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800字
推薦文章
有幾個人肯為曾經(jīng)的夢想放下一切多余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盤磨平了我們,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并不能壓彎我們的腰,只是我們選擇向生活低頭。一起來看看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1
一直都從各大零售網(wǎng)站買書,但是與《月亮和六便士》的相遇卻是在一家簡約裝潢,燈光柔和的書店里。這本書在我的想讀列表里很久了,不過緣分終至,無法阻擋。
其實,我是在閱讀了這本書之后才意識到翻譯的問題,才得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和翻譯方式,或嚴肅或活潑、或繁復或簡約??墒牵瑒⑾壬姆g方式、所用的辭藻和句法讓我毫無阻礙地用兩天讀完了整本書,并且還能夠在這里足足回味一番。廢話不多說,接下來談談我一個小小的讀者的個人感受。
《月亮和六便士》講述斯特里克蘭在不惑之年,突然被內(nèi)心夢想召喚毫無征兆地拋下妻兒和體面舒適的生活,輾轉(zhuǎn)巴黎、太平洋小島只為追逐夢想而不問煙火世事,最終被疾病奪去生命的故事。如果我再小那么幾歲,也許在讀完之后就會深深為斯特里克蘭那種不顧一切追逐夢想的精神所打動、鼓舞,再合上書心滿意足地睡一覺。但是前幾天閱讀完之后,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卻是”一開始心里說不出來的暖意,那是類似于恬淡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快消散開,留下的是一種愈發(fā)濃烈的震撼,畫畫的理想到底有什么樣的力量,讓一個人像著魔一樣,放棄現(xiàn)代人眼中光鮮亮麗的一切呢?
斯特里克蘭在離開倫敦之前做著舒適普通的工作,會與愛和作家教朋友的太太一同進行社交活動,只是不愛講話,大多數(shù)時間沉默著,而當他逃往巴黎之后,過的日子卻一貧如洗,但他本性中的自由礦業(yè)與不羈卻越發(fā)不收斂。一個在路上的逐夢人是受到夢想多大的催化力量才蛻變成那樣的摸樣。在我們常人的眼中,他的所有行為看起來是那么冷漠無情自私。沒有絲毫在意,他滿心只為自己的畫畫理想,為了那輪明亮的月亮。
毛姆先生在小說中描寫斯特里克蘭的許多時刻,將語言用得十分戲謔,不僅是代表著追求夢想的主角對夢想的態(tài)度,也仿佛讓所有看到這樣文字的讀者們受到了一種質(zhì)問:“你的夢想還在嗎?這樣為月亮放下腳下的六便士,你舍得嗎?”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2
毛姆是一位以冷靜遠觀的視角去看待人生與人性的作家,而這一點在《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中同樣同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不得不說,作者深諳人性之精微巧妙,光是聽到“月亮與六便士”的書名就如讀一首詩一般美好,從中也可看出作者對于文字的駕馭能力,作品為我們描述的是一位循規(guī)蹈矩生活半輩子的股票經(jīng)紀人如何放棄自己的所有去追尋無法抑制對美的渴望的故事。有多少人渴望遙不可及的月亮,而月亮卻只能是我們無法放下身邊外物去追尋的渴望,是即使窮盡一生卻求而不得的幻象,大多數(shù)人只能遙望,甚至卑微到不敢仰望,不得不屈尊于六便士的銅污,正因如此,月亮顯得更加皎潔,六便士則越顯厭棄,這是人性之中無法回避的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欲望。這本書是為我們大多數(shù)人內(nèi)心深處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樹碑立傳,再用沉痛的筆觸寫下墓志銘,所以這是一本讓人沒法不去愛的書。同時,這本書不失為一把尺子,時人對于這本書的喜愛程度,亦可看出此時代人們理想被現(xiàn)實傾軋的程度。同樣因為作者對于人性與世事的深刻解讀,會讓每一個作者在這本書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感動,那或許是因為對于故鄉(xiāng)與他鄉(xiāng),也可能是關(guān)于理想與現(xiàn)實,或者是愛情與女人,甚至也可能關(guān)于人愛美的天性,作者在這一本短短的書中融入了太多太多。
作者同樣也擅于將戲劇性推向極致,在他筆下的斯特里克蘭在俗世的標準里是一個不負責任的惡棍,他拋妻棄子,過著為人所輕視的流浪漢生活,他不懂感恩,對救治自己的人惡言相向,他不愛惜生命,對布蘭奇的死不為所動,對自己的生命也毫不珍惜,似乎作者想要下定決心塑造出一個驚世駭俗的角色,他蔑視一切世間的禮法倫常,卻選擇忠于自身對于美的沖動與渴求,他放任人類自身的動物性,摒棄了人類的社會屬性,這種力量太過于強大,以至于沖破了家庭人倫社會的所有束縛,也突破了個人對于生活的最低需求,
同時,在書中,我們也可以體味作者對于社會制度的深入思考,是否功成名就,鮮衣怒馬就是成功,是否放棄優(yōu)厚的工作生活條件尋求自己的理想就是失敗,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就走在一條被選擇好的路上,而這樣約定俗成的行走是否適合每一個人,又是否壓抑了每個人自有的天性,無論是這天性是喜歡繪畫、熱愛自由,甚至是莫名的喜歡哪個地方??赐赀@本小說難免會發(fā)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的約定俗成到底是一種快樂,一種逃避,抑或一種枷鎖?
