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
《長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五篇
長恨歌,一個悲傷的名字,開啟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一個繁榮錦繡的上海,繁榮里帶著落寞,錦繡里透著晦暗。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怼堕L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長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1
印象很清楚,開始讀長恨歌時,是個冬天的雨天。讀完的那天,卻是晴天了。模糊了的人物,仿佛陳年的水墨畫,輪廓不清楚了,神態(tài)卻分明清晰。如果讓我來勾勒王琦瑤的形象,可能一張側(cè)臉的輪廓吧。高高的鼻子,朦朧而微張的眼睛,微微抿起的嘴唇,很上海的發(fā)髻。
我們都是王琦瑤??赐炅碎_篇的群雕象,想象在弄堂里長大的王琦瑤們,我不禁這樣感嘆。一樣的生活環(huán)境,一樣的成長背景,我們的血液里注定流淌著屬于這個城市共同的回憶。
分析一篇小說,很多人說要結(jié)合背景,深度挖掘背后的涵義。老師說,應(yīng)該抓住那些讓自己心動的瞬間。閱讀小說,本來就是一種體悟式的體驗。我很同意后者的觀點。很多分析《長恨歌》的文章著筆于那個時代的命運(yùn)和個人命運(yùn)的穿插、糾結(jié),也有不在少數(shù)的文章試圖從邏輯的角度給整個故事的發(fā)展一個合理的解釋。我都不以為然。首先,這個故事本來就是來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虛構(gòu),如果缺乏了藝術(shù)的手法,僅僅是鏡像發(fā)射般地把生活地本貌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我想可能就會少了很多靈氣。因為它藏了一些,露了一些,編了一些,描了一些,這部小說才能釀出味道來。
理論部分到此為止。就個人感受來說,這部小說對我啟發(fā)最大的是兩種感情。透徹而強(qiáng)權(quán),或者,若隱若現(xiàn)而溫婉。程先生愛開始得那么不設(shè)防備,我甚至在想,當(dāng)程先生第一次從鏡頭里鎖定那雙眸子的時候,是不是,感情就此開始。我相信,捕捉程先生的遠(yuǎn)遠(yuǎn)不只王琦瑤本人,更多地是,她身上留下的關(guān)于這個城市的不可磨滅的印記。人都是喜歡回憶的動物。回憶和自己有關(guān)的一切。特別是看了電影《長恨歌》以后,我更加確定這個想法。梁家輝飾演的程先生,瘦弱而儒雅,仿佛隨時會走入老上海這幅畫,成為一個典型的背景。而王琦瑤年輕,清新而美好,卻不失上海的古典和弄堂里那種積年累月的精細(xì)瑣碎。這些特質(zhì)在王身上完美地結(jié)合,不讓人沉醉其中也很難。比較理性一點解釋,這段感情證明了人是會愛上和自己相似地同類地動物。
而對于李將軍,似乎他的感情沒有那么簡單。復(fù)雜的軍界背景,復(fù)雜的社交圈,復(fù)雜的愛情關(guān)系。然而似乎又顯得簡單。從最開始見面,到最后生活在一起,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沒有任何分辯的余地。這就是軍人的一貫作風(fēng)吧。我看到這里一直在懷疑,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這讓我想到杰克倫敦的一篇小說中,因為迷路而瀕死的人和受傷的狼之間的故事。