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論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
推薦文章
君主論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五篇
《君主論》是一本名著,其本身也褒貶不一,所以當薦書人小云說這是一本有惡名的書,第一個就想到了這本書。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砭髡摰膬?yōu)秀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君主論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1
《君主論》整本書的立論基礎,即馬基雅維利的人性惡理論。馬基雅維利是把性惡論引進政治學的始作俑者,他認為,“一般來說,人類都是忘恩負義、反復無常的,他們妄自追求、偽裝良善,見危險就閃、見利益就上。當你給他們好處,他們會對你全心全意,但你急切需要他們時,他們卻離你而去”“人性除非在某種壓力下才會表現(xiàn)出美好的一面,否則總是邪惡的”。由這一人性惡理論,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應該師法獅子與狐貍,不擇手段,使用各種權(quán)術(shù)與計謀??梢哉f,這是全書的立論基礎。
人性到底善還是惡呢?貌似這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古今中外思想家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不同的答案得出了不同的結(jié)論,從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張。中國儒家思想主張“人之初,性本善”,從而把道德教化作為政治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中國古代政治也就和倫理不可分了;而西方___認為人人都有“原罪“,絕對的權(quán)力導致絕對的腐化,所以必須建立一系列制度法制來分權(quán)制衡。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再善良的人也不可能沒有一絲惡念,而再邪惡的人心靈深處也不可能沒有一處柔軟的地方。也許善惡是統(tǒng)一于人當中的吧,善中有惡,惡中有善,無法分離。
君主論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2
其作者馬基雅維利是西方政治學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以主張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著稱于世。他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政治活動家和歷史學家,希望通過這部書得到君主的賞識從而獲得施展政治抱負的機會。
據(jù)說,《君主論》的第一個中文節(jié)譯本譯名叫作《霸術(shù)》。作者通過對君主國·軍隊·君主及其統(tǒng)治等問題的探討來宣揚強權(quán)與鐵腕的治世之術(shù)。他主張政治非道德化,認為君主應兼具獅子的兇殘和狐貍的狡猾,為了奪取政權(quán)、維護統(tǒng)治,可以行欺詐之術(shù),不顧信義、不避惡行。也就是說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馬基雅維利主義”思想的.中心。馬基雅維里主義也因之成為權(quán)術(shù)和謀略的代名詞。
《君主論》的內(nèi)容主要有四部分。第一部分(前面十一章)探討了君主國的種類·獲得方法以及如何統(tǒng)治保有的問題,針對不同特點的君主國提出了相應的統(tǒng)治方法。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第十四章)作者探討了軍隊的問題。通過對軍隊種類·特點的詳細分析,告誡君主:必須建設和依靠自己能夠直接掌握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只有“臣民、市民或?qū)倜瘛苯M成的本國軍隊才是最值得信賴的。君主“永遠不要讓自己的思考離開軍事訓練的問題”。
