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范文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范文五篇
全書講述一位畫家,在中年時,為了自己畫畫的理想,拋去舒適的家庭生活與工作,獨自流浪與創(chuàng)作的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span>《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范文1
《月亮與六便士》聲名在外,好像成了不得不讀的一本書,但是我不喜歡。毛姆用詞很準確,句子也很優(yōu)美,但是他像任何一個西方作家一樣,講故事啰里啰嗦,每個不相干的甲乙丙丁胖瘦美丑也要用心描述,讓人看著厭煩。主人公也不討喜,甚至真實的有點討厭,這大概是毛姆最想表達的東西吧,那就是實實在在發(fā)生的事情,沒有一絲一毫的修飾。
“孤獨的靈魂懷著不為人知的幻想,終于向他夢寐中的島嶼進發(fā)?!边@個世界上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在四十多歲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和和諧的家庭一心投入到自己的夢想里去。
斯朱蘭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從英國走向巴黎。在巴黎他拆散了朋友婚姻,帶著德克的妻子住在德克的房子里。逼死德克妻子之后去大溪地,和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舉行了婚禮,生了孩子。他對女人的要求就是,不要煩他,為他做家務,掙錢養(yǎng)他。道德在他身上完全起不到作用,除了他自己的繪畫,這個世界所有的東西都不能對他產生一絲一毫影響。
斯朱蘭是幸福的,固執(zhí)而專注的人都很幸福。他能完全放下前半生經營的大多數(shù)人都會過著的平淡生活去實現(xiàn)自己的畫家夢,這種魄力和固執(zhí),沒幾個人能做到。他不在乎窮困潦倒,不在乎別人的評價,甚至不在乎這個世界的道德觀,除了畫,他對什么都不關心。這種超然境界,恐怕一天工作24小時的最工作狂人也比不上。
也正因為他的固執(zhí)和專注,使得他的畫無與倫比。
一個固執(zhí)的人想走到終點,全世界都會為他讓路的。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范文2
作家把一種性格放大到極致,讓我們去體會感受每個人骨子里都有的那一點點對理想的追求。
這本書說是寫于一戰(zhàn)期間,想要給當時迷茫的人們一些鼓勵,希冀人們不致于在戰(zhàn)后對生活百無聊賴。不知道這本書對于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起到指引心的作用?
看這本書的時候,很佩服斯特蘭的自私,內心沒有一絲愧疚波瀾不驚地就拋妻棄子去到巴黎,全身心學畫畫。其實很羨慕,可是轉念想想,現(xiàn)在的人有幾個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追求?怕是渾渾噩噩地多些。
斯特蘭其實往小了看可以是力爭上位的庸庸白領,只是沒那么徹底,仍舊在自己的生活圈里,會為自己做一點點娛樂的事感到負罪感,但無法避免,那些事總是很克制地去做,這樣良心才回安寧。
最后,斯特蘭終于去到大溪地,這個地設十分符合他種種要求的地方。愛塔料理他的起居,充當他的畫模,滿足他自己痛恨至死的性欲,不打擾他的內心世界,事事遵從他的意見,他大概不會想到此生能遇到愛塔這樣一個完美伴侶吧。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并不總能像他這樣美滿地按著自己所思所想去過日子,但他到底喚醒了一些心底里有執(zhí)念的人。
第一次看毛姆的書,書名沒有在書里出現(xiàn)過,不知道怎么講對這本書的感覺,可能是沒有感覺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范文3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以印象派大師高更為原型創(chuàng)造的小說,高更的一生就是解構主義最好的注腳,生于巴黎,23歲成為股票經紀人,娶了一位丹麥美人,生活優(yōu)渥,但誤入印象主義天地,在37歲這年響應內心的創(chuàng)作呼喚,辭去工作,與家人決裂,前往異國,最終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找到心靈歸宿。高更的作品單純樸實,形象簡潔,構圖層次分明,用色鮮艷,畫作具有強烈的沖擊感;高更的人生經歷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樣,追求擺脫世俗束縛,回歸原始、本真。
