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000字 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3000字
推薦文章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000字 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3000字
決定為《追風箏的人》寫一篇書評前,我在豆瓣網(wǎng)上讀了大量書評,看到了大多數(shù)書評都在贊譽哈桑的單純、忠誠、純良和正直,在此分享讀書心得3000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書心得3000字,歡迎大家閱讀。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000字
《追風箏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KhaledHosseini)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譯者李繼宏,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是美國2005年的排名第三的暢銷書。
全書圍繞風箏與阿富汗的兩個少年之間展開,一個富家少年與家中仆人關(guān)于風箏的故事,關(guān)于人性的背叛與救贖。
因為那一句至今提起都無比溫暖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我翻開這本《追風箏的人》,卻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政治史與情感結(jié)合的書。
我總覺得被冠以國家之名的情感讓人感到沉重,不管是愛情還是友情,只要以國界與階級劃分,都有一種無奈的酸楚。
作者講述故事的方式很舒服,他筆下的阿富汗看上去很真實,我們現(xiàn)在知道的阿富汗像是一個地獄的國度,但是作者寫出了它曾經(jīng)美好的樣子。
在一切罪惡都還沒開始的時候,阿富汗是個充滿歡笑的地方。有這樣兩個少年——阿米爾和哈桑。他們從小一起長大,喝著同一個乳母的奶水,像兄弟一樣,可地位卻有著天壤之別,阿米爾是少爺,而哈桑只是他的仆人,一個出生后學會的第一句話是他主人名字的仆人。
阿米爾是懦弱的,在被欺負的時候他總選擇忍氣吞聲,每次都是哈桑為他出頭,這使阿米爾的父親非??鄲?,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像個男子漢一樣。對于生來就失去母親的阿米爾來講,父親是他惟一的親人,他不愿意與人分享父親的愛,哪怕是同他情如手足的哈桑。他總會想出一些小花招惡意地嘲笑哈桑,可哈桑從來都不會計較。
1975年那個冬天像往年一樣舉行了風箏大賽,阿米爾成為最后的贏家,父親為他歡呼雀躍,可他卻從此失掉了最忠誠的哈桑。
由于哈桑義無反顧的善良使他每時每刻如坐針氈,哈桑像面鏡子一樣會倒映出他一切丑惡的背叛,他終于趕走了哈桑——以一種及其卑劣的方式。
后來蘇聯(lián)入侵,阿米爾和父親被迫移居美國,在那里他得到了暫時的安寧,直到二十五年后來自伊朗的一個名叫拉辛汗的朋友告訴他:回阿富汗去,那里有能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阿米爾最終還是回來了,已近不惑之年的他卻意外得知已經(jīng)死去的那個曾被他背叛卻始終愛著他的仆人哈桑,實際是他同父異母的的弟弟,帶著贖罪的心理他踏上了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道路。
一路的艱辛、危險、命懸一線,終于讓他救回了哈桑的兒子也是他的侄子——索拉博。
追風箏的人。
誰是追風箏的人?
1.
>>>追風箏的人——哈桑<<<
哈桑,他是追風箏的好手,他追風箏的時候從來不用看著天空。他知道風箏飛向哪里,他會拼了命地去追,甚至愿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他是個從頭到尾從里到外無可挑剔的孩子,不管是性格還是為人處事,都是個純凈干凈得仿佛天使一樣的人。
“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的這句話在書中反復出現(xiàn),每一次都充滿了震憾力與感染力。我愛極了這句話。這是一個少年至真至純的情感。
他會毫不猶豫地吃泥巴來表示對小主人的忠心,他會掩飾恐懼站出來保護他的主人,他會拼了命的為主人去追最后的風箏,他會深埋主人的背叛,他會重回戰(zhàn)火彌漫的喀察爾守護主人空落落的房子。
他會為他的主人——千千萬萬遍。在我看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緊緊追著他的風箏——真誠,忠心,善良。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他的一生注定會是悲劇,幸運的是他選對了風箏,并義無反顧地追隨。他用天使般的眼睛看待這個不公的世界,用整日的微笑去招待這冷酷的世界。他活得那么完整,那么獨特。
2.