第三部分(第十五章——第二十五章)是對君主治世之術(shù)的建議。最終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理想的君主:他應該是“狐貍”和“獅子”的統(tǒng)一體,表面?zhèn)紊?,?nèi)心狡詐兇殘,”每一句話都要表現(xiàn)出高貴的品格,但是做事不必如此。“,君主要認識到:手段是獨立于道德規(guī)范之外,是可以獨立研究的技術(shù)性問題。它與目的并不構(gòu)成任何道義上的聯(lián)系。這一部分內(nèi)容歷來飽受爭議,卻恰恰體現(xiàn)出了帝王之術(shù)的精髓:為了國家和政權(quán)的長遠利益不必在意一時的得失和毀譽。
君主論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3
高中歷史課講文藝復興時,我們知道了他——尼可羅·馬基雅維利。他是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哲學家、音樂家、詩人和浪漫喜劇劇作家,也是佛羅倫薩的愛國者、公務員,以及政治理論家。雖然他的身份這么多,不過我們最熟悉的恐怕還是他作為政治家的這一個了。啟示,馬基雅維利成為政治家和他的家庭以及人生經(jīng)歷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他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曾是一名律師。他并沒有多少接受正統(tǒng)教育的機會,主要依賴父母親的家庭熏陶和指導。成年之后,他投身政界,成為佛羅倫薩政府雇員。直到1498年,他出任佛羅倫薩共和國第二國務廳長官,嶄露頭角。1501年,他被選為索德里尼的重要助手,在國家事務中發(fā)揮了越來越重大的作用和影響。在之后的十多年,他的政治道路越來越寬闊,直到1513年,被投入監(jiān)獄。而他最廣為人熟知的著作《君王論》就是在這期間創(chuàng)作的。
《君王論》自出版以來,對整個世界的政治思想和學術(shù)領(lǐng)域都產(chǎn)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在西方,它被譽為“影響世界的十大名著”之一,是對政治斗爭技巧最獨到、最精辟、最誠實的“驗尸”報告。為了改變意大利四分五裂的現(xiàn)狀,他從歷史上各個君王入手,全方位的分析了一位君王如何才能強大,成就不朽功勛。他認為只有實行君主專制,君王具有像獅子一樣的武力和像狐貍一樣的狡猾,才能成就霸業(yè),完成意大利的統(tǒng)一。書的字數(shù)不是很多,但內(nèi)容相當豐富。每一章具體分析一個問題,然后層層推進,直到最后得出結(jié)論。其實,對于不喜歡政治的大多數(shù)來說,書中的內(nèi)容是比較枯燥的,許多概念也很模糊。一遍讀下來,留在腦海中的東西很少,只有幾個句子印象比較深刻。所以,我就和大家分享其中的幾句吧。
作者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詳細闡述了君王如何才能保持領(lǐng)土。他這樣總結(jié)道:不論是誰,只要他想征服某一塊土地,并使之永葆不失,必須從兩個方面去考慮或去制定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一、對所的來的土地尚余存的舊統(tǒng)治者的殘渣余孽必須斬草除根,不留禍患;二、維持該地區(qū)原有的法律及稅制。雖然,我們是普通人,但從幾千年的歷史以及眾多影視、小說中,我們還是懂得這兩點的正確性。因為大多數(shù)都是這樣做的,并且也成功了。另外,作者對成功者也下了一個結(jié)論:才能與機會的相加等于成功。以前寫作文時,總喜歡用愛迪生的一句話: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確實,哪怕是上帝也不可能不努力就辦好每一件事。只有踏踏實實,才有可能受到上天的眷顧,突現(xiàn)機遇,成為上者。關(guān)于君王如何長保統(tǒng)治,他也做了總結(jié):君王必須從本國的民眾那里獲得好感和支持,否則他一旦遭到逆境,就再也找不到任何補救的辦法了。從古至今,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就好比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平時看起來溫和順從,一旦發(fā)起怒來卻是誰也抵抗不了的。所以,必須好好把握這股力量。在君王應當如何守信這一章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句話:君王,尤其是一位新的君王,根本無法實現(xiàn)那些被認為是好人應做的所有事情,他要維護國家,常常不得不背信棄義、不講仁慈、逆情悖理、違反宗教。因此,君王必須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要懂得如何見風使舵、察言觀色,隨時順應命運的風向和事物的變換情況而轉(zhuǎn)變。中國有一句老話叫“識時務者為俊杰”,君王能做到言而有信當然是最好不過,但從歷史上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的情況是少之又少,他們通常是出爾反爾。君王是一個國家的統(tǒng)治者,他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變數(shù)也實在太多。出于保衛(wèi)國家、為國家謀取利益這一最根本出發(fā)點,撕毀諾言是常有的事。如果君王不能明白這個道理,一味的想做一個遵守承諾的君子,那么他注定是一個失敗的統(tǒng)治者,不僅外國,就連本國百姓也會起來反對他的。
