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1500字優(yōu)秀范文
推薦文章
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1500字優(yōu)秀范文
最近讀了由孟繁華博士主編的《賞識你的學生》一書。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一個個閃現(xiàn)著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令人深思,感慨萬千:有已為人父人母的過來人對教育的感激和期盼,有一個個曾經(jīng)或正在困擾著眾多教師的教育話題的思考與討論,更有專家理性深入的點評分析為我們指點迷津……通過這些精彩的案例詮釋了“期待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過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教育故事,揭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幾個永不磨滅的關鍵詞:尊重、信任、理解、欣賞、激勵、寬容……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1500字,歡迎參考~
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1500字
最近讀了孟繁華教授的《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后感受頗多。全書用許多生動的案例詮釋了“期盼效應”試驗、“需要層次”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教育理論知識,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透過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讓人人都享受一份關愛
德育需要一種寬松、寬容和溫馨的環(huán)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為教師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構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應得到發(fā)展,不管是優(yōu)秀的,還是發(fā)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著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fā)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于愛來工作,而不僅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yè)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理解、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二讓人人都享有一次機會
“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新的課程理念。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fā)展?jié)撃艿慕痂€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構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后進生個性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于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理解教師的表揚和贊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yōu)點,對自己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yōu)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這個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務必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視和贊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并非“拉到籃里就是菜”,胡亂指著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贊揚、夸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教師要透過不斷的鉆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并在適當?shù)臅r機、適宜的場合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
三賞識不是萬能的,但能夠接近萬能
《賞識你的學生》中無數(shù)的成功者的經(jīng)歷都告訴我們:外因并不是決定因素,內(nèi)因才決定了事物的最終走向。學生的成長就應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調(diào)動和依靠學生自身用心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對他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恰恰相反:糟糕透了。從母親的“賞識”聲中,他得到了愛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靈感和創(chuàng)作的源泉;從父親的批評聲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時提醒自己“留意、注意、總結、提高”。在這兩種力量的鼓勵下,他最后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透過這個事例,我們能夠認識到,賞識是很多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中的極為有效的一種,它能夠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內(nèi)在的用心因素,從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
