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000字范文
推薦文章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000字范文
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wěn)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為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后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000字。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000字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看到了月亮。
凡是談到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基本都會首先引用這段話。六便士指的是現(xiàn)實世俗生活。月亮,則代表著夢想。
小說以后印象派的高更大師為原型,描述了一個名叫思特里克蘭德的證券公司經(jīng)理人。在中年擁有了不錯的事業(yè)、優(yōu)渥的生活、美麗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后,他被理想或者說命運的閃電打中,拋家棄子,在巴黎一邊過著流浪的生活一邊繪畫。他看不起當時的藝術家,沒有老師,全靠自己摸索。理所當然的,畫作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甚至他自己也不認可自己的作品,他總是不停地畫畫,卻又在畫完作品后毫不在意地把作品丟棄。“我必須畫畫,就像人活著必須要呼吸一樣。”
這個落魄三流畫家的生活基本是食不果腹,全靠幾位資助人朋友過活,但他毫不在意生活物資的匱乏。這家伙是個忘恩負義的流氓。一個對他最不計回報、最慷慨大方的朋友被他弄得家庭破碎。朋友之妻愛上了他,朋友出于善良還把自己的財產(chǎn)和家讓給了他們??上袼@樣的家伙是不需要愛情的,他熱愛的只有畫布和顏料。面對得不到回報的愛,女人最后選擇了自殺,朋友則是備受摧殘最終遠走。這個家伙面對這些絲毫沒有內(nèi)疚,他不在意犧牲自己,更不在意犧牲別人,是個對待人情世故全然不在意的人,一個人類社會的異端。
所以最后他不得不離開文明社會,逃到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嶼,在土人的原始社會中生存。即使這樣他也不能適應,只能住在島嶼的偏僻角落,依靠種地和采摘椰子維持最基本的生活。這個男人最終死于麻風病,在文化符號中,這是上帝用來懲罰惡魔的。病逝前,他用畫筆在木屋里畫出了生平最具有藝術感染力的畫作,然后他燒掉了木屋。因為沒有錢去買畫布,這個男人最后的作品畫在了木屋墻壁上。
以上就是整個故事。
如果你看這本書的緣由是和我最初一樣,想通過本書認識高更大師的話,那你肯定要失望了。毛姆在這個故事里,僅是借鑒了高更從事藝術生涯的動機,虛構了一個叫思特里克蘭德(這個名字巨難記)的人類社會妖怪。他的人生經(jīng)歷倒是大致和高更相似,但個人情感性格方面完全不同。本書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主義的擬人化。
理想主義、繪畫、藝術家,這些都是些很浪漫的字眼。初看上去,這樣的人應該在生活中充滿詩意,擅長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好。毛姆卻在本書中近乎冷酷地戳破了幻想。月亮的確很美。但美,從來都不是沒有代價的。
我特別喜歡毛姆在這本書中對什么是美的評述。美是藝術家通過靈魂的煎熬,才能從混沌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而每一個想要認識美的人,也必須經(jīng)歷同樣的靈魂煎熬才能認出什么是美。憑什么美這種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會像沙灘上的貝殼一樣,被隨便哪個路過的張三李四都能輕易發(fā)現(xiàn),然后放進口袋帶回家中呢?