雖然《君王論》是寫給那些君王的,但其實對每一個人都適用。它就是一本教你如何成為人上人的書,也許其中有些手段不是很光彩,但成功的路上,這些是不可避免的。《君王論》成書已經(jīng)幾百年,它不僅僅是政治家們必讀的,我們普通人也同樣需要。
君主論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4
《君主論》這本書一開始是馬基雅維利為了向美第奇家族證明自己的效忠之意而出現(xiàn)的。他只想得到允許,重返公共生活。因為在此之前,一直效忠于共和國的他在其領(lǐng)導失敗后并沒有隨首腦們離開,而是留在佛羅倫薩等待美第奇家族歸國并祈求能為國家效力,可是美第奇家族并不愿意那樣,而是將他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入獄,雖然最終被營救卻也只得遠離公共生活。而命運的雙手總是玩弄馬基雅維利,當馬基雅維利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年中,終于獲得美第奇家族批準返回佛羅倫薩的公共生活,但是那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大敗羅馬教皇,羅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羅倫薩的人民推翻和驅(qū)逐,佛羅倫薩共和國恢復。這樣馬基雅維利再次被驅(qū)逐出公共生活。這一年,他悲慘去世。直到400年后,他的夢想才得以實現(xiàn)意大利才統(tǒng)一。
雖然這本書總是被評價為是一本毀譽參半的奇書,一直被奉為歐洲歷代君主的案頭之書,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統(tǒng)治階級鞏固其統(tǒng)治的治國原則,人類有史以來對政治斗爭技巧最獨到最精辟的解剖。但是在我看來,這本書應該被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來細細琢磨而不是以現(xiàn)在的道德水平來衡量當時狀況下的事情,從而得出錯誤的結(jié)論而如普通大眾一般覺得這本書是如此邪惡。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意大利僅僅是又一個又一個很小的國家構(gòu)成的`,它并非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它的經(jīng)濟并不是那么發(fā)達可以直接抵御外敵,它們必須聯(lián)合卻又互相抵觸著。每個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國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來維持一種政治生命,但是由于貴族和人民之間的以及貴族各黨派之間長期沖突使得城市共和國無法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這種沖突帶來了暴政。因此,在這種歷史背景條件下,我覺得《君主論》所宣揚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各種歷史的種種跡象也曾表明只有強有力的甚至是偏激的政治領(lǐng)導去統(tǒng)一混亂的局面后,逐步改善才可以達到一種和平。如果沒有如同《君主論》中那樣強有力的領(lǐng)導者就不能完成統(tǒng)一從而使國家和平安穩(wěn)。
