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1000字
寫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1000字
在我踏出首都博物館的最后一步時,不禁連想感慨:這是一個蘊含著多么璀璨禮貌的瑰寶呀!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博物館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博物館觀后感1
今天在學校的領導組織下,我們來到位于北京長安街沿線的首都博物館。剛來到這個壯觀的比武官時,我們的心情是無比的激動,從外觀上看這個比我館的設計是十分獨特的,有一個像綠色的大鐘似的東西突出來,拒收這是一個十分大的放映廳。從總體上看這個東西體現(xiàn)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
一進入博物館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面碩大的老北京式大牌坊,頓時一股濃濃的京味氣息撲向我們。我們首先參觀了“大英博物館”,在這個館中有272件展品是英國博物館捐獻出來的,展品出自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不同時期與各大洲。同時記錄了不同人群和個人的多樣化表現(xiàn)。在這次展覽中有許多的展品都是舉世無雙的藏品,而且是首次在中國展出。如來自新西蘭的毛利人戰(zhàn)時用哨,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版畫代表作《三個十字架》,達·芬奇的《裸體男子畫像》,拉斐爾的《圣女像》等。我想這些展品的展出意味著我國與別國文化的交流。通過展出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了解世界,了解我們的歷史。 當然看完大英博物館的展出,讓我不得不向一個問題,為什么要“侵略”別國的文化?如果少一些侵略和掠奪,每一個國家都可以完好的把持各國的文化,在以后各國的交往中,可以享受一下各國的文化歷史的特點。還有在以后的交往中就會少一些糾紛!
中午午飯過后,我們來到首都博物館的其他展館。這個展館一共有五層,每一層都據有各自的特點,而且體現(xiàn)出了我們中華明祖的特點與風采。二層的展區(qū)主要是一些歷史事件及一些關于歷史事件的產品,在這一層,我們找到了許多關于歷史課上的指示,通過蘭立體電影與詳細地介紹,讓我們對歷史這一學科更加得感興趣,而且知識也掌握得更加牢靠。同時也知道了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國的幾個重要轉折點的實踐與電表的人物,通過這一層參觀讓我更加的熱愛祖國,而且有一種想為祖國獻出自己全部力量的決心。而第三層則是我國的建筑,進入展館,我們可以看見許多的古建筑的模型和一些門上的裝飾品,在這里我了解到我們北京的幾個“門”的分布及名稱。通過我們對“門”和建筑裝飾的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看出,我國古代人的生活氣息及生活習慣。才可以養(yǎng)成更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而四層則是以宗教為主,大多數是以宗教為主,大多數則為佛像的展出,這些佛像顯得十分的莊重,而且具有神圣的感覺,每個國家的佛像都是不同的,都具有各國的特點。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以前的人們拜宗教的程度以及信仰與愛好。以便于我們以后的學習和研究。
最具有民族氣息的就是五樓的展出,在這里我們可以找到許多的舊式玩意,如“七巧板,抖空竹,抓周盤”等,這些都是老北京的特色玩意兒,而且還有描繪,嫁娶的展館。真是京味十足呀!讓我們感覺到了老北京人的熱情與熱鬧。而且通過這些東西的展出讓我們知道了許多北京的習俗,和國粹“京劇”的歷史!
總體來說,這次的首都博物館只有是有意義的,有必要的。因為通過參觀我學習到了許多歷史知識,還看到了世界聞名,讓我了解了許多歷史事實的真相,認識了自然。了解到了老北京是如此的熱鬧與好玩。這讓我更加的熱愛學習,熱愛歷史,熱愛自然。熱愛祖國!