高更的美來自他的生活。他在南美度過的童年,在歐洲向印象派大哥畢沙羅的學習,在妻子娘家遭受過的白眼,面對付不出兒子學費時的精神崩潰,布列塔尼時的悠然生活,在阿旺橋帶領年輕畫家自成一派,與塞尚梵高等人從惺惺相惜到徹底對抗,以及最終在塔希提直面內(nèi)心,這些塑造了這個創(chuàng)造美的男人。
但是這樣的美很殘酷,充滿了犧牲。
高更自己從一個衣食無憂的證券經(jīng)理人,最終成為了一個梅毒,不得不在荒島上孤獨等死的可憐蟲。他的妻子度過了獨自撫養(yǎng)孩子的后半生,孩子則飽嘗苦澀的童年。他是不值得社會同情的。他是自我選擇走上了這樣的道路,即使他的老師畢沙羅明確告訴他這是怎樣的一條苦路。這個男人點燃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只為創(chuàng)造出社會理解不了的美。對于絕大多數(shù)的普羅大眾而言,他的藝術,叫做“小孩似的亂涂亂畫”。
我想毛姆要是遇到高更肯定成不了朋友,人不都是最討厭那些和自己一樣的人了嗎。這位英國紳士從來沒放棄過優(yōu)裕的生活,他總是衣著得體,透著蕭伯納、王爾德似的英國式辛辣。他講故事的手法有種站在第三人稱視角上透視的冷冽感。開頭部分,大量穿插印象派及巴比松畫派的繪畫及畫師,有的是各種含義,對藝術了解的讀者讀到時難免會心一笑。書中人物很難讓人愛的起來(或者說恨得要命,反正這是一回事),雖然他們在理念上都臉譜化的純粹,但是行動上卻有充滿生活的矛盾性。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物就和他名字一樣怪的要死,臉譜化的要命,但他就是那么有吸引力。就故事的敘述而言,也該給毛姆個大英爵士。
本書是難得寫出理想主義殘酷性的作品。我看的版本后面寫著,“我是為了不愧自己而不顧一切,就讓那熱情與夢想的熊熊烈火,燒掉所有道德與社會的原則羈絆,燒亮我窮盡一生的追尋!”話說的很漂亮,故事很苦澀。毛姆即使到書的最后,也沒給思特里克蘭德留下什么愉快的經(jīng)歷。甚至他窮盡燃燒一切所獲得作品,只能被島上的土人妻子,和一個難稱懂得繪畫的醫(yī)生看到。他的作品震撼了醫(yī)生,醫(yī)生自稱從未看到過如此表現(xiàn)力的繪畫。然后毛姆安排讓土人妻子執(zhí)行畫家的遺囑,燒掉了滿屋的壁畫。這個永恒的悲劇性結尾很有希臘式的風格,很貼合思特里克蘭德,或者說高更,或者說人類的命運。我很喜歡。
在星像學中,月亮代表的含義,是靈魂。愿你在六便士的生活中,能常常抬頭看看月亮。愿你在凝望月亮的時候,能永遠記得回歸六便士的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000字
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在做加法,一個個身份,一個個角色,不停地往身上加,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將你困在生活這個大牢籠里,掙脫不得。思特里克蘭德卻在做減法。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最后一抬腳,赤身踏進內(nèi)心召喚的冰窟窿里去了。
總有這樣一個朋友:長得一般,業(yè)務湊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懇懇養(yǎng)家糊口,不愛說話,但如果開口說話,也多半無趣無味——形象就如同一杯白開水,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都是角落里不大起眼的人。事實上你肯定有不止一個這樣的朋友,事實上你自己沒準就是這樣的人。
你能想象這個近似于一杯白開水的朋友,突然有一天離家出走了嗎?然后等你再聽說他的消息時,據(jù)說他已經(jīng)到了巴黎,正從頭開始學畫畫。我覺得這件事情要是放到現(xiàn)實生活里,他沒準兒就會被冠以瘋子的稱呼,但確實周圍的人都認為他瘋了,瘋的不輕啊。但是我覺得是生活中缺少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們視作怪物,文中的“我”同思特里克蘭德對話中說,如果世界上的人都像你這樣做的話,地球就不要轉(zhuǎn)了。但是正如思特里克蘭德說的那樣,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就算敢想,卻是不敢做的。因為愧疚,內(nèi)心的愧疚,對于家庭的愧疚、社會責任的愧疚;因為害怕,害怕別人的閑言碎語,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形象會以怎樣的言語傳到陌生人的耳朵里、害怕自己會變得窮困潦倒,成為眾人的笑柄,害怕失去,失去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到的一切。
