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感受
推薦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感受五篇
月亮,代表著一個崇高的追求與理想。六便士,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著一個卑微、平凡弱小的人。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对铝僚c六便士》讀后感個人感受,希望大家喜歡!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感受1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貨幣,代表顯示與卑微,月亮是這世上遙不可及的事物,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代表了無數人心中崇高的理想。
這是一本講述關于理想和現實的書,正如書中的毛姆所說,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看抬頭看天。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在人到中年的時候,放棄了穩(wěn)定體面的工作和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瘋魔一般地踏上了學畫之路,從衣冠楚楚地證券經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他就離自己的理想越近,靈感也不斷涌現。
當然徹底拋棄自己的肉身時,他精神中最有藝術氣質的一面終于通過他留在塔希提小島上的畫凸顯出來。
斯特里克蘭在塔希提島上貧病交加悲慘死去的一幕令人震驚,這和其留下的驚世名作被毀一樣讓人惋惜卻又無奈。
斯特里克蘭的行為讓一般人難以捉摸,仿佛一直有一股冥冥中的力量讓他著了魔般走上作畫之路。
正如作家劉瑜所說“被夢想俘虜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斯特里克蘭的眼中,他的人生價值仿佛就是不顧一切代價,舍棄一切欲望,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無疑是在他自己的人生中綻放了一場盛大的煙火。
在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感到駭然并且敬畏的。
在結尾處,斯特里克蘭將自己的畫作付之一炬的時候,我仿佛看到他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tài),踩著無數追名逐利之人的身軀,打破了一切世俗的枷鎖,身旁仿佛是高高在上的圓月。瞬間感覺到在主人公的面前,自己的一切世俗痕跡原形畢露,在一瞬間自己羞愧難當。
作者毛姆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稱敘述斯特里克蘭的故事,看到了他因為看清人性的寬容,讓我在羞愧之余似乎又能找到一絲安慰。也許我無法拋棄手中的便士,單純地仰望著空中的月亮。
但這是一個人的選擇,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是一成不變的活著,也不是不顧一切地追逐心中的理想,也許我們能在兩者中找到一個相對平衡的方向,只要專注于此,付出努力我想便是好的。
當然生活中不能沒有便士,但也不能沒有月亮,沒有月亮的人生終將沉淪于便士的銅臭,我尊敬那些追求便士心懷月亮的人,也同樣對那些追求月亮的人報以祝福。
也許看完這部作品有許多人對于人生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看法,也許在一些人眼中,斯特里克蘭的所作所為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不負責任的,也許在另一些人眼里,斯特里克蘭的行為是值得我們崇拜的;我想這些都無可厚非。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感受2
《月亮與六便士》中有這么一句話:“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p>
他,是斯特里克蘭。在四十七歲時,他放棄了原本作為證券經紀人的安定生活,毅然選擇了繪畫。他的生活也從平靜變得捉襟見肘、風餐露宿。在他死后,他才被世人知曉。
四十多歲的那天,斯特里克蘭以畫畫的原由與妻子分離。到了巴黎后,他一度窮困潦倒。但他認識了善良的斯特羅伊夫,他也是位畫家。斯特羅伊夫有一雙會發(fā)現美的眼睛,他尊重、珍惜斯特里克蘭。盡管斯特里克蘭嘲笑他畫技愚鈍,對他的善良關心毫無感激之情,斯特羅仍不計前嫌地關心照料他。當斯特里克蘭病重時,善良的斯特羅將他接到家中照顧,甚至讓自己的妻子委身照顧他,拿出家中積蓄給他買藥。結果,斯特羅的妻子竟然和斯特里克蘭在一起了,并要和斯特羅一起走??蓱z的斯特羅不在乎這段荒唐的事,依舊愛他的妻子,甚至提出要把他的房子給他們住。悲慘的故事總會以悲劇結尾,他妻子死于自殺,斯特羅也失去了精神支柱。
斯特羅的善良使他造就了懦弱的性格。他守不住自己的愛人,而對于不在乎自己的人卑躬屈膝。誰說善一定會有善報,我不禁對他的遭遇扼腕嘆息。不過,斯特羅的出現為這本充滿揭露人性的書,多了一絲善良與純潔。
斯特里克蘭詮釋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夢想什么時候都不晚。
有些人為了夢想而放棄安寧的生活,也許會被認為是愚蠢的選擇。在某種條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過一種讓自己最開心的生活,自己始終處于寧靜淡中,難道就是生活成了亂麻嗎?
成為一名收入一萬英鎊的外科醫(yī)生,與一個漂亮的太太相依而命,這就是成功了嗎?
