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圍城的觀后感作文5篇
推薦文章
影片?!妒聡恰分袕娏业氖姑泻鸵饬x性,賦予了全片活的靈魂。而影片最最出色之處,乃在于各個人物所處的錯綜而深切的人情氛圍,與革命之間的矛盾沖突?!妒聡恰肥且徊空J認真真的主旋律大片。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十月圍城的觀后感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十月圍城的觀后感作文(1)
《十月圍城》是一部好電影,看得很過癮。世界變了,我們也變了,看《十月圍城》,找回最初的感動。
《十月圍城》是中國大陸和香港合拍的影片。在我看來,無論從哪個角度——題材的選擇、明星的搭配、精細的制作、豐富的主角、編劇和導(dǎo)演的本事,陳可辛制造的這部商業(yè)巨著絕對是完美的典型。它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商業(yè)影片,是一部新主流的商業(yè)電影。
從夢想主義的革命情懷到糾纏不清的男女情感,從君臣、兄弟到父子、父女、主仆,那么多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交雜在兩個小時的影片里,不僅僅將劇情講清楚了,每個人物還都很飽滿,實屬不易。
《十月圍城》講述的是在1906年的一天,孫中山要在香港停留半日,召集同盟會各路精英計議武裝起義,推翻清廷。而清室亦聞知此事,派出一百名殺手在港截殺孫文。于是,在亂世中的凡夫俗子,用生命去保護陌生的革命者的故事就此上演。影片中的精神領(lǐng)袖孫文是一個資料支點,就露了一次臉,但這個鏡頭卻牽出兩條線:刺殺與反刺殺。
《十月圍城》里的人物幾乎是些平頭老百姓,甚至僅有一兩個人如陳少白、李重光明白自我背負著民族存亡的歷史使命,有著尋找救國之路的夢想,并愿意為這種夢想獻出所有、甚至生命,義薄云天。絕大多數(shù)的人都不懂得那么些大道理,有的只是堅定地信念,完美的愿望,以及善良的本能。
他們當中有的人是為情而死。如車夫小四就是為了感激主子幫他成家立業(yè)和多年來給他的穩(wěn)定生活,為了明天能夠娶媳婦,此乃主仆之情。
剛開始如行尸走肉般的賭棍沈重陽,為了錢能夠出賣靈魂。之后前妻用他女兒的命運與尊嚴說服了他,他為了能做一個有尊嚴的父親,實現(xiàn)人生涅槃而犧牲。
戲班的方紅為了完成父親沒完成的心愿,為了能安心的帶死去的父親回天津老家,毅然決定加入了這次行動,此乃父女之情。
有的人是為義而死。如乞丐公子李郁白為了報答李玉堂每次經(jīng)過他身邊時扔給他的那一塊大洋的恩義,為了還替他贖回鐵折扇的恩義,換得他答應(yīng)“保護一個人”的性命交換。
有的人是為節(jié)而死。如賣臭豆腐的李復(fù)明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回到少林寺,讓世人明白自我是好樣的,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他們都為革命犧牲了,但他們甚至都不明白什么是革命,盡管各自的信念不一樣,但最終卻凝聚在了一齊,保護孫中山。在參加行動時沒有人豪言壯語,看似動機都很平常,但就是因為這么平常的動機,才引人共鳴,更讓他們的犧牲顯得更加悲壯。中國能從腐朽的滿清時代一向走到今日,歸根結(jié)底就是由這些帶有“瑕疵”的老百姓一點一滴創(chuàng)造出來的。
