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獻給黨讀后感范文5篇
推薦文章
把一切獻給黨讀后感
《把一切獻給黨》是一部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膾炙人口的自傳體小說,書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革命根據(jù)地兵工事業(yè)的開拓者、新中國第一代工人作家吳運鐸,他以感人至深的事跡實踐了自己的誓言:"把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一切,都交給祖國、交給人民、交給黨!"以下是要給大家介紹的關于把一切獻給黨讀后感,歡迎各位的參考!
篇一
《把一切獻給黨》是我國兵器制造專家吳運鐸一生的真實寫照,他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的一生與共和國的槍炮制造史一起走過。這本書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在閱讀中,我感受到了熱愛的無窮能量和鋼鐵般的意志,對于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而言,無疑是給予了我很大的精神動力。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必須學習這種敢啃硬骨頭的精神。結合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如果我們認為沒基礎而不愿學,或者因為一次考試的失利而一蹶不振,那么我們的內心仍不夠強大,挫折是很難避免的。我們要去學習,充實自己,要有理想,肩負希望,才能戰(zhàn)勝困難。我國的兵工事業(yè)從無到有,從大到強,運用的就是“吳運鐸”式的學習。
篇二
當民族危急、國家危亡之時,是什么,指引他們義無反顧地加入黨;當身陷絕境、身疲力竭之時,是什么,鼓舞他們毫不猶豫地報效黨;當趨盡韃虜、百廢待興之時,是什么,支持他們毫無保留地獻給黨······ 也許,我們會把這理解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是,當我讀了吳運鐸同志的《把一切獻給黨》后,我明白,這不僅僅是因為責任,更是一種信念,一種對黨的信念。 是的,就是信念! 信念,是人行為的原動力。它賦予了我們奮力拼搏的勇氣和源源不斷的力量。沒有了它,就仿佛雄鷹失去了雙翅,不僅不能翱翔九天,甚至會成為別人的盤中餐。而他們,正是懷有對黨的信念,才能堅持不懈地奮斗,大無畏地奉獻自己! 在他們的信念中,黨是大家庭,自己只是它的一份子,黨的利益最重要。其中,羅克繩的一段話讓我很感動——可是我們的黨把我當作自己的兒子,像父母一樣關心我,愛護我,培養(yǎng)我。我年紀小,打起仗來跑不動,叔叔們就輪流背我,敵人炮彈落下來,叔叔就用身體遮蓋我。我是黨撫養(yǎng)大的,黨就是我最親最愛的人。我想:也只有把黨當作自己的家、把他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的人,才能做到這樣吧。這,就是他們的信念。也正是因為這樣,當吳運鐸和同志們制刺刀時,他們響亮地喊出:“我們多流一滴汗,戰(zhàn)士少流一滴血!” 是的,這種信念早已深入骨髓,他們越是成長,它扎根越深,最后,它將長成一顆參天巨樹,永遠地屹立在那兒······當吳運鐸同志聽到母親和哥哥在戰(zhàn)爭中逝世的噩耗時,他吶喊著:“多少個家庭在戰(zhàn)爭中毀滅了,多少人喪失了親人!可是個人的不幸,不過是我們祖國人民經受的苦難的一部分。流淚、悲傷,不能結束這種苦難。只有英勇戰(zhàn)斗,徹底消滅敵人,以戰(zhàn)爭來消滅戰(zhàn)爭,才能奪得幸福。個人的幸福只能包括在集體的勝利中。因為個人不過是一滴水,誰能從苦海中撈到一滴甜水?斗爭也是這樣,無數(shù)水滴匯合成巨流。一旦離開了集體,最大的水珠也會干涸。我早已決心做一個革命戰(zhàn)士,把自己交給集體,為工人階級的偉大事業(yè)奮斗到底,那么,怎么能夠只眷戀個人的家庭呢!”試想一下,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能夠說出這樣的話,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而他,吳運鐸,一位革命戰(zhàn)士,懷著舍小我為大我的對黨的信念,發(fā)出了吶喊!同時,他清楚地認識到:個人主義最害人,自私自利、虛偽欺詐,都是從這里產生的。 此時,我想到了吳運鐸和羅克繩洗衣服事件。當他們端著衣服在河邊看見村民正洗衣服時,立刻掉頭就跑,因為他們知道,那些村民一定會搶他們的衣服洗??梢宰C明,共產黨是多么得受人歡迎,他們也樂意為這個大家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仿佛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顆信念種子,在黨的陽光下,它們茁壯成長,努力地生長。當暴風雨來襲時,它們連成巨大的保護傘,來保護它們成長的家園······ 吳運鐸同志三次負傷,可是他越勇,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前方戰(zhàn)士送去了彌足珍貴的物資彈藥,而每一次負傷后,他對黨的信念越堅定,逐漸成為永恒······ 縱然,我們現(xiàn)在處于安詳?shù)沫h(huán)境中,社會發(fā)展突飛猛進、日新月異,但是,這種信念,應該永遠地刻在我們的骨髓里,因為有了它,我們民族才能更好地凝聚在一起,力量也就愈發(fā)得令敵人膽戰(zhàn)心驚!最后,我用吳運鐸同志的話勉勵大家——親愛的同志們!我們要永遠記住毛主席的教導,做一個毫無自私之心的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把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智慧,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一切,都交給祖國,交給人民,交給黨吧!做一個無限忠誠的戰(zhàn)士,永遠前進!
