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漫記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5篇
推薦文章
近日,有幸拜讀于老師的《教海漫記》這本書,感到這本書本色天然,語言質樸,沒有一絲矯揉造作,毫無半點虛假摻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教海漫記讀后感,供大家參閱!
教海漫記讀后感
翻開《教海漫記》的目錄,可以看到本書分為四個篇章,首先是教育篇、其次教學篇,接下來是修養(yǎng)篇、最后是其他篇。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教育教學篇,開始研讀。不知不覺中我仿佛進入了于老師的課堂:學生思維活躍,形象豐富,言語生動,瑯瑯書聲不絕于耳,時而還發(fā)出陣陣笑聲。此時此景,使人驚嘆,發(fā)人深思:為什么于老師的語文課達到這樣高的境界呢?我想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兩點,一是教育觀念,二是教育藝術。
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呼喚語文本位的復歸,主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因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掘學生的心里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天賦,使學生在掌握語文能力的過程中,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fā)展,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面臨的課題。于永正老師三十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印證了他的學生主體觀、學生發(fā)展觀和學生創(chuàng)造觀。
過去我們常說教學要“吃透兩頭”。吃透教材雖然不容易,但只要悉心鉆研,教材是可以駕馭的。惟有“吃透學生”,一直是教學中的大難題。于老師認為,在教學中,教案應爛熟于心,應將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師眼里的學生,不僅有共性,而且有鮮明的個性。就某一個學生而言,在教學活動中的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都不盡相同,時而高興,時而焦慮,時而困惑,時而頓悟。教師的任務是伺機誘導,巧于點撥,學生就思維堵塞時疏導之,心理困惑時開導之,精神倦怠時激勵之。上課時,于老師或注目,或頷首,或微笑,或撫摸學生的頭,或給學生講悄悄話……總之,言語的,非言語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準確地傳達某種信息,給學生注入興奮劑。
于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追求一種藝術化的境界。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茖W要遵循規(guī)律,藝術要講求審美,讓學生在形象感染、情感熏陶、精神愉悅中學習語言,發(fā)展語言,促使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課堂氣氛活起來。于老師說:“教學中最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體構思與設計,而是對細節(jié)的處理,是一句機敏的話,一個得體的動作。”學會“用眼睛說話,可以少費口舌,使課堂干凈。”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既有活潑的心靈飛躍,又有凝神寂照的內心體驗。他認為,什么藝術都在一個“心”字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對學生情感的催發(fā),心弦的波動,教學節(jié)奏的調控以及對學生及時反饋的變通處理等等,全都“存乎一心”。
從于老師幾十年的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看,于老師的教育觀是滲透著、浸潤著深深的愛的現(xiàn)代教育觀。于老師了解兒童,理解兒童,信任兒童。他常常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他和孩子們同唱、同跳、同樂、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靈的溝通,有動作的默契。他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閃光點”,懂得用最美的語言去激勵學生。于老師懂得寬容。教師的寬容,不僅是一種教育方法,更始教學生懂得怎樣做人。于老師說:“發(fā)脾氣很容易,忍耐卻很難,雖然只需要幾秒種。”他還說:“花朵是色彩斑斕的,學生是五彩繽紛的。”可見,學生不可能齊步走,教育不應搞“一刀切”。我們要倡導“偏愛差生”,這也是一種高尚的寬容。
讀完《教海漫記》,才明白于老師的良苦用心。這是他數(shù)十年教育實踐的經驗集粹,是他教學生涯的紀錄,也是于老師內心情感的真實袒露。其中蘊涵著的理論活力和人格魅力,值得我繼續(xù)認真研讀。因為,這些正是我教育教學的追求所在。(董明利)
教海漫記讀后感
今天我讀了于永正老師寫的《 教海漫記 》 一書 ,讀完之后,不禁為于老師的智慧、詼諧、冷靜、鎮(zhèn)定和寬容所折服。 于老師所接觸的學生,和我們所教的學生差不多,也有非常鬧心的。但無論多么難纏的角兒,到了于老師手里,過上一段時間,他就脫胎換骨,令人刮目相看了。你不得不佩服于老師的教學藝術。他的語言風趣、幽默,且含著無盡的智慧。沒有極其沉著、冷靜的頭腦豈能自如的駕馭這些 “ 難纏的角兒 ” ?我覺得于老師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還是因為他能忍耐自己的怒火,能寬容學生的錯誤。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所以他的一切教育手段、教育行為、教育語言都能為孩子的終生發(fā)展奠基,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的奇跡。
于老師說:教師這門職業(yè)要求于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就是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幾秒鐘,想一下:你是教師。這樣會幫助你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fā) 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你的學生談 話 。 因為:發(fā)脾氣很容易,忍耐卻很難,雖然只需要幾秒鐘。再看看我們的教師隊伍中,又有多少教師能像于老師一樣 “ 退一步 ” 處理學生犯錯和學習落后呢? 說實話,誰都不想發(fā)生這樣的事,但就因為學生犯了一些錯誤,或沒完成作業(yè),我們教師就真的有必要如此大動干戈,怒不可遏的致學生于 “ 死地 ” 嗎?難道除了打罵、侮辱、嘲笑,就再也沒有別的好法了嗎?都說 “ 條條大路通羅馬 ” ,可我們教師為什么非得選擇 “ 體罰 ” 這一條路呢?如果體罰真能解決孩子的一切問題,那家長還要我 們教師做什么?社會還要我們學校做什么? 教師,確切的說,現(xiàn)在應該稱為 “ 導師 ” 。在學生成長的路上,我們只是一個引導者、一個協(xié)助者。千姿百態(tài)的孩子,需要我們用萬紫千紅的眼光去看他們。他開花了,我們?yōu)樗恼?他只有綠葉,我們再為他施肥;他干枯了,我們?yōu)樗麧菜?他生病了,我們?yōu)樗屜x …… 縱使他還埋在土里沒有發(fā)芽,我們也不要放棄,說不定你松松 土,他就鉆出來了呢! 所以,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孩子,其實就等于給了孩子成長的機 會。要相信,只要你給他機會,他就一定會還你一個驚喜!
