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簡介
看完《曾國藩》三部曲心情沉重,久久不能平靜。想寫一個讀后感向作者、向曾國藩致敬,卻總是怕寫輕了他,這樣的觀念橫亙在腦海中,使我做不到翻開新的篇章,開始新的旅程。我決定克服它。
提到曾國藩,實在感覺作為一個菜鳥的我裝不下他那浩瀚的思想以及強大的靈魂。毛澤東曾說: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博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進俱傾記。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而世人對他的評價自他在世時就多有褒貶。喜歡他的人把他比作方叔、召叔、諸葛亮、房玄齡,比作郭子儀、李光弼、李沁、裴度、王陽明,比作韓愈、歐陽修、柳宗元,甚至還有人將前賢的長處都集中到他一人身上,說他德近孔孟,文如韓歐,武比郭李,勛過裴王,是一代完人,后世楷模,不僅大清朝找不出第二個,就是古代也少有幾人可以比得上。這些頌揚,曾國藩從來都是聽而后哂之。倒是在臨終前找到陳廣敷先生聆聽他對自己一生的批評。
“約摸四十一二歲年紀,中等身材,寬肩后背,戴一頂黑鯊處士巾,前額很寬,上面有幾道深刻的皺紋,臉瘦長,粗粗的掃把眉下是兩只長挑挑的三角眼,明亮的榛色雙眸中射出兩道銳利、陰冷的光芒,鼻直略扁,兩翼法令又長又深,口闊唇薄,一口長長的胡須,濃密而稍呈黃色,被湖風吹著,在胸前飄拂......”全書以禮部右侍郎兼吏部左侍郎奉旨擔任江西鄉(xiāng)試正主考官的曾國藩在接到母親逝世的消息之后開缺一切職務回籍奔喪的路上遇到的種種事情開筆,交代了上述外貌形態(tài),并在文初即體現(xiàn)出曾國藩識人用人之才。給讀者展現(xiàn)出一個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活生生的曾國藩,從此再聽到此人,不再只是薄薄的紙上輕飄飄的三個字。
咸豐三年,即1853年1月,43歲的曾國藩接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出保桑梓。此時的曾國藩遍兼五部侍郎,國家大事件件都能應付裕如,躊躇滿志,對自己要求文要有韓愈的成就,武要有李沁的功績,從而彪炳史冊,留名后世。同年3月,太平軍攻占江寧,定都天京。9月,曾國藩移駐衡州練兵。11月,建衡州船廠趕造戰(zhàn)船,并購買洋炮,建水師。
咸豐四年,即1854年2月,44歲的曾國藩奉命率師出征太平軍。他平時最崇拜那種從容鎮(zhèn)靜、藏大智大勇于胸中而不露聲色的古代名相風度,但在出征前也興奮到難以自抑,懷著激憤的心情寫出了以衛(wèi)道保教為旗幟的《討粵匪檄》,統(tǒng)帥17000人,揮師北上。5月,兵敗靖港,投水自盡被救。同年,攻陷岳州、武昌、田家鎮(zhèn)。咸豐帝先令其署理湖北巡撫,后收回成命,改賞兵部侍郎銜。
咸豐五年,即1855年2月,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總攻湘軍水營,燒毀大量湘軍戰(zhàn)船。當時45歲的曾國藩座船被俘,文卷冊牘俱失。公憤極,欲策馬赴敵以死,羅澤南等力勸乃止。次年,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與天王洪秀全內訌(天京事變),楊秀清部兩萬余人同歸浩劫,連嬰兒都不能幸免,天京城里血流成河,尸積如山,演出了中國歷史上空前未有的一幕內訌慘劇。太平軍元氣大傷。
咸豐七年,即1857年2月,其父去世,47歲的曾國藩偕弟曾國華回籍奔喪。7月,兩次上疏,請求在家終制獲允。此時的曾國藩,滿肚子的艱難辛苦、屈辱創(chuàng)傷,傾不完、吐不盡,信奉“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的他,也不愿向別人傾訴。滿腔熱血、一顆忠心為了收復皇上的江山,捍衛(wèi)孔孟名教的尊嚴,卻落得皇上猜疑,地方排擠,四面碰壁,八方齷齪,幾陷于通國不容的境地。這么多年,除了痛苦,得到了什么呢?出路在哪里?前途在哪里?曾國藩滿心彷徨、疑惑,只覺眼前天昏地暗,心情萬般蒼涼。
回家之后的曾國藩不斷回憶帶兵打仗的往事,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最終通過細細品味《道德經》《南華經》,大徹大悟,從而改變過往的行為方式,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韓之法事,雜用黃老之柔弱,以更為圓熟的技巧、老到的功夫,重新登上充滿血與火的政治舞臺。1858年7月,曾國藩接上諭出辦浙江軍務。1859年11月,曾國藩擬四路進兵之策,攻取安慶。
咸豐十年,即1860年7月,50歲的曾國藩接上諭賞加兵部尚書銜,馳往江蘇,署理兩江總督。
咸豐十一年,即1861年8月,《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9月,湘軍攻陷安慶。11月,奉旨督辦四?。ㄌK、皖、浙、贛)軍務,其巡撫、提鎮(zhèn)以下悉歸節(jié)制。12月,在安慶創(chuàng)辦內軍械所。年底,定三路軍進軍之策:以圍攻金陵屬之國荃,而以浙事屬左宗棠,蘇事屬李鴻章,于是東南肅清之局定矣。
同治元年,即1862年,52歲的曾國藩已官至欽差大臣、協(xié)辦大學士、太子少保、兵部尚書銜節(jié)制四省軍務兩江總督。2月,左宗棠率軍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鴻章率軍抵上海。5月,曾國荃率軍進駐雨花臺,會同彭玉麟的水師圍攻天京。
同治三年,即1864年6月,湘軍破太平天國的天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毀,平民死傷無數(shù),南京人稱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為“曾剃頭”、“曾屠戶”。7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國荃賞太子少保、一等伯爵。八月,奏準裁撤湘軍,最后只剩三萬人左右,且主要是水師。
1865年至1866年,曾國藩率軍赴山東剿捻,最終失敗,招致眾多非議。后來,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沙河百里防線”,希望借此天塹消滅捻軍。
