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電影觀后感作文
老炮兒電影觀后感作文范文
《老炮兒》這部電影,不僅宣告了一個時代的落幕,若我們深入思索,其實,《老炮兒》也告訴了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究竟失敗在哪里。你是否看過《老炮兒》這部作品?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老炮兒觀后感作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老炮兒電影觀后感作文1
電影開篇六爺?shù)囊痪洹爸v究”意味深長,道出了他內心的一種規(guī)矩。也為本電影奠定了一種基調。
騎自行車的小伙兒以及張一山扮演的曉波室友是當代很多青年的典型代表,就算在求人問路的時候任然這么的趾高氣昂的樣子。一個“你好,請問”都不用。對老一輩的不尊敬,這正是當代孩子從小在溫室里長大的結果,家里的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圍繞著一個寶貝兒轉,對老的呼來喝去的,自己是皇帝。踏上社會了,家里養(yǎng)成的壞習慣帶到了社會上,孤傲的要求他人圍繞著他們轉,對他人的不尊敬等。這不正是老一輩看不慣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么。六爺指桑罵槐的教育正是許多父母在家庭教育里所缺失的。
緊接著城管收攤這個事情讓我映像頗深,也為本片更深層次的奠定了基調就是萬事講個“理”字。無證設攤,被沒收工具在理,弄壞面包車燈賠錢,該!你打人了,我打回去,那也是理所當然的。
現(xiàn)在這人兒,見事兒都躲。道盡了事態(tài)的炎涼。
在商議如何救曉波的問題上,六爺始終沒有選擇報警。在他的道義里,曉波不仁不義,是該賠償人家,他還是想用江湖道義來解決眼下的事情。整件事情的轉折點在燈罩兒把車刮花,本來完全可以解決的事情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從側面說了世道變了,而老一輩的不能再用當年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曉波被送了回來,錢也如數(shù)拿回,事情本來應該完美的解決了。袋子里的匯款存根引發(fā)了新的問題。龔叔不由分說的就把人打了,六爺表現(xiàn)出了當年的氣魄,一把環(huán)形鎖也不怕你人多。一向愿意以江湖道義解決問題的六爺最后選擇了把證據(jù)交給中紀委。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絕不屈服。這也是一種正義。
電影中段,六爺?shù)教幗桢X借不到,看的時候有點心酸。一幫兄弟如今卻是變了。是事態(tài)炎涼,還是大家都變了這誰也說不清,折射出社會的一種病態(tài),誠信的缺失。就算是過命的交情,在談論到借錢的問題上都退避三尺。是不想破壞兄弟間的情義,還是信不過多年的兄弟情義。這都有著自己的苦楚。六爺最后沒有拿洋火兒的錢,足以說明他覺得兄弟情義比錢財遠遠重要。
影片結尾,弟兄們一起步出看守所的時候,可以看出當年他們的情景。電影通篇沒有描述過他們的過往,但其中穿插的各種細節(jié)表現(xiàn)出當年的他們活的精彩。為最后他們一起步出看守所所感動,無論現(xiàn)在我們發(fā)展成什么樣,兄弟還是兄弟。情比金堅莫過于此。
