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20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2000字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目的是幫助人們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也可以說是“理解力”,作者認為只有理解力提高了才能在閱讀的書中獲得更深層次的了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2000字
《如何閱讀一本書》首次在1940年出版,是莫提默·J·艾德勒的大作,此書屬于外國著作,本身文化之間的差異和語言習慣的不同就會加大閱讀的難度。再加之翻譯中客觀存在的誤差和翻譯者本人的遣詞習慣,讓我讀起來更是難上加難,但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可以說是收獲頗豐。
閱讀的目的有很多:學生時代,是為了考試而讀;而閑暇時看的言情小說,則是為了娛樂而讀。現(xiàn)在,拋開娛樂和考試,則是為了增強理解力而讀。不同于考試和娛樂,為了增強理解力而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僅需要勤做筆記、寫讀后感,還需要運用此書中的技巧來閱讀。
這本書風行70年不衰,可見其在閱讀上為讀者帶來的影響與價值。全書從閱讀的層次、閱讀層次的說明、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閱讀的最終目標四個方向作為基本的骨干,將閱讀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說明、檢討與建議。
首先,讀者將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四個層次之間是有關聯(lián)的,較高級閱讀層次包含了較低級閱讀層次的特性。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tǒng)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但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換句話說,我讀書大多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或追隨喜愛的作家,并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去體味,去感受。
而對于閱讀的態(tài)度,則是主動。讀書是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一本新書仿佛是一個陌生人,他飽含學識卻不愿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地去拿起一本書,才開啟了你與作者的交流之門。
無論是基礎閱讀還是主題閱讀,都強調(diào)了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主動閱讀。閱讀是一個特別強調(diào)主動性的活動,完全被動是讀不了的,那么專注力就是必不可少的了,但是專注力并不代表理解力,于是思考就是主動閱讀的第二個要素。如果單單是為了閱讀而閱讀,那么一定是雙眼停滯,頭腦昏睡,即使沒有被動到如此,如果閱讀僅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不是站在整體框架之上,帶著一邊思考和一邊提出問題去閱讀,或者說,由于僅僅對書中鐘情的表達和語言很感興趣,卻沒有耐心去了解整本書的框架結構、邏輯和內(nèi)容等實質(zhì)性的東西,那么,便是單純的玩味文字,算不得真正意義上的閱讀。理所當然地,這本書給予你的回報也就局限于擺弄文字上,對于個人在這方面的提升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關于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chǎn)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于閱讀紙質(zhì)書籍,對于電子書、網(wǎng)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為了放松或打發(fā)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tài)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我也承認自己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工作外時間沒有好好利用起來,應該在以后多閱讀,多涉獵各方面知識,儲備知識,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有所用處。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同樣的,這本書給我的幫助更加的大,因為我還沒有閱讀多少書的時候,就能夠碰上它。相信這本書所教導我的,能夠在我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中,給我打下好的基礎,讓我能夠從此以后有科學和系統(tǒng)的閱讀,不斷的提升我的理解能力,知識儲備,及人生的境界。
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總結:“一本好書能叫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自己。你不只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認識。”(錢昕)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2000字
第一次閱讀這本書,對我來說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的,但還是通讀下來了,就像作者說的:“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檢索。”因為有時候查著查著為難情緒就上來了,然后放棄閱讀的概率就會增加,從而錯過后面更精彩的內(nèi)容。
閱讀分主動閱讀和被動閱讀,越是主動閱讀收獲就越多。要明白自己閱讀是為了什么:是為獲得資訊,求得理解而讀還是純粹消磨時間娛樂自己而讀。明確目標!
