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讀書筆記領(lǐng)悟
推薦文章
《白鹿原》讀書筆記領(lǐng)悟五篇
《白鹿原》作為矛盾文學(xué)獎的作品,它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一個平原,一個族群的生活畫面,讀進去,我們仿佛身臨其境。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栋茁乖纷x書筆記領(lǐng)悟,希望大家喜歡!
《白鹿原》讀書筆記領(lǐng)悟1
《白鹿原》故事之所以生動感人,自認為是因為作者深刻而不失客觀的繪制了一個典型中國農(nóng)村變遷史,一個特定歷史階段的農(nóng)民故事。也不曉得隨時間流逝,還有多少人可以領(lǐng)悟那段我們的祖輩和父輩曾經(jīng)走過的歲月,那些生活,那些平凡的往事,那些轟轟烈烈的愛情,那些與命運的抗?fàn)?在這片神奇的白鹿原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個被歷史湮沒的蕓蕓眾生,一段段歡愉與苦澀,幸福相伴苦難而生。一生有多少悲憤?歡愛總是太短 。歲月如梭,尋覓往往不及。生活從來就是一部斗爭史,與人斗,與族人斗,與社會斗,與自己斗…忙忙碌碌,一生不消停。怎耐世事變遷,朝代交替,風(fēng)卷殘云,一個人要經(jīng)歷多少生離死別,多少醉生夢死?蒼天不遂人愿,大地白雪皚皚。多少人,其實只是默默承受著生活給予的一切,沒有怨氣,沒有反叛,直至生命的終結(jié)。人生,又何嘗不是一出鬧劇,你剛下臺他又上場,折騰不已。愛恨情仇,恩怨糾葛,終將歸于塵土。生命的代價難道就是為了證明那并不高遠的誓詞?這世上,千年不變的是人性。人之初,性本惡。社會運動只會讓人愈發(fā)變得狡詐與險惡!春去秋來,原上的麥子熟了又割了,縣里的事情一茬又一茬,看世事如煙,身處其中,到最后,一切卻又仿佛與己無關(guān),或者說于己已經(jīng)沒有了意義?;貞洰?dāng)年在校園讀此書時,隱隱感覺到的更多是原上的傳奇與生不逢時的悲情運勢。
而此時,我卻在想,這塵世間的蒼涼與人生的無奈又豈是今日我等所能一笑而過的?放下,做當(dāng)前所能做的一切事吧!一生不變的高貴就是心中永遠有愛!承受自己所不能的承受,直至我們的身體歸于塵土。
《白鹿原》讀書筆記領(lǐng)悟2
讀完白鹿原已經(jīng)是上個月的事了,心想著要寫一篇感想,卻拖拖拉拉了這么久。能讓我在閱讀中思考的書,我認為便是一本不錯的書。白鹿原就是這么一本書。
那天在談?wù)摰竭@本書,朋友說,陳忠實就是一個農(nóng)民,他講故事也跳不出他農(nóng)民思維的框架,盡管他在竭盡全力書寫一部史詩。那么,有哪一部書才是中文書中的史詩呢?朋友推薦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這個我還真沒看過,有時間得拜讀下。
而《白鹿原》,朋友給出的評價是,敘事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書寫一個家族的歷史時,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便借助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寫法來彌補。確實,書在一開始便有幾分民間神怪傳說的意味,而寫著寫著便逐漸回復(fù)到真實生活,而當(dāng)寫到田小娥死后的種種怪異又開始運用這些神鬼的意象。常有人講《白鹿原》與《百年孤獨》相比,頗有幾分嫌棄前者“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譏諷。但《白鹿原》成為近代一部頗具名氣的小說也不是沒有原因,其中,必定是因為它寫出了多數(shù)人心中的歷史?;蛟S,這也是作者心中的歷史,真實的故事,不僅僅是那些發(fā)生過的人和事,還有飄蕩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傳說,已經(jīng)與土地融為一體。在那片廣袤的土地上,任由時間的沖刷,任由無知的人們廝殺,最終物與事皆面目全非,只有那片土地依舊在。