小飛最后想用六爺江湖的方式將信件要回來,影片的最后,六爺強頂著身體的不適,獨自一人舉著軍刀向對岸跑去,站在他背后的兄弟眼看著背影的遠去,是何等的悲傷,也是電影向表達的,舉刀將不正之風砍去,無論哪個時代,道義、情義、信義是通用的。六爺?shù)乖诹撕行?,兄弟們會繼續(xù)勇往直前。曉波最后還是開了聚義廳。又養(yǎng)了一只八哥,學會了叫爸爸。以此紀念逝去的父親。
關于老炮兒電影觀后感作文2
一別小學十余載,除了那時看抗日劇寫觀后感之后,還真是第一回看完電影正兒八經(jīng)寫東西,肯定談不上影評,算是觀后感。
好的電影不僅能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更是一個時代的橫切面。
先來說說那個約架處事的時代。我沒見過老北京胡同里的老炮兒,湖南南蠻之地父輩們的義氣江湖、刀光血影也并沒有眼見為實,但我也記得小時候我爸給過我一把自制的短刀,尖銳鋒利,絕對是擦皮見血的貨。那時候出遠門火車站坑蒙拐騙的是明著來的,鄉(xiāng)鎮(zhèn)里都傳說著道上的人兒各種牛逼的事跡,整個社會風氣是如此,這股江湖氣是確然存在的,以至于后來幾部《古惑仔》繼續(xù)影響著校園一代人,繼續(xù)著那股講道義的江湖氣。學生時代用書卷成的實心棒子、藏的自來水管子等等是“輕武器”,買的鐵鏈、砍刀等等屬于“重武器”,學校操場、校門口單挑群架沒有干過的,一定也見過,我沒打過幾場硬架,但也幫我初中的表弟出過頭,當時對方那小子是從書包里掏出了刀的;高中有個很好的初中兄弟被人捅了刀,差點喪命;復讀有個很好的哥們被人用啤酒瓶砸了,醫(yī)治無效去世。這就是我們年少的時代,父輩們江湖氣魄的時代。繼香港《古惑仔》系列之后,感謝《老炮兒》從另一個側面繼續(xù)講述那股道義盎然的江湖氣,刻錄著那個時代的血氣、純粹。
從法理上來說,香港的古惑仔也好,北京的老炮兒也好,其解決矛盾的方式均是屬于“自助行為”,當然是廣泛意義的不合法的“自助行為”,但其存在自有其歷史必然性,而電影的使命只是通過當前時代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詮釋、記錄那段人類歷史長河中的一粒沙,并提取出其閃光、正能量的一面,如此便足矣,對一個時代的辯證批判、改革思進都應該是史學家、政治家的事。
關于老炮兒電影觀后感作文3
從小到大,我一向是比較崇拜演員,看不上導演這個角色。演員可以在鏡頭前面拼死拼活得表演,導演在后面一句話可以決定演員的努力是否可行。這樣不尊重演員的人物,好像也不值得尊重。
那小時候的很多想法,都算是看了事物的一個片面。實際上運籌帷幄比拼死拼活要難得多。馮小剛有能力導演,那么演技也會是不錯的??傮w來說,對馮小剛這個角色,是個丑角,而且在媒體面前還特別沖,當然不招待見了。
你仔細回憶一下,小時候,或者說早期的影片中,人物都是個什么樣的形象?無非好人真善美,壞蛋假惡丑。說句不好聽的,國產(chǎn)影片被這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約束了好久好久,以至于從影片一開始就能猜出結局,所以看國產(chǎn)影片最重要的就是等到結局并且與我想的一樣,就算是一種成就感吧。當然為了熒幕效果這樣做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符合“長得對得起觀眾”這句話。
從開始看外國影片開始,好像就能感到不同點,不是每個正面角色都是長得好看,不一定每個大反派都是奇丑無比。這樣的效果就是,總能讓人心中留有懸念,往往可以把觀眾留到結局。導演馮小剛成了金馬獎影帝,剛開始挺奇怪的,后來想想,可能也就是這樣一種運作。參考美國好萊塢的游說制度,金馬獎很可能也是這樣的評選流程。
