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書籍
推薦文章
這一生中要必須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開始階段,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父母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書籍,希望大家喜歡!
父母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書籍
1.《PET父母效能訓練》托馬斯·戈登
PET就是父母效能訓練的英語縮寫,是一種親子溝通的訓練方法。這套方法于40年前由美國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創(chuàng)辦,在世界50多個國家推廣,備受贊譽。這本書就是對這套方法的文字總結(jié),所以它的實操性是勿庸置疑的。
它將告訴你如何避免成為一位許可型父母;如何聽孩子才肯說,如何說孩子才愿聽;如何教孩子面對他們的問題并自己解決;如何使用雙贏的辦法來解決沖突……
這本書不只有理論,還有很多的案例供我們學習和模仿。這本書是我最為推崇的一本家庭教育書籍,因為它讓我獲益良多。
這本書我沒有找到電子版,只能買紙質(zhì)版看了。
2.《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肯說》阿黛爾·法伯伊萊恩·瑪茲麗施
這是一本教你如何與孩子溝通的經(jīng)典之作。它指引你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切身體會孩子內(nèi)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和孩子建立一個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愿意與父母配合。
書里給出了六個方面的30種技巧,配合大量的常見場景和問題,以卡通漫畫、故事和簡單練習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你只要熟練掌握,就能應(yīng)付各種情況,做到游刃有余。
這本書讓我的心態(tài)變得平和很多,能夠理智的去和孩子溝通,少了很多情緒化。
你可以在掌閱和微信讀書找到本書的電子版。
3.《孩子,把你的手給我Ⅱ》海姆·G·吉諾特
“你要去哪兒?”
“出去?!?/p>
“干什么?”
“不干什么?!?/p>
這樣的對話常常出現(xiàn)在十幾歲的孩子和父母之間。我們和孩子之間似乎充滿了愛與怨的矛盾。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大多數(shù)父母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說出來的話正是以前自己的父母對他們說過的,發(fā)現(xiàn)他們正用一種自己也不喜歡的語氣跟孩子說話,他們原本沒打算這樣的。在溝通中發(fā)生這種不幸,常常不是因為缺乏愛心,而是缺乏對孩子的理解;不是因為缺乏智慧,而是缺乏知識。
這是一本針對父母如何與十幾歲孩子實現(xiàn)有效溝通的圣經(jīng)。有人說,這是一本徹底改變父母與孩子溝通方式的革命性著作。我家女兒剛上初中,有時我會覺得她像個小刺猬,所以,我剛剛把這本書買回來,準備好好學習一下。
這本書似乎只能買到紙質(zhì)版。
4.《傾聽孩子》帕蒂·惠芙樂
孩子哭泣的時候,怎么辦?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怎么辦?孩子憤怒的時候,怎么辦?進入青春斯的孩子,怎么交流?這本書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告訴父母:你有能力幫助孩子處理各種負面情緒,讓孩子有更好地注意力去認知、學習。
這本書可能更適合低齡寶寶的家長閱讀,可能我家孩子大了,所以我讀完并沒有很深的印象。這本書很短小,也有電子版,大概一個小時就讀完了。
5.《正面管教》簡·尼爾森
很多父母都有共同的困惑和難題:我們到底該怎么管教孩子?既不打罵孩子,也不想寵孩子,還有其他辦法嗎?有的,答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主張不懲罰孩子,也不嬌縱孩子,而是通過改變父母的認知、溝通技巧,來達到有效管教孩子,它的終極目標是父母和孩子的雙贏,而不是父母“贏了”孩子。對走入教養(yǎng)孩子困局的父母來說,是一本醍醐灌頂?shù)臅?/p>
這本書也只有紙質(zhì)版可以看。
這本書電子版很普遍。
7.《熱鍋上的家庭》奧古斯都·納皮爾
為什么本該親密無間的家人之間會有種種矛盾,為什么我們總是肆無忌憚地對最親的人惡言相向?為什么原生家庭對我們有如此大的影響?
