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孤獨六講讀后感范文5篇
推薦文章
蔣勛孤獨六講
孤獨是一種宿命。孤獨,無處不在。也許是上帝懲罰人類的一種方式。當我們擁有智慧的時候,孤獨就不可避免。每個人都感受過孤獨感,然而每個人面對孤獨感的感受都不一樣。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孤獨六講讀后感(一)
《孤獨六講》是一本講述孤獨的書。殘酷青春里野獸般奔突的"情欲孤獨",眾聲喧嘩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于躊躇滿志終于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于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但《孤獨六講》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作者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于一體。作者創(chuàng)造了孤獨美學:美學的本質或許就是孤獨。
作品前言
我寫過一篇小說叫《因為孤獨的緣故》,后來成為一本小說集的書名。
二〇〇二年臺灣聯(lián)合文學舉辦一個活動,以"孤獨"為主題,邀我作了六場演講,分別是: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和倫理孤獨。
我可以孤獨嗎?
我常常靜下來問自己:我可以更孤獨一點嗎?
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我擁抱著一個摯愛的身體時,我知道,自己是徹底的孤獨的,我所有的情欲只是無可奈何的占有。
我試圖用各種語言與人溝通,但我也同時知道,語言的終極只是更大的孤獨。
我試圖在家族與社會里扮演一個圓融和睦的角色,在倫理領域與每一個人和睦相處,但為什么,我仍然感覺到不可改變的孤獨?
我看到暴力者試圖以槍聲打破死寂,但所有的槍聲只是擊向巨大空洞的孤獨回聲。
我聽到革命者的呼叫:掀翻社會秩序,顛覆階級結構!---蔣勛
呵呵,所以呢,就瞎寫了一通!!
孤獨六講讀后感(二)
最近剛看完蔣勛的《孤獨六講》 整篇文章講述著關于青春里的情欲孤獨,無人能懂的語言孤獨,壯志滿懷的革命的孤獨,人性里隱藏的暴力孤獨,不可思議的思維孤獨,以及被愛束縛的倫理孤獨。
每個人都會有孤獨感,有些人的孤獨感比較強烈,有些人則會壓抑孤獨感,而壓抑的孤獨感,一旦爆發(fā),后果不堪設想。我們都以為孤獨很可怕,其實不然,正視孤獨,尊重孤獨,與孤獨友好相處,我們才不會有更深的孤獨感。
喧囂的塵世,人與人之間的電子溝通越來越多,微博,微信,qq等等,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越來越少,很少有人會與自己相處。葉子說,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我想是吧,因為害怕一個人的孤獨,所以佯裝狂歡驅逐那種孤獨感。
有位作家說,讀小說不要看作者寫什么,要看他沒寫什么,這本書里作者寫了六種不同的孤獨,可是卻沒有明確的說出怎么解決這種孤獨,我們知道孤獨無法避免,也不能壓抑,但是怎樣讓孤獨變成不對我們有害才是最為關鍵的。作者的意圖在于要讓我們學會正視孤獨,享受孤獨,尊重孤獨,但是既然孤獨的
談到暴力孤獨,暴力可以分為合法暴力,和非法暴力,古代對于那些犯了錯誤的人們,施以極刑,是合法暴力,而盜賊傷害了無辜者,則被視為不合法的暴力。暴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言語上的冷落,或者以愛之名的束縛何嘗不是一種暴力和倫理孤獨的結合呢?