從反刺殺這條線看,我最喜歡商人李玉堂和李家車夫阿四這兩個主角。李玉堂,應(yīng)當算是保護孫中山的第一大功臣,也是帶動整部影片向前發(fā)展的人物。他一向都明白如果清朝繼續(xù)領(lǐng)導(dǎo)中國,只會讓人民更加民不聊生,他是贊成革命的;但最初他只同意以錢物資助,自身絕不涉及政治,并堅決反對兒子參加革命。當李玉堂第一次在街頭看見兒子活力澎湃的發(fā)著革命傳單、喊著革命口號時,他震驚了、錯愕了、氣憤了,但更多的是不安。當他在兒子的書房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革命的書籍時,他立馬跑去責(zé)問將此書送給兒子的陳少白。他憤怒了:“我40歲才有這么一個兒子,你為何要把他拉進來!”對兒子安全的擔憂在這位父親的臉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隨著情節(jié)的遞進,陳少白失蹤了,李玉堂不得不擔負起保護孫中山的重任,但他只想自我加入戰(zhàn)斗,并不想愛子也卷入其中,反復(fù)提醒兒子“這些天外面亂,少出門”。這時的李玉堂很溫情,是個慈祥的父親。當他發(fā)現(xiàn)兒子就是孫中山的替身時,他的血液凝固了,他明白一切都已經(jīng)無法挽回了,兒子已經(jīng)進入了這場生死的決斗中。
當他看見兒子身亡時,他失控了,這個被他視為比他自我生命還珍貴的獨子再也回不來了,這時的他是多么的無助與彷徨啊!這樣讓一個兒子懼怕的父親,在此時讓我淚流滿面。李玉堂由被動革命變?yōu)橹鲃痈锩@一過程,其性格與心理的改變與時代的發(fā)展相吻合,頗具文學(xué)意義。
車夫阿四,是個孤兒,心性善良,老爺李玉堂和少爺李重光對他很好,為了感激老爺和少爺?shù)亩髑?,毅然加入了這次行動,并幫忙要求小時的玩伴加入進來。影片中阿四有個鈴鐺,一共響過三次。第一次是少爺沒有和家人一齊吃飯,老爺生氣的沖上樓,阿四搖響鈴鐺為少爺報訊,少爺所以才得以把被父親視為“禁書”的書藏起來,避免了挨罵,這次的鈴鐺聲充滿了孩童的稚氣。第二次是阿四拉著老爺從阿純旁邊經(jīng)過,搖響鈴鐺,對阿純打招呼,充滿了愛意與柔情。最終一次是玩伴包十被閻孝國用竹竿刺穿時,那鈴鐺刺耳的“叮”了一聲,定住了,悲壯的氣息開始彌漫。其實,細細想來,那鈴鐺就是阿四自我。
影片中的反派閻孝國……不,我并不覺得是反派,我覺得他也是一個英雄,他有自我的夢想和追求,但只是一個悲情式的英雄。他沒有眉毛,不茍言笑、陰毒、兇狠,但卻與革命者一樣執(zhí)著,一心為國。也許他的執(zhí)著是一種可笑的荒謬,但那僅僅只是因為選錯了信仰,愚忠清廷,他這才把一心想推翻清廷的孫文等革命黨人視為不共戴天的仇人。刺殺孫中山在他眼里是一次維護國家利益的行動,最終為報效朝廷而死在教師的qiāng下。
閻孝國受過西洋教育,但他是一個很傳統(tǒng)的中國男人。他做人很有原則,他認為,他們針對的是孫中山,一切與孫中山無關(guān)的人都不要傷害。他手下幾次想綁架孫中山的母親來威脅孫中山,但都被他嚴厲制止了。對于既是敵人又是恩師的陳少白,為報師恩,他同樣不傷害。結(jié)尾已經(jīng)癲狂的閻孝國高呼,“教師,學(xué)生以報國恩”,我突然產(chǎn)生了一種悲憫的情緒,不禁再次落淚。
影片中陳少白有一句臺詞“革命是要流血的,玩命的”,孫中山在會議結(jié)束時的一句“欲求禮貌之幸福,不得不經(jīng)禮貌之痛苦”,以及影片中的很多相當血腥的打戲遙相呼應(yīng),影片至此完美落幕,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感嘆。
十月圍城的觀后感作文(2)
這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十月圍城》。影片雖然已經(jīng)播完了,但是,只要我一閉上眼睛,心里想的,腦海里浮現(xiàn)的,全都是革命者壯烈犧牲的那一幕……
《十月圍城》講述了1906年10月15日的香港中環(huán),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革命義士,商人、乞丐、車夫、學(xué)生、賭徒等,在清政府和英政府的雙重高壓下,浴血拼搏、保護孫中山的故事。由此可見,孫中山先生是多么的偉大,受到了多少人的愛戴!因此,我們才得以有了這天繁榮富強的祖國,這天幸??鞓返纳?