1867年至1868年,曾國藩在江南制造總局下設造船所試制船艦。同時擬譯書館;會同李鴻章將江南制造總局由虹口遷至高昌廟,征地擴遷;奉上諭改授武英殿大學士;至上海視察江南制造成總局;為江南造船廠試制的第一艘輪船,取名“恬吉”;改任直隸總督。
同治九年,即1870年,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到天津后,考量當時局勢,沒有與法國開戰(zhàn),接受了一系列屈辱要求,成為人生大憾,追悔莫及。
同治十年,即1871年8月,61歲的曾國藩挈李鴻章聯(lián)銜會奏《擬選子第出洋學藝折》。9月,視察水陸各營防務、訓練情況。
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2月,62歲的曾國藩領銜上奏:促請對派遣留學生一事盡快落實。并提出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推薦陳蘭彬、容閎為正副委員常駐美國管理。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yè)局,薦舉劉翰清總理滬局選送事宜。
此時的曾國藩時發(fā)腳麻之癥,舌蹇不能語。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發(fā)腳麻,長子曾紀澤扶掖回書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聞訃,輟朝三日。追贈太傅,謚文正,祀京師昭忠、賢良祠。6月25日,靈柩運抵長沙。7月19日,葬于長沙南門外之金盆嶺。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縣(今望城區(qū))湘西平塘伏龍山。與夫人歐陽氏合葬。
曾國藩自29歲開始寫日記,32歲開始致力程朱之學,每日必做日課,以早起、主敬、靜坐、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yǎng)氣、保身、日知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等12條戒律要求自己,持之以恒,至終不綴。書中有一處描述可以說明曾國藩嚴于律己到什么樣的境界:有一次曾國藩在視察江南制造總局的威靖號炮船時,邁著大步從船頭走向船尾,眾人不知何故,默默注視。到了船尾,他問炮船設計師:“威靖號大概二十丈長吧!”這個數(shù)字與實際尺寸相差無幾,眾人很詫異他何以猜得如此之準。曾國藩笑道:“哪里是猜!我是用腳步量出來的,我走六步為九尺,剛才走了一百三十步,估計在二十丈左右。”眾人忙問:“您平時走路都這樣嗎?”“我從道光二十三年跟著鏡海先生讀《朱子全書》以來,便為自己的行坐起居制訂了一套規(guī)矩,二十多年里,只要不生病,都基本遵守了。”“不為圣賢,便為禽獸”,正是對自己抱著這樣決絕的態(tài)度,曾國藩才一步一步從平凡走向卓越,最終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信奉“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的曾國藩始終以“忍、勤、儉”三字嚴格要求自己,雖身居高位,卻從不為錢財外物所惑,書中也曾多次描述他的書房:幾個木箱、一張簡易木床以及洗的泛白的被子、一張?zhí)梢?、一個茶幾、幾條木凳外,寬大的書房再也沒有任何其他擺設和裝飾。這總會使其他見過的人萬分驚詫,不能相信曾國藩的臥房竟如此簡陋。
曾國藩平生最喜相人,常以善相人自居。有一次李鴻章向曾請教如何識人,他分享了自己的口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他說:做官不同于做學問,世事紛繁,人心不一,官場復雜,尤為微妙,識見固要閎深,行事更需委婉,曲曲折折、迂回而進、當行則行,當止則止,萬不可逞才使氣,只求一時痛快?!痹鴩盟R布用的是他的踏實謙訥,用李鴻章用的是聰明乖覺膽大心細,對于用人,曾國藩曾說:“世上之人,其聰明才力相差都不太遠,此暗則彼明,此長則彼短,在用人者審量其宜。山不能為大匠別生奇木,天亦不能為賢主更生異人。”
曾國藩除了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還是一名偉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家庭具有高度責任心,一生修家書近1500封,對曾氏后人產生重大影響。兩百多年來,自曾國藩以下八代人中無一“敗家子”,有名望者多達240余人,構成了一個聲名遠播的華夏望族。他在臨終前留下遺書“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極品,而學業(yè)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此四條為余數(shù)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并傳之于子子孫孫。則余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在此種教育及影響下,曾氏家族英才層出不窮,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
曾國藩的身上有太多可令后人學習的品質,不管是勤奮、簡樸還是謙虛謹慎、自律擔當,每一項都是我們學習一生的課題。尤以他那句“自視無所蓄積,唯有多讀書而已”,給我很大的沖擊和反省。反觀對照,甚覺自慚形穢、無地自容。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在青年代表座談會上強調:“‘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yè)靠本領成就。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蔽覀冏鳛槟昵嘁淮?,更要以此為人生信條,深刻明白學無止境,向善變好同樣沒有上限。借用一段話做個結尾:人在旅途,書中鋪有上升階梯;人在凡塵,流年似水天道酬勤;人在人間,寬厚修得眾生敬服。(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