>>>追風箏的人——阿米爾<<<
阿米爾,哈桑的小主人,哈桑眼里的朋友,哈桑同父異母的哥哥。阿米爾很自私,又很膽小,沒什么男子漢氣概,做事最先想到自己,這些思想都還算是正常的。
但是他身邊有個哈桑,和這個近乎完美的人類生活的時候,阿米爾身上的人類很正常的缺點就被放得很大。
他生性懦弱,為了得到真正的父愛,他背叛了哈桑,借機趕走他們,將一個謊言隱埋了四分之一個世紀。
良心的不安使他踏上那條再次成為好人的璐,去追尋他的風箏——勇敢,誠實,正直。他重回戰(zhàn)后慘不忍睹的阿富汗,只為尋找他的侄兒——哈桑的兒子。他要給他一個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更為了解放一顆獲罪的心。
最終他還是追到了,盡管傷痕累累,但那是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缺失了四分之一個世紀后,他終于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
人們總說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悲觀的看來,我覺得連完整的人也不多。誰能說自己沒有遺憾過,后悔過。
也正因為遺憾和后悔才趨勢人們不斷地追尋他們?nèi)松兴笔У娘L箏,只有追到了,他們才能成為健全的人。
3.
>>>追風箏的人——卡勒德<<<
其實作者自身也是一個追風箏的人,他與小說主人公有相似的經(jīng)歷:同是阿富汗人,同隨父親逃往美國。
當他在創(chuàng)作此小說后,世貿(mào)大廈倒塌了,但他在妻子的鼓勵下還是勇敢地將書稿投出。為的是讓世界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阿富汗。是的,他追到了,追到了遠比他想象中還巨大的風箏。
這本將人性透明化的書,那些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善良,以及那個年代的阿富汗的歷史,所有這些都會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
哈桑的風箏是阿米爾,他追;阿米爾的風箏是爸爸,他追;哈桑的兒子的風箏是安定,他追。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追尋一條自我救贖的路,心里藏著陰暗,有些人敢于面對,像索拉雅和拉辛汗;有些人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去彌補,像阿米爾的父親和哈桑的母親;有些人在逃避后選擇再次回歸,像阿米爾。
我想沒有人是哈桑,因為不會有那樣善良的人存活,所以我們的一生都是個追風箏的過程,希望在追到風箏的那一刻再倒下,然后仰望藍天說一句:“這輩子我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我看完覺得最觸動我的卻是兩個畫面。第一個是哈桑和阿米爾坐上樹枝,阿米爾看到哈桑雙手張開,風箏就直徑投入他的懷抱的那個畫面。一個是最終阿米爾帶著索拉博放風箏,追著風箏奔跑的那個畫面。
作者描寫哈桑是追風箏的高手,不用怎么追,風箏總能落入他手里,而阿米爾卻只能去追尋,最后一段一連兩個“我追”。這兩個畫面重疊在一起,實際上也告訴了我們兩個人性格。
擁有和被風箏愛著的人,和用自己一生追尋著風箏的人同樣偉大。那句被兩個人銘記在心中一生的話語∶為你,千千萬萬遍。訴說著這兩個人超越了普通情感之上更為深刻的感情,并震撼了我們千千萬萬的人。
阿富汗至今也不平靜,戰(zhàn)爭摧殘下的它就是個人間地獄,但是作者給我們還原了一個真實的阿富汗,它曾經(jīng)的美好與現(xiàn)在的對比也讓人對戰(zhàn)爭和那些披著人皮的kbfz更為痛恨,在這之間有人會站起來為了結(jié)束這一切而奔走,有人會為了曾經(jīng)逝去的一切而更加珍惜眼前。
《追風箏的人》帶給許多人就是這樣的力量。由人心中的殘留的愛引導出來的希望的故事。
一路成長的歷程,一路追尋的困頓。每個人都是追風箏的人,只希望我們知道風箏所落之處,哪怕花費畢生也能求得。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000字
這是一本令人震撼的小說,看完后也讓我有很多感想,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應(yīng)該有一個屬于自己的風箏,它可以代表親情、友情、愛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誠實。
對阿米爾來說,風箏隱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成為他自我期許的阿米爾。小說開頭和結(jié)尾重疊在一起,成為兩幅相似的畫面:廣漠的天空,雪花飄落,空氣寒冷而清澈,追風箏的孩子們歡笑著奔跑,追逐飛逝的光影。這一幕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兩代人之間反復地上演著,但每一次的重復之間,生活都發(fā)生著劇烈的變化,這幅畫面也隨著主人公命運的變化被不斷染上新的顏色,從孩童天真的視野墮入世事變遷的悲哀之中。
