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郭明義》有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
推薦文章
觀《郭明義》有感心得體會精選5篇
郭明義的事跡告訴我們,“雷鋒”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向往和追求!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挠^《郭明義》有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觀《郭明義》有感1
今天,我在藝術宮影城看了一部感天動地的電影,它的名字叫《郭明義》。這部影片記錄了郭明義極具愛心的英雄事跡。我們幾百名小朋友都聚精會神地看著這部電影,全場幾乎鴉雀無聲,似乎都陷入了沉思。我旁邊的兩位小朋友都已經流下了熱淚。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幫一個叫苗苗的小女孩那個情節(jié)。苗苗得了白血病,需要換骨髓,可苗苗所在的地方(鞍山),沒有一個適合捐獻骨髓的人。眾人幾經努力,終于查到了一個人和苗苗的骨髓匹配的人,他就是李國華??墒撬呀涬x開鞍山好幾年了,郭明義就去查尋他的行蹤。他出了民政局,又進派出所。查到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叫李國華,可他們都沒有與苗苗能匹配的骨髓。盡管歷經千辛萬苦,可是他仍然不放棄。終于在有一天,他在買方便面的時候找到了李國華的父親,聯(lián)系上了李國華,幸運的苗苗得救了。
郭明義的愛心伴他一生。當他通過廣播知道龍門小學沒電視機,于是他將自己家僅有的一臺電視捐給了龍門小學。他的身體并非十分強壯,可他無償獻血達123毫升。他并非十分富有,可他陸續(xù)捐款達12萬元。而且他還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在百年之后,將自己的遺體捐獻…。.
看完這部影片,郭明義叔叔優(yōu)秀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決心同伙伴們一道幫助別人,奉獻愛心,讓社會處處充滿愛。
觀《郭明義》有感2
郭明義,先是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轉業(yè)后成了鞍鋼大齊山一名普通工人,拿著微薄的收入,似乎就是一個平凡、看似前途黯淡礦山工人。然而對工作,他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正是他的細致認真,及時發(fā)現(xiàn)了進口設備的質量問題,正是他的無私奉獻,在礦山發(fā)生災難時,他走在抗災搶險的最前線,為國家挽回巨額的經濟損失。對他人,他助人為樂,為了幫助素不相識的患有白血病的男孩,他三年如一日的尋找配型骨髓的李國華,最終挽救了男孩的生命,為了幫助患有白血病的付苗苗圓夢,多次找民航公司高層,最終圓了付苗苗的空姐夢。對社會,他默默奉獻,先后56次獻血,獻出了比自身血液多十倍的血,不知挽救了多少群眾的性命。正是這么一個普通的人,卻在一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就。
其實,粗看《郭明義》,由他的工作、捐款捐物、獻血、尋找干細胞等內容構成,似乎內容有點繁雜、瑣碎,內容之間沒有緊密的因果聯(lián)系,主題不夠明確,然而仔細回味,正是這樣,才飽滿的刻畫出了一個愛崗敬業(yè)、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時代人物形象,更深層次來看,串聯(lián)他這些感人事跡和優(yōu)良品質的是他內心深處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員宗旨意識,用時髦的話來說,是一種 “人間大愛”。
而正是在郭明義身上體現(xiàn)的這種共產黨員的宗旨意識,讓我對我們職業(yè)學校和職業(yè)學校老師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職業(yè)學校和這份職業(yè)有了更深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在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下,職業(yè)學校的生源多是一些成績差、不守規(guī)矩的學生,所以社會上甚至行業(yè)內流行一種說法或者說偏見,認為作為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不出優(yōu)秀的人才。再加上這些學生多是來自農村家庭,不像其它名校一樣,很多學生可能來自政商名人家庭,因此對職業(yè)學校來說,沒有任何優(yōu)質的社會資源。而做為職業(yè)學校的教師,雖然與其他普通高中老師拿著同樣的財政工資,但是隱性的福利獎金差,而且管理的學生以成績差、不服管的居多,也不能因教書而結識什么達官貴人,反而在與學生家長交流中容易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自然而然,社會上乃至行業(yè)內似乎對職業(yè)學校、職業(yè)學校老師的認同度并不高,甚至可以說是教育行業(yè)的邊緣人群,而職業(yè)學校的部分老師似乎也受到了這種影響,一些老師甚至采取了得過且過的思想來對待工作,沒有激情,使命感、責任感不強。