在同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這兩種生物竟然會選擇惺惺相惜。相同的,我相信李將軍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應(yīng)該能夠遠(yuǎn)見到性命朝不保夕,在他強(qiáng)大的外表下面,承擔(dān)的,是民族和國家的命運(yùn)。然而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遇到了她,一朵小茉莉,初來乍到,卻注定浮萍命運(yùn)。一樣的隨波逐流,一樣的面對命運(yùn)的不可操控性,他對她是疼愛而憐惜的,亦或是,疼愛憐惜彼此共同的命運(yùn)?我想,這可能再次證明了,人總是會愛上和自己相似的同類。
當(dāng)然除了感情的主線外,給我印象更深刻的是上海的懷舊氣息。合上書,可能我不會很清楚地記得,程先生第一次看到王琦瑤時的神態(tài),不會記得李將軍遇見王琦瑤的地方,但這些都不重要,隱去了細(xì)節(jié),仿佛水洗過的漂染衣服,樸拙而自然。仿佛洗去了脂粉氣的女子。寫此文時離我第一次看可能已經(jīng)隔了幾個月,但是上海的氣息還是如小茉莉花的幽香,令人唇齒生津。石庫門是上海文學(xué)的標(biāo)致性建筑,似乎不提到它上海味兒就是出不來。然而,如果為了營造這種氣氛而把場景都設(shè)在石庫門里發(fā)生,則不免矯情。王安憶不然。王琦瑤生在弄堂,死在弄堂,她的性格和命運(yùn)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弄堂文化的熏陶。雨天細(xì)細(xì)密密的雨腳,密密麻麻的晾衣桿,精確地量油壺,在這里成長起來地人,怎么可能沒有細(xì)密地性格。而弄堂狹窄而潮濕地環(huán)境,是最適合流言滋生的環(huán)境。流言隨著油煙味、菜香、吵罵聲、洗衣聲,滲透在這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地地方。然而,這些看似瑣碎的點滴,卻是關(guān)于這個城市回憶的主體。是的,瑣碎得讓北方人皺眉,瑣碎得遭來各種謾罵和誤解,瑣碎得連時鐘都要撥快一個小時,瑣碎得忽略這頓飲茶應(yīng)該誰請卻心里比誰都清楚。上海是這樣得嗎?某種程度上??墒牵矣X得又不全象?;蛘?,這部小說所滿足得,是我們關(guān)于上海得遙想。
《長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2
翻完王安憶的小說《長恨歌》,有種自己跟著書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瑤活了一輩子的感覺,如果不是校園里操場上嘈雜的聲音告訴我,這是在現(xiàn)實里、在我自己的生活里,我也許真的會以為自己被長腳掐死在黑夜里。就這樣,又翻開了《長恨歌》……
那時王琦瑤才十幾歲,還是女高的學(xué)生,單純、善良、美麗,是一次偶然的機(jī)會到電影棚里試鏡進(jìn)而結(jié)識攝影師彭先生,彭先生給王琦瑤拍的照片滬上淑媛讓王在上海的小圈子里火了一把。他對王琦瑤的好感與日俱增,推薦她參加上海小姐的選拔,王琦瑤成功當(dāng)選三小姐,彭先生怎樣都沒想到,正是這“三小姐”的稱號,讓她與他的距離越來越遠(yuǎn)。王琦瑤被李主任包了,在愛麗絲,王琦瑤是拿自己的全身心愛他,只要能見上他一面,能陪陪她,就能讓她像孩子一樣興奮。他給了她一個西班牙雕花盒子,里面裝著金條,也許一切早有預(yù)兆。李主任死了,他死后,她的生活就像身體失去了骨頭,只剩下血肉,酥酥軟軟的。在這期間,程先生一向在尋找等待王琦瑤……
