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典詠流傳》觀后感心得感悟
推薦文章
《經(jīng)典詠流傳》觀后感心得感悟五篇
看完《經(jīng)典詠流傳》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是時候?qū)懸黄^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guī)怼督?jīng)典詠流傳》觀后感心得感悟,希望大家喜歡!
《經(jīng)典詠流傳》觀后感心得感悟1
老師一直在想辦法給我們觀看《經(jīng)典詠流傳》這個節(jié)目,想讓我們感受一下那些熱愛我們祖國和熱愛祖國文化的人,是如何以歌曲的形式把自己的心聲表達出來的。
這天下午,老師好不容易弄好了,我們也終于可以看到了。這里面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74歲的老人,為我們唱的《青玉案·元夕》,他的歌聲將我們帶進了作者辛棄疾的內(nèi)心世界,仿佛他隔著時間的洪流在與辛棄疾對話。那個老人非常熱愛著中國的詩詞,用了自己30多年的時間來研究詩詞,來研究中國的古典文化。老人一曲完畢之后,朗誦了那首艾青的《我愛這片土地》。他朗誦每一句,都是投入了自己最深的感情,嘴唇在顫抖著,用最真摯的心體會,看完之后,我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許多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我想,在這平靜祥和的世界里,我們享受著很好的生活,可是我們卻沒有將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學精粹很好的學習,我感到深深的愧疚與不安。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比绻覀儾慌W習,知識不強大,拿什么來捍衛(wèi)我們偉大的國家?從現(xiàn)在起,我們一定要擔負起傳承中華文明的重任,讓自己與詩為伴,與詞為友,將它們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經(jīng)典詠流傳》觀后感心得感悟2
詩詞是中華民族的國粹,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jié)晶。周日晚自習,周老師組織我們看了經(jīng)典詠流傳這部片子。經(jīng)典詠流傳將詩詞與歌詞、京劇等融合在一起,既好聽又朗朗上口,讓人耳目一新。
我首先看到了一名十一歲少年和我國著名的京劇大師李勝素,用京劇的強調(diào)唱出了《仆算子·詠梅》這首詞。他的聲音婉轉(zhuǎn)好聽,好似天籟之音。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和我差不多大的少年王洪洋,他的京劇唱得這么好。而他從小在加拿大生活,他在英語世界中,還能將漢語說得如此之好,實在是太棒了。
最令我感感到熱血沸騰的就是七十四歲的陳彼得老先生唱得《青玉案·元夕》。別看這位老爺爺滿頭白發(fā),可他的聲音卻寶刀未老。媽媽聽了還覺得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呢??聺嵰策M行了演唱《長相思·山一程》,他的聲音時而大氣豪邁,時而深情脈脈,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經(jīng)典詠流傳》真是一個難得的好節(jié)目,我以后一定繼續(xù)觀看。了解更多文化知識。
《經(jīng)典詠流傳》觀后感心得感悟3
現(xiàn)如今科技如此發(fā)達,電子產(chǎn)品鋪天蓋地的闖進我們的生活。閑暇時間總想逛逛淘寶,刷刷朋友圈,打打游戲,熬夜追劇。直到看了《經(jīng)典詠流傳》才讓我對詩詞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提起詩詞,多數(shù)人都會想起小學時我們在課堂上搖頭晃腦背誦的一首首古詩。可是,當時的我們也僅僅是將詩詞背下來而已,并沒有真正理解詩的意境。今天,當我們以現(xiàn)代文明的形式,用現(xiàn)代歌曲來演繹詩詞的意境,才讓我對詩詞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谷建芬奶奶用十二年的時間譜寫《新學堂歌》,孩子們天籟般的聲音在耳邊激蕩回旋,每一個字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如精靈般敲打著孩子們純凈的心靈,陪伴著孩子們成長。當現(xiàn)場所有的人向古奶奶致敬時,音樂響起的一瞬間,我的心靈也為之震顫,內(nèi)心不由自主產(chǎn)生敬佩和感動。一個人用自己的力量讓人從內(nèi)心體會到快樂,這就是“匠心”精神,值得我們?yōu)樗恼疲俏覀儗W習的榜樣。
龔琳娜和其愛人老羅也讓我心生敬意。一個土生土長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憑著對編鐘的熱愛,去探索、去研究,即使這樣的研究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成功,但是,他們因為熱愛為音樂的探索付出的努力,就值得我們所有人為之贊嘆!
《經(jīng)典詠流傳》觀后感心得感悟4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經(jīng)典詠流傳》第5期,節(jié)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傳唱《山居秋暝》,寫意國畫的舞臺背景與無伴奏多聲部合唱演繹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關喆傳唱《望月懷遠》,利比亞撤僑故事打動了所有人,“祖國萬歲”成為共同心聲;第三段是黃綺珊傳唱《陋室銘》,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藝術的力量穿透熒屏,愛的力量橫貫人生。每一段都是經(jīng)典,詠嘆聲一片。
唐代的劉禹錫寫下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統(tǒng)領全篇,以居處的“陋”寫出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首詩歷經(jīng)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滅,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黃綺珊在傳唱的《陋室銘》時,用她略顯沙啞又高亢純凈的嗓音演繹了《陋室銘》,尤其是音樂剛起就以高音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調(diào),音樂烘托了詩人的高尚氣節(jié),正是藝術穿透熒屏的力量。
嘉賓白茹云把詩當作與病魔作斗爭的利器,以一個普通農(nóng)民女性愛詩、愛家、愛生命的情懷打動了鑒賞者,也打動了電視觀眾,文化和藝術都融進了對生命的熱愛和歌頌,正是愛滋潤生命、孕育人類的力量。
《經(jīng)典詠流傳》觀后感心得感悟5
今年,央視大型音樂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一經(jīng)播出就好評如潮,被人們形容為傳統(tǒng)文化大餐,這檔吟唱古詩詞的節(jié)目“燃”遍朋友圈。
就連教育部長也為這檔節(jié)目點了贊!