博物館觀后感2
星期五那天陽光明媚,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首都博物館。下車后,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的首都博物館高大雄偉。走近一看,首都博物館的兩側是由一塊塊玻璃圍成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非常耀眼。
老師帶我們走進了大廳,這里寬敞、明亮。全年級的所有同學站在里面都不覺得擁擠。大廳正前方立著一個老北京的牌樓,那個牌樓紅綠相間。上面還寫著三個溜金大字“景德街”。講解員告訴我們說:“這個牌樓明代時立在一條街上,后來因北京街道改造才移到這里的。這塊牌樓象征著老北京的風貌?!贝髲d左邊是一個圓柱體的建筑,這就是首博的圓廳。圓廳外面包裹著青銅,傾斜著穿過屋頂,就像一個巨大的青銅器。右邊是一個長方形的建筑,外邊鋪著一塊塊木板,這就是首博的方廳。
講解員先帶我們去了古代書畫藝術精品展廳。書畫展廳里掛著紙作的、絹作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名畫共一百六十七幅。
參觀完了書畫廳,我們又到了四層,燕地青銅精品展廳。這個展廳里陳列有兵器、樂器,還有一些雜器…,我們好象進入了青銅器的海洋。
隨著人流,我們又到了五層—古代玉器精品展廳。這里有古代皇帝用的玉璽,有古代富人家掛在脖子上的玉佩,還有玉龍豬…,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勒子。那個勒子是圓柱形的,長八、九厘米,顏色乳白,上面還有兩個小洞,這兩個小洞可以穿線把它做為裝飾掛在脖子上。講解員對我們說:“這塊勒子是用羊脂玉做的,但現(xiàn)在羊脂玉已經所剩無幾了,而且這小小的勒子上刻著二百九十二個字的經文。”“哇”,我驚奇地看著那塊羊脂玉。以前,我只在電視上看見過羊脂玉做的玉器。今天,我能親眼所見,真是幸運啊!
最后,我們去了方廳五層的老北京民俗展廳。在這個展廳里展出的是老北京以前用的東西和老北京街道上熱鬧的場景。有以前用的家具,有以前人家的衣服,還有當時人們戴的帽子…,最吸引我的是那結婚的熱鬧場景,前面有一位老爺爺敲著鑼,后面跟著幾個小伙子在吹喇叭。我仿佛也聽見了敲鑼打鼓吹喇叭的聲音。中間便是那頂轎子。只見轎子的四個轎桿分別被四個力大的小伙子抬著。最后面是幾個扛大箱子的人,我想:箱子里面肯定裝的是不少金銀珠寶和值錢的東西吧!我真想打開看看…
到了中午,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首都博物館。在這次參觀中,我對老北京的歷史和老北京的風俗有了更深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淺啊!
博物館觀后感3
昨天,在書社和團委的組織帶領下,參觀了首都博物館,感慨萬千。走進館內,心中頓生一種空曠,久遠,渾厚,莊重之感。
穿過曲緩的走廊,我們逐層觀閱。在這里,我們不僅看到了歷代宮廷古瓷,還欣賞了名家翰墨,從古樸的青銅器遙想燕趙悲歌。
踏著清緩流轉的音樂,走進了明清繪畫作品展。昏黃的燈光下,一幅幅巨大的山水潑墨畫,或掛立,或橫鋪,筆墨工細,設色淡雅,詩畫相融。文人畫家通過筆墨丹青,肆意揮灑出意境深邃,飄逸,清幽,惟美的世外桃源。而這形神兼?zhèn)涞睦L畫藝術足以展示古代封建文化鼎盛時期的獨特魅力。
往上走,是明清書法藝術精品展。中國書法藝術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藝術之一,可謂中華文化藝術之“大雅”與“大美”?!盁o聲之音,無形之相”,有如無聲的詩,無音的歌,一寸毫錐,揮灑氣韻風骨,愛恨離愁,書寫著人們最本質的精神世界。有“集書之大成者”美譽的著名書畫家文徽明書法造詣深厚,篆、隸、楷、行、草各體兼工。適筆遒勁流暢,法度嚴謹,筆峰挺秀,自成一體。令人拍案稱奇。