人生的路上難免充滿各種選擇,會有許多人在人生的轉(zhuǎn)折點想起這本《月亮與六便士》吧,其實月亮固然好,六便士卻也不見得就是差,在結(jié)尾,作者以第一人稱“我”所講述的亞歷山大的故事與布魯諾船長的故事同樣令人欣喜,他們的故事似乎是在告訴我們:人生的道路有太多種,或許不必那么驚心動魄,或許不需要如此驚世駭俗,一步一步踩在大地上,同樣也會有很美的收獲。
人真正成熟的標志就是能夠心態(tài)平和的接受任何生活方式,而不輕易加以挖苦嘲諷否定,人有可以選擇月亮的權(quán)利,那么也同樣允許人有選擇六便士,甚至選擇太陽的權(quán)利,對于語言的精到、對于世態(tài)的嘲諷、對于人性內(nèi)心的把握、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架構(gòu)能力,毛姆都絕對稱得上個中高手,但是對于人物性格以及轉(zhuǎn)變的短板、對于女性的偏頗,致使他的作品還是難以儕身一流作品的行列。另外不能不提的是譯者劉勇軍的文字簡潔而有力道,與現(xiàn)時代貼合卻又異常緊密,在瘋狂的故事背后往往透露出一種冷淡,與小說原作氣質(zhì)契合,確是相得益彰的佳作。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3
這是一本關(guān)于理想與現(xiàn)實的書。正如毛姆所說,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這本書與以前看到的東西完全不同,習慣于用自己是常人的標準去衡量那些有個性的人,覺得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自身夢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層面的東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質(zhì)來衡量。我們并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為了夢想而放棄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們要學會尊重他們,必竟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夢想的權(quán)力。
主人公在已不年輕的時候,放棄了體面的工作和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踏上艱辛的學畫作畫之路。從此衣冠楚楚的證券經(jīng)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xiàn)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huán)境他離自己的理想就越近,靈感也不斷涌現(xiàn),當他徹底拋棄自己的肉身的時候,他精神中最具有藝術(shù)氣質(zhì)的一面終于通過他留在塔希提小島上的畫凸現(xiàn)出來。主人公在塔希提島上貧病交加悲慘死去的一幕令人震驚,這和其留下的驚世名作被毀一樣讓人惋惜卻又無耐。主人公的行為真的是讓人不知道該怎樣評價,從來沒想到有人會為了自己的理想進而做到這種程度,不管對誰來說應該都是不容易的,但他做到了。
藝術(shù)家貧病交加的死去的故事很多,這本書的作都通過主人公的悲劇探討了該如何對待天才、個性這個嚴肅的話題,在常人眼中,天才,藝術(shù)家總是特立獨行、行為怪異,讓人們覺得不管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都無法達成共識,進而難以讓人接近。但正是因為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才會如此多彩有趣。
最后,借用書中的一句話:“世界是冷酷無情的、殘酷的。我們生到人世間沒有人知道為了什么,我們死后沒有人知道到何處去。我們必須自甘卑屈。我們必須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出風頭、露頭角,惹起命運對我們注目。讓我們?nèi)で竽切┐緲?、敦厚的人的愛情吧。他們的愚昧遠比我們的知識更為可貴。讓我們保持著沉默,滿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們一樣平易溫順吧。這就是生活的智慧?!?/p>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4