但是毛姆卻寫了這樣一個人。在留下一張內(nèi)容為“晚飯準備好了”的紙條之后,他拋開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身份、地位,離開了自己結婚17年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歲,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身上只有100塊錢。如果到這里,你以為作者是要說一個追尋夢想,經(jīng)歷千辛萬苦最終成功的勵志故事的話,那就忽略了主人公的年齡了,他不是20出頭的小伙子,是40歲!環(huán)顧四周,40歲的人們在做些什么呢?我不了解。中年的人們要么依舊碌碌無為,但是誰也說不準之后會變成怎么樣;要么已經(jīng)攀上事業(yè)的高峰,誰又肯放下塞到嘴邊的肉呢?說到底是名利在作祟,讓人們畏懼不敢向前走的是已經(jīng)得到的名利。
文中寫中年追夢的不只思特里克蘭德一人,還有那位老醫(yī)生,在快要進入事業(yè)的高峰的時候,毅然決然地去到小島上當個小醫(yī)生,很不多人不理解,更多的人說他的了精神病。他沒瘋,他只是跟著心走,追逐夢想。這里的夢想不是別人說的夢想,而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樣的人是可惡的又是可恨的。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自私,沒有責任心。但他們又很無辜,因為他們的眼里豈止沒有別人,甚至沒有自己。他們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思特里克蘭德的話來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他們做了一般人不敢做的事,多少人在死前后悔,要是自己也邁出了當時想跨出去的那一步,之后的人生會有怎樣的不同?如果說他們與別人有什么不同,就是他們比別人更服從宿命。夢想多么誘惑,多么妖艷,人們在驚慌中四處逃竄,逃向功名,或者利祿,或者處在求功名利祿而不得的怨恨之中。但是思特里克蘭德拒絕成為大眾。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xiàn)實與卑微;而月亮則象征了崇高。兩者都是圓形,都閃閃發(fā)亮,但本質(zhì)卻完全不同,或許它們就象征著理想與現(xiàn)實。滿地都是六便士,思特里克蘭德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我不敢說我看懂了這本書,但是誰都有選擇自己如何生活的權利,不論是選擇“六便士”還是選擇“月亮”,都沒有什么不對。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000字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說,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兩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后面一半?yún)s在兩個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高手,他羅嗦了小半本書,前面還寫得跟論文似的,當你快沒有興趣的時候,突然來了個轉(zhuǎn)變,發(fā)生了大事,于是你一路飛快地看了下去,還激動得不行。
讀完全書,我也沒發(fā)現(xiàn)哪里提到月亮,哪里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為什么起這么個名,也許只是個名吧。實際上我對毛姆基本是只知道名字,剛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說法說這本小說是以畫家高更的生平為基礎的,于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發(fā)現(xiàn)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雖然高更確實落魄過,確實跑到過塔希提島,也確實畫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畫。但小說本身確實和高更關系不是很大,沒有高更這個人也完全沒有關系,倒是毛姆在那里自言自語,自得其樂。
先說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講了番某畫家如何如何優(yōu)秀,他的畫如何熱賣,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后就講“我”在倫敦,混一些文學類的日子過,認識一些人,其中一位是個證券經(jīng)紀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寫,但熱愛文學及文學男女青年,于是經(jīng)常請他們吃飯。偶爾遇到她的丈夫,發(fā)現(xiàn)就是個標準的老實的職員類型的中年人,也不說話。然后他們?nèi)ザ燃佟_@已經(jīng)是小半本書了。
