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
推薦文章
金一南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
《苦難輝煌》是第一本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國際大背景下解讀的書;是第一本用戰(zhàn)略思維、戰(zhàn)略意識點評歷史的書;也是第一本可以作為散文欣賞的歷史圖書。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苦難輝煌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苦難輝煌讀后感篇1
記得上周星期五下午,我把金一南將軍的大作《苦難輝煌》終于看完了,禁不住長長的出了一口氣,心情說不出是輕松了還是更加沉重。這兩個月的時間,我有空就看,手不釋卷,好幾天下班后我卻沒有回家去,也沒有去參加朋友的喝酒打牌這種應酬,而是一個人留在辦公室靜靜地看書,一般要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才回家吃飯。我很享受這種獨處的時光,沒有人打擾,活在自己的心靈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朋友聽說都笑話我,老婆也說我何必這樣對待自己,單位的衛(wèi)生員不知道我在辦公室,常常打開門后想來搞衛(wèi)生,卻看見我一個人在認認真真的看書,一臉的錯愕,她當然更不懂這些了。
《苦難輝煌》是我這么多年來關于黨史國史看得最認真的一本書。我很喜歡它內(nèi)容的豐富和作者思想的深度,也喜歡它對歷史人物作的一分為二的分析評價,具體環(huán)境中的具體的人,不帶多數(shù)史傳文學那樣的政治成見,實事求是,善惡并存,功過分明,客觀公正。我們國家這百年的近現(xiàn)代史,用苦難輝煌這么一個題目是再恰當不過了,在金將軍看來,這段歷史是悲壯殘酷的,是血腥窒息的,同時,也是豪邁壯觀的,是鳳凰涅槃的。
燦若星河的偉人巨子,文臣武將,在這么一段千載難逢的特殊歷史時期齊刷刷的登臺亮相,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不管是精忠報國的,還是賣國求榮的,不管是戰(zhàn)場上的鮮血淋漓,還是政治上的明爭暗斗,歷史在這一時刻仿佛特別垂青,給了他們一個天高地遠般廣闊的舞臺,給出了一個個需要智慧甚至生命才可以作答的命題,安排了無數(shù)個性迥異但皆可以獨當一面的主角和配角,這出戲的場面之巨人物之眾故事之大,不僅僅是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也不僅僅幾萬萬的我們國人,這是一出發(fā)生在那個時間段的世界大戲,真真是天旋地轉(zhuǎn),波濤洶涌,沉渣泛起,英雄輩出。
苦難輝煌讀后感篇2
先賢有云,“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對此,我一直將信將疑,不過每當稍有閑暇,我亦喜好以書為伴、以書為樂。床頭案角、手邊囊中,不少的書卷雜亂有章、自成方圓。近日,我讀了《苦難輝煌》一書,不曾想,竟一發(fā)不可收拾,讀之如飲甘飴、愛不釋手、受益匪淺。
《苦難輝煌》奏響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樂章。該書由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所著,金教授廣泛閱讀了500余本參考書目,整理了200多萬字的筆記,歷時2019年時間撰寫形成了52萬余字的作品。該書是第一本從國際大背景下解讀中共早期歷史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用戰(zhàn)略思維、戰(zhàn)略意識點評歷史的圖書。該書以其獨特的視角、新鮮的史料、生動的語言,從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入手,深刻地剖析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錯綜復雜、恢宏壯闊的歷史進程;全景式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戰(zhàn)爭的正義、艱辛和偉大;清晰地再現(xiàn)了一幅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極其困難的環(huán)境下,引導中國革命歷經(jīng)磨難挫折,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
《苦難輝煌》描繪了一幅客觀真實的歷史畫卷。該書與其他黨史類圖書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客觀性。我以前讀過的一些歷史書籍,看過的一些影視作品,大多都帶有主觀色彩,并不完全符合歷史真相,往往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了美化、提純或剪切,反倒給人一種距離感、模糊感、平面感。而金教授所著的《苦難輝煌》則是從一個客觀、公正的角度,盡可能地還原歷史真相。
比如,該書在描寫毛澤東、陳毅、彭德懷等偉大革命家之時,通過萬里長征、反圍剿等一些真實、詳盡的歷史事件,深刻反映了這些偉人們鋼鐵般意志和為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獻身精神。當然,該書也非常客觀地表達了偉人其實也是凡人的情愫,沒有哪一個人、哪一種智慧是天生正確的。偉人也會發(fā)脾氣,也會犯錯,也會打敗仗。眾所周知,“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在長征中最得意的用兵,《長征組歌》中有一句歌詞就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是,毛澤東一生親自指揮的大大小小戰(zhàn)役,畢竟也有一些是失敗的。毛主席在1956年的一次會議上也開誠布公地承認,他指揮打過四次敗仗,四次敗仗的地點,分別在高興圩、南雄、土城和茅臺。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昂揚的斗志。作為一名投身檢察事,我們要擺正心態(tài),心貼心地為老百姓考慮,有條不紊地推進檢察事業(yè)發(fā)展,一定能贏得群眾的認可與表揚。