首先電影是得是好電影,不能太過分,就像前兩年上映的《汽車人總動員》,畫面粗糙,人物完全模仿《汽車總動員》,然而導演堅持表示沒有看過《汽車總動員》,并且宣傳海報上面“人”字被一個救生圈擋住,看上去好像就是《汽車總動員》的字樣。這樣,處于吹牛初級階段的導演,怎么導演都沒辦法入圍那個評選的,實在是看不過去。
吹牛必須有底氣,或者智商足夠使得別人信以為真。就像《老炮兒》里的男主角,雖然沒什么錢,但是為別人做好事,出惡氣,都是必須要的步驟。
電影的運作和評獎的運作都是相輔相成的,相互離開了都不會風生水起;以前從來都是認為,一個機構一個組織都是十分的公平公正,不摻雜一點點虛假,在那個評委席的中間永遠都坐著一個圣人,能夠置身事外,看清事理??赡軉?連國際足聯(lián)都是博彩公司開的,那電影公司搞個電影獎,豈不是很合理?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還是以灰色為主。
很多東西被人們淡化了,但是并不代表不存在,或者說中國整個時代處于和平時期很長時間,以至于很多人忘記了很多本質東西的必要性。在北京處于老炮兒崇拜的年代中,很多人表現(xiàn)出了對于本質力量的追求。
老炮應該來說算是一個時代英雄的象征,大家都窮的時候,比較的東西往往都是一些內在的精神,雖然說這樣的做法并不符合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我也是聽說的,“老炮兒”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北京有個看守所叫做炮局胡同,老進去蹲局子的人就叫做“老炮兒”。
電影里面,許晴演的理發(fā)師,對男主角是非常的愛,從很多細節(jié)處都能夠看出來:男主耍瘋了給他付醫(yī)藥費,沒錢了暗地把積蓄取出來,最后打架的時候還幫著叫人。這按現(xiàn)在的標準來看完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女人不愛正人君子卻愛地痞流氓,難道是主流價值觀嗎?
其實本質的東西就是這樣的;我還記得動物世界里面描述的,很多雄性動物為了博得雌性動物的歡心,就要把其它雄性動物擊敗,甚至是打死。歷史發(fā)展到今天,這樣野蠻的行徑已經(jīng)收斂了起來,但是人本性的一些東西并沒有被改變。北京姑娘愛極了老炮兒,也是這個道理。當然現(xiàn)在的事理本質還是如此,大家知識水平提高了以后就會玩一些比較高級的東西,雌性還是渴望雄性充滿力量。
那現(xiàn)在為什么不崇拜流氓地痞了?我個人感覺和計劃生育有很大的關系。以前孩子多,照看起來雖然大部分父母并不想對孩子們有一點點的不好,但是相比于當前,獨生子女占主要比例的家庭之中,當年一個人受到的父愛母愛都被均攤了。孩子怎么樣,被欺負了還是怎么樣其實有點力不從心的意思。
管的少了,所以大家做事都不太約束自己,孩子們自己開始混社會,混出了自己的規(guī)矩。身在京城,受到的影響很大,大家茬架起來,打傷了給人送醫(yī)院,打完了當兄弟,都是還是很有一股騎士精神。但是現(xiàn)在呢,大家都是獨生子女,沒必要再為了一點點事情打架,頂多叫囂幾句,回頭倒是還是怕傷了自己。
而且那會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從戰(zhàn)爭年代中摸爬滾打過來的人們群眾都是剛開始接受中國政府的新法律,意識淡薄主要還是強調的還不夠。
我有幸在京城讀了四年書,北京的風貌我還是能記住一些的;看了電影之后,感覺電影里面的老北京風貌還在,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大不一樣了。