王琦瑤跟隨外婆到蘇州老家散心,鄉(xiāng)間的山水是一副良好的滋補(bǔ)藥,她漸漸對生活有了信心。王琦瑤于蘇州,就像一朵盛開的牡丹一不留意來到了油菜花園,是樸素中的亮點。老家的阿二是一個單純的讀書人,他愛她,她愛憐他,他為了她到上海打拼,她想,到了她該會上海的時候了。畢竟,她是屬于大上海的女生。從此,他在她的生命里再也沒有了痕跡。阿二是王琦瑤生命中一個匆匆的過客,相遇的一瞬間,給她送去了一縷陽光,帶來了溫暖。阿二,是她生命中的插曲,飄過后,便只能是錯過。
回到上海,王琦瑤在平安里胡同開了診所,結(jié)識了嚴(yán)師母和毛毛娘舅。在不停地聚會、吃飯、聊天中,王琦瑤愛上了康明遜也就是毛毛娘舅,他們發(fā)生了關(guān)聯(lián),王琦瑤懷孕了。迫于家庭壓力,他離開了她,她本想打掉孩子,但在去醫(yī)院的路上,她把孩子留了下來。似乎是個自己留下一件財產(chǎn)似的,康明遜走了,她就什么都沒有了,唯一剩下的,就是這孩子。
那幾年的上海,經(jīng)濟(jì)蕭條,排隊買米時,她偶遇了程先生,記憶雖被時光風(fēng)化,但還留下斑駁的殘角;面龐雖被時刻沖刷,卻還依舊有那年的風(fēng)韻。他們相視一笑,為了她,程先生一向未娶。此后的每一天,程先生都來王琦瑤家里精打細(xì)算些柴米油鹽的小事情,宛然一對恩愛的夫妻。只是程先生從沒有在她家留宿過,照顧好她睡覺之后即使再晚也要會自己的家。誰不想就這樣一向簡簡單單下去,就這樣,守著一份小幸福,度過余下的幾十年。但是,孩子的滿月酒上,康明遜被邀請來了,程先生看出了端倪,應(yīng)對自己心愛的女生,他沒有辦法這樣騙自己繼續(xù)下去,他選取了離開……
孩子薇薇逐漸長大,薇薇沒有王琦瑤的姿色、氣質(zhì),是沒有打磨過的毛糙的玉石。女兒的成長并沒有讓王琦瑤簡單下來,反而更多了些麻煩。她要打扮、要時尚,卻又不聽信王琦瑤的指點,對母親,是帶著些嫉妒的。女兒的朋友張永紅倒是天生懂得時尚的精髓,且和王琦瑤是一致的。薇薇嫁人出國后,張永紅倒經(jīng)常來陪她。
這時的王琦瑤已經(jīng)50多歲了,雖然打扮的大方得體、顯得你年輕,但年齡畢竟是經(jīng)歷過年齡的人,身體上怎樣會不帶有年齡的痕跡呢!她結(jié)識了20多歲的老克蠟。在感情來臨時,她逃避,她不敢承認(rèn)??朔朔N種心理障礙之后,愛過了一段時刻之后,她應(yīng)對的竟是老克蠟的拋棄,理由是她不再年輕了。她試過挽留,也注定只能是徒勞。張永紅的男朋友長腳得知王琦瑤有金條,行竊不成,把她掐死在黑夜里。生命條令的最后一瞬間,她想到40年前在片場看到的情景,仿佛是此刻的自己……
王琦瑤死了,她的死是個杯具,她的40年生,也是個杯具。我常常想,如果王琦瑤沒有到片場試戲、如果她沒有參加“上海小姐”的選拔、如果他沒有認(rèn)識李主任……是不是后面的一切杯具都不會發(fā)生了呢?他會和程先生相愛、戀愛、結(jié)婚,然后過著一個平凡女生的生活。但是沒有這么多“如果”,王琦瑤還是王琦瑤,杯具就是杯具。書中王琦瑤曾想:她這輩子,要說做夫妻,也就是和李主任了,雖然不是光明正大,倒也是實打?qū)嵉?。她的一輩子,身邊停留過很多男生,卻沒有一個是陪她走到最后的。她不斷地愛,得到的確實不斷地傷害,當(dāng)一個個人都離她遠(yuǎn)去,剩下遍體鱗傷的自己,在孤獨(dú)中死去。
看完了《長恨歌》,我也像活了一個世紀(jì)那么久,令我感慨的不僅僅僅是主人公王琦瑤的一生,還有王安憶對王琦瑤各個階段生活狀態(tài)、心里的描述,以及同時代周圍人的描述,無論是王琦瑤的哪個年代,還是那個年代的人,王安憶都將人物形象刻畫的入木三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能夠說,這本書是一個女生蕩蕩起伏的一生,也是上海那個年代生活的逼真記錄。
《長恨歌》,一個寫進(jìn)女生心坎里的小說,一個微小女生的情感生命,一個時代的記憶變遷。
《長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3
