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老舍《四世同堂》書籍讀后感
推薦文章
《四世同堂》開始于抗日戰(zhàn)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jié)束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jīng)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1老舍《四世同堂》書籍讀后感五篇范文,歡迎參閱。
《四世同堂》書籍讀后感一
磕磕絆絆讀完了《四世同堂》,如果我說自己被激起了什么愛國主義熱情那是假的。我看了太多東西,我沒辦法恨,我只覺得他們可憐,只覺得悲傷。最讓我難過的是書以外的東西——老舍本人。他有多么愛他的北平,仿佛那里每一條河都是他的血脈,每一掊土都是他的身體,每一陣風(fēng)吹都是他的呼吸。我知道他是真恨,他寫道日本人怎樣糟蹋北平,漢奸怎樣無恥,他恨得咬牙切齒。
他一時溫柔地回憶起北平的種種傳統(tǒng)和小買賣,一時痛心地描述北平的蕭條,一時冷笑諷刺著日本人的惡劣,一時又陷在瑞宣式的矛盾里無法自拔。老舍就是所有人物的集合。是祁老人的圓熟溫和,是天佑的老實沉默,是瑞宣的儒雅掙扎,是錢詩人的錚錚鐵骨。一種文化到了熟爛的地步,人們就會陷入一種無法言說的分裂。北平太熟了。老舍罵的是外敵,恨的是外敵。即便對于漢奸,他不過說他們“無聊”。他費盡苦心給小說安排了一個尚為和美的結(jié)局——他仍是愛,愛北平,愛北平的老百姓。他也相信自己這份愛,他想如果沒有日本,北平人就會和和美美地過下去,祁家就會一代一代,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
誰曾想,他就是被他所深愛的北平推向了絕路。那天老舍被打得皮開肉綻之后,已經(jīng)站不起來,有人怕他當(dāng)場被打死,就把他拖到附近一個派出所。幾個紅衛(wèi)兵聽說他是“反革命”,馬上又進屋你踢一腳,他踹幾下。我知道消息已經(jīng)是晚上了,到派出所把他扶回了家。第二天,聽說我離家不久,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主席詩詞》就出去了。走到院里,他見4歲的小孫女在那里玩,還把小孫女叫到面前,拉著孩子的小手說:“跟爺爺說再見。”老舍出門后,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此湖今已不存,改建成地鐵停車場)邊,坐在那里讀起了《毛主席詩詞》。整整讀了一天,天黑以后,他頭朝下、腳朝上投進了那一汪平靜的湖水。
一直找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人告訴我,太平湖有一個老頭兒投水死了,好像是老舍。我找到湖邊,見到他已被人撈上來,平放在地上。他嘴、鼻皆流著血,上身穿白襯衫,下身穿藍褲子,腳上的黑色千層底鞋子,白色的襪子等都干干凈凈。可見那是他把頭埋進水中之后,自己用雙手硬性扒住湖崖石頭淹死的。(老舍夫人對歷史的回憶,節(jié)選自《太平湖的記憶—老舍之死》)不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和難以忍受的精神折磨,他怎么舍得以這樣慘烈的姿態(tài)告別深愛的北平?《四世同堂》里的錢詩人忍受過日本人的虐待,依然不屈不撓反抗著,依然睜大了雙眼等到了解放的那一天。我想,老舍先生也可以這樣——如果折磨他的是日本人。
可是不,偏偏是他深愛的中國人。面對外敵,你或許還可以因了民族大義忍辱負重,可面對自己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陷入分裂:我是對的嗎?如果所有人,所有中國同胞,所有北平同胞,都說我是錯的,那我怎么證明自己沒有錯?我怎么知道自己真的沒有錯?可是如果我錯了,我有錯在哪里?錯在太愛?還是錯在把這種愛寫了出來?也許你可以想起《四世同堂》里祁天佑正是死于投水自殺,老舍居然把他的死寫得凄美,寫得歷歷在目,寫得如見如聞,仿佛他的魂靈也在此刻死了一回。如果你是宿命論者,你或許會更加感概??墒窃谀菚r的中國,所有人都可以洞見自己的宿命:說不定哪一天,你就是那個今天被“革命群眾”折磨致死的人。愛得太深,就無法忍受來自對方的一點點傷害。
我不知道為什么總是對老舍的事特別心痛,我甚至很難一下子想起他的樣子。我想時至今日中國總應(yīng)越來越寬容才對,我以為能一統(tǒng)整個中國的意識形態(tài)已經(jīng)開始消隱。我不喜歡紅寶書,一點也不喜歡,也不喜歡千人一面的藍衣藍褲。我以為中國人終于開始珍重“個人”,終于開始學(xué)會自己思考,終于有了一個獨立于“官方”之外的腦子。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悲觀主義者,現(xiàn)在看來,我的估計還是過于樂觀。中國人什么時候才能學(xué)會愛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停止那些表示自己不值得被愛的行為。什么時候我們能學(xué)會正常地、正確地、溫柔地,愛與被愛。
《四世同堂》書籍讀后感二
書架上,一本書引起了我的注意,書的名字具有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氣息,名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記敘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tài)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丑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里的住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guān)系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后和冠曉荷的結(jié)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xué)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zhàn)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經(jīng)不是一個急躁的學(xué)生,而變?yōu)榱擞胸S富的閱歷和抗戰(zhàn)斗經(jīng)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wù)的招弟,在抗戰(zhàn)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zhàn)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書中曾經(jīng)講述了一段日本人殘害中國人的片段。日本人發(fā)給北平人的共和面,弄壞了北平人的腸胃,日本人怕這種病傳染到日本居民身上,就把這些暈倒的,鬧肚子七名病人的,都用大卡車拉到野外,把他們活埋了。多么殘忍的暴行!