《追風箏的人》講述了12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父親仆人兒子哈桑之間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沒有很華麗的文筆,他僅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細膩 的勾勒了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當仆人哈桑——阿米爾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爺圍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與侮辱時,阿米爾——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卻蜷縮在陰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視,直到淚流滿面卻仍不敢挺身幫助哈桑時,我聽到了心碎的聲音。
可命運的指針并沒有停止,阿米爾因為懦弱而極端害怕直至慚愧不已,無法面對哈桑。最后甚至栽贓他,讓他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到后來阿米爾獲悉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時,悔恨與傷痛糾結(jié)。當中年的阿米爾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時,他卻不顧危險,前往家鄉(xiāng)阿富汗,開始了救贖。但時間是可怕的,因為它可以讓一切都改變。終于回到家鄉(xiāng)的阿米爾,目睹了家鄉(xiāng)的變化,戰(zhàn)亂不斷,民不聊生。同時也見到了兒時的老管家,見到了荒廢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訊。哈桑死了,阿米爾的救贖卻沒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爾兒時的宿敵手中,兒時的懦弱和愧疚纏繞著中年的阿米爾……。
一場救贖再次開始。故事的最后,阿米爾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時的索拉博卻因精神上的傷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說起風箏——那哈桑和阿米爾童年最喜愛的玩物時,才會不知覺的笑起來……書的后半段寫得是主人公心靈的救贖。他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追到了心中漂移已久的風箏,重新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男子漢,生活的大門終于又向他敞開了。阿米爾的結(jié)局,相比較而言,是幸福的。他終于明白了彼此的意義——以生命為代價。
作者用細膩平淡的筆觸,為我們真實的還原了阿富汗喀布爾,娓娓道來一段人性的救贖。語言平實而力透紙背,感強烈真摯而不造作,仿佛一位老朋友向你訴說他曾經(jīng)的故事。“為你,千千萬萬遍!”銘刻在心底的聲音是永恒的忠誠誓言,哈桑堅定澄澈洞察一切的眼神從一個少年的眼中直達另一個少年的心扉二十多年來不停歇地煎熬拷問著懦弱的靈魂。親情、友情,歡笑、背叛,汗水、血水,樹蔭傾瀉的陽光,順窗而下的雨水,最珍貴的感情,最鄙夷的沉默,獨自咽下的淚水,難以置信的身世,執(zhí)著奉獻的生命,連同風箏和那張帶著兔唇的圓臉在阿富汗這片被宗教信仰與真誠熱情纏繞,被戰(zhàn)火摧殘的土地上交織成震撼人心又回味悠長的交響曲:“為你,千千萬萬遍”……
書中的情感不僅僅是親情,不僅僅是友情,只要是能夠沉下心來閱讀的人,都會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動,也會從中折射出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心緒,比如傷害別人時的快意和猶疑;危機關(guān)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應(yīng)該擔當責任時的自私推諉,以及時常涌上心頭的自責、自卑和贖罪的沖動……這樣的情感沒有任何的虛偽做作,是一個人在面臨變化的那一刻來不及思索的真實反應(yīng),是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最私密的捫胸自問。胡賽尼的筆猶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將人性的真實刻畫得近乎殘酷,卻又毫不嘩眾取寵。