篇三
吳運鐸本來是一個煤礦工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接受了黨的教育,參加了革命部隊,和同志們一起,刻苦鉆研,研制武器,建立兵工廠。他一再冒著生命危險,突擊緊急任務,三次負傷,為祖國的解放事業(yè)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吳運鐸堅持著:"一個人知道為什么冒險,他就會投入到這項冒險的工作中去,后退一步,心里都會覺得不好受?,F(xiàn)在,我們的民族正在火中燃燒,我們要在烈火中鍛煉我們的意志。為民族赴湯蹈火,得到永生。"
讀了《把一切獻給黨》,我為吳運鐸的堅強意志和頑強精神而感動,他的`經歷讓我深受感觸。"把一切獻給黨",這不是一句空話,它是有具體和實在內容的?,F(xiàn)如今,我們依然需要學習吳運鐸同志偉大的精神品質,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開展,不斷在實踐中提高黨性覺悟
作為一名出租車企業(yè)管理人員,要有吳運鐸那樣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怕苦、不怕難,認真對待和幫助駕駛員解決困難和問題,不要讓駕駛員感到"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目前,我被調整到計劃部工作,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我需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盡快熟悉部門的業(yè)務,從而更好地適應新的工作崗位。
篇四
昨天是七·一——黨的生日,我覺得應當讀一本好書,算是自己給自己上一次黨課(因為身體不好,只是每年去繳納兩次黨費,五年沒有聽黨課了),以不忘自己的黨性。
讀什么呢?對,我們既然曾經在黨旗下宣誓“把一切獻給黨”,那么我就來讀讀報告文學《把一切獻給黨》吧!把一切獻給黨,不管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時期,都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誓言!這是我們建國后的一本革命回憶錄,也是被稱做“中國的保爾”的吳運鐸同志的自傳,是曾經在五、六十年代非常受廣大青年喜歡的一本書,只是這三、四十年來,很少有人提起了,讀的人似乎也不多了。我不知道現(xiàn)在我提起讀此書,會不會有人嘲笑我落伍,但是書中的主人公吳運鐸,真是讓我永遠難忘一位英雄!無論別人如何評價,我還是非常敬佩他的!