王安憶的《長恨歌》和張愛玲的文筆有些相像,都是繁華里的微塵,帶著微涼和綿綿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從上海講起。這里有著形形種種,聲色各異的弄堂;有旁枝錯節(jié),如蜂般嗡嗡嚶嚶的流言;也有閨閣,滿裝的都是女兒的心思。鴿子從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從波濤連綿的屋頂飛上天空,穿云破霧。
從這一切里浮出的影子,就是王琦瑤。王琦瑤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兒,她就是上海,夜夜歌舞,高興得不知怎么辦才好,其實大喜總是難免虛張聲勢,再大的熱鬧也是一瞬間。從去片廠,照相,競選“上海小姐”,王琦瑤平步青云,最終理所當(dāng)然的在眾人眼光中當(dāng)了交際花。可一切終究過去,她失去了依靠,成了平安里的一名護(hù)士。又經(jīng)幾番糾纏,最終死于他殺。
“王琦瑤原是白絹,后來就漸漸寫上了字,字又連成了句,成了歷史?!焙蛥桥逭嬖谝黄鸬娜兆邮菦]有字的輕盈自由的日子,李主任則給她留下了濃重的墨跡,雖是華麗,卻終究讓她的一生走上了不歸路。李主任的死,是將王琦瑤這段有關(guān)青春的歷史剪下帶走的,剩下的全是混亂不成章節(jié)。與康明遜雖是真心誠意,但不得不形同陌路,再從薩沙到老克臘,雖是咫尺之間,卻遙如天各一方。
這歷史是苦澀而回味無窮的,她愛過恨過,最終只落了白茫茫一片真干凈。在生命最后的幾秒鐘里,她的思維穿越時空隧道,在怨恨些什么呢?也許自己也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yùn),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只是風(fēng)中飄散的柳絮,在時代的風(fēng)中掉落。
王琦瑤是千千萬萬的。天生麗質(zhì)的是愛麗公寓中的王小姐,長得好其實是騙人的,又騙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以為花好月好,便長聚不散了。等到人事皆非,夢醒了,才知道來不及了。想著過往,滄海巫山的,是曲終人散后沒落的王琦瑤。古往今來,多少紅顏變嘆息。唐時楊貴妃的歌舞再美,最終成了馬嵬坡下的空留恨。六朝如夢,鳥只空啼。
我想我漸漸懂了長恨歌的意思?!吧且灰u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比松臼菍㈠e就錯,臺上的人依依啊啊,百轉(zhuǎn)千回,臺下的人歡呼喝彩,皆是逢場作戲。曲終人散,余聲繞梁,只剩長恨不息。
《長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4
小說的故事背景是三四年代的舊上海。王瑤琦因攝影師的極力推介,成為滬上名媛;。后來,她又得到可以做她父親的將軍張儀良的心儀,搖身變?yōu)樯虾V娜〗?。在張將軍遭遇空難后,她又與康明遜偷食夢果,生下女兒薇薇,卻把女兒栽臟于薩沙。正在他進(jìn)退兩難時,她又遇到了了可以做兒子的老克臘;的垂青和鐘情。但最后被見利忘義的長腳;殺害。這故事雖說有上海弄堂的悠遠(yuǎn)、少女閨閣的溫馨、白鴿般的純潔和鄔橋的杜樸,但終究因故事的平淡、蒼白和單薄而失去了一些吸引力。小說開篇就用密不透風(fēng)的散文化語言和近20頁的版面去描繪上海的弄堂、閨閣和街衢,而不描寫半個人物,這分明是作家在賣弄文采。這難以讀動的語言讓小說走入了死胡同,也讓小說失去了可讀性的趣味性,像一個長篇化;的散文,這舍本求末的做法無疑是不可取的。像這機(jī)械化;一篇篇散文的銜接,讀來讓人感覺怎么都像在讀一篇散文,而不是在讀一篇小說,這還叫小說么?