在本書中馬基雅維利提到:“一個君主,尤其是一個權(quán)利尚未鞏固的君主,應該懂得怎樣善于使用野獸和人類所特有的斗爭方法?!庇纱艘恍⌒∫痪湓?,也能看出他支持的強有力的領(lǐng)導者是怎樣的。在這里馬基雅維利打破了傳統(tǒng)觀念認為君主以德為先,以德服人。他的結(jié)論是對君主而言,他若想保有其王國,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善良的事情,并且必須視情況的需要使用之一手或不使用這一手。”從動物身上,他應該同時效仿狐貍與獅子?!耙驗楠{子不能夠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貍則不能夠抵御豺狼,”“所以他必須是一只狐貍以便識別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逼鋵嵲谖铱磥?,這樣的說法并不為過。因為馬基雅維利將這種不善良的事情相區(qū)別開來,認為有“惡劣使用”和“妥善保管”。因為在一種混亂的政治場面,國王君主需要執(zhí)行一種國家的強制命令以便達到表面和平。因為連表面和平都不能夠達到,也就表明了這個國家已經(jīng)是岌岌可危,人民在這種環(huán)境下自然是水深火熱性命堪憂了。只有經(jīng)過強制力,而后慢慢逐步攻破才可以達到真正的和平穩(wěn)定。馬基雅維利自己也說:“妥善使用的意識就是說為了安全的需要,可以偶爾使用殘忍,除非它們能為臣民謀利,其后絕不再使用。惡劣使用的意思是指盡管開始使用的殘忍手段是寥寥可數(shù)的,可其后與時俱增,而不是日漸減少?!庇纱艘部梢钥闯觥毒髡摗肥侵饕m用于相對于歷史長河短暫的特殊混亂時期。
總而言之,《君主論》并非一本充滿邪惡言語的書籍,而是一部超越了歷史長河的書籍。即使現(xiàn)在看來,它也有它獨特的智慧蘊藏其中。
君主論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5
讀了《君主論》一書,感觸頗深,給了我一個深刻,印象馬基利維利根本不相信人民的力量,認為人民都是庸俗、無知的,他說:“再沒有比烏合之眾更可怕的的了”,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強有力的君主身上,在強大的王權(quán)統(tǒng)治下制止封建割據(jù)勢力、鎮(zhèn)壓勞動人民的反抗,才能建立中央集權(quán)的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但看完看完全書后我知道馬基雅維利的論證是被局限在具體時空,一定程度上失之偏頗,但仍是一部驚世的作品。
馬基雅維利是意大利早期資產(chǎn)階級政治法律思想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同時是一位政治思想家。《君主論》是馬基雅維利對意大利幾百年來的政治生活和政治斗爭的總結(jié),是其自身從政經(jīng)驗的概括,全面而又集中地體現(xiàn)了馬基雅維利鮮明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思想,反映了意大利資產(chǎn)階級關(guān)于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民族國家的強烈愿望。但此書沒有被當時的君主所接受并采納,主要是由于馬基雅維利的“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正確”,手段可以超越正常的道德規(guī)范約束的觀點,使他在16世紀中葉以后的歐洲多遭到排斥,還被稱為“兇殘的馬基雅維”。
馬基雅維利是堅定的君主專制的擁護者?!毒髡摗肥撬麨榱嗽谡蝎@得一官半職,表達自己觀點而著的。《君主論》是馬基雅維利“從現(xiàn)代事物的長期經(jīng)驗和對古代事物的不斷研讀中獲得的,通過對這些事物長期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檢驗而濃縮寫成的獻給意大利佛羅倫薩當時的統(tǒng)治者洛倫佐殿下的“禮物”。他希望這位統(tǒng)治者能夠借此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幸從而命運有所轉(zhuǎn)機,更期望洛倫佐能夠在偉人事跡的知識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從而領(lǐng)導意大利人民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和富強。但事與愿違。
“一切武裝了的先知都能夠成功,而非武裝的先知則歸于失敗”,馬基雅維利憑借自己長期外交生涯積累的經(jīng)驗和敏銳的觀察力,肯定了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國家統(tǒng)一和興盛的前提條件。他告誡君主,“一切國家無論是新的國家,舊的國家或者混合王國,其主要基礎是完備的法律和精良的軍隊,而且精良的軍隊甚至比完備的法律更重要。因為如果沒有良好的軍隊,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而如果那里有良好的軍隊,那里就一定會有良好的法律。