可恨的是,現(xiàn)在的日本極其右傾。執(zhí)意搶奪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釣魚 島,刻意制造中國威脅論,有意修改和平憲法,不承認侵略歷史,修改中學(xué)歷史教科書,把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 殺輕描淡寫為南京事件,在軍國主義道路上越走越深,引起中韓鄰國人民的不滿和憤怒。面對這些,我們的態(tài)度是堅決的,我們曾經(jīng)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我們有著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更要在維護主權(quán)和國家尊嚴上進行艱苦卓越的斗爭!
掩卷沉思,我立志發(fā)奮學(xué)習(xí),為國家和社會做一份貢獻,成為一個愛國愛家和自強不息的人。
《四世同堂》書籍讀后感三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四世同堂》,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個便簽,上面寫著三句話: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文學(xué)經(jīng)典;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老舍: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的一本書。尤其是老舍先生說的這一句話,最讓我記憶猶新,讓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一層的愛意。
首先,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里的26位主人公,他們分別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韻梅,李四爺,祁老太爺,孫七,天佑,馬老太太,錢先生,小順,祁瑞全,妞子,祁瑞豐,丁約翰,長順,冠曉荷,白巡長,大赤包,小文,藍東陽,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經(jīng)典名著。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后的畸形世態(tài)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與震撼,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丑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貞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史詩般的展現(xiàn)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作出的杰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來的寫作經(jīng)驗,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shù)形
《四世同堂》書籍讀后感四
花了幾個星期,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個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寫出神韻來了。說看這書能激發(fā)出什么愛國熱情是假的,我就是覺得做人要有做人的準則。
北平淪陷了,日子還要過,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么怎么好,死也是為了活。我開始就奇怪,為什么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來的就是懦弱無能。在我看來,亂世中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能夠保全自身、保全家人,還能為別人多少也做些貢獻,也是一種抗?fàn)?。而且是廣大人民群眾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么可恥的事情。畢竟,絕大部分人心里都有善良,可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到最后,連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么矛盾了。
我說,小說寫得殘酷。我以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氣,必會有一番作為。結(jié)果呢,就稀里糊涂地被錢詩人炸死在臺上了。什么都沒能做,心中懷著那么大的仇恨,什么都沒做成,還不是讓日本人害死的,是讓大家最最敬重的錢詩人。大家說錢詩人是導(dǎo)師,太言過其實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為了愛國,又有多少是因為仇恨。如果他沒有錢仲石那么個兒子,沒有冠曉荷那么個鄰居,誰知道他會不會像牛教授那樣啊。因為國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個份上,任何人都會去反抗、去斗爭。老舍也沒想把他寫成完人,他為了報仇害死了無辜的人,日后也必要為此而懺悔。