這是一本堪比小說的心理學案例書,用一場抽絲剝繭般的“探案”過程,挖出了一個家庭的內(nèi)部癥結(jié)。
這本書非常少見地,將家庭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心理學的分析。也讓我們意識到了,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的問題,其實也是整個家庭的問題。
這本書應(yīng)該是比較新的一本書,電子版還沒有見到,我是在樊登讀書會聽完了全本,對其中“任何一個家庭成員的問題,其實就是整個家庭的問題”深有感觸。
8.《窗邊的小豆豆》黑柳徹子
這本書是日本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黑柳徹子的自傳。
我至少是在10年前看過的,卻至今印象深刻。我一直記得書中的幾個場景:幼年的作者因為好奇跳入剛攪拌好的水泥堆,而她的媽媽竟然對她沒有一句指責;在巴學園里,她因為找什么東西,拿棍子在糞坑里翻攪,弄得到處都是,而校長路過時,只是叮囑她一定要復(fù)原。我驚詫于這些師長,竟然對孩子是這樣的包容和接納,試問有幾個家長可以做到呢?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小天使”這想這可能就是作者想要給我們傳達的東西。
奇怪的是,這本書出版這么多年,卻沒有電子版,但是很多平臺都可以收聽。
9.《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尹建莉
尹建莉第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曾經(jīng)創(chuàng)下600萬冊的驚人銷量,被出版界譽為“中國奇跡暢銷書”。時隔7年,她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又引發(fā)父母圈震動?!逗脣寢?》著重講教育理念,而《好媽媽2》則聚焦具體問題。堪稱是有史以來“實操性”的家教書。
這本書是尹建莉老師從22萬個案例中,提煉出的98個典型家庭教育問題,涉及叛逆、厭學、早熟、二胎、壞朋友、性教育……總之所有問題,都能在書中找到答案!
“如果你一生中只有一次機會讀一本育兒書籍,我拍著光頭擔保,你選擇這本,絕對不會后悔?!敝袊H子故事第一平臺【凱叔講故事】創(chuàng)始人凱叔這樣說。
正確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歲是孩子品質(zhì)及良好習慣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兒童生命的最初兩年,是與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紐帶的關(guān)鍵期,是兒童未來心理成長并與他人建立信任和愛的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所有關(guān)于生命知識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學習的,生命的第二年,學習25%,這里的生命知識主要是指愛的能力和情感的發(fā)展。
2、如果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父母應(yīng)先改變自己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的一個過程,孩子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從環(huán)境或父母那兒直接傳授下來的。樹立榜樣來教育是發(fā)展孩子道德行為的最可靠的辦法。
3、培養(yǎng)兒童的靈性品質(zhì)其重要性遠遠超過智力開發(fā)
靈是樹,心智是果;靈是燈,心智是光。人的智力是靈性品質(zhì)的反射。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養(yǎng)(如各種五花八門的早期智力開發(fā)興趣班),而忽視兒童的精神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長大成人后,他們的人格就會有缺陷,道德發(fā)展受到阻礙。
4、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訴他們行為的標準,即什么樣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樣的事情不能做。管束要有權(quán)威: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我們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quán)威性。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而且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紀律觀念,當然,對孩子的管束必須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tǒng)一的行為標準。即使對爸爸的管束有異議,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場時,再與他進行討論。這樣做,也可以樹立起父母雙方的權(quán)威性。不要懲罰得太多:不可從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對他好的表現(xiàn)進行獎勵。
5、用積極鼓勵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價值觀
父母需要主動地將基本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教給孩子。以便于孩子在社會上成長。當然,在這方面,身教勝于言傳,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樣。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們不可以讓孩子去做我們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讓孩子去做另一套。只有我們以身作則,注重孩子價值觀與禮貌的培養(yǎng),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高自我價值觀的人具有三個“能力”:我有能力;我能與周圍的人交往;我能隨時隨地為他人的幸福作出貢獻。相信自己有學習和成長的潛能,發(fā)展出勇氣、信仰、自信、信賴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質(zhì)。反之,低自我價值觀是一種對自我的消極認識,自責、羞辱、憤怒、憎恨等毀滅性感覺始終伴隨一生。
6、設(shè)立明確家規(guī),定期召開家庭會議
孩子需要知道界限在哪里,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沒有規(guī)則孩子反而沒有安全感。家規(guī)不超過5條到6條,應(yīng)適合于家里的特定需要,而且必須用肯定句來陳述,將家規(guī)貼出來。如果違反家規(guī)應(yīng)明確相應(yīng)的處罰措施。一旦建立,就應(yīng)堅決執(zhí)行,每隔一段時間,應(yīng)對家規(guī)作調(diào)整和修補。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使全家一起分享生命發(fā)展的過程,發(fā)展民主,相互尊重,享受愛的氛圍。
7、在一定范圍內(nèi)給孩子選擇權(quán)
隨著孩子的成長,給他越來越多的自由和控制自己生活的權(quán)力是很重要的。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的那種什么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來給孩子一些自由度。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表明我們信任和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此更加尊重我們,愛我們。
在一定范圍內(nèi)給孩子選擇權(quán),通過提供選擇,可以避免緊張氣氛,給孩子提供做決定的實踐機會。如“睡覺時間到了,你是要聽昨天的故事呢,還是想聽一個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紅色的上衣,還是藍色的T恤?(如孩子兩者都不選,父母可問:“是我?guī)湍氵x,還是你自己選?”)做選擇并讓孩子負責任都是日常的行為,對于發(fā)展孩子的自我價值觀是至關(guān)重要的。
8、游戲是兒童的主要活動,兒童通過游戲?qū)W習
兒童通過接觸具體的、仿真的與生活有關(guān)的東西學習,需要與同伴、成人和環(huán)境互動交流,游戲使兒童放松且發(fā)展專注的工作態(tài)度。在5歲之前不應(yīng)過早開始對字母數(shù)字等符號的專門練習,這樣會限制孩子的思維,因為幼童的心智還沒成熟,對抽象的概念還無法理解。
9、正面告訴孩子應(yīng)該做什么,而不是不該做什么
傳統(tǒng)型教育者的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總是對孩子說“不準打人,不準在沙發(fā)上吃東西”等等,這種負面的口氣只會將注意力引向并集中于負面的行為;而孩子仍然不知道好的行為是什么,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積極的說法是用美德修正孩子的行為,如“你忘記了與人和平相處”或“我們是在餐桌上吃東西的!”