眼看著劇中人一個接一個地倒下,犧牲時的慘狀,看得我眼眶都濕潤了。那么多革命義士,為了革命的勝利,做出了那么多的發(fā)奮,甚至于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們都生活在新時代中,都是嬌生慣養(yǎng)的一代,根本就不懂得這幸福生活是怎樣來的。
將軍朝聞道,草民夕死可。有人說過,革命就是用我們這一代的犧牲,換來祖國的明天,換來人們的幸福生活。這天,我看了《十月圍城》這部電影,我最后知道了,解放前的舊中國有多少烈士,多少巾幗英雄用鮮血鑄成了我們此刻的祖國?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造就了我們此刻完美的生活。盡管有些革命者只是一個小小的車夫,只是一個做生意的商人,只是一個討飯的乞丐,只是一個正在讀書的學(xué)生,只是一個只會賭錢的賭徒……但是只要他們一心向革命的道路奔跑,哪怕貢獻的只是一份保護別人的力量,還是會對我們這天的祖國,這天的生活有著很大的成就。
看完這部影片,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看的不是電影,是革命,是歷史!
這天,我們生活在幸福中,我們更要珍惜此刻的生活,用心去呵護。我們生活在蜜罐中,我們更就應(yīng)為我們中國增光添彩。
記得有一次,我作業(yè)做錯了,這是一道老師強調(diào)了好多遍的題目,但是此刻我卻做錯了。我想,老師必須會罵我的,但是不給老師看的話,老師會在課堂上點名批評我。于是,我只好在辦公室門口徘徊著,猶豫著……這時,英語老師茅老師正巧從外面進來,讓我進去。當我來到老師面前時,我的心一向怦怦地跳,我開始環(huán)顧四周了,正因我怕老師的目光會把我“吞”了,要知道在所有老師當中,我最害怕的就是茅老師的眼神。沒想到,老師沒有批評我,只是對我說:“以后要仔細一點。”走出辦公室門口,我的心才漸漸地平靜下來。
這件事讓我明白,我們此刻只有好好讀書,長大以后才好建設(shè)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更加飛黃騰達。
十月圍城的觀后感作文(3)
《十月圍城》講述的是清朝末年,一九零六年時,清政府羸弱,外墻侵略,民不聊生的國情。在水生火熱中,國父孫中山先生率領(lǐng)著一批仁人志士,誓以鮮血“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該片以時刻為線索,拍攝了孫中山先生到香港前七天至達港之日發(fā)生的刻骨銘心的事件。
影片用飽含深情的鏡頭,描繪了那個時代的中國風(fēng)貌,刻畫了一群偽走向共和到死不顧,引頸就戮的英雄人物。他們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喚醒了民眾沉睡的意識--商人、學(xué)生、老板、腳夫、苦力、賭徒甚至乞丐,這些人參與舅父孫中山先生的目的多種多樣--為了老板,為了兄弟,為了感情,為了救贖,但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后,那些安靜的靈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所有的人仰望和銘記。