當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時候,突然間,這位老實的事業(yè)小成的職業(yè)中年突然跑掉了,拋棄了家庭,金錢,職業(yè),什么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后這位妻子就講作家?guī)兔θグ屠枵宜?。這位中年男子已經(jīng)變了個人,完全不講情理,對家庭社會這一套完全失去了興趣,也完全不認為自己所為有什么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畫畫上,自稱感受到了召喚,整個人受到某種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雖然“我”不認為他畫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畫家卻認為他畫得很好,不世之作,于是老是借他錢,幫助他,他快病死了還請他到家里去養(yǎng)病。此人養(yǎng)病期間勾搭上人家二流畫家的老婆,二流畫家自己只好離家出走。三個月過去,突然間,二流畫家的老婆自殺了,而他仍然沒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這位可憐的女子為模特的畫,二流畫家深為拜服。他還明說,這位女子他根本不愛,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畫完了,就沒用了。
后來他請“我”去看了三十來張畫,“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掙扎。然后數(shù)年間沒有消息。后來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島上了。于是“我”就到這個地方,采訪了一些人,了解到他在這個島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結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叢林里,一直畫畫,后來生了麻風病,于是死掉了。
從這位畫家,書里叫斯德里克蘭德的,出走巴黎并以一幅毫無人性的態(tài)度出現(xiàn)開始,毛姆實際上已經(jīng)取代了傳說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經(jīng)歷過這個心靈歷程,我想毛姆是經(jīng)歷過的,他把這些想法全寫了出來。
一開始的思路是人生沒有意義,你必須盡可能活得有意義些。為此故,你可以犧牲你自己,這許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犧牲其他人,這只有極少數(shù)人可以做到。書中畫家表現(xiàn)得對這個問題完全沒有概念,他已經(jīng)根本不想這個問題,他自己的身體沒有關系,別人的身體也一樣沒有關系,一切只為了他的畫畫。
其次這個意義到底是什么,一個人怎么去探究它,如果能有所感悟又如何表現(xiàn)它?上面提到的“我”看出他在掙扎,便是在此處掙扎。這位斯德里克蘭德已經(jīng)有所感悟,并且在他的畫上有所表現(xiàn),但畫風仍然不統(tǒng)一,沒有一個完善的思路,也就是他還不知道如何精確地表達這種突破,以及他是否可能去表達這些,以及是否他根本就沒有能力去表達。
到后來在塔希島上,毛姆開始轉(zhuǎn)向思考如何生活去達成這個意義,以及是否一定要走這種六親不認的道路。他舉了一位正要獲得提升的外科醫(yī)生的例子,他在亞歷山大城突然覺得像回了家,于是放棄一切,住在埃及當一名低下的海關檢疫員,但也從來不后悔,感覺自己活得很好;又有一位農(nóng)民,他在太平洋小島上開辟了自己的農(nóng)場,蓋了自己的房子,生了孩子,只等著自己兒子長大接班,他也很快樂。
在前面,毛姆講究的是突破人性的枷鎖,似乎只要突破這些后天的束縛,人就得獲得生活的自由;但我感覺到在后面毛姆自己突然對這個結論變得不自信起來,轉(zhuǎn)而描述了其他一些只是聽從內(nèi)心召喚但并不反駁人性的例子。而在此之前的巴黎段落里,作家甚至借畫家之口說了許多對女性甚為不恭的話,似乎女性都是在把杰出的男人往人性的火坑里拉,甚至于二流畫家的老婆也是在此舉毫無成功希望的情況下才自殺的。
實際上毛姆在靠戲劇成名后的第一部小說就叫《人生的枷鎖》,這似乎成了他一貫的主題。單就這本小說而言,我不認為他對這個問題解析得很成功,但這仍舊是一本很好的書。
毛姆確實是講故事的好手,其實挺無聊簡單的事也被他講得高潮迭起,沒有什么曲折的情節(jié)也顯得很有內(nèi)容。說起來大段的內(nèi)容是他自己在說,既不是故事,也不是背景,夾雜了各種心理哲學社會的描寫,但仍然不失有趣。毛姆生前就極受歡迎,但似乎也因為這個原因,他不受評論家的喜歡,就好像偉大就不能暢銷一樣,而毛姆賣書的錢可以在法國買別墅并住到納粹入侵。但毛姆自己說他是二流作家里的一等人物,也真是謙虛了,他雖然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說是一流應該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