高曉松,在他的脫口秀節(jié)目里面講到,現(xiàn)在的老炮兒有四大特征:① 老炮兒不是大哥,但是出來辦事情,大家都需要給他面子。② 老炮兒對于自己身邊的資源很清楚,北京話叫做“門兒清”,但是不用來賺錢。③ 老炮兒老了以后選擇用睿智的方式處理問題,而不是打打殺殺。④ 現(xiàn)在的老炮兒很失落,幾經(jīng)磨難終于混出頭了,他持著自己引以為傲的那一套去處理問題的時候,發(fā)現(xiàn)時代變了,他要不來年輕人給他的尊嚴。
大學四年,對北京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北京的燒烤攤。這是在北京極為火的一種食物,在燒烤攤上吃飯,你能聽到老北京人大聲的討論問題,光著膀子,剃個光頭,一手抓三根羊肉串,另一個手一瓶啤酒就著喝。大致就是這樣一種形象,雖然不太確定他們是不是老炮兒或者地痞流氓,但是我還能感覺到一種惆悵的傲氣在他們身上存在著。牛逼的人物,現(xiàn)在已經(jīng)并不是天天吃燒烤攤,也并不會去光膀子吹牛皮了;能感覺出啦他們內心還是惆悵的,大聲的說話可能是習慣使然,但是現(xiàn)在的人會選擇小聲交談。
我大學里有個體育老師,看上去年紀挺大的,但是就是給人很精神的感覺;一次在馬路上遇到,他騎著自行車,被一輛車晃了一下,他怔住了,但是立馬騎車走開了,回頭罵了一句: “哼!傻逼!”大致就是這樣的意思。北京作為京城,無論是哪個時代,都會被添上一股政治氣息,雖然這些規(guī)矩并不會對廣大老百姓造成太大的作用,但是會給所有人染上顏色。
在北京的人,無論地位高低,財富多少,好像都會時不時得討論一下國家大事,這作為一種北京的標志吧。當今,北京人已經(jīng)占了少數(shù),過年的時候北京幾乎是空城。外來的文化沖擊了老北京。我有幾個同學覺得,北京人說話感覺自己特牛逼,有時候比較蠻橫。也是文化使然吧,比較驕傲于這一點,算是本地人最后的底線。
我曾聽過一句話,“凡是以咱們某某人,比你們不知道牛逼多少了?!倍紝儆谶@個群體中混得不太好的一類,需要用平均水平來抬高自己的水平,好多網(wǎng)上的噴子看起來很可憐也是這個原因。
電影本身。說了很多非電影的東西,回過來談談電影本身吧。馮小剛的演技是不錯,把北京老炮兒的傲骨全部演繹了出來。電影里面,馮小剛演的叫張學軍,兒子是張曉波由李易峰演,吳亦凡演反派叫小飛。我下面都拿電影名字講,算是對電影本身的一種尊重吧。
梗概不講了,不能劇透,說說細節(jié),體會老炮兒的心情。故事開頭呢,張學軍給一個賣煎餅的兄弟出出氣,這個哥們不服城管收他煎餅車,跟人急了,推了一把,這個城管隊長呢,也不高興,反過來抽他一個大嘴巴子。張學軍上去,把事情說明白了,這事情合理合法,該怎樣怎樣,被沒收了就應該認這個命。還有砸了別人燈罩兒,錢也賠了?;剡^頭來,讓這兄弟抽這城管隊長一個大嘴巴子。一碼歸一碼,睿智里面也帶著一點傲氣。
張學軍在小飛那里被小飛兄弟打了一巴掌,人家是主場,奈何一群非官即富的玩跑車的孩子,但是打的是一個老炮兒。張學軍被叫囂的小伙子一巴掌抽上去之后,回過頭看了很久。甩了一句硬話:“成!這事兒算成了!你叫阿彪是吧?那天你得在這兒!”張學軍在別人的地盤上橫不起來,但是呢也不能丟了面子。
之后呢,張學軍各種原因去籌錢了,到了一個兄弟公司里面。兄弟當然是混得風風火火,人家呢也很有素質,見了張學軍不忘一聲“六哥”。從頭到尾,沒有一句不敬的話,但是犯了一個忌諱,老炮兒這類人絕不能張口提“錢”字。 “我缺錢時怎么著?把我當什么人使了?要飯的?!”就是這樣的感覺。
