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師讀后感2000字范文5篇
致教師讀后感2000字優(yōu)秀·范文
朱永新先生在《致教師》的前言中這樣告訴我們“教師不是園丁,不是蠟燭,不是春蠶,不是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就是教師,與學生是互相依賴的生命;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穿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致教師讀后感2000字,歡迎閱讀。
致教師讀后感2000字
了解朱永新老師,最初并不是這本書,而是在教育報上看到的那首《教育是一首詩》,讓我看到在教育一線,有一位校長如此的熱愛教育,能把教育當做自己的事業(yè),用自己的點滴行動去影響和帶動更多的人致力于教育中來。再次看到他的書《致教師》,對于已經(jīng)工作10多年的有些職業(yè)倦怠的我們而言,如醍醐灌頂。整本書的46個貼近教學一線的問題幫我們看到了成長撥節(jié)中需要提升和努力的部分以及成長的路徑與方法。在46篇回信中看似每一位教師和每一位教師的情況不同,每個問題和每個問題指向不同,但在朱老師的答案里這些又是一致的,那就是做一名愛學習,愛思考,愛寫作的有思想的老師。
改變自己
正如朱老師書中所說“隨波逐流是最容易、最輕松的事情,而堅守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就要淡泊寧靜,就要相信未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無數(shù)個普通而又平凡的日子中,我們很容易在繁勞的工作中喪失激情,沒有斗志,更多的是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抱怨與不滿。朱老師說:“當你無法改變社會,無法改變別人的時候,你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自己。而只有你真正地去改變自己,其實你就是在改變別人,就是在改變社會。”
記得我在沒有學習心理學及生涯規(guī)劃相關知識之前,我也常常是那個抱怨者,抱怨并沒有帶來任何的改變,思維認知沒有改變,工作方法沒有改變,看待周圍的不公平的視角沒有改變,徒增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每天看到的都是問題學生和問題班級,因為在我們的眼里,評價學生的標準也只有一個:分數(shù)??床灰姾⒆觽兤渌拈L處和優(yōu)點,看不見他們的點滴進步,這不僅讓自己有時候會很挫敗,而且也會影響師生關系。
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8大優(yōu)勢智能,包括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身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自省智能、人際智能、自然智能。但是在應試教育的體系下,眾多的家長和老師只關注語言智能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而對于其他智能強的孩子而言,顯然是不利的,會背唐詩,會考奧數(shù),是好孩子,體育好、繪畫棒的學生卻很難被老師稱贊。
在青春期這個關鍵的階段,是孩子們自我認同形成的關鍵時期,每個孩子都很看重身邊的重要他人對他的評價與認可,這將決定他如何去看待自己,如何去重塑自我。如果一個孩子每天都生活在批評與責備中,缺乏外界的認同,他就很難自信,也沒有力量去克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那個空間智能強的孩子未來可能成為設計師,那個人際智能棒的小子未來可能是位領袖人物,那個自然智能強的孩子說不定就是未來的袁隆平呢?誰也不能根據(jù)過去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去看待今天時代的孩子,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無一不是多元智能凸顯的青少年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
在今天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無法改變他人,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們一起共同成長,才是教育良性發(fā)展最關鍵的基礎。
成就他
朱老師在書中還有一句話說的好:“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幫助每一個人認識他自己,成為他自己。而我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fā)現(xiàn)孩子與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
相信,是一種信任。你越是信任,他越是會展現(xiàn)美好的一面,你越是不相信他,他就真的展現(xiàn)給你最壞的結(jié)果。你擔心什么就會來什么。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家長,特別關心孩子,但是又不知道如何關心??床坏胶⒆拥膬?yōu)勢和長處,盲目的報各種興趣班,把孩子弄的很累不說,因為精力的不聚焦,導致孩子不自信,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興趣和特長是什么。對文化課的重視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一味的跟隨大眾去報所謂的奧賽班、競賽課,無異于緣木求魚。
愛因斯坦曾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判斷一條魚的成功,那么終其一生,他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我們的教育,不是要教魚兒爬樹,教鳥兒游泳,教猴子靜坐。而是要給魚兒一片海,給鳥兒一片天空,給猴子一片森林。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從教育中汲取各自所需的養(yǎng)分,能夠健康自信的成長,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與天賦,擁有一份擅長的技術與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當然在青少年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我們要給孩子們更多的嘗試與探索,幫助他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去堅持。在堅持做感興趣的事情過程中不僅積累孩子們的成就感、自信心,也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過程。比如參加學校組織的一些集體活動,社區(qū)的志愿者活動,家庭組織的跟隨父母工作一日等活動,在更多的活動中讓孩子勇于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更多的責任與事務。沒有哪個孩子天生是優(yōu)秀的,所有的優(yōu)秀背后定是有一個優(yōu)秀的父母。父母的視野就是孩子的世界。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培養(yǎng)只會考試,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而是放眼未來,培養(yǎng)他適應未來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的習慣,把那些真正對于一個人一生有用的東西教給學生,使他有力量,變得更加美好、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進入社會,走向未來。