也許,成功取決于對生活賦予的意義,取決于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取決于對自己的要求。成功并不只是單純的物質方面的成功,還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情感的升華。我們不應為了世俗錢財權利富貴而低頭,去撿地上滿街的六便士,也應該學會脫俗,在精神上造就自己,望望頭上那最為皎潔的月光。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感受3
《月亮與六便士》中“月亮”指的是詩和遠方的田野,是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眼前的茍且,是現實。而當你面對這一選擇,你會如何抉擇呢?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他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斯特里克蘭德原本有一個平凡的生活,有妻子,有自己的孩子,可他覺得前半生度的如此空虛,他決定拋棄自己的妻兒,放棄榮華富貴,放棄物質享受去追求藝術窮困潦倒,書中說他“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p>
毛姆是這本書的作者,他用現實中的保羅?高更的形象去塑造斯特里克蘭德,塑造了一個生前被世人唾棄,但死后卻被受推崇的畫家形象。
斯特里克蘭德拋棄現實而勇赴理想,像主人公那樣的人也有許多,如貝多芬,為了理想到最后聽力漸漸無法忍受;還有梵高,最后窮得一文錢都沒有,自殺了。
也許你會羨慕斯特里克蘭德那樣,如脫韁了的野馬那樣奔放灑脫,可誰又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呢?親情和友情難道就可以拋棄嗎?規(guī)則和秩序難道可以無視嗎?只有約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斯特里克蘭德確實是才華橫溢,但他也有冷酷無情的一面。在妻兒方面上不聞不問,為了追求藝術,而沒有與妻子聯系,一幅無所謂的樣子,真令人作嘔。
斯特里克蘭德也是許多藝術家的典范,為了藝術而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書中也有一個正好與之相反的人,他選擇了六便士,選擇了現實,他就是斯特略夫。
他有極高的道德情操,先后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和斯特里克蘭德,可斯特里克蘭德卻恩將仇報,奪走他親愛的妻子,所以他選擇了委曲求全,我想你們應該會覺得他很蠢吧!但他卻無條件支持了藝術,是斯特里克蘭德的反面,他雖然選擇了六便士,但卻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
不管他們怎么選擇?作者毛姆都是最清楚的,無論是理想還是現實,都會是伴隨著美好與傷害。正如書中所說“我想這取決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你認為應該對社會做出什么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么樣的要求?”我覺得不管是哪種選擇,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價值。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感受4
看完很是震撼,雖說早就知道是以高更為原型,也沒先去了解高更本人,從未知的角度,抱著好奇之心去了解小說主人公,在翻閱的過程中也找出與文章內容契合的高更作品細細體味,在作者描述下的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作品感受到斯特里克蘭(高更)的偉大!
其結局并不讓人意外,作者前期描述的對話和對斯特里克蘭內心世界的揣測預示了那座海島,星辰,大?!约八固乩锟颂m悲戚而偉大的死亡。
很有感觸,可以說是理想與現實的較量,我總結是靈魂與世俗的較量。作者描述的那種無形的力量,邪魅纏身,很神秘很有力量,是一種執(zhí)念,最讓我感到印象深刻。
在讀的過程中,精彩之處常??雌渌说脑u論和感悟,就像與許多人交流。有的人分析透徹有深度,有的人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同身受,有的人憤憤不平,有的人同情理解,有的人觀點與我達成一致,有的人的想法我不茍同……完完全全讀下來,收獲很多。
看的很慢,平時坐車時,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排隊等候的時候……積累下來發(fā)現自己竟然能夠用這些零散時間讀完一本書,讀完這么多字。真的是,很好啊。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個人感受5
這部書與其說是毛姆為紀念高更而作,不如說是毛姆對高更的思想和性格探索的結果。導讀中說,這部小說曾經被詬病失實,其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性格與高更不符。要是這么認識,我覺得就大大的誤讀了作者的立意,如果作者是為高更立傳,不如直接用高更的名字,為何還要以斯特里克蘭出鏡。
毛姆與高更在現實生活中恐怕是沒有交集的,但毛姆非常欣賞甚至迷戀高更的作品,當他欣賞這些畫作時他深陷于高更的精神世界,并透過這些畫作所表達的精神訴求和高更的個人經歷,他慢慢的解讀出他想象中的高更,也就是書中的斯特里克蘭。
一部好的作品是能讓欣賞者感受到創(chuàng)作者的精神世界的,無論是強烈無法抑制的熱情,還是冷靜客觀的解讀,都讓欣賞者忍不住想從精神上的共鳴進一步去探索更深層次的人性。高更的作品讓毛姆看到了畫中的高更,同樣毛姆的作品也可以讓我們讀出書外的毛姆,這絕不是一部通俗小說可以做到的。
至于書評的四星,而不是五星,并不對作者的寫作技巧或理念不完全認可,而是因為書中主人公的性格塑造不夠完整。當然,這是因為作者本來就是從畫作解讀人物的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