這個兄弟,拿出一沓錢給了張學軍,但是人家不要了,覺得面子上面過不去,老炮兒再窮不說自己沒錢。就好比孔乙己說的:“讀書人的事情,能叫偷嗎?叫拿!”如果覺得比喻不太恰當?shù)脑挘憧梢泽w會這個意思上面的相通之處。
我在最后才知道馮小剛不是導演,只是個主演。導演叫做管虎,不算是大紅大紫的人物。除了有幾輛豪車撐撐場面,所有的場景幾乎都集中在北京巷子里面。但是呢,說話說一半,讓人稍微猜猜,這種感覺導演把握的很好。我記得有次初中作文題叫做“留白”。確實讓人感覺不錯,有好電影的風范。去過沒去過北京的人,都可以看看這個電影,因為人性是相通的。
關于老炮兒電影觀后感作文4
下午看了《老炮兒》,電影如我期望,解渴解餓,還解乏。馮導兒雖非導演,但故事中的六爺絕對是按著馮導的范兒量身定做的,只是這些都交給管虎導演完成了,讓馮導可勁兒的撒個歡兒,捎帶手拿了臺灣金馬獎,給年輕演員上了一課。
小剛導演的作品,真的對我影響很大,從小到大吧,也許不只是他一個人,還有王朔、劉震云、葉京、葛優(yōu)、張涵予等。
小時候喜歡軍挎包、綠軍裝、軍帽和小刀等,說實話,那時候是無意識的,我們就是喜歡這些東西,不論那是什么范兒。
初、高中看了《圍城》、《編輯部故事》、《過把癮》和《一地雞毛》,直言不諱,這些電視劇甩今天的《北上廣》可不止幾條街,至少幾個縣,接著又看了不少王朔的書,真心喜歡這些京味兒的詞兒和造句方式。剩下的就是模仿、模仿、模仿。
大學四年里對馮導兒的作品幾乎一部不落的都看了個遍,新片兒出來之前,如果實在饑餓難耐,就把老片兒再租回來復習一遍。
從97年到04年,《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一聲嘆息》、《大腕》、《手機》、《天下無賊》,這些作品加在一起,就是那幾年的中國電影的最高境界,名利雙收加上觀眾過癮,只要看看后面賀歲跟風的規(guī)模,就知道馮導的分量和貢獻。
04、05年之后,馮導稍稍轉向,由自己最擅長的方向轉為自己最想做的方向,同期有類似轉變的還有陳凱歌導演和星爺,我只能說這或許就是英雄所見,不但相同,而且同步。
在后面的作品中,《集結號》、《唐山大地震》、《溫故1942》絕對是震撼心靈的上等佳作,作為觀眾和粉絲,我感謝馮導在那些歲月給予我如此的感動和領悟。
但《私人訂制》沒有讓我感受到過癮,心中莫名的不安,就像看見父親在人前說了一句錯話,就像看到母親出門時花白的頭發(fā)沒有梳理整齊。
記得當時有人說馮導已經(jīng)技窮才盡,我不信,我的理解是,世道變了,但馮導可能還沒有說服自己。
中間過了很長時間,直到在笑傲江湖中看到馮導去當嘉賓,心里這份擔憂很快就淡出了。
15年12月,鋪天蓋地的N多新片上映,我只選了兩部,《尋龍訣》、《老炮》,《尋龍訣》看的是IP、特技和黃渤舒淇,《老炮》看到是馮小剛、馮小剛、還是馮小剛,那是一位長輩在重重圍攻之下的振臂一擊。
不想劇透,只想說,如果你如我一樣曾經(jīng)是馮導的粉絲,那就放心去影院看看《老炮》,那一堆的小鮮肉綁在一起,也絲毫影響不到馮導的魅力。
關于老炮兒電影觀后感作文5
管虎在金馬獎捧紅了黃渤(《斗牛》),這次又讓金馬把最佳男主角獎雙手送給剛當主演的馮小剛。那么“小剛炮”是不是真正適合“這個角色”的人呢?當然了,不客氣地說,要不是導演這層光環(huán)罩著,他就是北京一老痞子。他可以在電視上罵,也可以在網(wǎng)絡罵,可以罵金馬獎,也可以罵《是速度與激情7》,一邊罵影評人看不懂,一邊罵綜藝電影垃圾。他就是這么直溜兒,這么不和你客氣,這么要啥有啥就說啥的不可一世樣兒。
姜文曾盛贊小剛會演戲,說他不當演員,真是中國演員界一大損失。我覺得馮小剛個人與昆汀倒有幾分相似,看起來都痞里痞氣,多數(shù)作品卻充滿才氣,有嚼勁兒;還盡喜歡在自己電影里客串,一天有事兒沒事兒瞎BB。