和高更舍棄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遵循內心呼喚的真實生命的經歷類似,毛姆走得也是棄醫(yī)從文之路,但早年小說創(chuàng)作不算成功,沒辦法“使泰晤士河燃燒”。他轉而創(chuàng)作戲劇,成為倫敦紅極一時的劇作家,但這種描繪上流社會風情的喜劇,令毛姆備受煎熬,因為他和高更一樣,知道“真正的真實”對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借天才醫(yī)生亞伯拉罕闡明了自己與高更的共性。這位天才醫(yī)生自讀書時起,便出類拔萃,在眼看要升任醫(yī)院管理層時,卻因為一次前往埃及亞歷山大港的經歷,找到了自己的最終歸宿,和當?shù)厝私Y婚,日子過得緊巴巴。而接替亞拉伯罕醫(yī)生,一路平步青云的卻是平庸的阿萊克醫(yī)生。阿萊克嘲笑亞拉伯罕的選擇,但亞拉伯罕本人卻過得平和快樂。阿萊克的快樂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寧,生活富裕,亞拉伯罕的快樂則是月亮,是某種根深蒂固的返祖訴求。那就像是,一個人偶然來到一個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屬于那里,自己在出生地反而像是陌生人。遵從自己內心,選擇月亮或者六便士,無疑都是幸福的。真正的痛苦反而是從未選擇、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著錯誤的選擇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鄉(xiāng)愁,那我們都是流落的異鄉(xiāng)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范文4
我今天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里面有個人物叫施特略夫。你們要是讀了這本書,一定也會認為這是這本書里最倒霉、最懦弱又最善良的人。
他認為男主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偉大的畫家,盡管男主當時還沒有出名,但是施特略夫很欣賞他。男主病得快死了,施特略夫就說服妻子,把思特里克蘭德帶回家照顧他。起初他的妻子特別反對,但是在他的一再勸說下答應了。然后施特略夫和他的妻子就無微不至的照顧男主,過了很久,男主終于好了。
這里你肯定認為男主是不是應該感激施特略夫,錯!他不但沒有感激施特略夫,還拐走了他的妻子。施特略夫的妻子不顧他的乞求和挽留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他。
但是施特略夫怕妻子和男主住男主破爛的屋子受苦,就自己離開,把自己的家留給了他們!
這里就更氣了!一個愛的無私,另外兩個心安理得的接受。他妻子接受也就罷了,男主到底是什么腦回路,不感恩還心安理得地霸占?!
更可氣的是,男主根本就不喜歡他妻子,只是把她當作畫裸畫的道具。真是個渣男!后來他丟下他妻子跑了!沒錯,他跑了!絲毫沒有愧疚之意!!!后來他還言之鑿鑿,他只是恰好需要一個畫畫的工具,而施特略夫的妻子正好身材好!并且說施特略夫和他妻子感情并不好!因為施特略夫見到了他妻子最窘迫的時候,是在那個時候接納她的。
這個男主實在實在是個渣男鼻祖無疑了,但他確實又是一個追尋月亮的精神境界很高的熱烈之人。啊,我這個時候都不想辯證看待問題了,這個施特略夫是不會看人嗎?一個人再有才華沒有人品只會成為禍害呀!
這本書雖然是毛姆的代表作,看到這里說實話有點不想看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范文5
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寫的是年過四十的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拋家棄職去巴黎畫畫,幾年后去了南太平洋島塔希提,在那里度過余生并創(chuàng)作出了價值非凡作品的故事。
月亮代表夢想,遙遠卻皎潔!每個人都看得到卻很難觸及;六便士代表財富,咫尺但難免俗氣,它是大多數(shù)人選擇的方向。選擇月亮的人很難為別人所理解,即使得不到金錢,追夢人依然快樂、享受!作者毛姆透過小說表達了夢想和財富的選擇關系。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怎樣的驅動,才能不要六便士,賞著月光,衣衫襤褸,包不果腹?可惜,我們還是被六便士所困,抬頭看見月光,低頭撿起了六便士!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咸魚又有什么區(qū)別!
可惜,我們中的不少人大概都不清楚自己的夢想吧。如果沒有夢想,那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明白到底想要什么,想過怎樣的生活,想成為怎樣的人?太多的束縛,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后我們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也許所有人在小的時候都追逐過夢想,可家人,朋友的不支持,嘲諷,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不再抬頭望月亮,而是踏踏實實低頭撿地上的六便士。也許還會偶爾幻想,抬頭看看皎潔的月亮??勺罱K還是低頭。太多人給我們出謀劃策,那我們還是自己嗎?我們都應該抬頭看看月亮,追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樣子。他人是為了我們好,可我們不是他們。也許我不是他們心中想要的樣子,但我一定是我自己想要的樣子。
人生就這點,不冒幾次險怎么知道不會成功?別給自己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