《十月圍城》中所暗含的情感是無法簡簡單單用言語來表達的。電影中的父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和兒女情在導(dǎo)演的拍攝下勾勒出一個個俠骨柔情的熱血男兒。一向演正派的胡軍,此次在電影中十足的演了一個大惡人。這個暴躁但忠烈的清軍官閻孝國被胡軍演活了。那份報效朝廷的愚忠、頑固和病態(tài)都融在他的舉手投足之間,可謂入木三分。也揭示了再那個年代里,那些腐朽的制度和思想,那些與歷史潮流作對的人,必將為自己的愚昧行為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十月圍城》的商業(yè)性也暴露無疑。作為一部愛國片,它的明星陣容巨大,青春偶像李宇春也加盟其中,雖然演員陣容仍敵不上《建國大業(yè)》,但它的商業(yè)性仍帶給它無限的商機。
華麗的武打動作,在熟悉甄子丹的影迷為之尖叫。每一場打斗戲都場面恢弘,氣勢磅礴。不愧為武打之星,影片畫面感沖擊力強,有一貫香港片的影子。但它所特有的愛國情感,又是先前的香港片所沒有的,也是無法比擬的。
影片中,我喜愛那個李重光。他和我們一樣是學(xué)生。差不多的年紀卻有如此偉大的目標。為了國家民族的前途,不貪戀富貴之家,他目光炯炯地宣揚革命,他堅定著革命的理想,但也懼怕死亡的真實。他說:“我閉上眼,看到的是中國的明天?!彼悯r血染紅了最后一秒。
同樣的年紀的我們,在那個年代里會怎樣選取。我們是做亡國奴,還是順應(yīng)歷史的潮流去推動革命的進程。(lz13)或許我們彷徨,我們無助,但我們能否像李重光一樣,為哦了新中國的明天,而挺身而出。
辛亥革命勝利了,它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而我們可知道,在勝利之前,有多少烈士犧牲了。他們用自己的熱血去換來新的世界。他們肩上所扛著的是民族的職責(zé),他們看到的是期望和曙光。
我們身處在和平的年代里,或許我們不需要像他們一樣去犧牲自己的生命去報效祖國,但是我們?nèi)砸幸活w奉獻的心,有一顆愛國的心。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現(xiàn)代的中國史發(fā)展的中國,我們國家正需要一批又素質(zhì)有潛質(zhì)的人才。因此我們更是要發(fā)奮學(xué)習(xí)知識。
沒有鮮血,沒有戰(zhàn)爭,我們要用知識的力量去建設(shè)我們的國家,讓她繁榮而昌盛!
十月圍城的觀后感作文(4)
香港著名導(dǎo)演陳可辛拍攝的電影《十月圍城》,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優(yōu)秀的作品。首先,就電影本身來講,剪輯配樂及演員的表演功力都相當不錯。
從配樂方面講,這部電影的配樂采用的事既悲壯又凄美的旋律,旋律多變,但又很恰好地配合上了畫面上的故事情節(jié),讓觀眾隨著影片悲傷歡喜,如身臨其境般地感受那驚心動魄緊張凄美悲壯的“護孫”行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在精疲力竭即將喪命的時候,影片沒有采用任何配樂,只是有那凝重困難斷斷續(xù)續(xù)的呼吸聲來烘托故事情節(jié)、人物狀況。這種處理效果能夠打動觀眾,再好的配樂也終是比不得那垂死時的呼吸喘氣聲來的感人、打動人心。
從剪輯方面講,這部影片的剪輯也很成功,武打場面和追蹤場面都很扣人心弦,最精彩的兩場莫過于由黎明扮演的劉郁白大戰(zhàn)數(shù)十名清兵及由甄子丹扮演的沈重陽大戰(zhàn)清廷高手的打戲。
黎明扮演的劉郁白在大戰(zhàn)數(shù)十名清兵的時候,我們不是看武打場面得知戰(zhàn)斗慘烈的,而是由屋內(nèi)李少白等人的糾結(jié)擔心傷痛,屋外劉郁白叫聲慘烈,衣服被拉扯地七零八落、東鱗西爪這正側(cè)兩方面的拍攝手法得知的,這種手法將劉郁白這位小人物的英勇頑強淋漓盡致呈現(xiàn)在了觀眾的面前;而沈重陽大戰(zhàn)清廷高手則更多地是從正面拍攝,武術(shù)的一招一式都展現(xiàn)在觀眾的面前,讓觀眾身臨其境般地為沈重陽捏了把汗、揪了一次心。