很多時候,我們怨天尤人,埋怨學生不夠聰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報,靜下心來,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盡惹我生氣的寶貝,原先也都有可愛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只是有時匆忙的步履,泥濘的情緒遮掩了我們的雙眼;繁瑣的工作,忙亂的頭緒,鈍化了我們的敏銳;成績的鐐銬,升學的壓力擾亂了我們的心智,所以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學生的缺點,而忽略了那一雙雙天真的眼睛,那一顆顆純潔的心靈。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認可,需要老師的呵護和鼓勵,即使因為無心犯了錯誤,也需要我們的老師溫和地指出,他們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指責,是真誠而不是偽善。他們是成長中的孩子,需要盡情地沐浴陽光,吸吮雨露,需要風雪的磨練,鮮花的簇擁。他們是最為敏感的一個群體,能準確地識別老師對他們的幫忙是出于關愛還是僅僅是功利的表現(xiàn)。所以教育就應是牽手,是澄明,是溫情,是質(zhì)樸,是師生間的彼此信任,相互尊重,互相理解。所以要學會賞識你的學生,先學會從心底去愛他們。
賞識學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看待,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理解學生、相信學生,不斷地鼓勵表揚他們,我想我們也必須會得到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這樣的話:“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zhì)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年齡大小,地位高低,人們都期望得到別人的不同,都不會拒絕別人的贊揚,來自別人的贊揚或獎勵,都會令被表揚者產(chǎn)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那么學生也必須會朝著你引導的方向前進的。
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1500字
在這繁花似錦的四月,我讀了孟繁華主編的《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讀完后,我被書中一個個樸實溫暖的案列深深地感動著,被書中折射的贊美、關愛、鼓勵、尊重等教育理念深深地震撼著,我才領悟到我們教師教育理念,我們的一句話,一個行動在學生的成長成才中是那樣舉足輕重。
一、贊美,讓學生振奮
教書以來,我一直不習慣贊美學生,因為我怕我的贊美會讓學生飄飄然,我更固執(zhí)地認為打擊更能讓學生從中崛起。讀了《每個人都是天才》、《信念》、《報復與報答》、《難忘的八個字》幾篇文章,我才覺得長期以來我都抱著錯誤的學生觀,其實贊美的力量遠勝過打擊,它更能讓學生振作!劉墉高中時代寫了一篇狂妄的短文,如果沒有莊瑞英老師大加贊美,就沒有現(xiàn)在大散文家的劉墉,老師的贊美讓他找到了自己的潛能;羅杰.羅爾斯小學時代調(diào)皮淘氣,如果沒有皮爾.保羅校長的贊美就不會成為紐約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校長的贊美給他幼小的心靈播種了信念;小A任性調(diào)皮,如果沒有T老師的贊美,就不會有他后來的轉(zhuǎn)變,老師的贊美讓他找到了自信;瑪麗.伯德天生唇腭裂,如果沒有倫納德夫人的贊美,就不會有她對人生看法的改變,老師的贊美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撫慰了她受傷的心靈。讀著這些故事,我的心靈被震撼著,原來贊美就像一顆種子,蘊藏著無窮的力量,它可以決定一個人未來發(fā)展的走向,可以喚醒一顆自卑孤獨的心靈,可以改變一個人對人生消極的態(tài)度。贊美又是那么簡單,我們每一個教師只要真愛學生就都可以做到,一句簡單的話,“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兒”、“你不是個壞孩子”、“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就是紐約的州長”一個簡單的行動,像《一鮮花》中的李老師,送給調(diào)皮搗亂的李勇一束鮮花,一個驚喜,一份表揚。
魯迅說:“教育植根于愛。”用贊美的眼光去教育學生更需要一顆愛學生的心。《報復與報答》中的G老師和《一束鮮花》中的劉老師之所以找不到學生值得贊美的地方是因為他們?nèi)鄙倭俗鳛榻處熉殬I(yè)應有的最重要的東西——愛。處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生猶如半杯水,猶如一張白紙,因為沒有愛,他們只看到“一半是空的”,看不到“一半是滿的”,只看到白紙上的小小污點,看不到整張的白紙,因而用挑剔的眼光,尖利的語言“心罰”學生。我覺得像他們這樣沒有愛的老師是可悲的,自己找不到教育的幸福,更讓學生的童年、少年缺失歡樂和陽光。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無意中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讓我們用飽含愛的贊美振奮學生、造就學生吧!
二、關愛,讓學生幸福
愛是教育永恒不變的主題,愛也很簡單,它是和學生的一個小小的約定,這份約定包含著尊重和期待;它是偏愛差生,讓“淺水洼里的小魚”回歸大海;它是每天不經(jīng)意間牽著學生的小手,將他送到校門口……三歲的女兒今年上了幼兒園,前兩天,我放學剛到家門口,女兒就蹦跳著迎上來說:“媽媽,看!老師給我扎的辮子漂亮嗎?”她一邊摸著辮子一邊幸福地笑著。原來學校安排了午休,女兒睡覺頭發(fā)都弄亂了,老師只好給女兒重新扎頭發(fā)。看著女兒的歡快樣子,我突然有一種感動,原來孩子的要求這么簡單,一個小小的關愛舉動就令她充滿幸福感和滿足感。
關愛學生要一視同仁,不能偏愛漂亮的學生,聰明的學生,有家世的學生,反之,要像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丁有寬所倡導的那樣“偏愛差生”,要像《他要感謝那只手》中的女教師那樣偏愛貧窮的學生,要像《師恩浩蕩》中的張老師那樣偏愛膽小自卑的學生……
關愛學生,當學生犯錯誤時,我們要發(fā)自內(nèi)心真誠地去幫助學生,而不是憤怒的咆哮和嚴厲的教訓學生。
《一位母親寫給世界的信》,激起了我的共鳴,天下母親的心情是一樣的,我們老師無論是為人母還是為人父,在教育中都要推己及人地去關愛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幸福地成長,像花兒一樣舒展地綻放!
本書開篇《我教給你們一個孩子》,作者張曉風給了我們教師一個沉甸甸的壓力和責任:“今天早晨,我教給你一個歡欣誠實又穎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將還我一個怎樣的青年?”為了還父母,還社會一個優(yōu)秀的青年,我們要以人為本,善待學生,賞識學生,讓學生在贊美和關愛中幸福成長!