然而,意大利人一直被雇傭軍隊的將軍們所統(tǒng)治,根本沒有好的結(jié)果,因為這些雇傭軍隊是不團結(jié)的,懷有野心的,毫無紀律,不講忠義的,在朋友當中則耀武揚威,在敵人面前則表現(xiàn)怯懦”,“除了一點軍餉之外,他們既沒有忠義之忱,也沒有其他的理由使他們走上戰(zhàn)場,而這點軍餉并不足以使他們愿意為你犧牲生命?!惫蛡蜍姷氖最I(lǐng)們,“如果他們是能干的,你可不能信賴他們,因為他們總是渴求自我擴張,因此不是壓迫自己的主人——你,就是違反你的意思壓迫他人。反之,如果首領(lǐng)是無能的,他往往使你毀滅”。馬基雅維利認定雇傭軍是意大利一切災難的原因。對于援軍也同樣否定。他指出,“援軍帶來的危險比雇傭軍更多,因為他們一來就是造成毀滅的條件,因為他團結(jié),完全聽任外國人的命令”如果他們失敗,你也失敗,如果他們勝利,他們會操縱甚至消滅你?!翱傊凸蛡蜍姸?,其懶散怯懦是最危險的;若就援軍而論,其英勇剽悍卻是最可怕的”。因此“英明的君主總是謝絕使用這種軍隊,轉(zhuǎn)而依靠自己的軍隊”他認為,任何一個君主國如果沒有自己的軍隊,它上不穩(wěn)固的.,“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東西,莫過于不以自己的力量為基礎的權(quán)力的聲譽了”。因此,馬基雅維利的結(jié)論是:誰想用意大利人的武裝來保衛(wèi)家邦、統(tǒng)一國家、抵御外人,那么首先必須建立一支由本國公民組成的軍隊。
《君主論》也論及君之道,即君主應該具備哪些本領(lǐng)和條件,應該如何奪取政權(quán)和鞏固政權(quán)。在這方面,他認為,人們實際上怎樣生活同人民應該怎樣生活是兩碼事,這對君主來說尤其如此。無可否認,君主具有人們通常所說的那些美德,諸如誠實、慷慨、守信、仁慈等,當然是值得贊揚的,但人類的條件不允許這樣,因此,“一個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須知道怎樣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須知道視情況的需要與否使用這一手或者不使用這一手”,“也不必要因為對這些惡行的責備而感到不安”。因為“一些事情看來是惡行,但是照辦了卻會給他帶來安全和福祉。例如,在談到慷慨和吝嗇時,馬基雅維利說,“被人們稱為慷慨可能是好的;可是,如果慷慨在做法上使你不獲稱譽,它就損害你了,因為如果你有道德地并且正當?shù)乜犊惺露灰娭谌?,你就逃避不了與此相反的惡名?!本髦挥性诳端酥畷r,象帶軍出征,靠掠奪、勒索、敲詐來補給時,慷慨才是必要的,而在其他情況下,君主為了保有慷慨的名聲,勢必耗盡財力,橫征暴斂,額外增加人民的負擔,使人民仇恨他。而“一個君主頭一件事就是,必須提防被人輕視和憎恨,而慷慨則會帶來這兩者?!本魅绻⒚鞯脑挘筒灰橐饬邌葜?。因為當人們看到君主由于節(jié)約的緣故而收入豐盈,能夠抵御對他發(fā)動進攻的任何人,能夠建功立業(yè)而不加重人民的負擔,隨著時間的流轉(zhuǎn),人們將會認為這位君主是越來越慷慨的。而在分析君主應當怎樣守信的問題上,馬基雅維利更是提出了著名的獅子與狐貍的比喻。他主張君主必須效法獅子和狐貍,“由于獅子不能夠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貍則不能夠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須是一頭狐貍以便認識陷阱,同時又必須是一頭獅子,以便使豺狼驚駭”。馬基雅維利指出,篤守信義是值得贊許的,但經(jīng)驗表明,那些曾經(jīng)建立了豐功偉績的君主們并不重視遵守諾言,而且最懂得運用陰謀詭計,并且最終征服了那些盲目守信的,他列舉教皇亞歷山大六世,“除了欺騙人們之外,既不曾做過任何其他事情,也從來不曾夢想過任何其他事情,但他總是找到了上當受騙的貨色”在遵守信義于己不利的時候,君主決不應該遵守信義,但他務必要裝出遵守信義的樣子,至于其他的品質(zhì),馬基雅維利指出,必須在表面上裝出慈悲、忠實、仁愛、公正、篤信的樣子,他甚至主張,一個聰明的君主一定要用策略造成一些反叛自己的仇敵,然后再用強力把仇敵削平,這樣才能使自己名聲大振。
總之,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在政治上只應該考慮有效與有害,不必考慮正當與不正當,為了達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必須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君主,不能夠?qū)嵺`那些被認為是好人應作的所有事情,因為他要保持國家,常常不得不背信棄義,不講仁慈、悖乎人道,違反神道。這些觀點看是不符合人們的道德觀,但在特定的情況和背景下仍有一定合理性,《君主論》是一部值得深討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