從演員的表演上看,我不得不對老演員生出佩服之情,我很喜歡白學(xué)析和梁家輝他們二人的表演,白學(xué)析扮演的李玉堂和梁家輝扮演的李少白形象豐滿、表演生動,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是那么地恰如其分。同時我佩服吳軍和謝霆鋒的表演,吳軍扮演的是分不清是非只知愚忠清廷的聞孝國,即把他的兇狠表現(xiàn)出來了,同時也把這個人物愚忠的可悲表現(xiàn)出來了,看后是對他既恨有同情。而謝霆鋒扮演的阿四,既有小人物身上的不足,但更多地史閃著熠熠發(fā)光的優(yōu)點,他心里想著地史娶阿純,報答主人李玉堂的恩情,也對少爺李重光有著兄弟般地照顧,他為少爺李重光擋下那一煙桿,后腦勺留下的是鮮血,那何嘗不是鐵證如山的兄弟情啊!但我對李宇春的表演就不那么認同了,說不是為什么,總感覺她的表演欠缺點什么,也許是她第一部作品的緣故,難免有些生澀稚嫩。
其次,我想談?wù)勎覍τ捌值慕庾x。我認為這部影片“十月圍城”有兩層含義,一層是由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組成的阻擋清廷刺殺孫中山的安全圍城,他們甚至不知革命為何物,但依舊愿意以血肉之軀當圍城的墻磚,將孫中山隔離在危險之外。法國拿破侖的凱旋門早已揚名全球,但“圍城”可曾被人記得?勝利的將士可以享受來之不易的名利,可誰曾記得那些在炮火中失去生命的普通人民大眾呢!他們是圍城,身先士卒的是他們啊。他們最先被敵人的炮火擊倒,只為了守著城內(nèi)人的安全與城內(nèi)即將升起的希望和曙光。
那些不知名的士兵還有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他們,可有什么來紀念那些在茫茫人海中難覓蹤跡的壯士英豪,為王復(fù)明、方紅、劉郁白、沈重陽、李重光、阿四等一大群的壯士奏一曲贊歌呢!《十月圍城》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普通大眾的奉獻犧牲,并把普通大眾當成影片的主角,我們應(yīng)該會對孫中山幾乎沒露臉感到奇怪,但我們應(yīng)該說這正是導(dǎo)演的良苦用心所致,這樣處理更能讓觀眾體會到“人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這一真理吧!第二層則是頌揚那些普通大眾沖出心里的圍城。王復(fù)明、方紅、劉郁白、沈重陽、阿四等都不是完人,他們有著囿于他們生活狀況的種種缺點。王復(fù)明是從少林寺出逃的和尚,方紅一心只想著過安定的日子,劉郁白為了一個父親的女人氣死自己的老父,也逼得他愛的女人自盡,沈重陽是一個賭徒,最后也把妻女賠了進去,阿四是一個帶著傳統(tǒng)色彩的男人,他的心中只有娶妻生兒、報答主人的觀念。
但最后他們都為“護孫”行動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全了孫中山,這是一種沖出圍城的高尚的行為啊!而另外一種人則是很可悲,他們囚禁在自己的狹小固有的圍城里,如聞孝國,他不是一個貪求榮華富貴的人,他想報國,但由于他思想的局限,他只懂如“義和團”般地誓死效忠清廷,他不相信革命,極力扼殺革命,當他自以為殺死孫中山卻要斃命的時候,他最后的一句話是“學(xué)生我以報國恩了”,令人可恨又可憫!