教海漫記讀后感
前段時間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深有感觸。
這本書全部是于老師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了他對教育,對人生的感悟,處處折射出理性的光輝和人格的魅力。其中對于《微笑教學》,我印象尤其深刻。 教育心理學家說:微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潤滑劑;老師帶著微笑出現(xiàn)在課堂上,就會在教與學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就能讓學生在和藹可親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
有人說:“于永正教學上的成功,多半歸功于他的微笑。”
于永正,真不愧是特級教師啊!“課堂上我努力保持著歡愉的心境,用微笑和詼諧去化解班級里偶爾出現(xiàn)的令人不快的事。須知,驚蟄的是春雷,化雨的才是春風。”他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課堂上,面對反復讀錯的孩子,面對擺弄“橡皮汽車”的孩子,面對玩弄蟋蟀的孩子,面對開小差至畫畫的孩子……他始終抱有一顆寬容之心,微笑以待,詼諧處置。這份微笑,這份詼諧,折射出了怎樣的理性,怎樣的人格魅力啊?不禁想起了另一個特級教師薛法根說過的一句話:“人,有人品;課,有課品。一個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奠定了他的語文課堂的品位,課品如人品。”
讀完于永正《微笑教學》一文,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見絀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狀況,深思自己的內在品質……也許,我不僅僅遇事缺乏耐心,還缺乏寬容心,無法容忍我的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無法容忍他們犯我觀念中的“原則性錯誤”,也許,這正是我欠缺耐心與寬容心的表現(xiàn)啊!今后,我將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用微笑面對學生,包括那些經常惹老師生氣的孩子。
同時 于老師眼里的學生,不僅有共性,而且有鮮明的個性。就某一個學生而言,在教學活動中的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都不盡相同,時而高興,時而焦慮,時而困惑,時而頓悟。教師的任務是伺機誘導,巧于點撥,學生思維堵塞時疏導之,心理困惑時開導之,精神倦怠時激勵之。上課時,于老師或注目,或頷首,或微笑,或撫摸學生的頭,或給學生講悄悄話……總之,言語的,非言語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準確地傳達某種信息,給學生注入興奮劑。于老師說:“教學中,最能給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體構思與設計,而是對細節(jié)的處理,是一句機敏的話,一個得體的動作。”學會“用眼睛說話,可以少費口舌,使課堂干凈。”這樣,在課堂上學生既有活潑的心靈飛躍,又有凝神寄照的內心體驗。他認為,什么藝術都在一個“心”字上。教學作為一種藝術,對學生情感的催發(fā),心弦的撥動,教學節(jié)奏的調控以及對學生及時反饋的變通處理等等,全都“乎存一心”。于老師說,教師也是一本教科書。我認為,他更值得我們所有的老師去讀。
教海漫記讀后感
最近,我拜讀了于永正老師的《教海漫記》,有很多感慨。使我知道名師的背后都付出了非同一般的代價,他們的成績是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他們是用辛勤的汗水澆灌了今天的成功。
于老師不愧為名師,他的思想真的很有見地的。在教育篇中,于老師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要“蹲下來看學生”,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用心靈和孩子們溝通。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世界,要知道在孩子們眼中,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有感情的。的確,孩子們的內心充滿著幻想,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給理想插上翱翔的翅膀,千萬不要讓孩子天真爛漫的聯(lián)想和想像在我們的搖籃中夭折。當然這一點說來容易,做起來就有相當?shù)碾y度了,需要教師用很長時間、很多精力去體會,尋找教育的最佳方法。
教學篇是我感觸最深的。通過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學會了許多有關教學的方法。我就其中的一個方面淺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于老師認為,在教學中,教案應爛熟于心,應將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師眼里的學生,不僅有共性,而且有鮮明的個性。就某一個學生而言,在教學活動中的每個階段的心理特點都不盡相同,時而高興,時而焦慮,時而困惑,時而頓悟。教師的任務是伺機誘導,巧于點撥,學生思維堵塞時疏導之,心理困惑時開導之,精神倦怠時激勵之。上課時,于老師或注目,或頷首,或微笑,或撫摸學生的頭,或給學生講悄悄話……總之,言語的,非言語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準確地傳達某種信息,給學生注入興奮劑。