10、每天抽時間跟孩子單獨相處,共同做點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余,我們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游戲。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經(jīng)歷,盡可能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父母作為孩子的傾聽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應(yīng)尊重孩子的感受,以超脫且同情的態(tài)度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教育男生的8大建議
建議一、先做后說
讓孩子養(yǎng)成一種習慣,凡事先嘗試去做,然后才讓別人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如果孩子習慣于先說再做,那給自己幾乎不留余地,然而中國人都是好面子的,一旦沒有做或者做不好,也將影響自己的形象,給別人造成一個信口雌黃的印象。
建議二、體驗玩具。
促進觸覺和動覺的學習。很多的玩具都是設(shè)計者精心制造的,他們耗費了很多的心思去研制的玩具其實帶給孩子的益處會很大。孩子小時候,家里要多準備些樂高玩具、林肯積木、磁力棒玩具、拼圖、石頭彈珠和其他一些用于建造的玩具。在他們長大以后,幫他們找到適合其年齡的玩具、游戲、材料和其他輔助性事物,使他們能活躍地學習、體驗和創(chuàng)造。比之電腦游戲、手機游戲來說,讓孩子的肢體也動了起來。
建議三、給他制訂周末計劃。
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的偶然性,所以制定嚴謹計劃并且完美完成計劃的人少之又少。但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歡制定計劃,那是因為有計劃地去做事,效率會非常高,而且有目的地做成功率也會高。急性子一個好處在于,可能會急切地想要完成既定的任務(wù)。所以孩子如果有一些計劃,可能會鍛煉他按時完成任務(wù)的習慣。
建議四、幫他獲得體驗。
成年人往往和孩子說“我走的路比你吃的鹽都多”,這體現(xiàn)的是成年人的經(jīng)歷,但不是所有的經(jīng)歷都會讓人成長,讓人有收獲。而且經(jīng)歷同一件事的不同人,會得到不同的體會,收獲。讓孩子去嘗試、去體驗新奇,也是去豐富孩子的人生,讓他們經(jīng)歷更多,世界觀越開闊,包容也會更大,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言論“我覺得你的那個興趣并沒有意思?!?/p>
建議五、家庭觀影
電影又叫第七藝術(shù),藝術(shù)其實是一種載體。而電影確實很直觀的一種載體,他可以傳遞很多的諸如歷史、哲學、人生觀、文學甚至物理學等等。讓孩子盡早接觸各種電影,可以讓他對電影有更深的了解,長期以往,孩子的判斷力,審美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這樣孩子會有選擇地去看一些好電影,深層次的電影。也將開拓孩子的思維,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
建議六:讓他參與活動。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就應(yīng)該學習,活動應(yīng)該盡少地去參加??墒菍W習的目的是什么呢?一定意義上,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讓知識體驗在現(xiàn)實中。而活動是必不可少的。清末的哲學家顏元曾說“紙上功夫多一分,世間閱歷少一分?!焙⒆拥臅r間是有限的,如果孩子專注于書本,肯定會讓孩子與社會脫節(jié)。所以家長應(yīng)該讓孩子多參與活動,獲得直接的經(jīng)驗,而不是書本上的間接經(jīng)驗(別人的經(jīng)驗)。
建議七:使用提示卡片。
孩子經(jīng)常忘事,小編小時候的辦法是把事情寫在手掌上,但這樣又不衛(wèi)生。所以建議父母們使用提示卡片,每天上學要帶什么?羅列個清單,回家有什么作業(yè),都完成了沒?提示卡片是輔助孩子記憶和整理邏輯的好辦法。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感,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
建議八:順其自然。
很多家長急切于孩子得到成果。小編想說的是:只要孩子是用心做一件事,無論結(jié)果的好壞,他都會在這個過程中有著極高的體驗與收獲,對他的成長益處都是很大的。如果家長過分關(guān)注結(jié)果,孩子也會因為結(jié)果的好壞而產(chǎn)生一些心理變化。在之后的做事中,事情一開始眼睛就盯著目標,很可能造成更多的失敗!
父母教育孩子的經(jīng)典書籍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