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600字
推薦文章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600字
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是一篇很別致的作品。當我讀起這篇文章如同芒刺在背,別有一種滋味。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篇1
今天,我讀了胡適寫的《差不多先生傳》,覺得差不多先生實在是可笑:白糖與紅糖差不多,山西與山西差不多,就連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錯了醫(yī)生,請來了牛醫(yī),也認為牛醫(yī)與人醫(yī)差不多,死前還說:“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確?!薄澳挠羞@么傻的人呢?”我忍不住要笑,“真的差不多嗎?表面上差不多,實際上可差太多了!”
但我冷靜下來又一想,還笑別人呢,我自己還不是這樣嗎?考試時把“休息”寫成了體息,白白丟了一分,卷子發(fā)下來了,我還認為差不多,不應該減分;還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寫成了“切除十指”,當時以為差不多,沒什么大不了的,可現(xiàn)在想一想,如果是醫(yī)生在開處方把“切除食指”寫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
文章最后寫“無數(shù)無數(shù)的人都學習他的榜樣,于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疤炷?”我忍不住要驚呼,這怎么成?打仗時部隊潛伏在敵人后方,準備發(fā)動襲擊,如果有一個人動一下,如咳嗽一聲或卷曲一下腿,就可能會造成全軍覆沒;發(fā)射衛(wèi)星,如果科學家計算時小數(shù)點錯一位又認為差不多而不糾正,結(jié)果衛(wèi)星掉了下來,那會造成多大的損失啊!……
看來,我們做事情是要處處求精,越精越好,不能象差不多先生那樣,事情才能成功。達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是如此。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篇2
前不久,我從三聯(lián)出版社訂購了一本《國文百八課》,并從中拜讀了近代大文學家胡適先生的小品文《差不多先生傳》,感慨萬分。
這篇文章描述了中國人民的代表和“榜樣”差不多先生的一生。差不多先生的樣子和你、我都差不多,但凡事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細密。他常把山西說成陜西,把紅糖買成白糖,把十字寫成千字,更有甚者,把今天以為成明天,把9:30看成9:32,結(jié)果誤了要事。有一次,他忽得重病,叫家人去喊王醫(yī)生來給他治療,可一不小心說成了獸醫(yī)汪大夫。差不多先生知道叫錯了人,但他覺得汪字和王字也差不多,就叫汪大夫給他治病。汪大夫用治牛的方法醫(yī)治差不多先生,結(jié)果不過一小時,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差不多先生在臨死前留下了一段“千古佳句”:“凡-凡事,只-只-只要差-差-差不多-就-行了,何必那-那么認真呢?”他死后,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精細,不肯計較,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都向他學習,視他為導師。中國,就這樣成為了一個懶人國。
這位“偉大”的差不多先生,其實就是那些不精益求精,凡事不肯認真的人。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有過當差不多先生的經(jīng)歷。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做數(shù)學作業(yè),有一題要用三位小數(shù)乘以三位小數(shù),我心想:“小數(shù)和整數(shù)不就差一點嗎?”便把一個小數(shù)四舍五入后再相乘,結(jié)果,因為差不多的思想失去了一個得一百分的機會。我也看過身邊的例子。有一天,我們籃球夏令營的一個同學為了快點打上比賽,只馬馬虎虎地跑了兩圈就加入進來(平時我們可是要跑上十圈還加壓腿的!)結(jié)果在打比賽時拉傷了背部肌肉,一個月都沒能來參加訓練。寫作文也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以前我寫作文時,總是不會的字用拼音代替,不肯花時間查字典、打草稿,還經(jīng)常虎頭蛇尾,想著差不多挺好的啦,不用再改了??赐赀@篇文章后,我終于恍然大悟,再這樣下去,我就要和差不多先生一樣了。我便開始認真起來,要讓好變成更好的想法也在心中浮現(xiàn)出來,打草稿、查字典,終于作文得了一個又一個優(yōu)+。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做到差不多就想罷手的時候,你要回憶起那些例子,那些不求甚解的后果。好和更好之間只差一個“更”字,但這一個字足以讓我們從失敗變?yōu)槌晒?。大家應該為這個“更”字努力,變得精益求精,不讓中國在我們這代還是一個“懶人國”。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篇3
“差不多”風氣盛行
差不多先生說:“紅糖和白糖差不多,陜西和山西差不多,十和千差不多,晚兩分鐘差不多,牛醫(yī)和大夫也差不多。”最后差不多先生死在了他差不多的信念中,卻又固執(zhí)認為活人和死人差不多,讀來覺得甚是好笑,更可怕的是他死后,周邊的人視他為榜樣,一股‘差不多’風氣盛行。
對“差不多”說“不”
生活中,倘若醫(yī)生寫錯一味藥,銀行柜員少寫一個小數(shù)點,火車隨意發(fā)車,科技人員錯用計算公式,都以差不多的姿態(tài)來對待,這個世界豈不是要打破規(guī)則,動蕩不安嗎?在企業(yè)里,一個企業(yè)要想長久不衰,需要拒絕差不多先生,一個員工要想作出自己的事業(yè),需要學會說“差不多先生,我們不約!