也有人說,這部書的成功之處,在于每個人都可在其中尋到自己的立場。的確,這本書并沒有對近代中國政治的各個派別做喜惡分明的描寫,若非要說,也許就是對儒家學(xué)說的尊崇,但更像是一種對民間智慧的崇敬。白嘉軒就是這片土地的化身,那些關(guān)于他的傳說,還有他的堅毅樸實又有狡詐,都是這片土地的具象。當(dāng)朝代更迭,白嘉軒就算被打彎了腰,但依然守候在家園,守衛(wèi)著他終身為之操勞的土地,還有他樸素的信仰。
聯(lián)想起最近看的書,一個村莊里的中國。這也是因為看了白鹿原,心里生出想了解土地與農(nóng)民的想法之后去看的書。讓土地貧瘠的或許不再是四季變幻,而是人為的強行改造。這片土地上沒有那位腰挺得特別直的白嘉軒,時代任意地改變著村莊的面貌,再多的愛與思念也改變不了它日益衰弱的事實。土地,它再被賦予多少擬人的神圣意味,他也沒有人的意志。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再卑微再愚昧,事實上也仍是土地命運的主宰者(不只是那些受苦的耕田的人們,還有那些統(tǒng)治他們的人)。主宰者是愿意相信這片土地的永恒,愿意守護著,還是在命運的變遷中背棄使命,只求一個生存。
從書中跳出來時,想了很多東西。當(dāng)回到書中,又想起一開始討論的“農(nóng)民思維”問題。這并沒有錯,但一個人的思維維度,就決定了書的高度。但我們并沒有比作者高明多少,所以我在這書中找到了我可以思考良久的觀點。又想,是土地山川值得敬畏,還是人值得敬畏?假若相信前者,我們的思考便有了底線,假若相信后者,我們便有了改變一切的勇氣。只選其一的話,或許,只有時間才能回答。
《白鹿原》讀書筆記領(lǐng)悟3
這幾天,讀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很有感慨。這是一份厚實的人生畫卷。
書中有不少對性的赤裸裸的描寫。一種宣泄性的描寫。表現(xiàn)的是人性中本能的東西。對讀者的刺激是不言而喻的。從媚俗的角度上看,它能給作品帶來較多的讀者,給作者帶來相當(dāng)?shù)母宄?。?dān)心的是對未成年人造成不好的影響。但若是認真地從頭到尾地將作品看一遍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對超越倫理道德以外的兩性關(guān)系是持否定的態(tài)度的,放縱者都沒有好結(jié)果。它通過人物的命運軌跡給讀者上了一堂道德課。因此,作者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一個對社會負有責(zé)任的作家,必須考慮到作品對社會道德風(fēng)化帶來的影響,對追求刺激的人而言,“一葉遮目,不見泰山。”很可能有很大的負面作用,造成一定范圍的傷風(fēng)敗俗。
想起“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毙闹姓嬗悬c汗顏。如作品中的白孝文,如果沒有娥兒那一次勾引,很可能他的人生軌跡就完全是另一種情況。全面地讀,往深處讀,讀出了人生的沉重,讀出了世界的復(fù)雜,讀出了太多太多的無奈。對我最有啟發(fā)的是“圣人”朱先生,淡薄名利,不追崇時尚,超然于世。他告訴我,人應(yīng)該怎樣地活,怎樣才能逢兇化吉,遇難呈祥。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危難,太多太多的陷井,首先自保,然后救人,造福蒼生,造福社會。讀書明禮,古圣人的大量言語是人生在黑暗中引路的明燈。儒道釋是救世的法寶,人們絕對要親近它們。
主人公白慕軒是一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子,是現(xiàn)實社會的頂梁柱,一生腰桿子挺得筆直,尤其是遇到困難時,他是眾人的主心骨。他是個品德高尚,光明磊落的人。這樣的人理應(yīng)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當(dāng)然也會受到一些人的嫉妒和暗算。他需要承擔(dān)太多太多的來至四面八方的壓力,堅強地痛苦地活著。他身上那股與生俱來的霸氣,是后天學(xué)也學(xué)不來的。
