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讀書筆記1500字
推薦文章
近期讀《梁家河》,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習近平總書記所寫《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的一句話來表達:“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yǎng)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梁家河,中國延安一個貧困而偏遠的小山村,因習近平同志曾經(jīng)在那里生活、生產(chǎn)、勞動七年而成為了“梁家河”故事的發(fā)祥地?;仡櫱嗄炅暯皆诹杭液拥钠吣隁q月,對比梁家河的今昔變化,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人們時時感受到,梁家河這個坐落在陜西北部的小村莊,深深飽含著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頭苦干的作風、攻堅克難的意志,成為每個懷揣夢想、甘于奉獻的青年人的向往之地,更是無數(shù)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的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高地。
謙虛好學,尊重群眾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習近平同志來到了陜北梁家河當了一名知青。初來乍到,習近平同志沒有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自居,而是虛心向村民學習,大到生產(chǎn)種田,育苗鋤地,小到家庭生活,燒火做飯,他還向鄰家老大娘請教,親手學會了腌制酸菜。從鄉(xiāng)親的零碎言語中可以感受到習近平同志腳踏實地、吃苦耐勞的本色,充分展現(xiàn)了習近平同志尊重勞動,尊重歷史,尊重群眾的愛民情懷。
《梁家河》給我最大的感受是,習近平同志在梁家河做人做事處處都透露了一個“實”字。習近平同志后來也談到在陜北七年工作生活經(jīng)歷時說,最大的收獲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笨梢哉f,四十多年前,年輕的習近平同志早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三嚴三實”這個做干部所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
做凡事必須實事求是,只有結合實際,才能真正做到好心辦好事。想當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產(chǎn)生活最大的問題,習總書記就站在群眾的角度,群眾想什么,他就帶頭做什么,群眾盼什么,他就帶頭干什么。于是他就帶領村民打井,建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創(chuàng)辦鐵業(yè)社等,解決了群眾生產(chǎn)生活用水、照明等問題。陜北耕地少、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惡劣得多,看到當年習總書記打壩淤地的地方,感覺習總書記當年在解決這個困難的時候,就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通過因地制宜,從梁家河實際出發(fā),帶領群眾通過打壩淤地,來增加耕地面積,減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寶貴經(jīng)驗,讓總書記能夠“居高位而知基層,攬全局更懂細節(jié)”。
以身作則,堅定信念
俗語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關鍵是領頭人。在書中,我深刻地感受到習近平同志當年在那片黃土地上帶領群眾戰(zhàn)天斗地、征山治水的赤子情懷。習總書記在當時那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都能如此嚴格要求自己,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普通員工,我更應該學習習總書記嚴于律己,做遵紀守法的帶頭人,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做一個親民愛民、有情有義的人。我們要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和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堅定信念、不怕艱苦、敢于拼搏、扎實工作。從實際出發(fā)謀劃工作,嚴格落實民主生活會等基本制度,積極參與好“主題黨日”活動,在實干中錘煉黨性、提升修養(yǎng)。
不忘學習,追求真理
讀完這本書,真切感受到青年時期習近平總書記酷愛讀書的好學精神讓我汗顏。總書記曾說:“我愛好很多,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他除了勞動,就是到處找書、看書,常??磿缴钜?,曾跑30里路去借書。在陜北梁家河插隊的時候,就帶著重重的一箱書。聯(lián)系到自身,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時代,只要想學,是不愁找不到書籍文章等知識來源的。但是學習又常常是敲零碎打,有時一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學習青年習近平的好學精神,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沉下心來,摒棄浮躁心理和功利,安安靜靜地多讀幾本好書,多思考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加強學習,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努力向書本學、向實踐學,不斷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服務人民的本領。
《梁家河》,不單單是一本書,更是一個時代的價值引領,更是催人奮進的聲聲號角。讀完《梁家河》,職場初心熱血涌動,平凡的基層生活賦予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人民擁抱更加美好生活的初心。而奮斗在平凡基層崗位上的我們,用自己的信念和努力,踐行著“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