陳部長說:“《經(jīng)典詠流傳》,這個名字就很好,在中國古代,詠是朗誦和歌唱結(jié)合在一起,流傳就是傳承下去,要流行起來,這個詠又是雙關語,既是一種表現(xiàn)形式,同時又是一種期盼,讓經(jīng)典能夠永遠流傳,讓它在歌唱中、在朗誦中傳承下來。”
的確,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有無窮魅力,只要讀過書的人,都會感喟詩詞的魅力。而對學生而言,只差一個愛上的機緣。
你聽,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巔,高聲歌詠《將進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瀟灑不羈,千百年來就是一首絕唱,無數(shù)人感嘆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鳳凰傳奇”悉心演繹,更讓樂曲原創(chuàng)者中科院“搖滾博導”陳涌海,帶著我們一起,跨越1200年,與李白共品“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絕美境界;與李白痛飲“同銷萬古愁”,那激蕩的旋律,配合歌者動情的演繹,加之詩詞本身之凝練,讓聽者無不動容,可謂“繞梁三日,不絕于耳”。
你聽,“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唱出了一種不屈,唱出了一種精!清代詩人袁枚的《苔》并不知名,卻因著鄉(xiāng)村教師梁俊和貴州大山的孩子們天籟般地唱出,一夜爆紅,相關視頻全網(wǎng)播放突破4000萬。聽著這首曲子,你會覺得生命之偉大與不易,你會感嘆,哪怕再微小的力量,努力了就不一樣,你會不自覺也想到自己,只要被太陽照射到,一切都是希望!一次吟唱,讓一首“孤獨了幾百年”的小詩,被世人牢記;一次吟唱,讓人們記得了山村最樸實的老師和孩子;一次吟唱,洗滌了每個人的靈魂,找到寧靜與原始的純真!春風陽光不到地方,青春照樣萌動。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絲毫也不自慚形穢,依然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你聽,“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尚雯婕攜巾幗英雄木蘭款款而來。民族大鼓、嗩吶、古箏古琴再加上“小花木蘭們”河南豫劇的腔調(diào),搖滾的編排方法,讓民族音樂元素與現(xiàn)代音樂碰撞。從來沒覺得一首流傳幾千年的詩詞,可以與現(xiàn)代音樂結(jié)合成這樣的腔調(diào)。尚雯婕獨特的嗓音,讓人剎那間在傳統(tǒng)想象中國樂的思維空間展現(xiàn)出了別樣的英雄范兒。聽著聽著,你仿佛看到了那個傳說中的“花木蘭”,她奔赴沙場時的果敢,她戰(zhàn)場上的巾幗不讓須眉,她榮歸故里后盡顯的少女的溫婉!一個東方女孩兒與東方女英雄的氣質(zhì)在重新被演繹后渾然天成。
《三字經(jīng)》《鵲橋仙》《枉凝眉》《梁?!贰睹魅崭琛贰B續(xù)幾個晚上,這些已成中國文化符號的經(jīng)典之作,被虔敬用心地重新演繹。音樂里流淌的豪放、曠達、婉約、深沉、凄美、憂傷——這些詩詞包含的諸般情感和思想,感動每一個多情的靈魂!我們在感嘆之余也恍然:現(xiàn)代傳播并非國學天敵,反而能讓古典文化插上更有力的翅膀,讓更多人分享。
其實,詩經(jīng)“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從《詩經(jīng)》伊始,經(jīng)《楚辭》,歷漢樂府,至唐詩、宋詞、元曲,我國的詩、歌、音樂,從來都是纏綿相依的。豐富的`音樂性,平仄的節(jié)奏,完美的寫意,幽深的情境,可謂絲絲入樂,如一朵朵梅花,傲然立于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里,不管以怎樣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都曾令人嘆為觀止。而今音樂與詩詞酣然重逢,讓國人對古典詩詞有了更豐富、更親近的理解,使詩詞有了更動人、更喜悅的生命力!
當網(wǎng)絡罩住全球,當人們崇尚快餐文化,當西方文化炫目登場,人們曾經(jīng)憂慮國學傳承之難,仿佛一觸即潰。而今,在眾多文化人、媒體人、文藝人的共同努力下,有《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經(jīng)典詠流傳》等精品節(jié)目的紛紛加持,讓我們再次領悟了經(jīng)典的魅力,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傳承的希望,讓我們再次感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歷史雖然遠走了五千年,但有些精髓的東西,我們,真的不能丟!假使,我們丟掉了孔孟之道,假使,我們忘記了李白杜甫,假使,我們拋棄了禮智信,那么,現(xiàn)代的中國人除了黃皮膚、黑頭發(fā),在多元的世界里,我們靠什么讓五千年屹立不倒的華夏文明繼續(xù)綿延?我們的下一代將從哪里得到民族自信與民族魂的滋養(yǎng)?我們民族的偉大堅強與不屈又從哪里傳承?
《經(jīng)典詠流傳》再一次告訴我們,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有無窮魅力,我們應該用無限的可能去親近她,去理解她,去演繹她。真心盼望沉迷玩王者榮耀的孩子們,在哪個晚上也能穩(wěn)住心神聽誦李白, 聽誦李清照,聽聽中華五千年的厚重,聽聽華夏文明的純真,那么,傳統(tǒng)文化再次絢爛于中華大地,將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