于老師提出在教學中要微笑,我想拓展一下,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不妨也采用“微笑教育”。學生們還很小,在這個不諳世事的年齡段,學生們犯些小錯誤是避免不了的,我們要理解學生,我相信學生們也會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其實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當老師以一種微笑的姿態(tài)對待他們的錯誤時,孩子們好像迅速地長大了一樣,很誠懇地向老師承認錯誤。如果拿嚴厲的批評與這種批評方式作比較,效果就很明顯了。嚴厲的批評之后,從表面上看,學生低下了頭,也認了錯,內心如何呢?這種批評的背后隱藏著很大的隱患,即學生會對老師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對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失去興趣。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學生在課堂上表現(xiàn)也就不再積極,成績自然而然也就下降了,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效果。而相反,老師總是微笑著面對學生,包括微笑著對待他們的錯誤,學生們一定會被老師的包容所感動,一定會從內心深處感激老師,我覺得這就是一種教育教學中的“良性循環(huán)”。
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師寬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寬廣的胸懷,豁達的氣度,開朗的性格,豐厚的知識,詼諧的談吐以及端正的教學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別的,乃是老師的美德懿行,知識和能力的結晶。要達到這種境界,必須付出相當?shù)拇鷥r和艱辛。
于老師在教育教學方面付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年輕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師為榜樣,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幫助孩子成人成才,讓孩子們在微笑中長大,微笑著去迎接燦爛的明天。
教海漫記讀后感
仔仔細細讀過《教海漫記》,竟然愛不釋手了,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一直激勵著我,感動著我。我深深地感受到,于永正老師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朋友和親人、熱愛一切美好東西的人。然后,他才是一個學養(yǎng)深厚的教育家。正如于老師所說,“我當了特級教師后,最大的感受,我覺得我應當是個 “人”了”??础督毯B洝罚疫呑x,邊想,邊記,精彩之處圈圈點點,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
首先我覺得它能提高我們的文學修養(yǎng)和寫作技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讀到了很多意蘊雋永的詩句,發(fā)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美精彩的段落文章,“不搖花已落,無風花自飛”,“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那奇特的石,那深邃的洞,那叮咚作響的泉”。有時讀到精彩之處,我也招呼兒子來一起看,《春天的果園》,《二八月看巧云》兒子也很喜歡。于老師在書中還教我們多動腦,勤動手,養(yǎng)成寫作的好習慣。不管是生活的,還是工作的。“寫不出來硬寫,人總是有惰性的,必須是自己給自己加壓”。有些不尋常的想法是很有價值的,且往往稍縱即逝,永不再來?,F(xiàn)在我們寫教育隨筆,寫教學感悟,就是要捕捉一些課堂瞬間生成的想法和思維的火花。既是練筆,也是我們教學經驗的積累?!督毯B洝分芯陀袩o數(shù)這樣的案例,他們猶如一面鏡子,促使我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
作為一名教師,教育技巧相當重要?!督毯B洝穼Υ俗隽舜罅康脑攲嵉拿枋?,有很多的課堂實錄。他要我們既要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又要因你的無所不能而讓學生對你無比崇拜。于老師從課堂導入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寫字訓練到培養(yǎng)人的審美能力,從組詞造句到指導學生寫作,從語文教學到藝術培養(yǎng),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到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觀,無不體現(xiàn)了于老師不凡的教育功底。我們看于老師課上的好,并不是他天性就具備的素質,而是在上課之前經過了縝密的思考,反復斟酌,然后才能融會貫通,揮灑自如。尤其是他指導學生寫作給人的印象最深刻,他畫的漫畫四毛考試和四毛練武,就是十分新穎獨特的作文引導方式。學生興致勃勃,“情動而辭發(fā)”,何愁寫不好作文呢?
通過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就是要不斷地學習。于老師說:“站在圖書館的書架前,我覺得自己很渺小,一切知識我都想采擷。”作為學生表率的老師更應該不斷地充實、豐富自己,不管是音樂的,美術的,天文的,地理的,我們都要涉獵。“指不定哪塊云彩會下雨”,哪節(jié)課上就能用到。我們還要多聽課,聽優(yōu)秀老師的課,能開眼界,長見識,聽一般老師的課,能窺見已之短,少走彎路。俗語說:“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
讀了這本書,我們會覺得于老師為他的學生付出了很多。但是他也收獲了,收獲了很多我們常人體驗不到的快樂和幸福?!督毯B洝?,它如一泓清泉,滌蕩著我們的的心靈,它如一把開心的鎖,解開我們心頭許多的困惑,它如開啟的一扇窗,讓我們欣賞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奇妙。老師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沿著于老師的足跡,去開創(chuàng)一片屬于自己的教育新天地。
相關文章:
1.教海漫記讀后感
5.教海漫記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