第四層是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有各種兵器,如直內短胡——穿戈,柱脊短劍,長鋌箭鏃,反映了當時各諸侯國爭戰(zhàn)不休的社會狀況。也陳列著許多生活用具,如飲酒紋鼎,禮儀上用于客人洗手的雙耳蟬聯(lián)紋盤和裝飾的鳩權杖首飾。這些埋藏了千年而又重見光明的器物,盡管有些是銹跡斑斑,但以其豐富的器類,高超的工藝技術,超凡的藝術價值,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等鮮明的特點早已聞名于世。這些閃爍著古人智慧光芒的青銅器體現(xiàn)了古人模仿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也是研究當時社會形態(tài)的珍貴材料。
最引人注目的是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它們千奇百態(tài),溫潤透徹,令人賞心悅目。而各種玉璋、玉制詩洗、翡翠雕龍帶鉤和李蓮英戴的翡翠扳指以及從他墓中掘出的大量金、銀、玉器也反映了皇室的奢華和清朝晚期的腐朽衰敗。
最后一站是“元代青花瓷展覽”。周杰倫的一首絕美的《青花瓷》把人們對瓷的喜愛演繹得淋漓盡致。置身于這色彩紛呈,靈巧秀逸,精致獨特的瓷海中,仿佛隔著千年的煙雨,望著“裊裊的炊煙”,體驗到古人淡雅的情思及對美的追求。
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這樣一批極具文化和藝術欣賞價值的歷史文物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性格,文化傳統(tǒng),道德觀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化身。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中華文化的逐漸勢微、凋落已是不可爭議的事實。在展覽中,參觀人數最少的當數字、畫展了。中華的書法、字畫不再受到關注,由此聯(lián)想到沒落的中醫(yī),凋零的戲曲,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迷失以及西洋節(jié)日的盛起。國家在之后就沒有形成一種文化體系,而導致現(xiàn)有狀況。盡管近年來不斷出現(xiàn)“祭祖大典”,“孔子祭典”之類活動,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所以我們不但要懂得珍惜深厚的歷史文化,更應該竭力將其發(fā)揚光大,讓它走出記憶,活在當下,重新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光彩。
博物館觀后感4
最近有一檔央視節(jié)目”國家寶藏”備受關注。其中上海博物館展出的三件寶物引起了我探索國寶的熱忱之心。于是我想去上博感受中華5000年文明的燦爛與輝煌,體驗置身藝術殿堂的充實與欣悅。
今天我一大早就趕到上博,希望有足夠時間近距離“接觸”國寶。上海博物館位于人民廣場,它由方形基座,巨型圓頂及拱型出挑組成,形如銅鼎,暗合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它南門兩側還有八尊漢白玉雕塑,極具莊嚴雄渾之氣。上博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展品以青銅器著稱。此處青銅器可謂中國青銅器的半壁江山,其中還有上博的鎮(zhèn)館之寶-大克鼎。
展館一樓便是青銅器館,我隨著人流很容易就找到了大克鼎。它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口徑75.6厘米,被置放在一個玻璃罩中。鼎的內壁上還刻有銘文兩段,共28行,290字,講述周天子為了獎賞膳夫克幫助他平息內亂,賞賜克的銅鑄成大克鼎。在大克鼎出土后,其被潘祖蔭收藏??谷諔?zhàn)爭時,為避免國寶落入敵手,潘家后人想法密藏,守護國寶。解放后,潘家后人又捐獻國寶給政府,供眾人觀賞。大克鼎是中華禮儀的見證,體現(xiàn)了炎黃子孫以禮待人的美好品德。它紋飾精美,被譽為“海內三寶”之一。