賞識你的學生讀后感1500字
作為一個老師,從事教育事業(yè)二十年,似乎此時我才恍然大悟,深深體會到,有這么多這么多母親把他們的生命———孩子交給了我,他們又何嘗不是呢?對我充滿了期待和希望,我好象掌握了這么多人的命運———責任之重大啊!我自認為已經(jīng)很關心很愛護自己的學生了,但再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去看的話,覺的欠缺了點什么,從這一刻起,我發(fā)誓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我的學生,因為我是一位人民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做母親的心情,“把孩子交給我,你們放心吧!”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和贊美。”欣賞、贊美和鼓勵便是助孩子飛向成功彼案的翅膀??蓱z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教師,最大的愿望莫過于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如果能讓自己的學生有更美好的前程,我會不遺余力的努力,因為學生的成就就是自己的成就。賞識學生就是讓他們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現(xiàn)在,就向你隆重推薦——《賞識你的學生》!
該書被“新世紀教育文庫”列入100種教師閱讀推薦書目,許多地方還把它定為新課標教師培訓的必讀教材。因為閱讀本書不僅會改變許許多多教師的教育理念,而且會影響千千萬萬孩子的一生。 翻開《前言》,編者就把我們引入了希臘神話故事《皮格馬利翁與雕像》的奇妙世界,緊接著介紹羅森塔爾的“期待效應”實驗,看似老掉牙,事實上編者在開宗明義地為我們介紹了“賞識教育”的理念來源及實驗依據(jù),經(jīng)過深入闡述后編者點明了本書的編寫意圖:期待每個老師都能夠賞識自己的學生,進而享受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接下來七章各以一個醒目的標題統(tǒng)領全章:“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老師,您聽我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一生的感謝”、“就這樣被你感動”、“師心深處”、“恨,鐵就能成鋼嗎?”。從這些標題與選文我們隱約可以體會到編者的用心,他們在通過不同人物、不同角度的論述,向我們闡釋了實施“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它的教育倫理價值、師愛本源、藝術魅力以及現(xiàn)實意義?!顿p識你的學生》一書中由許許多多生動、感人的教育故事組成,每個故事后面都有教育方面專家的細心點評與分析,這些故事讓我們明白了自己的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不足,給教師的指明了一條如何更好地進行教育工作的道路——我們要學好賞識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被贊許的地方,讓他們充滿自信地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賞識的同時,相信,欣賞者也會有一種教育成功所帶來的無尚榮耀感。
此書共用七個章節(jié),還有前言、后記和附錄。
《前言》部分闡述了作者編寫此書的意圖——希望每一個學習的孩子都能得到老師的賞識,而賞識者也能享受到孩子們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第一章《我交給你的一個孩子》——從母親的角度,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無奈地擔憂,讀到這時,身為教師的我不覺得汗顏起來,自己以前教學中,經(jīng)常賞識的是班內(nèi)的優(yōu)秀生,忽略了對后進生的賞識。
第二章《老師,您聽我說》直抒孩子們的心聲,是呀,我們要尊重他們因個性差異而有著自己的個性風采,要俯下身子以仰視的角度去欣賞他們。
第三章《每個人都是天才》用事實告訴我們,關愛每一個受教育者,好好地去賞識他的優(yōu)點,只要教育得法,即使是弱智者將來也會成為事業(yè)的成功者。
第四章《一生的感謝》講述了一些孩子得到教師賞識后,充滿自信獲得成功后,向賞識者表達自己衷心的感謝的內(nèi)容,是呀就像唐朝詩人孟郊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五章《就這樣被你感動》向我們介紹了許多會賞識學生的老師,向我們展示了身為人師德人格魅力和育人藝術。
第六章《師心深處》通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隱藏于各種教育行為之后的教師內(nèi)心的真實世界,讓讀者能夠更好地認識到每一位人民教師的內(nèi)心都是愛學生的。
第七章《恨,鐵就能成鋼嗎?》提醒我們要用合情合理的方式去評價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讀完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體會:
一、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真誠地贊美