我想,暴力的合法與否在于統(tǒng)治者的階層,符合他們統(tǒng)治的就是合法的,反對他們的就是不合法的?;蛘哒f暴力是否合法和人們既有的道德觀念也有關系,以現(xiàn)在人們接受不了的暴力形式出現(xiàn)的就是非法的,不被人接受的。
有些殘忍的,合法的暴力也許是為了給那些不合法的暴力分子以警示,只是手段過于殘酷,如果非法的暴力得不到懲戒,這個世界將會怎樣,殘酷的刑法固然可恨,而這只是用來警示人們的一種手段。
之前的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就是的暴力孤獨,而法國政府派遣戰(zhàn)機轟炸IS的大本營,則是一種合法的暴力孤獨,而人們內心里對于這種暴力是認可的,不能讓非法暴力猖獗,也不能讓合法暴力過于殘忍,在這中間就是我們該思考的地方。
這本書中有很多沖擊我原本價值觀的地方,以前我也懂得以不同的視角去看待事物,但是其中的思辨很重要,有時候結論并不重要,重要的思辨的那個過程。在我們的社會中,無論是什么都會有一個主流的東西在引導著我們,值得我們思考的卻是這其中零星的反對的聲音,不管這聲音現(xiàn)在看起來多么可笑,或者荒謬,不被人理解,但是一個社會里如果只有一種聲音,那樣的社會無疑是可怕的。
無論以后聽到別人說什么,媒體報道什么,我們要學會思考,學會分辨這其中沒有被報道出來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的腦子里才不會被別人既有的觀點占據(jù)。學會思辨,是我得到的最大啟示。
孤獨六講讀后感(三)
最近總是面對焦慮,孤獨,看了這個題目,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的。我一直想寫出我這段時間不安的情緒,可是太亂了,我?guī)缀鯚o法思考,更別說表達了。去豆瓣轉了轉,發(fā)現(xiàn)這篇書評,或者說是感想,似乎是開竅了,應該學會孤獨,耐得住寂寞。為了在我孤獨的時候記住它,我把它轉了過來,紅色的字是產生共鳴的點:
蔣勛說,孤獨沒有什么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教我高中數(shù)學的韓老師時常教導我們:要想出人頭地,就得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二者觀點實有相通之處,那就是提倡為了達到個人成功或建立獨立人格,我們應適時保持孤獨并享受彼時的狀態(tài)。
離開校園已經半年有余,感到孤獨的時刻也與日俱增,時常思索個中緣由。是因為告別宿舍生活?可我并未離群索居;是情感生活巨大的失落帶來的連鎖反應?其實心理上早就接受了失敗的命運;是長期漂泊的匆忙和心累?不出差難道就不孤獨了么。
思來想去,突然開竅,“罪魁禍首”原來就是內心越來越強烈的焦慮感。想換份工作,暫時又無能為力;想好好布置一個溫馨的家,又趕上房價暴漲;想對自己喜歡的人好一輩子,卻發(fā)現(xiàn)越來越沒有去愛的力氣...
那就活得灑脫點吧,將焦慮拋于腦后!幾番掙扎后發(fā)現(xiàn),只有沒心沒肺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種種焦慮,是因為欲望與現(xiàn)實的差距,劇烈博弈帶來的心態(tài)浮沉。天平偏向焦慮和失落,孤獨就該登場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選擇了現(xiàn)在的生活。好了,既然是人生如此,那就繼續(xù)下去吧。
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先從力所能及的思維孤獨開始吧。想起中學時期對社會知識和未知世界的如饑似渴,深夜的書房,捧著大部頭汲取養(yǎng)分、不停反芻探索的勁頭,已是喪失多年了。重拾一下這種美妙的感覺,深呼吸、泡壺茶,平心靜氣思考糟糕的本命年后人生該如何。
既然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那就好好享受學習的樂趣,別去考慮學分。
人類一孤獨,上帝就發(fā)笑。呃,就讓丫笑去吧。
最近總是面對焦慮,孤獨,看了這個題目,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這兩者是相互依存的。我一直想寫出我這段時間不安的情緒,可是太亂了,我?guī)缀鯚o法思考,更別說表達了。去豆瓣轉了轉,發(fā)現(xiàn)這篇書評,或者說是感想,似乎是開竅了,應該學會孤獨,耐得住寂寞。為了在我孤獨的時候記住它,我把它轉了過來,紅色的字是產生共鳴的點:
蔣勛說,孤獨沒有什么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教我高中數(shù)學的韓老師時常教導我們:要想出人頭地,就得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二者觀點實有相通之處,那就是提倡為了達到個人成功或建立獨立人格,我們應適時保持孤獨并享受彼時的狀態(tài)。
離開校園已經半年有余,感到孤獨的時刻也與日俱增,時常思索個中緣由。是因為告別宿舍生活?可我并未離群索居;是情感生活巨大的失落帶來的連鎖反應?其實心理上早就接受了失敗的命運;是長期漂泊的匆忙和心累?不出差難道就不孤獨了么。
思來想去,突然開竅,“罪魁禍首”原來就是內心越來越強烈的焦慮感。想換份工作,暫時又無能為力;想好好布置一個溫馨的家,又趕上房價暴漲;想對自己喜歡的人好一輩子,卻發(fā)現(xiàn)越來越沒有去愛的力氣...