欣賞完雄渾端莊的青銅器,便要去品味涵藏著文化底蘊的書法了。在中國歷史書法館中,展現(xiàn)著許多與文字相關的器皿。商鞅方升,就是我感興趣中的一個。在我還未親眼看見它的時候,我便聽說了它是商鞅任大良造時所頒發(fā)的標準量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用此為標準,還在方升內壁刻字以為認證。在我想象中,這個方升一定是非常大的,可是當真正地去觀察它時,我簡直不敢去相信。因為它只有2.32厘米高,長18.7厘米,容積只有202.15毫升。可是這個小小的,對于秦國的強大,最后一統(tǒng)天下起了很大的作用。我覺得這個方生是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數學方面卓越的成就。它是秦統(tǒng)一后,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的見證物,它見證了中國成為真正統(tǒng)一國家的關鍵歷史時刻,是中華文明大一統(tǒng)的最佳體現(xiàn)。我們應該去守護這個寶物,守護了它,就等于守護了強國之計。
除了參觀青銅館,書法展,我還到了陶瓷館,書畫館等。下午5點閉館時間到了,我向國寶展品依依惜別。我想大家和我一樣,此行不僅見證了國寶展品的精湛藝術成就,還了解了它們背后動人的故事。中華文明的璀璨多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深厚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
上博館長呼吁青少年多到博物館參觀,守護歷史,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正如歌中所述“歷史像一本厚重的書,我像一枚書簽守在故事里做一個伴。請再翻慢一點,相隔千年宛如初見,夢見你千萬遍…。“
博物館觀后感5
銀杏葉黃了,蝴蝶似的一片片飄落下來,秋風吹過,一派荒涼的景象……而此時,我的心卻像浪花一樣歡騰。
星期一早上,我們背著書包乘車來到川菜博物館。放眼望去,博物館并不高,有許多方塊形的面紗似的鐵網蒙住,兩旁是兩座石獅子,他們昂首挺胸,像士兵守護著博物館。看著魔方似的博物館,我既緊張又高興,高興的是我又可以學到更多知識了;緊張的是,博物館那么多知識我又能了解到什么程度呢?到了博物館的大廳,一盞盞吊燈明亮豪華,大理石地板光滑干凈,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揭開”博物館里的秘密。
進了典藏館,眼前呈現(xiàn)出許多文物。據記載,這里共保護了六千多件文物,陶瓷、陶杯、銅盤、金碗……一件件古老的廚具令我眼花繚亂!我最喜歡的是那個瓷盤,瓷盤上畫著一條魚,那條魚有著閃閃的鱗片,逼真極了。據說,這個瓷盤通常是在過年的時候用,象征著年年有“魚”。啊!兩千多年前的杯!兩千多年前的碗!兩千多年前的盤!是那么的巧奪天工!不知凝聚著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啊!
到了中午,講解員將我們帶到一個四面參天大樹環(huán)少先,炊煙裊裊的古代廚房前。哦,原來這兒就是食堂呀!各種各樣的飯菜讓我目不暇接:香噴噴的春卷向我招手,又酸又辣的涼粉兒在對我笑,白生生的餃子冒著熱氣靜靜地躺在碗里……我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終于下定決心端了兩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一屁股坐在仿古桌旁,夾起一個餃子,輕輕地咬開,一股又甜又咸的香味在我口中立刻彌散開來,直到吞下餃子也忘不了那香甜。吃了一個后,我感覺胃口突然大開,口水如“飛流直下三千尺”一般涌了出來。吃了一碗又一碗,直到飽嗝不斷才停下。
吃飽喝足后,講解員又帶我們來到活動館。工作人員把三個凍成塊的紅糖心、三塊糯米粉,還有一盒豆子發(fā)給我們,要求我們做三個“熊貓湯圓”。我聽了講解員的講解就開始動手。我把三塊糯米粉壓平,分別將三塊紅糖芯放在上面,包住,再用手揉圓,一個普通的湯圓就做好了。為了把湯圓“裝扮”得更美,還可以用黑色豆子摁在上面,四川名小吃“熊貓湯圓”就做好啦!做放在桌上,三個熊貓好像在對著我笑呢!
我愛川菜博物館,我更愛建設川菜博物館的四川人民。
寫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
★ 兩地書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