然而認真反思這種現(xiàn)象,這其實恰恰體現(xiàn)了一種教育功利主義的作祟,我們忘記了教育的本位和宗旨。教育,其最基本宗旨、最高貴的品質應該就是教書育人,()絕不能以學生今后成就的大小、能夠掌握多少社會優(yōu)勢資源來作為衡量標準,只能是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為標準,而正是從這個標準來衡量,職業(yè)學校、職業(yè)學校教師更應該受到尊重,職業(yè)學校教師更應具備職業(yè)自豪感、自信感。因為學生無高低,但是學業(yè)有優(yōu)劣,在現(xiàn)行教育體制下,職業(yè)學校面對的學生確實是相對來說難以教育、管理的人群,但是正是如此,雖然我們職業(yè)教育要付出更多辛勤和汗水,但我們的職業(yè)教育更體現(xiàn)了教育的本旨,因為我們的教育,讓這些成績并不好、直接融入社會存在困難的學生在青春期學會了共處、學會一技之長,從而更好的融入社會。
觀《郭明義》有感3
郭明義從讓大家熟識到現(xiàn)在已經很久了,他的標簽很鮮明, “新時代的活雷鋒”甚至可以成為這個時代的符號之一。郭明義的事跡在我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重塑社會道德理念的大背景下得到了極大的宣傳,新聞、微博、電影和話劇等等一切可以全方位詮釋的其精神世界的媒介都來展這樣一個尋求內心滿足的、一個簡單的好人。
在關注了一些郭明義的報道之后,我曾經質疑過郭明義的行為,他是否有些造作,有些被“架上神壇”的意味,或者在各種報道蜂擁而至之時,是否被“綁架”了人生,從此或許他只能和妻兒擠在小屋里,過貧寒的日子,不能擁有更多的物質財富,以這樣的方式來繼續(xù)撐起自己的榮譽......
這樣的想法似乎也應和了好些人,但我想是沒有進一步接觸郭明義事跡的人。
觀看了電影《郭明義》,讓我第一次較全面的看到郭明義,這樣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一個舍己為人的好人,一個新時代的活雷鋒。電影從藝術創(chuàng)作的角度淚中帶笑、以點帶面的展示了郭明義的生活和事跡。我被感染著,一個詞不斷在我腦海中浮現(xiàn),那就是“信念”,和平的年代沒有了戰(zhàn)爭的硝煙,沒有了五六十年代建設新中國的“干勁”,人們都是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但郭明義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用行動踐行著一名黨員的信仰,延續(xù)著雷鋒的故事。他的生活在助人中得到滿足,在被助人的臉上得到欣慰,他是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我為曾經淺薄的質疑感到羞愧。人的追求不同,但相同的至少應該有一點,那就是做一個好人。佛家的“福報”,哲學的“因果”,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我相信一切善行都是做一個好人的途徑,勿以善小而不為,郭明義就在點滴的小事中匯聚了大愛。親其師信其道,郭明義因為自己的善行而感染了許多人。
觀影之后我興沖沖地將郭明義的事跡復述給了家人,我們更加確信人性之中的閃光是源于精神世界的豐滿......
觀《郭明義》有感4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征,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優(yōu)勝劣汰,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規(guī)則,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傳承。同樣,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追求,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向往,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胸襟,一個人有一個人的奉獻。
電影《郭明義》觀后,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當年的雷鋒精神,少年時代曾唱著歌兒的學習,無論社會還是校園里一再提倡,不知幾何時,這種樂于奉獻的精神被歲月沖淡了顏色,經濟利益至上的今天,我們的精神家園里還有些什么?我們荒蕪了什么?我們還會不會記得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殷意?