也許故事的結(jié)局并不完美,也許有些許苦澀與酸楚。但人生就是這樣,犯錯,錯過,再用一生來挽回。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000字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忠誠的仆人哈桑對少爺阿米爾的最真摯的話語,這樣一句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話語,包含著一個孩子對另一個孩子的承諾。言必出,行必果。忠誠的哈桑,用自己的一生來兌現(xiàn)自己兒時的承諾。
哈桑是一個忠心的仆人,他與少爺阿米爾一起長大,而且是喝過同樣乳汁(由同意奶媽哺乳)的兄弟,用他爸爸的話說,喝過同樣乳汁長大的人就是兄弟,這種親情連時間也無法拆散。
這兩個男孩從小一起長大,一起生活。他們在同一個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邁出第一步,在同一個屋頂下說出生命中的第一句話。唯一的不同是,少爺說的而是爸爸,而哈桑說的確實少爺?shù)拿职⒚谞?。他一生都遵循?ldquo;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愛少爺阿米爾勝過愛他自己。
淘氣的他們從小一起玩耍,雖然只是作為種種惡作劇的幫兇,哈桑卻總是在被逮到之后一個人默默承受著所有的責罵,即便是這樣,他從不拒絕阿米爾少爺任何無理的要求,事事尊重并包容他。他總是恭敬地稱阿米爾為少爺,即使心里早已當他是朋友,是兄弟。他從不會告訴任何人每一次的惡作劇都是阿米爾少爺?shù)闹饕?。能夠幫助他熱愛的少爺擋掉這些不必要的麻煩,他甘之如飴。
哈桑還是少爺阿米爾精神世界的傾聽者。對父親敬若神明的少爺,為了逃避爸爸的冷漠,希望用自己的作品來獲得父親的認可,可是父親卻絲毫不感興趣,只是盯著他,卻沒有要看一看的意思。因為在他看來,有個喜歡詩書多過于打獵的兒子可不是什么好事情。父親的冷漠讓少爺很受打擊。而目不識丁的哈桑則完全沉浸在少爺?shù)墓适轮?,臉上的神情會隨著故事的情節(jié)慢慢變化,并高度稱贊他,給予少爺足夠的鼓勵和肯定。“你肯定會成為偉大的作家,全世界的人都讀你的故事”,并在自己的理解范圍內(nèi)為少爺提出自己的建議。雖然他提出的建議并不為少爺所采納,但是能夠安慰少爺,給少爺?shù)纳顜硪唤z陽光也是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在他的心中,少爺?shù)男枨蟾哂谝磺?,為了少爺,他愿意兌現(xiàn)“為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為少爺遮風擋雨在哈??磥硎欠謨?nèi)的工作,為少爺?shù)睦娑床橇x不容辭的,哪怕是要賠上自己的生命或尊嚴。為了獲得父親的肯定,少爺決定在風箏比賽中一顯身手。而哈桑,則是他斗風箏的助手。少爺面對人山人海的比賽現(xiàn)場開始打退堂鼓時,細心的哈桑一眼看穿少爺?shù)男乃疾⒐膭钌贍敚?ldquo;今天是個放風箏的好日子”。無論何時,哈桑都是少爺阿米爾忠實的粉絲。激烈的競技現(xiàn)場,哈桑是少爺阿米爾堅強的后盾。在最后一刻,少爺阿米爾的風箏占據(jù)了有利位置的時候,哈桑開心地歡呼“太棒了,太棒了,阿米爾少爺”這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因為對哈桑來說,阿米爾少爺?shù)某晒h勝于自己的成功。
在眾人的鼓掌歡呼聲中,哈桑卻悄然而退,少爺阿米爾依然成功,而他卻要為他的少爺錦上添花。他要讓少爺阿米爾“用鮮血淋漓的手捧著戰(zhàn)利品班師回朝,然后爸爸承認我的出類拔萃”的愿望成為現(xiàn)實。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捍衛(wèi)住意義不同尋常的這支藍風箏,哈桑即便是收到阿塞夫的強暴也毫不動搖。正如哈桑和少爺預(yù)料的,父親雙手緊緊擁抱著少爺阿米爾,少爺?shù)玫搅怂谂我丫玫母赣H的肯定,可是,忠誠的哈桑卻失掉了自己生命中最最重要的東西,但他無怨無悔,因為他愿意為少爺兌現(xiàn)他“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哈桑忠誠地守護著少爺阿米爾,卻只是換來了少爺?shù)谋撑?。少爺阿米爾目睹了哈桑為了捍衛(wèi)藍風箏而受辱的過程,他在哈桑最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時候選擇了逃跑,從此背上了深深的負罪感。為了逃避自己的愧疚,他誣陷哈桑偷盜,進而想把哈桑趕出家門。為了讓少爺阿米爾如愿,哈桑承認了莫須有的偷盜罪名,離開了朝夕相處的伙伴。是啊,為了少爺阿米爾,哈桑背負了多少無辜,承受了多少委屈。但是,為了少爺阿米爾,他愿意兌現(xiàn)“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