知道毛姆是從《月亮與六便士》開始的,最初對這本書感興趣僅僅是因為書名很寫意,那種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好似自始至終都存在我們的追求之中。后來,了解了毛姆的其他作品《人生枷鎖》《刀鋒》等等,只不過都不曾拜讀。去年網(wǎng)上書店做活動,順便就把毛姆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放入了購物車,書到手后,束之高閣,直到三月份才想起去認真的讀一下。
書的內(nèi)容很簡單,寫的是畫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死后成名,關(guān)于他的傳說甚囂塵上,而“我”作為他曾經(jīng)的朋友,踏上了追憶他的道路?!拔摇币娮C了他從證券公司毅然決然辭職并不辭而別“拋棄妻子”從倫敦到了巴黎追求繪畫的瘋狂;我看到了他忘恩負義,為了他的藝術(shù)勾引了朋友的妻子,又將他拋棄;我聽說了他從馬賽千方百計來到了他苦苦追尋的夢想之地—塔希提島直到最后死于麻風病。在“我”看來他的前半生本本分分,后半生瘋狂而已無情。但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一生卻是那么富有爭議和啟發(fā)。讓我們思考理想與現(xiàn)實的問題。
可是,就我而言,佩服查爾斯?斯特里克蘭追求夢想的努力,但不喜歡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也許在他看來情感都是一種束縛,“愛情是一種病”,因此他離開了妻子、拋棄了情人,最后找到了一個伴侶。
《月亮與六便士》,就行理想和卑微的現(xiàn)實一樣。我們每個人骨子里都有著不同的理想。只不過在歲月中被埋藏了,偶爾在記憶中找尋到到她,也只是遠遠的看一下,不敢講她拾起,有很多理由,擔心未來、擔心家庭,其實更多的還是不舍得放棄可見的未來去追尋還是虛無漂亮的未來,怕的是在追尋中不斷的挫敗,因此我們才老老實實躲避在避風港里。雖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是一個不可理喻的瘋子、執(zhí)迷不悟的傻子、冷酷無情的負心漢,可是他的內(nèi)心充滿著熱氣和理想,一直在追求著他心中的美,并不惜燒掉道德和社會的羈絆。也許這就是真本書的真正意義吧。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5
我足夠勇敢和勤奮,卻一直在迷茫,毛姆也不能給我方向。
《月亮與六便士》沒有給我太多驚喜,從艾默生、到赫爾曼黑塞,在到毛姆,我感覺他們都在小說中表達尼采的哲學觀。
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有價值的?怎樣才能拯救人生?這些人,包括尼采,總是勸說人走自己的路,成為自己。然而,何謂自己呢?自己應該是怎樣的呢?自己是一條橋,一個實驗,預言的自我實現(xiàn),是自己的觀點。在所有這些藝術(shù)作品中,藝術(shù)和審美似乎是出路。那些主人公無一例外的投身于音樂、美術(shù)等。那么,該如何拯救人生呢?人們說藝術(shù)拯救人生,審美拯救人生。真的是這樣嗎?在我看來,熱愛才是關(guān)鍵。有所熱愛,能夠?qū)⒆约河邢薜娜松度氲侥稠検挛镏腥?,這就是熱愛。
我在迷茫,就是因為我無法熱愛。起勁為止,我沒有找到我足夠熱愛的東西。我喜歡很多東西,卻無法無保留的將某項事業(yè)和愛好置于價值的塔頂。我懷疑我是否能夠找到,但我不會放棄努力。
現(xiàn)在的我有著不同的價值觀,我失去了自己判斷的標準。乞丐的人生,嬉皮士的人生,企業(yè)家的人生,政治家的人生,中產(chǎn)階級的人生以及它們背后的價值觀,我都喜歡,也都厭惡。于是,我成了斯賓諾莎筆下的人物,沒有憤怒,沒有譏笑,沒有冷漠,只是理解。我甚至看起來有點麻木。
讀了這么多書,走了這么多路,寫了那么多字,終于讓自己成為了一個毫無個性,毫無趣味的人。
月亮和六便士讀后感800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