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中學生讀后感600字范文精選5篇
推薦文章
《阿q正傳》中學生讀后感600字范文精選5篇
這篇文章記錄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和他自欺自賤自輕自慰不肯面對當今現(xiàn)實的性格,反映出當時我們中國人民的軟弱。 下面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歡迎閱讀與借鑒!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1
出自于魯迅筆下的阿Q是一個以喜劇形式開頭卻以悲劇收場的復雜的人物形象?!栋正傳》主要講述了阿Q孤苦伶仃,靠打短工過日子,備受欺辱卻用他的“精神勝利法”艱難度日的故事。他是一個有著嚴重的心理疾病的流浪農(nóng)民形象,開頭就寫到趙家老太爺不允許他姓趙,還隨意打罵他,可以看出趙老太爺?shù)男U橫,但同時也看出阿Q雖然勤勞能干,但是自己仍然沒有得到別人的尊重,甚至路人都可以隨便欺負他。挨打了卻說自己終于被兒子打了,人們嘲笑他頭上長了癩瘡疤,他因此忌諱說光,明明自己沒有老婆,卻還吹噓說“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這些都是他精神勝利法的體現(xiàn)。但是這種精神勝利法雖然能夠?qū)ψ约寒a(chǎn)生心理安慰,但是卻顯得很卑微,很懦弱,這是說明他無法正視自己的缺點與磨難,而選擇了逃避,正是因為他的一次次逃避與自我安慰才導致了最后悲慘的結(jié)局,直到死,他也沒有喊出“救命”這兩個字,他還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么會被處死,但是他的骨子里卻有一種韌勁,這種韌勁就是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是靠自己解決,自己承受,無論是精神勝利法還是偷蘿卜,自己追女孩子,進城打工等等,雖然偷蘿卜,偷東西來賣是一種令人發(fā)指的行為毋庸置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沒有因為走投無路而向別人搖尾乞憐,他把自尊看得如此重要,只是走錯了方向而已。
從魯迅創(chuàng)作這篇小說的初衷來看,阿Q是革命期間有病態(tài)心理的中國國民的象征,同時,阿Q充滿了矛盾的思想性格,也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思想深受封建宗法的毒害。小說中出現(xiàn)的阿Q的“革命夢想”正是很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點,他進城的日子里,親眼見過新鮮的“砍頭”事件等等,大開眼界,回村后,便翻身妄想成為村里人的“統(tǒng)治者”,在讀書人面前佯裝很有見識,為了向村民們炫耀一番,宣稱自己也要“造反”,加入革命的大軍之中,而革命的人卻將他視為草芥。阿Q本來就是粗淺的人,怎么可能懂得革命的事情,這也正說明了,目光短淺深受封建思想殘害的農(nóng)民無法成為革命的中堅力量這個道理,這是農(nóng)民自身的局限性決定的。
魯迅正是因為看到了當時人們戰(zhàn)爭失敗卻還自我安慰,自欺欺人的現(xiàn)實,同時意識到農(nóng)民的局限性以后,才創(chuàng)作出來阿Q這個悲劇的人物形象。通過阿Q的悲慘結(jié)局,希望當時的統(tǒng)治者能夠看清中國備受欺辱的真相,希望破除封建思想對人們的殘害,希望國民能夠正視失敗,痛定思痛,這樣,才能夠挽救中國。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2
看了魯迅先生所寫的《阿Q正傳》,發(fā)現(xiàn)他筆下所寫的阿Q是舊社會所產(chǎn)生的墮落的中國人典型,魯迅先生為何會寫這篇文章,我想他只是為了想要宣泄對人性弱點的看法吧!所以魯迅先生用諷刺意味的手法寫出國人病態(tài)的社會和人性的善良與丑惡。從這篇文章里面,我感受最深的應(yīng)該就是阿Q那被踐踏的人權(quán)以及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的“精神勝利法”了,這實在是一個要不得的想法,所以我想就以這個方面來討論。“精神勝利法”是阿Q在遭受到種種挫折后所發(fā)明出來的東西,說好聽一點是精神勝利法,其實根本就是駝鳥的心態(tài),遇到困難只往地下鉆,不會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只能夠轉(zhuǎn)身就跑。
如果現(xiàn)今社會中有人想靠著精神勝利法來存活下去,我想這應(yīng)該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吧!因為不可能有老板會想要用這樣的員工,不要說在工作了、如果再讀書時就有這種心態(tài),我想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未來應(yīng)該是非常的慘吧,就連在同學中也有可能站不住腳。而在文章中阿Q為了減輕外力給來的欺壓和凌辱,阿Q只能自我麻痹和自欺欺人來逃避現(xiàn)實,就因為這樣使得阿Q以自負來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就使得阿Q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了。
由于阿Q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他只能靠出賣勞力才能生活,在文章中有寫給人家作短工,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但是阿Q他連基本的人生權(quán)利也沒有,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連一間棲身的房屋也沒有,只好長年在土榖祠里落腳,然后必須強迫接受有錢人的欺負,以及村里人們的戲弄、侮辱,這個現(xiàn)象讓我感到非常的無奈,在現(xiàn)今社會似乎也是有類似的現(xiàn)象發(fā)生,似乎有錢人在社會里就是老大、而沒錢的就只能成為有錢人底下的玩具一樣被玩弄。在沒有人權(quán)的社會里他的這些做法是否可以給予同情呢?
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雖然被諷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魯迅先生想要告訴我們的應(yīng)該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要對人太過自私,不然永遠都不會進步。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3
說起《阿Q正傳》,最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精神勝利法吧,在第二章的優(yōu)勝記略及其續(xù)集中,體現(xiàn)的尤為明顯。被人抓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阿Q心想自己是被兒子打了。錢被偷走了,原來“兒子”那一套已經(jīng)不管用了,阿Q抬起左手,用力的在臉上打嘴巴,算報仇了。這樣一種自苦式的安慰方式顯然和大眾是相背離的,但阿Q身上的這種特質(zhì),在面臨愛情,生計的時候更為突出。當阿Q因為調(diào)戲吳媽,被趕出趙府,并受到周遭人的不待見時,阿Q的反應(yīng)是:“他起來之后,仍舊在街上逛······卻又漸漸覺得世上有些奇怪”“但他更覺得世上有些古怪,卻是許多日以后的事,其一,酒店不肯賒賬了·····”有著高度自我安慰能力的阿Q,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反應(yīng)是遲鈍的,換個視角看,阿Q的這種“自我勝利法”,其實是他自身的自我保護機制,以破除他認知,感知世界的障礙。人作為群體動物,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還有更高級的,對社會認同感和自我價值的追求,而這一切對于阿Q來說,卻是困難的。文章第一章便介紹了阿Q的大致情況,姓氏不清,名字也為音譯,籍貫也并不了解,只有一個“阿”字是十分肯定的。社會身份的缺失,造成了阿Q本身性格上的缺陷和矛盾。極度不屑于世事,但又渴望得到關(guān)注與尊重,極易膨脹又極度自卑。生命結(jié)束前,阿Q回憶起的那只餓狼:“眼睛又兇又怯,兇兇的像兩顆鬼火,似乎遠遠的來穿透了他的皮肉,而這回他又看見了從來沒有見過的更可怕的眼睛了,又鈍又鋒利,不但已經(jīng)咀嚼了他的話,并且還在咀嚼他皮肉以外的東西,永是不遠不近的跟他走”和文章結(jié)束時,看客們冷漠的態(tài)度相呼應(yīng),“可笑的死囚”,“竟沒唱一出戲”,“白跟一路”比一頭餓狼更可怕的,便是大眾的口舌。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4
《阿q正傳》,魯迅代表作之一。寫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發(fā)表于北京《晨報副刊》,后收入小說集《吶喊》?!栋正傳》向我們展現(xiàn)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畸形的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人民的真面貌。它的發(fā)表,有著特定的政治和經(jīng)濟。而《阿q正傳》也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共九章,采用章回體的形式寫成的
文章主角,阿q的性格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末代‘農(nóng)民’的形象,他有農(nóng)民種地就是種地,鋤地就是鋤地的優(yōu)點,也有當時人們所具有的缺點,自私、保守、愚蠢的缺點。
而文章最主觀的還是啊q的那種‘精神安慰’的做法,他的想法可笑又可贊。在文中阿q以一種即使現(xiàn)實中以失敗者的身份存在,然而在精神世界中仍然要以‘最高者’自居。從文中;結(jié)果往往是輸。輸?shù)臅r候?qū)ψ约赫f:“我總算被兒子打了”,心里充滿了優(yōu)越感,如果優(yōu)越感被粉碎了,他就又想:我是個“能夠自輕自賤的”大人物了,便又心滿意足了;這時,小尼姑走了過來,這下好了,阿q對她又是罵臟話又是掐臉蛋,終于覺得剛才的憋氣都散了,又充滿了自豪感。
在文中的這兩小節(jié)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阿q那種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輕自賤、畏強凌弱、忌諱缺點、以丑為榮等種種手法來自欺自慰的行為。
我們常說一個國家的形象是由人民決定的,而文中阿q表達的是什么!懦弱、自私、保守、自給自足?而在那長達8年的戰(zhàn)爭,我們?nèi)〉玫牟粌H是勝利,還有一次偉大的蛻變。我們變了變得自立、堅強、強大。
戰(zhàn)爭是的確是令人憎惡的存在,但你不能否認我們在戰(zhàn)爭的見證下,成長了。
《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5
今年寒假,我讀完了《吶喊》這本書,全書15篇小說中記憶最深刻得一篇小說是《阿Q正傳》。
《阿Q正傳》主要講了阿Q由于自身的缺點與生活并不寬裕,經(jīng)常被別人欺負。他吃了虧后并不難過,自言自語來安慰自己“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xiàn)在的世界真不像樣……”經(jīng)自己一安慰,阿Q就像贏家一樣高興地走了,繼續(xù)過他那快樂的生活去了……
生活中,人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總有無奈的時候,關(guān)鍵是有沒有樂觀地面對無奈和及時安慰自己,這就是阿Q精神所提倡的。不要為無法改變的無奈而難受持久,否則會誤了今后成功的喜悅。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聽過《伊索寓言》中的《狐貍吃葡萄》這個故事,大家都笑話狐貍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但有多少人能哈哈一笑后反思狐貍這種樂觀的心態(tài)?如果它不是這樣安慰自己,非要吃到葡萄不可,相信第二天人們會在葡萄園外會看到一只力竭而亡的狐貍的。就說我吧,別看我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土里長的、水里游得能吃都吃,卻因為過敏體質(zhì)而對羊肉敬而遠之。每當與別人一起去吃火鍋時,看別人把羊肉串吃的吧嗒吧嗒響時,我眼巴巴看著別人手中的羊肉串,心里很羨慕,口水都要滴到碗里了,那無奈感覺就像強大的獅子被蚊子叮死了一樣??赐赀@本書后,如果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會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羊肉串有什么好吃的?還吃上火,白送我也不要”
讓我們不妨學學阿Q,以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無奈,相信你會受益匪淺
《阿q正傳》中學生讀后感600字范文精選5篇相關(guān)文章:
10.阿Q正傳讀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