即便是在生命垂危之時,他也從未后悔過自己的選擇,從未因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抱怨,從未因受到的莫須有的罪名而難過,從未因自己在小小年紀受辱而悔恨,他始終堅信“為了你,千千萬萬遍”的承諾是值得的,是他今生無悔的選擇。
在此,我唯有說,有友如此,夫復何求?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000字
親情,內(nèi)心,救贖。
阿米爾與哈桑原來是好友,因父親對他的冷淡而嫉妒受到父親許多關(guān)愛的哈桑。他開始對哈桑不伸援手,栽贓嫁禍,雖然阿米爾的父親原諒了哈桑,但管家還是帶走了哈桑。
后因kbfz占領(lǐng)阿富汗,阿米爾與父親逃亡美國。長大的他感到了負罪感,每日的煎熬,讓他像一個逃亡的罪犯一樣,食不下咽,難以入眠。
最終,煎熬和負罪感促使著阿米爾回到家鄉(xiāng),救贖自己,尋找哈桑。不想竟從管家那里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這更加加深了心里的負罪感。無奈哈桑已死,眼看阿米爾就要內(nèi)疚一輩子了,他得知哈桑還有個兒子,絕決定救下他的侄子彌補他對哈桑的虧欠。
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不同角度,不同觀點。
于阿米爾來說,他不該于嫉妒幾度殘害哈桑,哈桑為他做了很多,就算阿米爾侮辱哈桑,哈桑還是“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在他身邊,為了保護阿米爾參加放風箏比賽,哈桑被人屈辱,阿米爾卻躲在一旁不幫忙……阿米爾就是背叛了好友哈桑。長大后的煎熬后或許是上帝對他的懲罰,尋找哈桑,可惜哈桑已死。解鈴還須系鈴人,解鈴人不在了,鈴還如何解呢。阿米爾怕是要煎熬一輩子了,萬幸的是,他得知哈桑還有個孩子,他救回了侄子,也算是對自己的救贖吧。但是他小時候的行為,完全是因為父親對自己的冷淡,對哈桑的偏愛。一個孩子,得不到父親的關(guān)愛,那是多么痛苦的事,況且他還那么小,還不懂那么多人情世故,對愛的渴望,也是非常強烈的。卻讓他看著父親對別的孩子關(guān)愛,這是多么的殘酷,那時的他也并不知真相啊。他只是個孩子啊!
于哈桑來說,他的存在可能本身就是個錯誤。他名義上是管家的兒子,其實是管家的妻子和阿米爾的爸爸生下的。他是一個老好人,永遠對阿米爾的欺負包容,這也造成自己后來的人生悲劇,或許如果那時他沒有那樣的好脾氣,他向阿米爾的父親控訴阿米爾的欺負,他的人生可能就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性格可能導致了他天生被欺負的命,但他也是一個對朋友特別義氣的人,對于阿米爾的背叛,選擇包容。受到父親的獨愛,不是他能左右,他也只是個孩子啊!
孩子們,都沒錯,錯了的是他們的父親罷。他應(yīng)該是整個悲劇的禍端,我實在是找不到為他辯解的理由,我找不到對于他搶別人妻子,對妻子不忠的合理解釋,若不是他,哈桑不會出生,也就不會造成童年悲劇,阿米爾也不會長大日日煎熬。歸根結(jié)底,是他改變了這兩個孩子的人生!
翻開這本書,跳過前面幾頁專家評論,書中的扉頁上寫了一句話:謹以此書獻給哈里斯和法拉,他們是我的眼鏡之光。獻給所有阿富汗的孩子。
哈里斯和法拉我們不知道是誰,或許是作者卡勒德·胡賽尼的孩子吧,書中也沒記載,但看得出來,卡勒德對生命的悲憫,對孩子們的愛……
《追風箏的人》《燦爛千陽》《群山回唱》算是卡勒德的三部曲吧,每一本,都講述著阿富汗這個地方的黑暗,那里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卡勒德的筆下,小說不是簡單講親情,講偉大的愛,更直面親人之間的愛、抗爭、忠誠與背叛,揭開那些血淋淋的事實,讓讀者看到姐妹兄弟、親戚愛人、父母子女之間,與溫情默契同樣存在的逃避和傷害,有黑暗的部分,也同樣有著堅守和陽光。
現(xiàn)實的生活不是童話故事,沒有美麗公主,只有痛苦的婦女?,F(xiàn)實生活不是童話故事,沒有快樂的兄弟,只有煎熬的孩子……現(xiàn)實生活的殘酷無處不在,這不僅是阿富汗的寫照,也是世界各地很多貧苦的沒有好的管理制度的地方的寫照,這應(yīng)該引起我們的重視?,F(xiàn)在的我們雖然不能改變這些,但好好學習應(yīng)該是這個年齡的我們唯一能力所能及的事了吧,這樣的話可能很雞湯,也有無數(shù)的家長老師跟我們說過類似的話,但是這無疑是最樸實的話了,當然,領(lǐng)悟和行動只能靠自己了。
《追風箏的人》這或許是一個擁有美好結(jié)局的悲劇吧。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000字
在一片火紅的晚霞下,一只風箏飄蕩空中,遠遠的,甚至看不清它是什么顏色?也不知道它預(yù)示著什么?