管虎當然沒有這癖好,他頂多在電影里安插個乞討者,然后說乞討者來自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其實是自己祖籍。搞得像模像樣。他曾在電視圈混了幾年,始終放不下早先學的電影,又開始拍了?!抖放!?、《殺生》、《廚子戲子痞子》,無一不是霸氣側漏,敘事縝密,畫面特立獨行,無論要表達什么主題,總會在循序漸進中推演出一套思想。
所以管虎要講這樣一個充滿時代感的故事,馮小剛要演這一個充滿歷史感的角色。也許沒有比這更配的搭配。
有同事說結尾欠缺點高潮,有同事整體上給七分。從來都是有人叫好,有人則不。在我看來,《老炮兒》并沒有透露出管虎的十足才氣,小剛的表演也不盡然完美,但直到最后一刻,讓人驚艷。
這股驚艷揮之不去,只要我一想起結尾,一想起起承轉合後的那一幕斗爭,就憋著一口氣,想多看幾遍,再去二刷,舒緩舒緩。
我知道北京一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或者還有些文化,但一定有過自己的輝煌。他們在文化名城下熏陶出的不是文化人氣氛,而是介于這之間的,不守舊又不立新,只顧著自以為的一股豪氣。說是揷架,又不是打架那么簡單。六爺就是這樣一個人。
沒事兒提籠遛鳥兒,也不刻意打抱不平,如同他不會刻意去尋找自己半年不回家的兒子,看到小偷偷東西厲聲責罵幾句,幫賣煎餅果子的老熟人給城管說幾句話,凡事兒都會點個道兒,霸氣猶存,卻又顯得不溫不火。
他與悶三兒等幾個人,身上留著年輕的遺留的“江湖風骨”,遇到事兒不會躲。他也常常感嘆現(xiàn)在的年輕人,打架沒輕沒重,不小心就插死幾個人。
“老炮兒”有老炮兒的規(guī)矩,“小炮兒”也有。現(xiàn)在敢玩的年輕人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是官二代。人家早就不管你那套規(guī)矩了。偏偏吳亦凡飾演的小飛,又是個愛讀武俠的闊少,不可一世,卻被六爺?shù)摹敖b氣”,有嘛說嘛的公平給震撼到,磕來碰去事件早已升級,卻還是相約頤和園揷架,干凈利落。
中間故事很平,在管虎的調教下卻生出許多生氣,老子與小子的糾葛,時有時無展現(xiàn)出的老炮兒過去,六爺與小飛對峙,很多時候就是磨磨嘴皮子,沒有動手分毫,卻話聽有味兒,氣勢情感爆棚。甚至,在都市中看到了一股武俠的氣息!本來就該有的地鐵十號線,怎么看起來那么違和!
這也說明了每個人心中自有一堆火焰,你知道地鐵上的六爺是主角,你會記得他。當六爺淹沒在了人群的洪流里,你才驚覺:這世界沒什么不同。
當六爺犯病時,他就成為了普通人。再也無法對旁人指指點點。當兒子責罵他,當初是多么地不負責任時,他邊喝酒邊默默流淚,說:我給你磕頭行嗎!
就算堅信著“長幼有序,兒子不能打老子”的信條,情緒也在最后一刻崩盤。
六爺背起那把武士刀,忍著病痛,獨自去揷架。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死去,是在路上就病死,還是揷架時扛不住離開。
他就像平常那樣,把頭發(fā)剃光,走出門,在巷子口,給常年坐在那兒的老爺子照舊點上煙。大霧(霾?)彌漫,一個宛若永恒的特寫,他的臉上不帶任何悲喜。
在最后一刻,他站在冰面上,開始奔跑。震顫的鼓點與鋼琴化作節(jié)奏音樂,直擊人心。他開始痛得流汗,表情猙獰。步履卻史無前例地堅定,六爺就那樣一直地跑著,與青春作別,與歲月?lián)]手,留下身后一堆昔日兄弟,跟著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