成就他人,改變自己的路上定會有很多困難與挑戰(zhàn),“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其身”。我們唯有立足于教學一線,立足于自己的教室,去思考我能為他們帶來什么,能做些什么可以讓每個孩子得到最大的發(fā)展,讓每個生命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我們最好的自己,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致教師讀后感2000字
期末教職工會議時,學校給每一位教師發(fā)了4本書,對于喜歡閱讀的我,這是一個大大的福利。
其中一本是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朱永新老師因閱讀李鎮(zhèn)西老師的博文和著作中多次提起,李鎮(zhèn)西老師的博導,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文中李老師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文中經(jīng)典:
1、教師職業(yè)大致有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
2、真正可怕的是,作為老師,我們失去了學習的激情,失去了學習的習慣。
3、在同樣的環(huán)境下,別人往前走,你也往前走,你只能看見和大家同樣的風景,取得與大家一樣的成績。當別人停下來時,你仍然在走,你才可能超越別人,取得別人無法企及的成功。
4、教師的使命,就是伴隨學生走過一段人生。
5、教育工作中,你越是相信他,他越是能夠給你展示他的美好的一面,如果你懷疑他,對他沒有信心,他給你展示的就是陰暗消極的一面,就是你最不希望結(jié)出的教育之果。
撲實真誠的言語,受用的教育教學道理,很快就讀完了本書。
書中提到的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yè)啟示良多,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多讀多總結(jié)成文,用十年磨一劍的堅持,一定會產(chǎn)生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
劉麗萍校長曾講所教一個學生,開始作文提不起筆,每日一篇,日積月累,最終語文學科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近年來我們組撰寫博文,認真反思,所以大家寫論文課題研究能迅速而得。
致教師讀后感2000字
最近的空余時間,都是在讀《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nèi)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fā)生的,讀了之后,收獲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fā)現(xiàn)孩子與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么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后有著無數(shù)的潛能和優(yōu)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fā)現(xiàn)再后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yōu)點,假如能夠把優(yōu)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獲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班里的小銘,紀律不好,讓人頭疼,卻發(fā)現(xiàn)他熱愛勞動,每次有值日生生病,他總是第一個舉手說“我來幫他掃。”于是,順理成章的,他成了班里的生活小老師,負責發(fā)放筷子等,當上班干部的他,果然不一樣了,還經(jīng)常提醒別人要遵守紀律。另一個小承,成績不好,紀律不好,但他生活自理能力強,還非常懂禮貌,每天都是自己上學和回家,每次看到他脖子里掛著的鑰匙,批評的話會變成關心的話,慢慢的,學生和我關系好了,就不會在課堂上搗亂了。班里還有一個小景,一年級時成績很差,作業(yè)不寫、上課講話,每節(jié)課都攪壞我的好心情,然而有天數(shù)學課上,黑板擦不見了,全班孩子都幫著尋找,突然,這個學生沖上講臺,趴在地上,全然不顧滿地灰塵,從角櫥底下取出黑板擦交給我,短短幾秒時間,孩子善良質(zhì)樸的天性打動了我,從那以后,我讓他每天數(shù)學課前幫我開投影機,他對這個從未有過的“待遇”也很吃驚,很高興地接受了任務。之后的數(shù)學課上,各方面的表現(xiàn)開始一點點進步,每一個進步都會給他鼓勵,現(xiàn)在看看,似乎這孩子還挺可愛。學生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們需要老師平等的對待。尤其是缺乏自信和關愛的孩子,老師的鼓勵,能讓他感受不一樣的溫暖。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班里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臺,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chuàng)造無數(shù)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fā)現(xiàn)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fā)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會一路學習下去。
致教師讀后感2000字
靜心品讀朱永新老師的《致教師》,聆聽專家的教導。《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老師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任何一個教育家都不可能離開前代人的教育財富。事實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過是把別人的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提出很多理論上的共鳴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論上的支柱和共鳴,現(xiàn)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著“北”。作為一個教師,你跟其他專家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齡越小,他對教師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他們眼里,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應該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
作為一名教師,有一項重要的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yōu)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tài),儒雅的姿態(tài),積極的狀態(tài)。”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yǎng),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qū)別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他的業(yè)余時間怎樣安排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作為一名教師,要經(jīng)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yè)品質(zhì)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tài)、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借口懶于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閱讀狀態(tài)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tài)。