這是《追風箏的人》的封面,一幅讓人捉摸不透的畫面,那長長的風箏線后面到底是什么呢?我翻開華麗的封面,開始走進那一片火紅的晚霞,頭上風箏獵獵作響,耳畔傳來了那句真摯的諾言:
“為你,千千萬萬遍。”
聽著它,宛如一個天真的玩笑,愚弄著生命中多少愛恨情怨。
讀著它,有如讀一個久遠而苦澀的夢,夢里的那片秘土,上演著昔日的繁華與安寧,今日的苦難與戰(zhàn)亂。
生命竟是一點點幸福,一片片心碎,一絲絲悔恨,一縷縷無奈所組成的復雜的耐人尋味的情感集合。就在阿米爾與哈桑曾經(jīng)生活的那塊土地上,我小心翼翼的感悟著生命帶給我的那薄如蟬翼般易碎的感動。
風箏是什么?阿米爾和哈桑一直在追逐的是什么?
在小說的開始,作者用溫和的筆調(diào)勾勒出一份幸福和諧的阿富汗生活,在一個個讓人不知所云阿富汗地名中,我們體會到的是阿米爾和哈桑無比親密的友誼,沒有無病呻吟,沒有故弄玄虛,作者筆下的感情簡單,真摯,甚至讓人無法與后來殘忍的結(jié)局聯(lián)系起來。
然而,這樣的幸福生活卻被一只風箏無情地劃出了一條讓人一生無法禰補的傷痕。
在一次風箏大賽上,阿米爾為了贏得冷漠父親的注意,他奮力競爭,榮獲冠軍,但正想拿著風箏去領(lǐng)獎時,風箏卻被猛風吹遠了。
“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桑堅持要為阿米爾追回那只已經(jīng)得獎的風箏,卻因此不幸地遭到了一群流氓的侮辱,眼看著同伴遇難,阿米爾卻躲在角落里,不敢挺身而出。一念之差,改寫了兩人的友誼,還有命運。
由于受不了羞愧與痛苦的折磨,阿米爾開始譏嘲,欺騙,栽贓陷害,最終趕走了哈桑。后來 ,戰(zhàn)亂又將阿米爾帶到了美國。
多么曲折的感情也難以逃脫大時代的變遷,從此,兩人天各一方,曲終人散,人去樓空。
正當美國平淡的生活拂平了一切如煙如雨的往事時,父親臨終時的一句話,讓阿米爾走上了回阿富汗的路--那條贖罪的路。阿米爾此時才知道哈桑是自己的親生兄弟,而遠在阿富汗的哈桑卻早已死在了塔里班的槍下。
命運帶走了他的友誼,親情,只給他留下了一片遺憾,生命竟是如此無奈。
為了禰補心中的缺失,阿米爾費勁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并為此與當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開了激烈的斗爭,花盡心思為心靈受到嚴重創(chuàng)傷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價值在阿米爾的贖罪之途中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與悍匪的激烈較量中,他找回了當年的勇氣;在開導哈桑之子的同時,他也對生命有了一番新的認識。
危機關(guān)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所有的一切都在哈桑之子放飛的風箏中得到了原諒與補償。
應(yīng)該承擔的責任,我們無法推卸;應(yīng)該克服的困難,我們無法逃避;應(yīng)該面對的人生,我們無法選擇。
這就是生命,它要求我們在風風雨雨中勇于前進,敢于承擔,在點點滴滴中細細回味每一份苦與甜,慢慢體會每一份情與怨。
合上書本,封面上的景色再次映入眼簾:
在一片火紅的晚霞下,一只風箏飄蕩空中,遠遠的,甚至看不清它是什么顏色?那長長的風箏線后面,是一份對人生命運深深的信服與感激。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風箏,我們在命運的安排下義無反顧地追逐著,在幸福與痛苦的反復交替中漸漸地感悟著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