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范文5篇
推薦文章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一書我在初中的時候就一直聽別人提起過,但因為不怎么喜歡看書,所以未曾看過。而正是因為這個名字富有魅力,才讓我有了翻開它的興趣。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yōu)秀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
我本來想看完這本書在寫讀后感的,可是我發(fā)現(xiàn)里面好多感觸深刻的章節(jié),那些讓我著急讀完的段落,真的忘得很快,不知道是所有人都這樣,還是我一個人。這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它的出現(xiàn)也是值得一提得溫暖故事。其實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在某個綜藝節(jié)目上推薦的。后來總是有意無意的看到它的名字。直到這學期開學,我人生第一次和爸爸逛了書店,所以這本書是爸爸買給我的。我查了一下本書作者高銘,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他是一個精神病醫(yī)療從事者??墒窃阶x越發(fā)現(xiàn),雖然他的表達方式不帶有感情色彩,可是每個故事的尾巴,都會在主人公的角度,或者是站在社會的角度,寫一個引人深思的結(jié)尾。
對于書中每一位精神病患者的故事,我都有很大的感觸,有的做法令人自閉,有的對世界的認知太令人驚訝,有的自身的經(jīng)歷就很不可思議。我自認為我是一個對世界包容度很高的人,可是依然有一些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令我疑惑。比如這篇《永生》里的主人公,可以重生,并且留下了前世痛苦的回憶。還有《在墻的另一邊》里的主人公,他是不是一個偉大的天才走火入魔?他告訴我,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真實的,未知的一切都在墻的另一邊。
書中很多地方確實有藝術加工,看得出作者很努力的把精神病人的思維寫得完整而又邏輯性極強。網(wǎng)上有個評論說“不要盡信,權(quán)當讀個樂子”,可是年輕人嘛,我們的特點就是想太多,看進去了就順便思考一下人生和宇宙什么的。。。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
在這本書里,很多都是一些精神病人對于世界的本質(zhì)的一種看法。里面有一個精神病人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他稱自己是另外一個宇宙的地球人。他支持多宇宙論,多宇宙論就是宇宙不是一個,而是很多個,舉一個例子,假設讓你回到五十年前殺死你的祖父,那么就不會有你的存在,但是沒有你的存在,怎么殺死你的祖父呢?于是會有你存在的宇宙,也會有你殺不死你祖父的宇宙,也有你不存在的宇宙。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他來到我們目前存在的這個宇宙是通過精神傳輸。精神傳輸,聽起來讓人覺得不可能,但其實如果量子力學達到一定的高度,是可行的。此時此刻我們還能認為他真是一個瘋子嗎?可是他的真實性無法得到證明,因為我們的技術沒有達到這樣一個程度,也不能接受他的說法,因為多宇宙論在物理屆里還存在著爭議。
關于精神病人,我還覺得他們很可悲。這本書記載了一個可憐的人,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做一個可怕的夢,他夢見自己睡了很久很久,當他醒來的時候卻是一個陌生的地方,包裹著他的是一種類似于雞蛋薄膜的物質(zhì),他憑著生存本能撐破物質(zhì),走出來時發(fā)現(xiàn)是一個陌生的房間,他逃到房外,看到都是十間一模一樣的房間,里面同樣有雞蛋膜一樣的物質(zhì),可是里面包裹著的確實已經(jīng)干癟的死尸,再走出這一層,才發(fā)現(xiàn)他正在一只大船上,周邊都是一望無際的海,沒有任何生物,他哭了,哭得嘶聲裂解,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只剩下他一個人了,他很絕望。這一篇目就叫《孤獨的守望者》。那種無所不在的孤獨,不是寂寞,吞噬著僅有的一絲靈魂,無法解脫,只能承受,直到崩潰。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
經(jīng)同學介紹,我讀了這本書。剛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高銘,書中以訪談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的思想和行為,也許在我們許多人看來他們是瘋子,是精神病人,而在作者與這些人的對話中,我卻發(fā)覺,這些人的思想深度遠遠超過常人。
我并不了解精神病,也無法想像,精神病人到底應該是什么樣。而在這本書里寫過的每一個精神病人似乎都沒有傳說中那么奇怪和令人恐懼,只是他們的思維方式比較獨特:有的會預知未來;有的會探尋時間和宇宙的盡頭;有的在嘗試人體的極限。這些在常人看來可遇不可求的事情,這些瘋子卻往往可以用他們獨特的思維理解,或者能用實際行動努力實現(xiàn)。也許這些奇特的事物的確是有獨一無二的解答方式的,而我們正常人卻至今也沒明白。這大概是因為我們?nèi)鄙侬傋拥哪且环轂槟繕伺Χ鴮幙煞艞壱磺械膱?zhí)著精神吧!