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人品質(zhì)低劣是罪有應(yīng)得。而像冠曉荷和祁瑞豐,老舍簡直都不愿意去批判他們,只說他們是無聊。他們是北京文化的極端產(chǎn)物,下場可算是滑稽。一心做_、做特務(wù)、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后還是叫日本人給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歲月是的,對誰都那么客氣有禮??墒堑搅藨?zhàn)爭年代,卻只懂得忍,逆來順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歡錢詩人,我對他就沒什么感覺。但我喜歡他的一句話,大意是:到什么時候都不許灰心,因為一個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別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墮落了。什么時候都要懷著希望,不能絕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zé)o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就是要有待后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種美德。
《四世同堂》書籍讀后感五
四世同堂,曾祖重孫齊聚一堂,本是一件多么欣喜的事,然而在特殊時期,卻變了味道,比如說被奴役,被侵略的時期。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炮火把北平,一座滲透了悠久文化歷史的舊日都城,轟開了一個大口子,矮個子的日本人占領(lǐng)了這里,當(dāng)上了主人,而世世代代生于此居于此的北平人先是愣了一下子,而后便開始了亡國奴的生活。
祁老人,一個自居經(jīng)歷過人生大起大落的老者,憑著他的閱歷和長者的經(jīng)驗,一邊讓長孫媳婦用破缸頂住門,預(yù)備好三個月的吃食,一邊數(shù)寶似得訴說著什么戰(zhàn)事在北平不過三個月的事兒,無需驚慌,只要有那破缸在,只要有夠吃三個月的糧食和咸菜,一切都無需驚慌。北平遇著的事兒多了去了,什么娃娃當(dāng)皇帝啦,八國聯(lián)軍來啦,火燒圓明園啦,西太后逃跑啦,軍閥啦,皇帝退位啦,改民國啦,袁世凱復(fù)辟啦,還不止這些個,多的說都說不完,準夠編好幾套的鼓詞,說上個幾天幾夜的。這不,新近又來了大炮,當(dāng)然也無需驚慌。
然而,一切景象都不像是三個月可以結(jié)束的,當(dāng)然日本人很想應(yīng)了祁老人的預(yù)期,三個月內(nèi)占領(lǐng)中國,完成他們偉大的大東亞計劃。然而,事實是不以計劃和預(yù)期為軌跡的,這一炮,將中國生生拉上了舞臺,演繹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史詩。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味道都浸透在字里行間,四世同堂,共同品嘗歷史的辛酸。
老舍先生,以一個北平人的視角寫了一群北平人充當(dāng)亡國奴的生活,他對他們是那么的了解,就好像他們是他的鄰居一樣;他對北平是那么的熟悉,在他的筆下,北平那么清晰和真切,比一張地圖都清晰。北平的春夏秋冬是那么色彩分明,甚至還帶著香味。和平的北平是溫柔富貴鄉(xiāng),處處可見悠閑自在的人兒,遛鳥兒的,釣魚兒的,喝茶嘮嗑兒的,賞花劃船的。五月節(jié)少不了粽子,櫻桃和桑葚,八月節(jié)的月餅和各色水果饞的你直流口水,還有那精致的兔兒爺,別說是小孩子,就是老人也愛不釋手。而這些,在《四世同堂》里只能是遙遠的回憶和陣陣的隱痛。北平人最愛和平,總不會跟人急赤白臉,而如今,什么錯也沒犯,倒被剝奪了一切權(quán)利,他們想不通,但他們能忍。忍一忍就過去了。
這一忍,就是八年,八年間,小羊圈除了房子更破了,住戶們更瘦了,衣衫更爛了,還有一半兒的人都死了。這死去的人當(dāng)中,有該死的,也有不該死的,而該死不該死的都不是壽數(shù)到了的死去,這就又徒增了不少的悲涼之感。先是錢家,因錢老先生被陷害入獄,錢大公子郁郁而終,錢老太太撞棺而死,可謂家破人亡,從此拉開了小羊圈的死亡之幕。之后是小崔,一個拉洋車的,被誣蔑為刺殺日本特使的殺手,當(dāng)眾砍頭,頭被掛在前門的第五牌樓上,身體被仍在了先農(nóng)壇的垃圾堆,他有什么錯落得個身首分離。再之后是祁天佑,祁家四世的第二輩兒,一個布鋪的掌柜,慈眉善目,一輩子沒跟人紅過臉的老實人,被日本人逼的投了河。
接著是小文夫婦和冠家姨太太,前者是名角和名琴手,因太太沒有接著醉日本軍官的媚眼而被打死在戲臺上,先生抄起一把椅子砸碎了醉軍官的腦袋,而雙雙隕落,他倆是真的藝術(shù)家,而藝術(shù)家似乎也跟別人沒什么區(qū)別,都是中國人,得罪了日本人,都得死。那冠家姨太太尤桐芳就簡單的被連帶著殺了。死了這么多了,但還沒有結(jié)束,孫七,剃頭匠,因吃共和面鬧肚子,被日本人當(dāng)做病毒傳染源,活埋于城外,他們冠之以“消毒”。李四爺,一個抬杠子的,別人搬個家,出個喪都需請他去幫忙,北平俗稱窩脖兒,本是小羊圈的領(lǐng)頭人物,誰家有個難處,沒有不找他的時候,可是糊里糊涂的當(dāng)了副里正,因一次胡同里七號雜院的兩戶人家沒聽日本的命令而被槍把打倒在地,沒過幾天就死了。李四爺死的時候已經(jīng)離戰(zhàn)爭結(jié)束不遠了,但小妞子的死是正好在日本投降了的時候,她是被餓死的,因小孩子吃不下共和面餓的只剩下皮包骨頭,輕飄飄的,好像那隨風(fēng)而飛的樹葉。冠家的五口人,除了高第一開始就跟家人唱反調(diào),而沒喪失了人性,最終還為抗日出了些力,以及姨太太尤桐芳,其他的可真是“死得其所”,因日本人而成事,因日本人而亡身。
2021老舍《四世同堂》書籍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