一個人很難管得了自己,更難管得了他人,那怕是自己的兒女。白慕軒有子白孝文有女白靈靈,鹿子霖有子鹿兆鵬,鹿三有子黑娃。哪一個父母不想子女按照自己為他們設(shè)計的生活軌跡成長做人呢,可又有幾個能如愿的呢。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幾份是自己所能把握得住的!好人蒙冤,壞人得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問心無愧的生活在世界上,得到的失去的都由著它去。
我想起被殺的公雞,死前無論作多大的努力,在主人眼里也是徒勞的。還有河塘里的鵝鴨,夠快樂的吧,可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僅僅只是主人準備著的下一頓盤中餐。想想人生實在無味。冥冥之中早就有一個主人安排好你的命運,看著你在演戲。世事變化,不是在人的意料中的呀,世上到哪兒去尋先知先覺的諸葛亮呀。
朱先生是好人,是圣人,讀書明禮,活得還算瀟灑,盡管他的內(nèi)心深處比旁人活得要累得多。白慕軒是好人,是正直的人,同樣活得也很累。他們是令人尊敬的人。其他的人真的很難定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生活中的人就是如此難辨難說呀。
像鹿三,在他應(yīng)該成為好人的時候卻成了壞人,是土匪,是全族人的叛徒。在他應(yīng)該成為壞人的時候卻成了好人,旁人的思想得跟著轉(zhuǎn)變過來。在他已經(jīng)成為好人的時候卻又被當(dāng)作壞人給槍斃了,使他又留下許多冤情,讓他死不明白。
人總是由不習(xí)慣到習(xí)慣,經(jīng)歷從心不順到心里順暢的過程。想和老天對著干的人想想也真是十分可笑。寫文章的人都喜歡將心中的一腔憤怒傾訴在字里行間,從屈原從史馬遷就已經(jīng)是這樣了。人啊,如何才能擺脫世上這苦海呢。連朱先生這樣的大儒心中也有那么多不順。
《白鹿原》讀書筆記領(lǐng)悟4
我感到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是他最好的一部小說。
第一次看《白鹿原》是在高二時。一開始讀是因為聽說作者的身世坎坷,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經(jīng)歷是影響他創(chuàng)作的一個很大因素。正是源于此,我開始讀這本書。
說到《白鹿原》這部作品,不能不說到里面的朱先生。全書對朱先生的著墨很多,寫得最多的是他的博學(xué)多才,他那遇事冷靜,以及他具有的處事能力和預(yù)知能力??墒钦f,全書對他有的只是夸贊,當(dāng)然也讓我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朱先生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對整個原上的人來說,朱先生很是德高望重。不僅表現(xiàn)在他自身的修養(yǎng)上,也表現(xiàn)在他超凡的能力上。
《白鹿原》讀書筆記領(lǐng)悟5
很久沒看這么長的小說,很多地方寫的特別細節(jié),比如人的內(nèi)心,比如某些動作,有時候在想如果作者陳老沒經(jīng)歷過應(yīng)該是寫不出來的,不過有時候又懷疑不在一個年代怎么會能描述的這么細膩。
小說的故事和人名有時候會讓我穿越到平凡的世界,透過這渭北平原的一個小縣一個小村來看出整個大歷史背景下的更換,有政治斗爭,有革命斗爭。
剛開頭看到白鹿,本以為后面會有某種大機遇或者化險為夷的故事,但是出乎意料,白靈死的時候出現(xiàn)了白鹿,朱先生死的時候也出現(xiàn)了白鹿,沒有驚喜,也許白鹿只是一種象征,象征著白鹿原上一個不平凡的生命消失。
不論哪個時代,即使再窮再落后,教育還是被人重視的,所以人們敬重朱先生,有點神化,可以預(yù)知未來,但是卻代表著白鹿原的魂。
白嘉軒是把硬骨頭,一生光明磊落,窮也不會壞了他的規(guī)矩,就像他說的一生做的唯一見不得人的事就是跟鹿家置地。他一生恪守著封建家規(guī),族規(guī),雖有時候過于迂腐,但他的人品絕對過硬。別人做錯時不論誰就算自己兒子絕不手軟,但是只要改了錯,哪怕曾經(jīng)傷過自己的會毫無余力去救。從不湊熱鬧,不嚼耳根,鹿子霖相比之下是個有些齷齪的小人。
作者沒有加入個人感情去偏袒某個人,白靈的死收的有點緊,田小娥算是白鹿原不可或缺的角色,死的也平平淡淡。想象著黑娃最后能成就一些東西,最后也死了,有點小人之心的白孝文最后成了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