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有一個神奇的老頭。他在一個獨立的病房里,隨時都有人跟著他,以防他和別的病人談話。因為他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把對方聊激動了,并對病人的心理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致使有的人病愈出院,有的人病情加重。作者在和這個老頭的談話中,提到了時間的盡頭和空間的扭曲,在他看來,時間是有盡頭的,并且在中立扭曲造成的平衡中,將一個橘子放在薄膜上,薄膜會造成凹陷,而將一個小鋼珠滾過那個凹陷,并和小鋼珠移動向外甩出去的慣性達到平衡,小鋼珠便會圍著橘子不停地轉(zhuǎn)動。這也讓我們明白了,月球就像這顆鋼珠一樣,因為平衡,一直繞著太陽轉(zhuǎn),而在橘子和鋼珠的重力下,薄膜會破一個洞,這便是黑洞,也是老頭說的時間的盡頭,我們留下的,也會永遠擁有。
讀過作者和病人的談話,我不禁聯(lián)想到愛因斯坦和日心說的維護者布魯諾。愛因斯坦在成名前,一直被人看過是瘋子,而布魯諾為了堅決維護日心說被教會用大火燒死。歷史證明,這兩位所謂的瘋子在科學界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許多人是不被他人理解的。他們認定自己有超常的能力,亦或是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思想,這也是我們常人所認為的精神病人或瘋子。我們應該用心與他們交流、溝通,去走近他們,理解他們,正如書里所說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許有一天,這些超常的能力和奇怪的理論會成為讓世人驚嘆的寶貴財富!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
有句話說,瘋子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他們只是世界觀與我們不同。事實的確是這樣,對于那些所謂的“瘋癲”的話語,人們也許不僅僅會得到許許多多不同角度的世界觀的啟迪與思考,甚至還可能會發(fā)現(xiàn),天才與瘋子真的只是一線之隔。
關于《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為作者耗時四年深入醫(yī)院精神科、公安部等多種神秘機構(gòu),得與數(shù)百名“非常態(tài)人類”的直接接觸產(chǎn)生的國內(nèi)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全書以通篇的訪談筆錄作為主體內(nèi)容,形似報告文學,卻又遠遠高于報告文學。作者成功地把閃光的思想隱藏在一般般的敘述中,引發(fā)讀者余味無窮的深思。
此書中收錄著各種形形色色的精神病人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有瘋狂地想要顱骨穿孔獲取反自然超能力偏執(zhí)患者,而最終卻被心理作用嚇得死去活來;有存在被事實扭曲成為多重人格的殺人犯,盡管犯下罪行卻也折射出社會許多引人深思的情仇糾紛;有每夜被恐懼的夢境折磨得輾轉(zhuǎn)反側(cè)的精神患者,扭曲的夢境展現(xiàn)出放大的社會陰暗面;有堅定著自己家族的宗教信仰與文明的精神患者對自己的心理、宗教、預言等等匪夷所思的邏輯堅定不移……這個特殊的群體中,他們眼里的世界不同于道說的人間,佛說的六道之一,哲學說的無窮辯證迷霧,歷史說的時間的累計,卻同樣妙趣橫生,也引人深思。