教學中我們應積極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孩子的優(yōu)點,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也應贊美他。因為每一個學生身上都存在著無窮無盡的潛力,每一個學生身上都會有優(yōu)點。在《一束鮮花》這個案例中,陳勇是一個常常犯錯,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逃學逃慣了,挨打也挨慣了,有一次,上課起立時,竟拿尖石頭放前排女同學的凳子上,害的這位女生疼的尖叫。然而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卻被李老師找到了一個優(yōu)點:他曾背著一位得急性闌尾炎的一年級學生上了醫(yī)院。李老師在全班人的面前表揚了他,并送了他一束鮮花,還希望同學們多幫他一點點改掉缺點。這讓陳勇非常感動,決心認真念書,不讓老師失望,他果然做到了。
由此,我想到了寬容,教師的“寬”乃是對學生自尊的保護,是一種高屋建瓴,海納百川的寬厚與遠見。李老師的一句贊美,一番表揚,改變了陳勇的一生。作為一名教師的我,應該要學會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欣賞學生,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態(tài)中覺醒,而不是在“我是壞孩子”的心態(tài)中沉淪。
二、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喚醒他們的自信心
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人尊重,被人理解,被平等地對待,都想擺脫自卑的環(huán)境,自信,快樂地生長。
在《讓孩子擺脫噩夢》案例中,有這樣一個女孩,她曾經(jīng)對學校充滿恐懼,也充滿了厭惡,不愿意上學,先裝肚子痛,后裝雙手顫抖,甚至為了逃避上學,裝瘋?cè)ミ^精神病醫(yī)院,她的這些表現(xiàn)源于一次鋼琴比賽中的失敗,第一次受挫,后來上小學時,由于弱視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導致期中考兩門不及格,漸漸被同學老師歧視,她成了“差生”,沒人和她做游戲,班級比賽也沒有她,她很自卑,最后她將自己的內(nèi)心封閉……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圣珍老師走進了她的世界,和她聊希望,聊人生,深入地了解她的內(nèi)心,然后不斷地鼓勵她競選班干部,參加運動會,輔導她學習,考出好成績,讓她重新獲得自信和尊重。
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旗上,有一個大寫的“人”字,要讓孩子擺脫傷害,真正理解孩子,必須把他們看成一個獨立的人格體,與孩子進行平等的對話,用真誠的對話和交流,消除他們心理上的障礙,使他們健康快樂得成長,對于曾經(jīng)受過傷害的幼苗,要不斷地樹立起他們的自信心。
三、賞識不是無原則的贊美,賞識教育要適度
當然,賞識不是無原則的贊美,要適度。如果沒有標準,一味地贊美,就會使孩子只愿聽好話,不愿聽任何批評,也經(jīng)受不起一點兒挫折。適當?shù)呐u也能夠激勵他改正和進步?!墩撜Z》中就有孔子批評學生的記載,宰予白天睡覺,孔子批評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后來卻成了孔子的著名弟子。
賞識學生,向孩子的心靈播灑陽光,讓每個孩子能夠健康快樂 古往今來,有許多值得我們借簽的成功典范,圣人孔子的“有教無累”就明確告訴我們教育要平等地對待學生;《學記》更加明確地指出教育就是要發(fā)揚學生的優(yōu)點。蘇霍姆林斯基的“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于教育者發(fā)現(xiàn)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xiàn)和發(fā)展提供充分地條件和正確引導。也是值得每位教師的深刻反省。
當前,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實施“賞識教育呢”靜而思之,我認為首先要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把自己的愛均等地落到每個學生的身上,接著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于優(yōu)秀生,我們要在賞識他的同時,婉轉(zhuǎn)地指出他還需改進的地方,讓其好上更好,而對于后進者,我們要放大他身上的一個優(yōu)點,讓他覺得自己不補比他人差,讓他們有自信地面對任何挑戰(zhàn),直至成功,然后,我們還要耐心地、不間斷地對孩子們進行賞識教育,讓他們時時刻刻感到自己是行得,是能夠成功的。
掩卷沉思,《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就是教育我們要有一雙會賞識的眼睛;教育我們不要輕言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教育我們要愛自己的教育工作崗位,相信你只要去賞識每一位學生,在你的關注下,必將會造就學生們的一個又一個的成功。
讀書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師更要把讀書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學以致用,時時用全新的教學理念來支撐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