來抱有無限的期待,說不定在感知美好的瞬間就能遇見一個合適的人,沒有早一步?jīng)]有晚一步,就恰好地問一句:“咦,你也在這里?!睆那奥簧粣垡粋€人,所以慢慢來,我們又不趕時間。帶著愛去生活并學會去感知愛,因為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月久終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半生緣》讀后感感悟心得3
捧起張愛玲的《半生緣》,總有淡淡的感傷,也總想起那句“有些人錯過了便是一輩子”。那個封建得荒謬的時代,把人禁錮得身不由己,愛情更顯得蒼白無力,幸福仿佛就近在咫尺,卻又只能無奈地看著它漸漸遠去。
于千萬人中我遇見了你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他們因緣際會地相識了,一起上班一起吃飯。世鈞為曼楨清新脫俗的氣質所深深吸引,為她堅強挑起家庭的重擔而感動而心疼。言語之間,他們情投意合;眉宇之間,他們已漸漸認定彼此。就這么任愛情之火愈燒愈烈,未來雖然還需努力,但卻可以嗅到滿滿幸福的甜蜜芬芳。世鈞因家庭輾轉于上海與南京,曼楨的牽掛也從未停止過,她相信他會帶給她一個不一樣的未來。所以曼楨寫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么時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
年輕時什么都是美好的,什么都有個盼頭,所以他們相信天長地久,徜徉于對未來的憧憬里,卻不知道殘酷的命運正一步步逼近,也不知道緣分也有半份的。
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曼楨徘徊于生死邊緣,殘喘于姐姐姐夫的迫害之下,世鈞是她唯一生的希望。想到哪一天會再見到他,可以毫不保留向他傾訴她所受的苦,這時的她早已淚流成河。當她重獲自由,卻不知外面已換了一個世界,日思夜想的世鈞也已為人夫。她像命運的玩具一樣,在宿命面前只得低頭認輸,把眼淚留給夜深人靜的自己。最終卻為了孩子,抱著“自殺”的心情,嫁給祝鴻才,行尸走肉地活著。
苦悶的生活她用沉默來應對,唯有想到世鈞,想到年少輕狂的愛情,她才會癡癡地一笑。雖然這份來不及開花的愛情不明不白地逝去了,但她最溫柔的心底永遠裝著世鈞。因為“那樣的戀愛大概一個人一輩子只能有一回吧?也許一輩子有一回也就夠了”。
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十八年后,他們像老朋友一樣再次相遇,聲音卻顫抖得說不出話來。看著歲月在彼此臉上留下的痕跡,心里有說不出的悵然,心碎和難過也不過如此。十八年,人這一輩子有幾個十八年呢,歲月悠悠,愛情被世俗蹂躪得遍體鱗傷,轉眼之間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剩下的只是一把辛酸淚。即使相遇的場景在夢中已演繹了千遍萬遍,縱然有滿腹的千言萬語,曼楨只能故作平靜地說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而世鈞也只能默默的說“我只要你幸?!?。十幾年恍如隔世,有再多的眷戀這時也成了不合時宜。愛情從來只能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遇見對的人才能開花結果,命運給他們開了個巨大的玩笑,讓人啼笑皆非的玩笑,可是他們都是無能為力的,只能用回憶祭奠死去的愛情。
隔著悠悠歲月,想想這半生緣,一半用來回憶,一半用來感嘆,此情可待成追憶,而我也惘然了,因為愛情的列車一去不復返……
《半生緣》讀后感感悟心得4
《半生緣》讀來讓人心是揪著的,剛開始的世鈞、叔惠、和曼貞其實都在生活的洗刷下褪去了原本,他們都回不去了。
世鈞和曼貞最早也是因為叔惠才認識的,那時的三人組里世鈞總是沉默的,而叔惠特別善于交際,曼貞又是那樣的活潑。三人相處來倒好像世鈞是那個可有可無的人。然而又是世鈞在中間起到了很好的調節(jié)。剛開始一度以為叔惠是和曼貞很適合的,包括最后也抱著這樣的期望。世鈞的退縮妥協(xié)其實在剛開始作者便表露出來了。一直不敢向曼貞表露,躲的遠遠的,即使在知道了曼貞也是喜歡自己的時候,也是那樣扭捏說著:“要知道是這樣,即使別人搶了去,我也要去搶過來的”。