在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中,讓我收益最大的還是檢視閱讀。
一、檢視閱讀中教會我們?nèi)绾斡邢到y(tǒng)的略讀:
1、先看書名頁,然后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錄頁。
3、檢視索引。
4、讀出版者介紹。
5、挑選主題篇章來看。
6、可以對整本書東翻翻西翻翻,留意主題動脈。
我以前沒有注意那么多細節(jié),基本都是翻開書直接閱讀,以后應該按這樣的流程在閱讀前。
二、在粗淺的閱讀時,面對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到尾先通讀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檢索。
我以前閱讀就是碰到不懂的都要去查資料,有時候查著查著就放棄的這本書的閱讀,以至于錯過后面的精彩的有用的內(nèi)容。這次就嘗試了通讀難度高于我理解力整本書,對我來說,好有成就感。對于閱讀的速度,以前不太關注,讀了這章后,刻意關注速度,發(fā)現(xiàn)用書中教我們的方法用手指著字一行一行的移動,速度要比眼睛感覺要快一點,這樣專注度增加了,速度也上去了。也不要一味求快,有時需要快慢結合著閱讀。
在分析閱讀中,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閱讀一本書所提的四個問題:
1、這本書的內(nèi)容是在談什么?
2、內(nèi)容的細節(jié)是什么,是如何表現(xiàn)出來的?
3、這本書說的是真實的嗎?全部真實或部分真實?
4、這本書與我何關?帶著問題去閱讀,閱讀的質(zhì)量會更高。
對于這章的分析閱讀我還需要繼續(xù)細讀它,因為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指導,沒有消化這部分內(nèi)容。對于第三章的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因為自己原先的閱讀都比較單一,對于戲劇,歷史,科學和數(shù)學可以說基本沒有接觸,所以閱讀起來相當有難度。
就主題閱讀,也是我接下來要去嘗試的一種閱讀,因為近期對積極心理學很感興趣,所以想進行這方面的閱讀。想從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利格曼的系列著作開始。希望有這方面閱讀體驗的小伙伴能分享你們的閱讀經(jīng)驗。
“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幫助你思想增長。當你閱讀了一本好書你的閱讀技巧必然是增進了,還能教你了解世界以及你自己,對人類生命中的永恒真理也有更深刻的體認。好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和事業(yè)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對于書中的這段話特別的認同,一次好的閱讀就是一次思想的成長。希望在馬老師的閱讀營里能閱讀到更多的好書。感恩馬老師無私的付出,感恩小伙伴一路相伴!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2000字
不得不承認,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書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讀書,但凡看得見且識字的人不就會讀嗎?中國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紀便在家長的殷切教導下讀起了書。讀書,不就是拿一本書,然后翻開扉頁,或精讀或略讀,把書中所寫都看完而已嗎?難道讀書還有什么特別的規(guī)則?
作為愛讀書之人,我看過的書也算不少。我的書櫥里有各種類型的書,人物傳記類的,童話類的,長篇小說類的等等。但簡單來說便是兩類,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我個人喜歡的讀書方法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于娛樂性質(zhì)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于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jīng)常反復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但是共同點就是我不愛勾勾畫畫。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并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說實話,最初,我是抱著玩笑和好奇的心態(tài)讀這本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后,我確實學到了許多。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并不再會去翻閱。我這種做法在作者眼中無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
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個別好書每讀一遍都有新發(fā)現(xiàn),有些在第一次讀時覺得枯燥乏味的書,在第二遍讀時也顯現(xiàn)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謂收獲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許多可看的書。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tǒng)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但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換句話說,我讀書大多是為了打發(fā)時間或追隨喜愛的作家,并不是為了閱讀而閱讀。對于閱讀,我們應當懷著虔誠的心態(tài),去體味,去感受。
而對于閱讀的態(tài)度,則是主動。讀書是與作者的對話。一本新書仿佛是一個陌生人,他飽含學識卻不愿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地去拿起一本書,才開啟了你與作者的交流之門。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于時代的局限性,這本書關于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xiàn)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電子產(chǎn)業(yè),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為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于閱讀紙質(zhì)書籍,對于電子書、網(wǎng)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盡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為了放松或打發(fā)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tài)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著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于作者,對于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沒有什么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