那就活得灑脫點吧,將焦慮拋于腦后!幾番掙扎后發(fā)現(xiàn),只有沒心沒肺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種種焦慮,是因為欲望與現(xiàn)實的差距,劇烈博弈帶來的心態(tài)浮沉。天平偏向焦慮和失落,孤獨就該登場了。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選擇了現(xiàn)在的生活。好了,既然是人生如此,那就繼續(xù)下去吧。
情欲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倫理孤獨。先從力所能及的思維孤獨開始吧。想起中學時期對社會知識和未知世界的如饑似渴,深夜的書房,捧著大部頭汲取養(yǎng)分、不停反芻探索的勁頭,已是喪失多年了。重拾一下這種美妙的感覺,深呼吸、泡壺茶,平心靜氣思考糟糕的本命年后人生該如何。
既然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那就好好享受學習的樂趣,別去考慮學分。
人類一孤獨,上帝就發(fā)笑。呃,就讓丫笑去吧。
孤獨六講讀后感(四)
這是我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我被命運拋到了深深的谷底,黑暗不見一絲光線,濕滑而無以攀爬,喊叫卻沒有回聲!有時會深深的絕望,對人性、對生命是徹底的失望!那個時候,心中充塞著抑郁,只想就此放棄生命!有時又爆發(fā)憤怒,感到不公平,不想從此屈服于命運,那個力量讓我又斗志昂揚!就猶如一只困于古井的青蛙,一下子想爬出來,苦苦掙扎,但是卻不能改變什么!于是便又自怨自艾,想就此結束生命的探索!
而讓我能夠慢慢沉靜下來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遇到了蔣勛!這個人,以他的博學、思辨、深沉又輕靈、溫暖又冷靜的話語給我一份寧靜和舒緩,給了我重新揀擇的機會!
比如他說孤獨,我看到自己幾十年經歷中的孤獨時光,自己骨子里頭的傲然,自己想擺脫命運之手的不甘和掙扎,自己不斷想挑戰(zhàn)自我的激情!所以,就像他說的,我是一個孤獨者,注定在現(xiàn)實層面是失敗者!當然,我也始終相信我一直在活出自己生命的多彩和激情!雖然最后都是猶如彗星劃過天際,終是宇宙空間的一顆塵埃!
作為一個女人,我深深體驗到,在目前這樣的文化背景下,追求自己的生活,活出自己,是非常艱難的,因為你往往挑戰(zhàn)著周圍的價值觀!就像他評價卓文君的一段話:"我們看到男性的革命者總會以決絕的姿態(tài)出走,情緒非常悲壯,得到許多人的認同;而女性的革命少了壯烈的氣氛,卻是加倍困難,因為捆綁在女性身上的枷鎖遠多于男性,當她要顛覆所有的禮教、道德加諸于她身上的束縛時,是一場偉大卻不容易被理解的革命!"這個男人可以以這樣的角度來看一個女人的悲喜,一個女人的夢想,無論結局如何,能夠這樣被人理解,就是有價值的!所以當他能夠這樣理解卓文君的時候,我感覺自己被他理解了,進而我也理解自己了!因為我也想,從某個角度來看,我也是一個"革命者"!當然這樣說有抬舉自己的嫌疑!