精益生產(chǎn)做精鋼鐵
在工作中,我們始終貫徹馬鋼精神:文明生產(chǎn),精益制造,創(chuàng)新超越,以精益制造作為生產(chǎn)中的標語,鋼行業(yè)作為國家基建的重要支柱,是國家經(jīng)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鋼鐵以高科技,高精密,高質(zhì)量著稱,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中每一個細小的'瑕疵,都能導致重大事故,例如軋線孔型眾多參數(shù),一個微小的變動都能導致重大質(zhì)量損失。我們要杜絕差不多,做到零瑕疵,零失誤,做精鋼鐵,創(chuàng)造綠色企業(yè),美好家園。
精益求精一絲不茍
進入新時代,我們只有弘揚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秉持把工作做到極致的態(tài)度,才能做強馬鋼品牌,實現(xiàn)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目標。工作是一種修行,世間只有必然性沒有偶然性,縱觀那些長久不衰的企業(yè),都在傳承一種工匠精神,樹立一份對工作的執(zhí)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把任何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成功。每個人都有不同于別人的智慧,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馬鋼中,不論你是操作工,行車師傅,維修工、技術(shù)人員,雖然處于平凡的崗位上,但只要在自身領(lǐng)域足夠優(yōu)秀,在極致中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都是一種成功。
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超越
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超越是我們軋鋼分廠的目標,我們的創(chuàng)新與否決定著企業(yè)的明天,正如特鋼公司2018工作主題:加速提升創(chuàng)新競爭力,昂首闊步邁上新征程,為實現(xiàn)新時代馬鋼特鋼新跨越而努力奮斗,更加明確了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如何創(chuàng)新呢?創(chuàng)新是實踐中的點點滴滴的積累,是工作中一絲不茍的沉淀,杜絕差不多,才能創(chuàng)新,才能超越。
作為軋鋼分廠的領(lǐng)頭羊,更是需要一種認真細致的態(tài)度做好每一件事情,不可以差不多的態(tài)度來完成,努力學習,多思多想,充實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毀于蟻穴,認真細致的做好當下事,明白細節(jié)決定成敗,態(tài)度決定一切。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狹路相逢勇者勝,馬鋼要在激烈而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勝,離不開每一位馬鋼人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需要我們從自身做起,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嚴于律己,為實現(xiàn)馬鋼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目標而奮斗!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篇4
這天,我讀了作家胡適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差不多先生傳>。這個題目十分搞笑,我?guī)е唤z好奇讀完了全文。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從前有一個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聽不明,做事總是馬馬虎虎,他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去幫媽媽買紅糖,結(jié)果卻買成了白糖,他媽罵他,他卻說:“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上學時,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彼f:“山西同陜西,不是差不多嗎?”
他長大后在店鋪做伙計,做事總是不精細,“十”跟“千”常常寫錯。掌柜的生氣了,罵他不仔細。他只是笑嘻嘻的賠留意道:“千與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
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開走了,他不滿地說:”八點三十分開,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醫(yī)生。誰知家人弄錯了,喊來了西街的牛醫(yī)王大夫。他說:”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嗎?就讓他試試吧!“王大夫走上前,用醫(yī)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會兒,他便一命嗚呼了。他臨死前,說:”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就好,。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方才絕氣了。
他死后,大家都說他看得破,想得開,于是,人人都象他學習,中國很快變成了一個”懶人國“。
讀了這篇文章,我認識到了懶惰和做事馬虎的危害。我們絕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樣,不求上進,馬虎行事,這樣只會讓我們一事無成。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篇5
差不多先生有句“名言”:“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認真呢。”這可以說是他的處世良方和為人準則,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差不多”。這“差不多”三個字簡直就概括了他的一生。本文寫的是差不多先生一生不肯認真。例如:母親叫他買紅糖,他卻買了白糖,還說紅糖和白糖差不多,反正都是糖。這樣的例子文中還有很多:山西跟陜西差不多;十和千差不多;就是在他生死關(guān)頭,差不多先生還說:“活人和死人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認真呢?”更可怕的是,差不多先生死后,人們還稱贊他一生不肯算計,不肯認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無數(shù)的人竟以他為榜樣,成為一個又一個的“差不多先生”。
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差不多”先生還時常出現(xiàn)。比如:在課堂上,有的同學說:“做作業(yè)和做好作業(yè)都差不多,反正是做了?!黾拥健汀黾恿恕疾畈欢?,反正是‘增加’?!笔袌錾闲∝溔苯锷賰桑瑢φ宜念櫩驼f:“八兩、九兩都差不多,你何必那么認真呢?”馬路上,駕駛員沒有駕駛證,汽車撞人致死,還理直氣壯地交警說:“有沒有駕駛證都差不多,反正會開車就行?!?/p>
讀了《差不多先生》就好像注入了一針清醒劑。“差不多”就是不思進取,混日子,長此下去是沒有任何前途的,只會碌碌終生。這篇文在這方面給了我們深刻的警醒和啟示。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600字相關(guān)文章:
★ 考琳·麥卡洛:荊棘鳥【讀后感|讀書筆記|讀書心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