《苦難輝煌》吹響了一聲揚帆起航的前進號角。中國共產(chǎn)以其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艱苦奮斗的革命作風,不為錢,不為官,不怕苦,不怕死,腳踏實地、百折不撓、艱苦奮斗,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最終贏得了革命的勝利。革命戰(zhàn)爭年代凝結下來的一個個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不僅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共產(chǎn)黨人奮勇向前,也激勵著全國各族人民勇往直前創(chuàng)建美和家園。正如我們工作,承擔著檢察工作等重任,我們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也肩負著群眾的殷勤期盼。
歷史,縱然已逝,但卻永遠魅力無窮。讀罷此書,掩卷沉思?!犊嚯y輝煌》用客觀而又深刻的思考、嚴謹而又不失活潑的語言,帶領我們重溫了黨的革命歷史,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中國革命歷經(jīng)磨難挫折,最終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畫卷,更向我們述說了一部追求自由的壯美史詩,真可謂是“陳謀堪比厚黑,敘史更勝史家”。君子讀之,如飲甘飴,不論修身齊家,抑或治國平天下,得此良策,受益匪淺。
苦難輝煌讀后感篇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p>
《三國演義》開篇詞上闕,詮釋了我閱讀《苦難輝煌》一書的最大感慨。
開卷伊始,我即被金一南教授生動形象又蘊含哲理的行文所吸引,此書確使人有欲罷不能的感覺。我是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在上下班地鐵中讀完該書的,看這本書,上班之路感覺不再漫長。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歷史上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之間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chǎn)黨在此期間充滿了希望、變數(shù)、迷惘、苦難,在挫折面前我黨的精英們又屢屢不畏犧牲、堅定信念挺了過來,逐步走向了輝煌。
有人說,“一部好的作品,應該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苦難輝煌》就是這樣的一部書,它讓讀者們都有自己獨特的感觸。
我每每沉醉于民國時期的陳年故事,慨嘆著那些人和那些事。暮氣沉沉的晚清被朝氣蓬勃的民國取代了,中國真正具有了少年氣象,從此有了民族復興的希望。
亂世出英雄。所謂“亂”,不是社會政治經(jīng)濟絕對混亂無序,而是國家沒有了絕對權力,社會失去了絕對權威。也正因為如此,社會環(huán)境才相對寬松,言論相對自由,思想能夠活躍,人們也就有了更多的展示機會。春秋、戰(zhàn)國、三國與民國初年都是這樣的情況。民初各色軍閥、政客、理論家們你方唱罷我登場,組成了波瀾壯闊且多姿多彩的一臺大戲,其中能夠留下名字的都非等閑之輩。而只有具備組織紀律性和遠大理想并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風云人物,才能夠走的更遠。國共兩黨里面不缺這樣的人杰。
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是國共兩黨的共同目標,中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是國共兩黨的共同期望。兩黨的精英們都是在以中國知識分子入世的特質(zhì)自覺承擔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歷史重任。如果兩黨和睦共處,兩黨內(nèi)的精英們,有多少是同學,有多少是老鄉(xiāng),有多少是師生,他們可以團結起來共同奮斗。但只是因為兩黨在具體實現(xiàn)國家富強的手段上存在著不同的理念,以至于有多少同學、老鄉(xiāng)、師生們要為了各自的信仰分道揚鑣,甚或反目成仇,更有多少革命者因此而犧牲。當年你死我活爭斗的英雄們現(xiàn)在都不在了,還是那一片河山,現(xiàn)在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帶領下努力實現(xiàn)著英雄們當年的夢想。人們生活安居樂業(yè),國家實力大幅提升,也難道不就是英雄們最終所要的嗎?假設當年的英雄們都醒來看一看,是否會相逢一笑泯恩仇呢?
歷史沒有假設。殘酷的現(xiàn)實是國共長期處于敵對狀態(tài),客觀上為日寇侵華制造了可乘之機,也使得中國抗戰(zhàn)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都t樓夢》中探春曾言:“可知這樣大族人家, 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 熟讀古書的毛澤東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蔣介石堅持“攘外必先安內(nèi)”,從當時形勢上共產(chǎn)黨又絕對不能讓步,只能被迫做針鋒相對的軍事斗爭以圖存。更何況大形勢非是一個人所能左右的了的,毛主席也是人而不是神。道理都懂,但無法改變現(xiàn)實,這實際是很無奈的一件事。
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我們并不善于接受歷史教訓。當前,中國仍處于分裂,國共是否可以接受歷史教訓,拋棄前嫌,高瞻遠矚,以大智慧促成第三次合作,實現(xiàn)兩岸統(tǒng)一,打破島鏈封鎖,進而對覬覦侵占我釣魚島、南沙等國土的國家采取一致行動,共同維護我中華民族長久利益,而不致使某些國家坐收漁人之利呢?