人的渺小是相對的,精神的映射卻是無窮的。螺絲釘精神,哪怕在他人眼里顯得傻、哪怕穿著不時髦,哪怕學問不高深,但其心靈的美是擋也擋不住的。
被譽為當代“雷鋒傳人”、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yōu)秀代表、遼寧鞍鋼集團礦業(yè)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采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用其內斂而摯熱的愛,彰顯一個普通工人階級的高尚情懷,他不說什么,不圖什么,不奢望什么,但正是這些不介意,讓他無意中見證自己平凡中的偉大,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見證了“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這句話。
教育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我們淡漠教育多少,我們將來的社會發(fā)展就會被貽誤多少,這是無須爭辯的事實。前人曾經是歷史的主人,我們是時代的主人,后人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以人類的精神層面關系到社會的內涵和風氣,人文底蘊更是我們潛移默化中體現(xiàn)的一種本質。奉獻精神是任何時代都不能丟的精神,它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郭明義已成為當代人心目中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代名詞。多幾個郭明義這樣的人,我們的國家何愁不更加興旺?我們的民族何愁不更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央視春晚,見到了郭明義充滿笑容的臉,也讓全國人民看到了國家對平凡人的重視。紅色,不但是中國國旗的顏色,不但是心的顏色,更是我們國家自強不息、努力發(fā)展的底色?!豆髁x》這部電影,實為教育意義的大-片,旨在激勵引導全國各族人民,熱情謳歌時代精神。不斷弘揚雷鋒精神和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楷模郭明義,把雷鋒精神進一步發(fā)揚光大,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中國的大發(fā)展大繁榮做出積極的貢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說雷鋒曾被喻為螺絲釘,那么郭明義就是一只為國不計個人得失的辛勤奉獻的小蜜蜂。國家對郭明義精神的大力提倡,是奉獻精神傳揚的最佳表現(xiàn)方式。只有國家高度重視,國民思想道德水準才會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我相信,正因郭明義這樣的人的存在,中國的未來會更美好。
觀《郭明義》有感5
有一種力量讓人感動,它就是大愛無聲;有一種奉獻震徹心扉,它就是熱血豪情。郭明義----享有“當代雷鋒”美譽的一名普通鞍鋼工人,他16年拿出工資總額的一半捐助希望工程,資助特困學生180多人,撐起了180個家庭的天,20載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于自身血量的10倍,挽救了75條鮮活的生命。他7次發(fā)起無償獻血倡議,600多名礦業(yè)職工積極響應;他8次發(fā)起捐獻造血干細胞活動,1700多人踴躍追隨;他發(fā)起的捐資助學活動2800多人參與,資助孩子1000多名。這是一種從不間斷的執(zhí)著,正因為如此,郭明義在自己平凡人生中,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并給人們帶來無數(shù)次感動。
郭明以實際行動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生動地標注人們心中對道德的質樸追求和精神向往,集中展現(xiàn)了我們這個時代公民道德的高度和力量,他三十年執(zhí)著奉獻,點燃了公眾的愛心。
“愛心”是郭明義思想情操的寫照;“奉獻”是郭明義行為上折射出的一種精神,郭明義的精神是大德、大善、大愛、大正。我做為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保安戰(zhàn)線中的一名普通保安員。最應該學習他牢記宗旨、堅持信念的政治品質;學習他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他忠于職業(yè)、愛崗敬業(yè)的主人翁精神。
我們要把郭明義作為內心的一面鏡子,把弘揚郭明義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在需要我們的崗位上,恪守職責,將“把工作當事業(yè),把職責當使命”的意念植入心底,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在服務大局、服務群眾中創(chuàng)先爭優(yōu),以扎實的工作作風為保安事業(yè)發(fā)展貢獻自己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