另外,他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暴力的孤獨,我非常有同感!每個人內在都有一股想摧殘什么、毀滅什么的能量,同樣我也有!那個毀滅者有時冒出的聲音令我非常害怕,我會覺得自己是個惡人,是個暴君!如何去轉化這股能量呢?這是智慧!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所以,在他的言語中,他自如地述說,你會感覺到暴力也是具有美學價值的,它不是洪水猛獸!這樣,你的心自然多了份坦然和自在!
這就是蔣勛,一個思辯者給我的陪伴!我是孤獨的,同樣他也是孤獨的!他的孤獨引發(fā)我的思考和探索,所以說,所有的孤獨者走在自己的生命之路上,仰天長嘯,偶爾還可以彼此應和!
孤獨六講讀后感(五)
大部分人都是逃避,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會去面對。當人們面對孤獨的時候,會感到不自在,會害怕這樣的感受再次到來。也許這是因為人類天生就是一種群居動物,這種天性到了21世紀科技文明高度發(fā)達的時代,也無法從我們身上消失——當一個群居性的動物獨處的時候,是彷徨失措的,更甚至于會心哀致死,這一點我們可以從習慣于群居的動物們上面看到。
我們會在什么時候感受到孤獨?我覺得,正是我們處于群體的時候,才能感到深刻的孤獨;正是我們和親密的人相處的時候,才能感到深刻的孤獨。不知道大家有沒試過,當你和你的朋友們說話,但是你的朋友們并不能理解你所表達的意思,所以當你慷慨激昂的時候換來的卻是一片沉靜的時候,你是不是會感到一種深刻的孤獨感?"即使是身邊親密的人,也是無法完全了解我的。"
《孤獨六講》里面,對寂寞以及孤獨這兩種不同的感受,做出了明確的解析以及對比。孤獨不等于寂寞,寂寞不等于孤獨。寂寞與孤獨的表現(xiàn)形式雖然都一樣——一種離群的感覺,然而無論從心理感受,還是從人對離群的反應來看,都截然不同。寂寞,等于向外尋求回應而不能,就覺得這個世界再沒能回應。孤獨,等于不向外尋求回應而反觀自身,向內尋求回應而圓滿。
如果是一個寂寞的人,他怎么可能覺得快樂?他總是覺得沒人理解自己,沒人看到自己,沒人關心自己,自己因沒有關注似乎不曾存在,因而內心悲涼。他們悲涼的原因是因為,他忘了當這個世界沒有別的人的時候,至少還有一個自己存在。如果人人都肯面對自己的孤獨感,而不是選擇逃避,也許這個世界很多問題就不會發(fā)生,至少很多人的心理問題就不會出現(xiàn)。也許就是因為我們習慣在群體里面的生活,我們習慣了身邊有人的存在,即使他與你根本上是絕緣的,但是只要有一個人在,都會令自己的感覺好受些;因此,我們還未能習慣面對自己。
孤獨,其實是一種境界,是一個能讓我們好好面對自己的機會。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我們在思考中所進行的活動,我們對某件事或是某種時刻的感受,我們是否仔細的琢磨過原因呢?我們對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的感受,有的很深刻很強烈,但是如果要讓我們說出原因的時候,我們大概都很難說出來,而需要去思考、探究了之后才能說得出來。其實我們都缺乏對自己的了解,我們以為知道自己的好惡就算是了解自己了,但是僅僅是知道自己的好惡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知道我們的好惡的來源。為什么我會這么想?為什么我會這樣?當我們能解答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才能稱得上了解自我,而只有在了解自我之后,才能知道自我當中存在什么問題,自我才有可能得到發(fā)展。
其實,蔣勛這本書所寫的,要比我所感受的更加深刻。無論是情欲、語言、革命、思維、倫理還是暴力上的孤獨,都是一種孤獨,但是這么多的孤獨存在著,也因而造成了社會上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儒家雖然說到慎獨,然而卻沒有教會人面對自我的方法。記得之前去逝了的臺灣圣嚴法師說過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我們應當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