致教師讀后感2000字
看過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簡介部分的照片多是單手托腮,側(cè)面仰望,雙目凝神,靜心沉思的樣子,細讀著作后發(fā)現(xiàn),相由心生,文如其人。《致教師》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教授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讀者高屋建瓴地坦誠解答。沒有抽象深奧的名詞術語,沒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理論。讀這本書就像在聽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對面相互聊天談心,一位慈祥的長者正施慧于民。細細咀嚼品味,又總能獲得許多思想的哲學的和詩意的享受。在細讀慢嚼中,我品出了朱教授反復強調(diào)的“致教師”專業(yè)成長的一組關鍵詞。
一、閱讀
作為一名教師,第一項修煉就是做讀書人。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就是一種真正的備課。如同軍人喜愛武器,孩子喜歡小玩具一樣,教師的摯愛應該是書籍,只讀教材和教參兩類書的教師無論如何不能稱之為優(yōu)秀教師。如朱教授所說:“你的閱讀生活,絕不僅僅是幫助你獲得知識,獲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幫助你擁有寧靜的心態(tài),儒雅的姿態(tài),積極的狀態(tài)。”難道不是嗎?一個真正的人應該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好書。在閱讀中獲得教養(yǎng),獲得心靈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
實際生活中,人和人的區(qū)別主要看兩點,一是他交怎樣的朋友?二是他的業(yè)余時間怎樣安排怎樣度過?所以,朱教授說:“人是由他讀的書造就的。讀什么樣的書,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讀最好的書,做有根的人。與最好的書對話,就是與最好的人為伍。”
作為一名教師,要經(jīng)得起繁華,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讀書中,把自己修煉成如一座圖書館的人。讀書就意味著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燈一盞,寒窗苦讀,這是一種寂寞的力量,這是一個讀書人的力量,這更是教師職業(yè)品質(zhì)和人格精神的力量。深諳此理的朱教授指出:“讀書,讓我們有一個寧靜的心態(tài)、從容的心情、理智的頭腦、開放的胸懷。”
讀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老師以工作繁忙為借口懶于讀書。為此,朱教授直言不諱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滿足、很容易停滯的。”同時,又不無風趣幽默地為教師們支招:“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是啊!當我們把讀書當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樣自然時,還會擠不出時間讀書嗎?在這種須臾不可或缺的閱讀狀態(tài)中,我們就獲得了幸福。要是讀不完一本書,至少可以開始讀第一頁,慢慢地,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行走姿態(tài)。
二、寫作
閱讀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插上騰飛的雙翼。閱讀總是伴隨著思考,而寫作本身就是思考。寫作幫助我們梳理思想,不斷地返回自身,認同自身,否定自身,完善自身,升華自身。為此,朱教授指出:“專業(yè)寫作,對教師而言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們的行為境界。”“從某種意義上說,真正的生活也是從寫作開始。我們通過寫作,超越了日常教育與家庭生活的碎片式經(jīng)驗,從而對自身進行不斷反省,我們的教育必然因此提升,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完整,我們的人生就會從此而幸福。”
為了讓教師們明白寫作的重要性,朱教授舉例論證:“有的老教師認認真真教了一輩子,之所以不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就是因為經(jīng)驗未得到提升。教師的專業(yè)寫作,是將粗疏的經(jīng)驗提煉為精煉的專業(yè)能力,將淺層的教學感受深化為內(nèi)心的實踐洞察的最好手段。”并且引用蘇格拉底的名言:“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只有通過寫作不斷反思生活,才能明晰生活的意義,從而更好地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最后,發(fā)出語重心長地召喚:“如果你想超越自我,如果你想讓自己每天的教育生活成為永恒,不妨從現(xiàn)在開始教育寫作吧!讓精彩的文字記錄你精彩的歲月!如果你能夠每天把你自己的課堂記錄下來,把你和孩子們交往的故事記下來,把你讀書的心得記錄下來,這樣一來,不僅你每天的業(yè)余時間會非常充實,而且你的進步也會非常迅速。”
是啊!在寫作中整理自己的思緒,在寫作中聆聽自己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將教育教學實踐緊緊根植于廣袤的教育土壤,為自己開辟一條寬廣的專業(yè)成長之路,何樂不為呢?
三、靜思
朱教授說:“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思考、寫作與閱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如果缺乏思考,他的人生注定是黯淡無光的,很難想象一個沒有思考的人能夠成就自己的事業(yè),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精彩。善于思考并勇于實踐的老師給孩子們營造的是充滿靈性的課堂,用智慧潤澤課堂,成就的必然是孩子們的精彩人生。只要思考就有價值,就有改變、完善、前進的可能,真正的優(yōu)秀教師都是有思想的教師。所以,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活,付諸行動,逐步改變自己的行走狀態(tài)。正如朱教授所說:“思考本身就是學習的過程,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思想的高度決定的。”靜心思考,但存內(nèi)心寧靜方寸地的老師,生活會是什么樣的呢?朱教授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有寧靜的內(nèi)心生活,他就真正地找到了幸福。靜靜地做著一份讓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們教師最大的幸福。”
輕輕合上《致教師》,珠璣般富有哲理的樸實語言縈繞于腦際,深切感受到與經(jīng)典著作相伴的日子,心中充盈的美好。
朱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善于思考的行者。他總是以深邃地思考,全神貫注,心無旁騖,持續(xù)關注和研究教育,關注和研究兒童,幾乎所有教育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考與獨到的見解。并在身兼數(shù)職、要事纏身的間隙,筆耕不輟,把豐富的教育思想付諸筆端,終于成就了這樣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教育家,滋養(yǎng)著一個個走近他,走進他著作的教育人。
相關文章: