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00字優(yōu)秀作文
推薦文章
寫讀書筆記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lián)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lián)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00字優(yōu)秀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00字優(yōu)秀作文1
最近剛剛讀完一本書,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故事很好,總讓我有所明白。
首先,我對毛姆,有了很大的好感,因為我是真正喜歡了這本書。除開其他,我最喜歡的,就是主人公對藝術的奉獻。藝術是無價的,對于現(xiàn)實,我們都屈于安穩(wěn)。有多少人,在熱愛藝術的道路上,最終敗給了現(xiàn)實。那些熠熠生輝的人們,有多少人在最初面臨生存和堅持藝術中,選擇了生存。藝術好像離我們遙遠,似乎是有錢人的娛樂。
有多少人,兒時有著一個充滿期望的藝術夢啊。我在學素描的時候,經(jīng)常感到累覺不愛。記得有一次,在畫的時候,旁邊看劇的姐姐,隨手拿走一張紙,慢慢的畫起來。她畫得很好,也是素描,對于我來說,級別也是老師級的了。可是姐姐是一名護士。中學時期,想過走藝術生,因為爸媽的不支持,和自己的一種不確信,放棄了這條路。其實藝術生,也不是那么好走的,競爭力也很大,也不算一條完美的捷徑。
而姐姐有時候會覺得,如果當時自己堅持內(nèi)心所想要的,會不會以后都會少一點遺憾?
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我們都會面臨這一個問題——“如果當初”。可事實是,沒有如果,也回不到當初。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在眼前看似美滿家庭和穩(wěn)定的工作中,最終選擇了藝術。這個瘋狂的舉動,無論小說,當時或是現(xiàn)在,都讓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如果你是為藝術而生,你真的熱愛藝術,請別放棄,我們都需要這種勇氣。
如果覺得為藝術獻身是一件無悔的事情,做一件無悔的事情,為什么要有所猶豫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00字優(yōu)秀作文2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xù)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jīng)紀人斯特里克蘭,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yōu)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我想我愿意成為這樣子的一個人,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圣。當時的生活是刻板規(guī)矩的理性的節(jié)奏,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她的創(chuàng)造性日益萎縮,于是他選擇了畫畫。藝術是極大自主獨立的性的東西,而畫恰是畫家情感的真實流露。書中曾寫道:“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國家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他們那兒的冬天特別長,又陰又冷。他們喜歡看我畫中的意大利,他們希望意大利就是這個樣子的,那也是我來這個國家之前所想象的意大利?!币环嫾耐辛水嫾业木裣蛲蔡N含了買畫人對美的期待和對真實的追求,而不是所謂虛假的面具。
語言原本是我們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當我們發(fā)現(xiàn)語言也會成為謊言時,斯特克李蘭敏銳地選擇了用畫發(fā)聲。不知你是否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好的畫,通常都是有氣味》。我們都向往誠信,因為當謊言被戳破的時候,噩耗便會不請自來,而氣味正是被賦予了真實的特性。我們可以看到桃花盛開,卻不曾知曉落花時的滄桑;我們可以看到網(wǎng)上一句句優(yōu)美的詩詞,卻不曾真正的體會到詩人對春天欣欣向榮的贊嘆;我們可以在照片中看到親人的笑容,卻不曾將笑容映在眼里。在畫中,斯特里克蘭找到了屬于靈魂的自由。他的一副靜物畫,畫里的一個盤子上有很多橙子,那盤子甚至都不是圓的,橙子則偏向一邊。他的肖像畫,要比真人大一點,看起來非常難看。世界上有太多世俗阻礙了人們思想的開放,當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觀念時,不合潮流的評論便噴涌而現(xiàn),可是他并不需要迎合,不需要理解,在孤獨中專注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所以后來他成為了天才,全世界都同意了這個觀點。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滿天都是世俗的眼光,他卻成為了傳奇。而現(xiàn)在的我們,能否為了心中的理想,奮不顧身,甚至奮斗到底?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00字優(yōu)秀作文3
事實上截止到今天中午,我就已經(jīng)不小心花了6個多小時的工夫讀完了整部小說。這件事還要“歸咎”于一檔我新發(fā)現(xiàn)的節(jié)目,叫《一本好書》(騰訊視頻搜索即可)。節(jié)目組找了些演員以話劇的形式講述一本本經(jīng)典著作,看介紹好像下一本是《萬歷十五年》,總之相較于眾多淺薄的娛樂綜藝又發(fā)掘出一檔好看且相對有趣的節(jié)目,而第一集就是將毛姆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頒上了熒幕。
注:此文并非一氣呵成。事實上我前幾天寫完了以上第一段時就沒有繼續(xù)書寫下去的欲望了,直到剛才我突然看了存在電腦里好久的講弗吉尼亞·伍爾夫的電影《時時刻刻》:看到第70分鐘17秒時戛然而止,我暫停了,強迫自己將其暫停,決定繼續(xù)把這篇寫關于《月》的文字完成。所以下面應該是與我之前構思的寫作方向完全不同的。
當然名字不打算有所改動,讀這本小說之前的感受似乎依然存在在腦子里,但因為《時時刻刻》而變得又模糊了,只是有一點我清楚了:我的余生很有可能在“沉默中死亡”。正如毛姆所說:“海如此鎮(zhèn)靜,如此沉默,如此冷淡,你心頭驀然略過一陣隱隱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天生的情結,那時候已經(jīng)非常強烈,覺得這種生活,這種隨大流的生活,有點不對勁。我承認其社會價值,我清楚其安穩(wěn)的幸福,血液中卻有一股熱流需要更狂放的通道。這種輕而易得的快樂似乎應該警惕,我心底渴望更驚險的活法。若能改變,改變并體驗未知的激情,我隨時準備攀越嶙峋的怪石,涉足陰險的.淺灘。”可惜我不敢,即沒有出眾的才華又沒有那樣的過人膽識,但內(nèi)心依然波瀾,只是看似平靜,這應該就是小眾中的大多數(shù)悲劇者。日常的繁瑣、繁復和冗雜且毫無意思的種種只能讓我更加覺得悲涼和毫無鏈接欲,不甘心之余又無法和眾人講明;正如我一個“一只手數(shù)得出的”朋友勸我:不要什么都和大家講,對大眾只聊一般性話題就可以了。我向來不聽人勸,但這件事我聽他的。
還好在讀《月》前看了看那個節(jié)目。“月亮”和“六便士”一直是古今中外亙古不變的話題之一。作為一個有藝術類教育背景的人,以高更為原型的故事自然會引起共鳴,不管我真的是不是一個藝術家,至少它總會讓我想想,再想想(可能其他人看了就是看了),甚至是哲學角度的“再想想”。40歲的斯特里(高更)突然離開他生活無憂的環(huán)境,離開他的家庭,無聲無息、一走了之,從一個普通小職員變成了畫家。一條天才的邏輯和一條平庸者的邏輯,或許在大部分小眾人中“德克”比較多一些。之所以是“讀前感”,是因為我還不能用語言把我的“讀后感”順利的組織出來。對于這樣的故事,我會非常自然地偏向作者在文中的態(tài)度和斯特里(高更)的選擇。
之前我還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什么是我的理想生活。這是一個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的問題。除了做喜歡的事外,我以為,在如此糟糕且實際上大家都過得不是那么開心的現(xiàn)實中,我們更應該“談笑有鴻儒”一些、在語言和行為上體面一些,來平衡世俗所帶來的糟心:比如喝喝茶、聊聊大家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參觀過的美術館。但事實就是如此無比的吊軌。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過得不是太順利太舒心,卻偏偏要演一個積極的、正能量的人;一方面人的內(nèi)心向往金錢、名利、上流社會,一方面鍵盤俠們又都在仇富;在虛擬社會中我們“殺富濟貧”,在現(xiàn)實社會中如果看到自己老板的車被人刮碰,一定馬上沖出來先極力否定對方以達到拍馬屁的效果……不勝枚舉。
我以為那是我認為的理想生活,而實際上只是為自己的貧乏和膽怯找了一個看似合理的借口而已。假如我是布蘭琪的話,如果真的遇到了斯特里這樣的天才,讀后感我也無法預判我會做出什么事來。一方面我祈禱我的生活各方面都可以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另一方面其實是我在擔心和害怕出現(xiàn)造成意外的契機,畢竟看似死水的水面一旦被攪動起來將一發(fā)不可收拾。最誘人的東西永遠不會是金錢和地位,它們都只是為了應付大多數(shù)麻木者的虛榮心而已。
弗吉尼亞·伍爾夫,我很喜歡她的文字,盡管不確保都能讀懂,也或者是我害怕讀懂她,畢竟她是惡魔。我想到了一個比喻:生活就像演播室中管控聲音設備的推動桿(專有名詞叫什么?不知道),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生活不是“1”就是“100”,殊不知合適的聲音都在2~99這個區(qū)間內(nèi)。正如和盧先生對談時我經(jīng)常表達的觀點……我極其厭煩這種粗鄙的野蠻……具體我們聊過什么,不太正確,不好寫。當然,毛姆還是個聰明的作家,也是聰明人。聰明成就了他也阻礙了他的卓越,至于是何種聰明,只有聰明人才知曉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00字優(yōu)秀作文4
毛姆的寫法,和預料中有所不同,可能如知乎所說,他已經(jīng)收放自如,不需要刻意去吸引讀者,字里行間就已經(jīng)把人性剖析得很清楚。以“我”的視角去切入主人公的故事,加上中間不時的小插曲,一開始看時,容易讓人不習慣。比較遺憾的是,看完全書,我都沒有明顯感到很大的觸動,即便書中刻畫的人物都算是個性鮮明。我想,或許是我已經(jīng)看過《異鄉(xiāng)人》,也更喜歡《異鄉(xiāng)人》,所以《月亮與六便士》已難以讓我覺得驚艷。
“為什么你認為美——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會像沙灘上的卵石,一個漫不經(jīng)心的路人,隨隨便便就能撿到?美是美妙,是奇異,藝術家唯有通過靈魂的煎熬,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chuàng)造出美。而當美出現(xiàn),它并非為了讓每個人都認出它自己?!?/p>
整個閱讀過程,我一直在困惑,為什么斯特里克蘭能夠做到,一夜之間,拋家棄子,甚至對于友人的關愛,都能無情至斯。思來想去,始終不得其解,只能猜想他抬起頭,望見的月亮夠大夠明亮,足以讓他放下世間萬物,忘情追逐。若當真如此,恐怕我一生都難以明了,當然也非要明白不可。我也曾想,是否因為西方人素來思想較為自由開放,方能做到如此,但印象里卻有個李叔同先生,不知他走出家門的那個早上,是否望見了一條芳草連天的證道之路。
“人活在這世界上,免不了有些罪惡感。”
一直以來,我都妄圖窺探人性,雖然經(jīng)常遭報應,但依舊屢犯不改。大概是這個東西有毒,一旦上癮了就戒不掉了。畢竟當你有了試探的意味,就容易放縱,就容易不真誠。我有時候也感覺自己越來越無情(也可能我只是單純地變自私了)。即使我常常表現(xiàn)出對友人、陌生人的熱情,但實際上,我越來越做不到花時間去對朋友,尤其是老朋友好一點。而且麻煩的是,我又很難去接納新的朋友,雖然去到哪里,基本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真要交心,并做不到。當然,這也沒什么關系。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么審判我的靈魂?!?/p>
前段時間交了個女朋友,一中師妹,華南師范大學,高中化學老師,喜讀詩書,善寫文章。性格體貼,還喜歡我,也沒有諸多要求。連她都說,“你以后再也遇不到像我這么好的人了”??墒茄剑瑔栴}偏偏就在于此,那么多的優(yōu)點,卻獨獨漏了,是不是真的喜歡呢?我沒有經(jīng)驗,卻抱著給自己機會的想法,去嘗試,任由事情一步步地進展。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歡?!?/p>
“人要學會珍惜?!笨墒歉星榈氖虑椋衷蹩扇绱苏闪磕?那天我想起來要看《月亮與六便士》,其實我是想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那么決絕,他是如何去逃避良心和道德上的責難的,然而最后,我并沒有找到答案。我的朋友告訴我,“一段感情里頭,沒有對錯,沒有說付出得多,就應該得到該有的回報?!钡览砦叶级?,但是當你明知會傷害一個人,卻不得不去傷害時,終究不是好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00字優(yōu)秀作文5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p>
我們每個人都習慣了帶著鐐銬跳舞,以至于忘記了自由本身是什么樣子。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既定的規(guī)則之中、標準之下,生命的價值如何,也是來自一個普世的標準來判斷。也因此,職業(yè)有了優(yōu)劣之分,人的生命也有了輕重之別。
站在城市的最高處,看著沉沉的夜幕徐徐落下,璀璨的燈火冉冉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群,抬眼望去,好像羊群。
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都埋藏了一絲原始的野性。獨特的靈魂,讓我們活成了自己;原始的野性,讓我們學會了反抗;然而,當社會告訴我們什么樣的才是人生,當職業(yè)告訴我們什么樣的才是生活的時候,我們與過去的自己相比,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正如北島的詩所寫的那樣“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p>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大多數(shù)人是撿起地上的六便士,為數(shù)不多的人在撿那六便士的時候看看月亮,極少數(shù)的人能夠一直駐足把所有都給天上的月亮。
即便是作者自己,估計也是那撿六便士時,抬頭看看月亮的人。所以他把思特里克蘭德最后的歸宿安排在了孤島之上,因為只有在孤島上才允許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的存在。
思特里克蘭德為了追求藝術,辭掉了體面的工作,離開了美滿的家庭,拋棄了對他忠實的朋友。
在常人的眼里,他無疑是怪物般的存在,是對所謂人性與責任的背叛。但是在他的世界里,繪畫即使他的全部,世上任何東西與之相比,皆為枉然。他的思想仿佛回到了人類最初、最原始的一個狀態(tài),沒有既定的規(guī)則,只有對自我的探尋與追求。
在那個孤島之上,他把他的天才發(fā)揮到了極致,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最后在他雙目失明,疾病纏身,彌留之際,他囑托他島上的妻子把他創(chuàng)造的一切都全部燒掉。
思特里克蘭德致死都在叛逆著整個世界。
在浩渺的宇宙中,總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屬于藝術家。在那個世界里,他們即是世界,他們用他們的精神勾勒出了一幅不同的巨制。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思特里克蘭德夫人的淚水,先后兩次,第一次估計是對自己“命運不幸”的自艾,第二次則是對思特里克蘭德離去的“傷心”。與其說是感情的流露,不如說是普世標準下,虛榮的表達。作者如此安排,估計也是對這個世界最辛辣的諷刺。
記得樸樹在《平凡之路》中寫到“我曾經(jīng)毀掉我的一切,只想永遠的離開?!薄对铝僚c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則是真的毀掉了他的一切,選擇了永遠的離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筆記600字優(yōu)秀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