《把一切獻給黨》是吳運鐸一生的真實經歷。吳運鐸出生在窮苦的工人家庭。在苦難的童年里,就已留下了革命的血的記憶。小時候不可能上學學習,只能揀煤渣,有時跑到礦山上看機器,還時不時地向工人問上兩句。由于家里貧窮,十四歲就下煤窯做苦工,煤塵、瓦斯、地下水幾次要吞噬他的生命。北伐戰(zhàn)爭后國民黨叛變革命,工人武裝被鎮(zhèn)壓,失學的吳運鐸當工人的夢想也破滅了,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擔,挑煤、撿炭渣,但沒能養(yǎng)活家人。我在小學6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的《我的童年》一課,就是從這本書里節(jié)選的。后來。他一家人逃難到了湖北,仍在礦上,卻是暗無天日的學徒生涯,當工人卻沒有機會和條件學習與機器相關的知識,一切只能靠自己一點一滴地積累。戰(zhàn)亂的時代給了他覺悟的意識,也為他得到鍛煉、發(fā)揮才能創(chuàng)造了條件。
但是,書中更多的是講述了他在革命隊伍中的鍛煉成長??谷諔?zhàn)爭的爆發(fā)給了吳運鐸一個全新的生活理想。工人們覺醒了,吳運鐸更進一步認清了受壓迫的原因,明白了革命是惟一的出路。吳運鐸毅然參加了革命,一九三八年,他投奔了新四軍,盡管這支隊伍非常困難,不僅缺衣少食,而且缺少武器,但是他決心永遠跟著黨。從此,為了消滅敵人,他開始了與槍炮制造緊密相連的一生。這是一個戰(zhàn)士的成長史,也是一個共產黨員的思想發(fā)展史,“把一切獻給黨”是一個在戰(zhàn)爭中浴血奮戰(zhàn)的共產黨員的心聲。吳運鐸的一生與我軍、我國的槍炮制造史一起走過,當他被派到修械所當工人以后,他和戰(zhàn)友白手起家,靠著師父傳授的本領,他學會了修槍,又經過不斷實踐、探索,終于造出了自己的步槍、平射炮等很多武器。他在革命隊伍里,為了制造武器不顧一切地苦打死拼,負傷流血,再所不惜。他三次負傷,左眼、四根手指和腿被炸壞,但他依然在病床上研究新武器。他原來是個文盲,后來卻成了掌握現(xiàn)代科學的軍工專家!讀到這里,我怎么能不被他的頑強刻苦所感動呢?
我讀完了這本書,感受到了吳運鐸同志的堅強和勇敢!他刻苦頑強的精神,實在令我感動!從他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把一切獻給黨?這不是一句空話,它是有具體和實在內容的!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依然要堅持“把一切獻給黨”這個偉大的信念,我們每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都是黨的兒子,是黨哺育了我們,是黨培養(yǎng)和造就了我們,我們所取得的每一個勝利,每一次前進,都離不開黨的關懷、培養(yǎng)和支持、鼓勵。所以我一定要抱定了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xiàn)而奮斗的目標。
作為一個已經退休的黨員,我今天已經做不了什么大事情了,我只是平凡地度過自己的每一天。但是,我也沒有必要因為健康不好長吁短嘆地無比悲觀,學學千千萬萬共產黨員的堅強精神吧!就讓吳運鐸身殘志不殘的精神陪伴自己度過余生歲月吧!
篇五
今年暑假,讀了《把一切獻給黨》,我為吳運鐸的這種堅強意志而感動,為他的遭遇而感到心酸。他的精神我,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
吳運鐸在戰(zhàn)場上殺敵、曾經三次身負重傷,留下了傷口百余處,左眼失去、左手、右腿致殘,經過二十多處的手術,身上仍有幾十片彈片沒取出。這就是所謂的奇跡,這就是信念的支撐。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組建工廠,為抗日前提供支彈藥。不幸的事發(fā)生了,導火裝置受到碰撞,引起爆炸,吳運鐸的手指被炸掉四個,他終于出院了,又堅持著投入到槍榴彈的試驗中,他堅持著“一個人知道為什么冒險,他就會投入到這項冒險的工作中去,后退一點,心里都會覺得不好受。現(xiàn)在,我們的民族正在火中燃燒,我們要在火中鍛煉我們的意志。為民族赴湯蹈火,得到永生。”這是一個重大的試驗,是一次更危險的試驗,槍榴彈發(fā)爆炸,將吳運鐸左膝蓋炸了一個碗口大的血口,膝蓋骨被掀開,他再一次住進了醫(yī)院。1953年,他寫了一篇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以感人至深的事跡實踐了自己的誓言:“把我們的力量、智慧、生命、我們的一切,都交給祖國、人民、黨!”
我從中體會到了吳運鐸的堅強和勇敢!他刻苦頑強的精神,實在令我感動!從他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把一切獻給黨”,它是有具體和實在內容的!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我們依然要堅持“把一切獻給黨”這個偉大的信念,每一個中國共產黨黨員都是黨的兒女,是黨的哺育和培養(yǎng)造就了他們,他們所取得的每一個勝利,每一個前進,都離不開黨的關懷、培養(yǎng)和支持、鼓勵。
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學生,過著幸福的生活。很多小朋友怕吃苦,沒有目標,什么都怕學,將來能為祖國做什么貢獻。作為一名小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學習革命者和建設者們的崇高精神,并以他們?yōu)榘駱雍蛣恿?,努力學習,回報家長、老師和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