我個人讓我其中《飛禽走獸》一篇最吸引眼球。其內(nèi)容大概講的是一個年僅19歲的年輕女孩,由于傳說中的第六感過于強大而導致她被診斷為精神病而送入精神病院。在她處于散瞳狀態(tài)時,所有人的影像都會虛化成為不同的動物。她小心翼翼、為人精細的媽媽是“貓”,慢條斯理的爸爸是“魚”,而活潑開朗、可愛淘氣的她自己則是鼴鼠。而面對照片、電影、電視等虛幻影像,她卻并沒有任何怪異的視覺反應。如此匪夷所思的癥狀,作者最終得出一個驚人的結(jié)論:她眼中的動物都近乎完美地符合著每個人的性格特征,如此神奇的天才技能,不能不令人嘖嘖稱奇。而由此卻被診斷為神經(jīng)異常的可怕異類,讓人不能不為之嘆息。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后感
有句話說的極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在跟隨作者的筆觸閱人無數(shù)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天才和瘋子或許真的只有一線之隔。
你們與那些“非常態(tài)人類”——精神病人接觸過嗎?你是否了解他們的心聲?沒錯,我給大家推薦的便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這個世界究竟是什么樣的?幾乎沒有一個能說得清。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答案,于是作者決定去問另一群——精神病患者們,去接觸他們或許能從中獲取一些答案。
我們知道精神病人的一些舉動實在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讓我們不能理解,他們并非正常人,有的喜歡滔滔不絕,有沒事找事的,有沉默的,有拐彎抹角的,跟大街上的眾生相比沒什么區(qū)別,他們的世界觀令人匪夷所思,他們以我們從未想到的角度觀察著這個世界,作者用了四年的時間來接觸了解這些精神病人和心理障礙者。
為了讓你們更加了解這本書,我就來介紹一下幾篇故事吧!
《三只小豬》——前篇,不存在的哥哥,從字面上就有一絲恐怖的感覺。主人公是一個五大三粗,又高又壯,五官長得挺楞的男人。但說話卻細聲軟語,用“她”形容合適不過。“她”認為自己有一個哥哥,實際上沒有——或者說很早就天折了,“她”堅信自己有個很會體貼照顧自己的哥哥。在“她”殺死了和自己同居的男友后,“她”堅持說是哥哥幫“她”殺的。
幾天后,“我”拿到了對“她”做的全天候觀察錄像。在第三天,“她”在熟睡中似乎被誰叫醒了。“她”努力揉著眼睛,先是楞了一下,接著興奮地起身撲向什么,然后“她”雙臂緊緊地環(huán)抱著自己的雙肩。而同時,臉上的表情瞬間變了。“她”那不存在的哥哥,就是“她”的多重人格。
后篇:多重人格。
她說自己認識到了自己犯下的罪行,要作者把她殺了。如果他不殺了她,那么他們共用的身體就構(gòu)成了多重人格。她又給作者講了真人版《三只小豬》的故事:三只小豬住在一棟大宮殿里,有一天兩只小豬發(fā)現(xiàn)一只可怕的怪物,就一起搏斗,一只小豬死了,為了保護最小的小豬,隱藏著怪物的存在,過了很久。事情再也隱藏不住了,但還是盡可能的保護那只小豬,怪物這時發(fā)現(xiàn)了那只最小的小豬,并殺死了它,最后那唯一的小豬不惜一切代價,燒毀了宮殿和怪物同歸于盡……。
不久后,他自殺了。據(jù)當時在場的人說,他沒有征兆的突然用頭拼命地撞墻,直到鮮血淋漓地癱倒在地……
真實的界限到底是怎樣的,有沒有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界定?該拿什么衡量?
這是一本不禁令人震驚不已的書,它將可以使我們跳出慣性的思維,以一個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并思考自己關心的一切,通過閱讀釋放出來。
這本書可以真正讓你知道這個世界的真面目,不得不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你會有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