苦難輝煌讀后感篇4
合上書本,掩卷沉思,回望歷史,透過歷史的煙云,這本《苦難輝煌》讓我們相信,正是基于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忠誠,鳳凰涅槃式的苦難才最終創(chuàng)造輝煌,反觀當下,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更需要從中汲取力量,以堅定我們的信念,壯大我們的身心,從而寫出一部更加輝煌的歷史畫卷。是什么力量支撐著長征疲弱不堪卻斗志昂揚的隊伍,背負起一個民族的希望?是沿途群眾不斷的兵源補充,是沿途群眾不斷的供給保障!穿越歷史風云,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發(fā)展壯大,從各種政治力量中脫穎而出,體現(xiàn)的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chǎn)黨能夠糾正自身錯誤而不斷進步,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領導核心,更體現(xiàn)了人民的選擇
在《苦難輝煌》書中,作者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解讀,從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角度告訴我們,之所以如此,既有其歷史的偶然性,也有其歷史的必然性,偶然性是特殊的歷史時期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提供了一種可能,必然性是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下依然堅定信仰,才能使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正如書中所說,“你可以忘記工農(nóng)紅軍縱橫十一省區(qū),征程兩萬五千里,一路硝煙,一路戰(zhàn)火;可以忘記不盡的高山大河,狹道天險,國民政府數(shù)十萬大軍左跟右隨,圍追堵截;可以忘記革命內(nèi)部爭論與妥協(xié),彌合與分裂。但有一點你將永難忘懷:那就是長征所展現(xiàn)的足以照射千秋萬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氣概。”
本書在寫作方式上,突破了傳統(tǒng)寫法,把中共早期歷史放在了國際大背景下來寫,把中國革命的命運同國際背景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揭示了國際社會的變化對中國革命進程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作者在書中運用了大量珍貴的史料,很多史料都是以前未曾披露的,客觀翔實,更為難得的是,作者的有些觀點頗為新穎,有些甚至是顛覆性的,從而更加趨向于歷史的真實。作者的文字風格也突破了以往同類書籍刻板、僵化、教條、枯燥的局限性,用散文的筆法進行寫作,文采飛揚,激情洋溢,讀起來有種蕩氣回腸的感覺,使本書具有了恢弘的史詩價值。
苦難輝煌讀后感篇5
金一南先生的這部《苦難輝煌》是我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余閱讀的,本想大致翻翻看看,完成五官黨支部的任務,沒想到只看了幾頁我就被書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用戰(zhàn)略思維、戰(zhàn)略意識點評了歷史,向我們再現(xiàn)了一幅20世紀20至30年代中國革命歷經(jīng)磨難挫折走向輝煌勝利的歷史全景畫,讀后頗有感觸。
《苦難輝煌》這本書詳細、生動地描繪了中國工農(nóng)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征前后的歷史畫卷,描繪了眾多我們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澤東、陳毅、彭德懷、李立三、張國燾、蔣介石等等,同時也描寫了眾多迄今仍默默無聞的英雄。正是這些人懷著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信念,甘愿吃苦,寧愿戰(zhàn)死,也不愿掉隊、離隊,忠貞不渝地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朝著遠大目標沖鋒向前,方才成就了我們和平的今天。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之初,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那樣一個不足五十人小團體,小組織,幾十個人,渺小的力量,迅猛發(fā)展壯大,更是成為了以后中國發(fā)展的領導力量。在異常艱苦與錯綜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華民族就像是一只浴火的鳳凰,在履歷了苦難與挫折之后走向了輝煌與勝利,這靠的是一大批不怕苦,不怕死,腳踏實地,百折不撓,一心一意為了人民群眾的共產(chǎn)黨人,靠的就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苦難輝煌》這本書對于我們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有啟迪意義。想想我們現(xiàn)在,今天我們口袋富足了,精神卻匱乏了,房子變大了,靈魂卻渺小了,我們讀著歷史,卻在忘記過去,我們今天要求更多的是物質(zhì)上的享受,缺少的是精神上對正義的追求。讀讀我們黨的苦難與輝煌吧,洗滌我們的心靈,鞭策我們的靈魂。
人間的苦難很多,但不一定都創(chuàng)造輝煌,只有鳳凰涅盤式的苦難才最終創(chuàng)造輝煌。愿我們?yōu)碾y深重的中華民族,在富國強民的道路上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金一南苦難輝煌讀后感10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