可見世鈞是畏懼于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然后選擇逃避的。世鈞內心是深愛著曼貞的,但他可以說更深愛的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了曼貞的前面的。對于他放棄工作回南京工作也是作出了決定辭職后才告訴曼貞的。
想來就覺得世鈞那種性格的人怎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還從沒有想過同曼貞商量下。連作者好似也驚奇給他拉來了外衣,這樣也可以為曼貞分擔些,可以借用家里的錢來解決他們婚姻。世鈞又怎可能不了解曼貞,她是絕不愿意這樣的。然而他依舊這樣做了,也只是事后去告訴了曼貞。想來當初他為了工作和父親生氣跑出來工作,現(xiàn)今又選擇回去不正是他性格使然嘛。他對曼貞的愛也是深切的,純潔的,但他從沒有真正走進過她,沒有懂她。兩人因為曼璐吵架,然后再也沒有相見,直到十幾年后各自經(jīng)歷生活的顛沛流離再相見已經(jīng)再也回不去了。兩人從沒有相到曼璐導致了他們吵架,最終也使得他們兩個徹底分離。
其實打一開始曼貞便和世鈞講到過了姐姐,這些好似不愿向他人提及,即使三人中的叔惠曼貞也沒有提起過。當再次換做從世鈞口里談到姐姐曼璐的時候,竟成了他們的抉別。
世鈞是在曼璐將紅寶石戒指送還他之后離開了上海,他還以為她同豫謹結了婚,然后匆匆忙忙回去赴了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宴。其實當初也有和丁小姐結婚的可能,甚至是其他幾個表姐妹。只是正好那段時間出現(xiàn)在他身邊的是石翠芝罷了。實在有些不解世鈞并沒有親口聽到曼貞決絕的話,便能拋去之前的一切。結婚當晚世鈞和翠芝都知道他們走錯了,可已經(jīng)沒有后悔了。
其實這樣或許才是注定最好的歸宿,起碼生活上是幸福的,只是各自心里備受煎熬罷了。曼貞始終在等他,最后那封情書中曼貞說得我想你知道,無論何時,總有個人在等你。她等來了世鈞,可是也是她說得:“我們不可能了“。其實他們倒真的回不去了,世鈞知道了自己真正的內心。倒好希望他們兩個和叔惠、翠芝那般,從來沒有真正走近開始過這段感情,便不必承受這薄薄的半生緣的煎熬。
《半生緣》讀后感感悟心得5
《半生緣》是張愛玲小說的一大代表。張愛玲小說的底色是荒涼!
作品中的基色是建立在對日常生活的描述上。她善于寫人的細節(jié)動作,一個小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都給讀者以無盡的想象空間。
張愛玲小說總是悲慘的結局?!栋肷墶芬膊涣硗?。男女主人公終究是懷著將錯就錯的心情各自組建了家庭。懷著“回不去了,回不去了”的心過下半生的日子。真叫人嘆惋。叫人不禁嘆道: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愿意等待 ? 倘若男主人公對女主人公始終充滿信心,始終都在等待她,想必額不會是這樣的悲劇收場。
張愛玲小說里的人物命運似乎是很坎坷。女主人公曼禎的親姐姐曼璐尤其是這樣。政黨花容月貌時,背叛自己的肉體,背叛自己的心靈,被判自己的愛人,只為了養(yǎng)家糊口,為了弟妹的美好未來,為了給母親減輕負擔。多么偉大啊!如此替他人著想,如此善良體貼,卻沒有得到家人的應當給她的親情,沒有得到愛人的諒解,一顆善良的心換來的卻是陌生人、朋友、家人的另眼相看甚至拋棄。她是個犧牲品。這樣情況下,促使她變得暴躁,自私。其實她的內心是非常痛苦的。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愛人。就是因為這樣深刻的愛讓她變得麻木,對她身邊的女人充滿嫉恨,包括她的親妹妹。所以有了后來故事的發(fā)生。她是個絕對悲劇的人物。帶給讀者無限的反思,伴隨著悲涼油然而生。
張愛玲小說不論是描述愛情、親情還是友情??倳l(fā)人深省。感嘆世間的悲哀。她筆下的任務總是那么寒冷、悲涼。一顆一顆的心總是迷失的,孤單的。但她的故事真值得我們深思。
張愛玲曾說過:回憶總是令人惆悵的,過去的美好指揮使人感到一切都已完了,而過去的煩惱,只會使人再度煩惱。
《半生緣》讀后感感悟心得相關文章:
★ 讀后感范文怎么寫
★ 張愛玲傳讀后感
★ 讀書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