小說中。除了王瑤琦一個從一而終的人物外,其它的人物都是半道殺出又中途退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而且,小說的敘述方式就像一個又一個鏡頭的剪接、疊加,還夾雜著搖晃和斷裂。這電影記錄片式的跳躍和蒙太奇式的回復(fù)加大了閱讀的難度。分散、淡化并削弱了小說的主題思想,使之趨于平淡,沒有戲劇化的矛盾沖突,讓人找不到故事的高潮。而且,小說描寫的盡是一些開麥拉、照相和跳舞等小女兒情態(tài)之類的婦性話題,顯得不夠大器和大度。
用《長恨歌》作書名,作家顯然用心良苦,可惜的是,她從唐代詩人白居易那里借來了題目,卻借不來白詩的藝術(shù)張力,豐富意蘊(yùn)和深刻內(nèi)涵。在這虛擬化的故事中,王瑤琦的愛情悲劇無疑是作家長恨;的理由,其實這只是當(dāng)時舊上海獨(dú)特的文化背景、歷史人文、民俗風(fēng)情和她;那隨波逐流與破罐破摔的愛情觀沖撞和磨合的必然,也是她的戀父情結(jié)和自戀情結(jié)交相作用的結(jié)果。她沒有經(jīng)歷刻骨銘心、大悲大痛的愛情,也沒有為之付出過什么,實在是沒有什么可以值得長恨的,而勉強(qiáng)冠以長恨;,就顯出了婦人式的嘮叨、瑣碎和矯情,還有幾分自怨自艾和顧影自憐。這好像不大符合大腕級作家創(chuàng)作風(fēng)格。
《長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5
她便在這辜負(fù)中坦然地做著女人,最后死于謀財害命。由此畫了句號。
琦瑤16歲競選上海小姐后,被李主任看中,做了李主任的情婦,李是軍政界要員,不久死于飛機(jī)失事;程先生是琦瑤的仰慕者,追隨琦瑤終生;康明遜是個顧首顧尾的紈绔子弟,給了琦瑤一段沒希望的感情,始亂終棄;老克臘是琦瑤女兒一代的男人,給了琦瑤愛的希望,也導(dǎo)致了她的死。
人物刻畫最成功的,倒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配角李主任。血肉豐滿、躍然紙上。
“在女人的事情上,李主任總是當(dāng)機(jī)立斷,不拖延,也不迂回,直接切入正題的。是權(quán)力使然,也是人生苦短?!?/p>
“李主任上了車坐在她身邊,身材雖不高大,可那威嚴(yán)的姿態(tài),卻有一股令人敬畏的氣勢。李主任是權(quán)力的象征,是不由分說,說一不二的意志,唯有服從和聽命?!?/p>
“李主任并不問王琦瑤愛吃什么,可點的菜全是王琦瑤的喜愛,是精通女人口味的?!?/p>
琦瑤是恬靜美麗的,也是堅強(qiáng)的,她的堅強(qiáng)體現(xiàn)在她作為一個女人的命運(yùn)的不掙扎、不抱怨、坦然承受,以及對生命中男性的溫柔和體諒。
《長恨歌》里的愛情也是影影綽綽若有若無。似乎只有程先生對琦瑤的愛情是實打?qū)嵉?。如果說王安憶與張愛玲相像,可能就是描寫感情態(tài)度上的相似了。細(xì)致入微的冷靜客觀,甚至本應(yīng)該驚心動魄的激情都是冒著冷氣的。
《長恨歌》已由關(guān)錦鵬改編成電影,鄭繡文飾王琦瑤,梁嘉輝飾程先生,吳彥祖飾康明遜,胡軍飾李主任,黃覺飾老克臘。
我先看的電影,后讀的小說。電影的人情味要比書濃厚很多,愛情和友情都很豐富。鄭繡文將琦瑤演得活色生香。梁嘉輝演的程先生,更是專情到骨頭里,非常耐看。書中更多的是張愛玲式的冷冷的旁觀,和略帶調(diào)侃意味的冷靜的敘述。
對王琦瑤這樣的女人,作者作了個總結(jié),是贊賞,是惋惜,也是慨嘆-----“她們是徹底的女人,不為妻不為母,她們是美了還要美,說她們是花一點不為過。她們的花容月貌是這城市財富一樣的東西,是我們的驕傲。感謝栽培她們的人,他們真是為人類的美色著想。她們的漫長一生都只為了一個短促的花季,百年一次的盛開。這盛開真美啊!她們是美的使者,這美真是光榮,這光榮再是浮云,也是五彩的云霞,籠罩了天地。那天地不是她們的,她們寧愿做浮云,雖然一轉(zhuǎn)眼,也是騰起在高處,有過一時的俯瞰。虛浮就虛浮,短暫就短暫,哪怕過后做它百年的爬墻虎?!?/p>
電影和小說,總體感覺,電影是電影,小說是小說,不怎么搭調(diào)的。
《長恨歌》讀書筆記書評范文相關(guān)文章:
★ 《繁花》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