最后,我對一個場面特別印象深刻,那就是當李玉堂抱著李重光的尸體時,他說的那句話“重光,我說了這兩天不安全,你怎么還不聽話呢!”,然后是李玉堂那悲涼的哭泣聲,看到這一幕,我很心酸,一位老來得子的父親,面對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情況,千言萬語,匯成一句看似不相干卻又讓人心酸的話,言者無意,聽者卻是真真正正地感動了。李重光十七歲前都是害怕父親的,但為了革命,他反抗父親,跟父親對著干,革命的火焰把他心中的那堵怯懦之墻焚毀了。也許他的父親之所以有這么一句話,一是為他的死傷心,但更重要的是他為他兒子的大義勇敢驕傲啊!
十月圍城的觀后感作文(5)
近來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觀看了有鐘漢良,吳孟達等新主演的新作《十月圍城》影視劇。深刻領(lǐng)悟到一個道理:時事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態(tài)度,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一個人的夢想?!皶r事造英雄”!
晚清時期,大清王朝風(fēng)雨飄搖,各地反清斗爭風(fēng)起云涌。同盟會組織在全國各地秘密組織“驅(qū)逐韃虜,恢復(fù)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quán)”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爭。香港和廣州地區(qū)是革命斗爭的前沿陣地。
生活在當時的香港的普通車夫王阿四,也是本影視劇的主人翁,和阿純姑娘一齊過著平淡而貧窮的生活。整天為著生活和治好阿純的眼睛而努力工作著。有時候為幾個銅板勞累了一天,卻發(fā)現(xiàn)離治療好純姑娘的眼睛卻是那么的遙遠。需要500大洋。這時候的他,只為這些錢和過自我的小日子,對世事變化毫不關(guān)心。“革命”兩個詞在他那里就是亂黨作亂。
李重光,跟阿四長相相似。再一次掩護孫中山安全離開的時候被當時正在上任途中的廣州將軍鐵山刺殺。其父親李玉堂悲痛之下為了保住李家,防止鐵山對李家的追查,不得不以高價聘請阿四替李重光。這是的阿四,極不情愿,被逼的答應(yīng)。這時候幫忙李家,在他看來,就是找死。之所以留下,僅僅是因為李玉堂給了他較高的費用。這時候的他是一個為個人利益是圖的人。
在李家,他逐漸的幫忙李玉堂化解了多次來自鐵山的追查和挑釁。保住了李家,贏得了李家的贊賞。直到李玉堂為阿四而死那一刻,阿四真正意識到當李重光的使命---整個家族的安全,李玉堂的革命遺愿。這時候的他幾乎接近革命黨。雖然偶爾也會鬧鬧脾氣。但大方向已定。他實際上已經(jīng)走上革命道路。
當阿四把自我經(jīng)營的廣州華南機械制造總局炸掉之后,他真正走上了革命道路。有一次其岳父區(qū)肇新問他為何放著好好的日子可是要去玩命。他說,自我一點家產(chǎn)能夠幫忙自我過好的自我的小日子,可是這些錢能幫忙那些勞苦大眾關(guān)上好日子嗎自我會安心嗎不會……這話雖然簡單,可是里面已經(jīng)濃厚的包含著革命的“天下為公”理念。著實讓人感動。
即使在革命黨和鐵山都把他當叛徒的時候,他依然堅定的為革命做事。用種種實際行動挽救了眾多革命者的姓名。保護了孫中山的安全。保護了革命的勝利果實。
這一條線走下來。一個動蕩的年代,一個風(fēng)雨飄搖的年代,是人民大眾生活痛苦的年代,也是人才輩出的年代。一場場的挑戰(zhàn),斗爭,抗爭,逐步的把一個平庸的世俗百姓塑造一個堅定的革命者。這其中除了他本身的聰明才智外,最重要應(yīng)歸功于時事。英雄從時事而來!時事造英雄!
十月圍城的觀后感作文5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